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夯基达标
1.由于拜占庭帝国境内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因此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进入了( )
A. “鼎盛时代” B. “蜕变时代” C. “和平时代” D. “黄金时代”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罗马的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因此,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不符合东罗马帝国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东罗马帝国皇帝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于529年编成(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查士丁尼法典》 D. 《拿破仑法典》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查士丁尼法典》。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典》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并成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C符合题意。故选C。
本题体现在对同一历史事物在不同时期出现,做出合理的解释和评价;考查“唯物史观”的学科核心素养。
3.奠定欧洲民法的基础的法律是( )
A.《十二铜表法》 B.《罗马民法大全》 C.《法学概要》 D.《汉姆拉比法典》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B。
本题体现在对同一历史事物在不同时期出现,做出合理的解释和评价;考查“唯物史观”的学科核心素养。
4.《查士丁尼法典》是( )
A.查士丁尼执政时期颁布的法令汇编 B.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C.罗马法学家指导学习法律的文献汇编 D.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的汇编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查士丁尼法典》是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的汇编。D正确。查士丁尼执政时期颁布的法令汇编是《新法典》因此A错误。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形成的是《法学汇纂》B错误。罗马法学家指导学习法律的文献汇编是《法理概要》C错误。综上故选D。
本题将历史置于具体时空中,了解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横向联系,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
5.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成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的是( )。
A.《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B.《查士丁尼法典》
C.《法学汇纂》 D.《法理概要》.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成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组成部分,并非最佳选项,错误。故本题选A项。
本题是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透过历史的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考查“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素养。
6.《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这些规定说明( )
A. 法典注重调解民事纠纷
B. 法典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
C. 法典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
D. 法典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服务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查士丁尼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辑《查士丁尼法典》,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因此这些规定说明法典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服务。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D。本题是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透过历史的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考查“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素养。
7.由于长期的对外战争,使拜占庭帝国财政枯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结果反而遭到( )
A.十字军的进攻 B.阿拉伯人的攻击
C.亚历山大的东征 D.日耳曼人的进攻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由于长期的对外战争,使拜占庭帝国财政枯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早就垂涎东方土地和财富的西欧封建主在罗马教皇的号召下组建了十字军进行东征。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大部分领土。拜占庭帝国日渐衰弱,所以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本题体现在对同一历史事物在不同时期出现,做出合理的解释和评价;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培优促能
1.《査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 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代为清偿 ……”。材料表明该法典( )
A.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B.协调了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
C.对债务关系有明确规定 D.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的“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 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代为清偿 ……”可以看出《査士丁尼法典》重视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对债务关系有明确规定,故选项C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査士丁尼法典》是协调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下列关于罗马法说法正确的是( )
A. 《罗马民法大全》反对奴隶制度,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B. 《罗马民法大全》集中了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条文
C. 新法典是罗马民法大全的一部分,是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汇编
D. 《罗马民法大全》真正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具有进步意义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查士丁尼时期,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这些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没有集中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条文,B项说法错误;《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度,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A项说法不正确;查士丁尼时期,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民法大全》的一部分,C项说法正确;《罗马民法大全》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地位,但是没有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项说法错误;由此可知,AB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3.历史学家马世力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 )
A.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 B.推崇法治价值和法律精神
C.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 D.教化民众,使人人安分守法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中的“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故答案为C项;材料中并未出现有关“契约自由”的信息,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法治并非教化,排除D项。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
A.奥斯曼帝国的武力进攻 B.长期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C.《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 D.西欧封建主组建十字军攻打拜占庭帝国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曾经盛极一时的拜占庭帝国因6世纪后四处征讨,长期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外患不断,西欧封建主组建十字军攻打拜占庭帝国,15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古老的拜占庭帝国灭亡。所以AB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不是导致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C符合题意,故选择C。
5.法制是人类不懈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282条,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规定: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
材料三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罗马民法大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内容出自哪个国家的哪部法典?该法典在历史上有什么特殊的地位?
(2)材料二说明了《十二铜表法》哪些特点?
(3)材料三《罗马民法大全》制定于哪位皇帝统治期间?它在世界法学史上的地位如何?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上述古代法典体现的法律精神与现代法律精神有何区别?
【答案】(1)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
(2)涉及所有权和债务权,注重保护私有财产,维护贵族利益;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3)查士丁尼;《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4)上述古代法典体现的法律精神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具有浓厚的等级思想。而现代法律精神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可知,条文应出自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依据材料二“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规定: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可知,《十二铜表法》的特点是涉及所有权和债务权,注重保护私有财产,维护贵族利益。据材料“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可知,《十二铜表法》的特点是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3)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三《罗马民法大全》制定于查士丁尼统治期间;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的立法成就尤为引人瞩目,529年颁布的《查士丁尼法典》由当时10位著名的法学家编成,包括先前罗马历代皇帝颁布的法律。同时把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为《法学汇纂》,又编成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法理概要》。后来,查士丁尼又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罗马民法大全》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上述古代法典体现的法律精神与现代法律精神的区别在于上述古代法典体现的法律精神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具有浓厚的等级思想。而现代法律精神是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本题要求掌握古代亚欧法律文明,要求能够运用可信的史料客观叙述历史事物;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同步中考
1.《查士丁尼法典》包括了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新法典》是查士丁尼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而成的。以上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 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 B. 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C. 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 D. 罗马法只是皇帝敕令的汇编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查士丁尼法典》包括了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新法典》是查士丁尼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而成的”, 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只是表象,不是本质问题,故A不符合题意。查士丁尼命人编纂法典,本质上说明统治者以法律为治国的手段和工具,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故B符合题意。题干的主旨是法典的编纂,故C不符合题意。罗马法可以追溯到罗马共和国时期,不仅仅是皇帝敕令的汇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查士丁尼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必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说明查士丁尼制定法典的目的在于( )
A. 宣扬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 强调法律在和平时期的作用
C. 消除战争带来的社会隐患 D. 利用法律维护统治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武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528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查士丁尼制定《查士丁尼法典》,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都不正确,排除;故选D。
3.查士丁尼法典的核心在于强调君权神授,突出帝王的权力,鼓吹“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的本源”,规定人民必须无条件服从和安分守命,法典体现了( )
A. 法治社会 B. 自由平等 C. 专制主义 D. 资本主义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的本源,规定人民必须无条件服从和安分守命,”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查士丁尼为总结古罗马的统治经验,特成立罗马法编纂委员会,于529年编成《查士丁尼法典》,于533年编成《学说汇纂》50卷,同年又颁布《法理概要》,是学习罗马法的教材。最后又将534年以后颁布的法令于565年汇编成《新法典》,作为《查士丁尼法典》的续编。上述所有法律文献统称《罗马民法大全》这部法律文献肯定皇帝的专制权力,把皇权视为至高无上,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C。
4.下列对《封建时代的欧洲》相关内容的表述,连线正确的是( )
A.中世纪城市——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B.庄园法庭——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C.大学的兴起——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查士丁尼法典》——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C正确;中世纪城市并不能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是国王的支持者,故“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排除A;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不是庄园法庭,排除B;《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不是《查士丁尼法典》,排除D。故选C。
5.“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延续时间达一千多年之久,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为文艺复兴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的大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东部形成了拜占庭帝国,它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延续时间达一千多年之久,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为文艺复兴了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阿拉伯帝国创造了伊斯兰文明,对后世影响深远,故C不符合题意;亚历山大帝国是奴隶制军事帝国,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法治发展见证文明进程。下列有关世界古代法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B.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C. 中世纪欧洲大学拥有独立的司法特权,教会无权干涉
D. 《查士丁尼法典》收录了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所有法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与有关世界古代法治的叙述正确的说法一致,B正确;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的说法正确,但不能体现古代法治的内容,只适合于庄园内部,A不选;中世纪欧洲大学拥有独立的司法特权的说法正确,但教会有权干涉,C不选;《查士丁尼法典》收录了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所有法令的说法绝对,D不选。故选B。
6.在古代罗马遗留给后世的诸多遗产中,罗马法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其影响逾千年而不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称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材上册
材料二 人民起义为查士丁尼敲响警钟。他不得不实行一些改革以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为总结古罗马的统治经验,特成立罗马法编纂委员会,由法学家特里波尼安领导。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三 528年,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529年,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后来,又陆续编订了3部法典。这3部法典连同《查士丁尼法典》被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材上册
材料四 由于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因此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纂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该法继续承认奴隶制,但是,规定教、俗各届释放奴隶,改善奴隶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
——陈志强《拜占庭帝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十二铜表法》有何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罗马民法大全》包括哪几部法典?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明《罗马民法大全》的进步性。
(5)有人说:“罗马可谓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结合四则材料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目的: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3)《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4)进步性:《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5)赞同。《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罗马法庭体系比较完备,查士丁尼不断修订、完善法律,这些都说明了罗马法律不断得到完善,“罗马可谓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
不赞同。因为古罗马法律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对奴隶而言,没有任何的民主,他们忍受着奴隶主残酷的压迫,生活极其悲惨。(任选一个角度,其它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称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分析概括可知,《十二铜表法》的历史地位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依据材料二“人民起义为查士丁尼敲响警钟。他不得不实行一些改革以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为总结古罗马的统治经验,特成立罗马法编纂委员会,由法学家特里波尼安领导”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3)依据材料三“528年,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529年,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后来,又陆续编订了3部法典。这3部法典连同《查士丁尼法典》被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四部分,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4)依据材料四“由于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因此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纂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该法继续承认奴隶制,但是,规定教、俗各届释放奴隶,改善奴隶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分析可知,《罗马民法大全》的进步性体现在:《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
(5)赞同此说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罗马法庭体系比较完备,查士丁尼不断修订、完善法律,这些都说明了罗马法律不断得到完善,“罗马可谓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 不赞同此说法。因为古罗马法律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对奴隶而言,没有任何的民主,他们忍受着奴隶主残酷的压迫,生活极其悲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一、夯基达标
1.由于拜占庭帝国境内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因此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进入了( )
A. “鼎盛时代” B. “蜕变时代” C. “和平时代” D. “黄金时代”
2.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东罗马帝国皇帝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于529年编成(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查士丁尼法典》 D. 《拿破仑法典》
3.奠定欧洲民法的基础的法律是( )
A.《十二铜表法》 B.《罗马民法大全》 C.《法学概要》 D.《汉姆拉比法典》
4.《查士丁尼法典》是( )
A.查士丁尼执政时期颁布的法令汇编 B.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汇编
C.罗马法学家指导学习法律的文献汇编 D.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的汇编
5.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成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的是( )。
A.《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B.《查士丁尼法典》 C.《法学汇纂》 D.《法理概要》.
6.《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这些规定说明( )
A. 法典注重调解民事纠纷 B. 法典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
C. 法典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 D. 法典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服务
7.由于长期的对外战争,使拜占庭帝国财政枯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结果反而遭到( )
A.十字军的进攻 B.阿拉伯人的攻击 C.亚历山大的东征 D.日耳曼人的进攻
二、培优促能
1.《査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 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代为清偿 ……”。材料表明该法典( )
A.只维护贵族的财产权益 B.协调了奴隶与平民间的关系
C.对债务关系有明确规定 D.加强了奴隶主对平民的剥削
2.下列关于罗马法说法正确的是( )
A. 《罗马民法大全》反对奴隶制度,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B. 《罗马民法大全》集中了罗马帝国的全部法律条文
C. 新法典是罗马民法大全的一部分,是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汇编
D. 《罗马民法大全》真正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具有进步意义
3.历史学家马世力指出:“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 )
A.满足人民所需的契约自由 B.推崇法治价值和法律精神
C.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 D.教化民众,使人人安分守法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
A.奥斯曼帝国的武力进攻 B.长期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C.《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 D.西欧封建主组建十字军攻打拜占庭帝国
5.法制是人类不懈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282条,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规定: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
材料三 “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罗马民法大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内容出自哪个国家的哪部法典?该法典在历史上有什么特殊的地位?
(2)材料二说明了《十二铜表法》哪些特点?
(3)材料三《罗马民法大全》制定于哪位皇帝统治期间?它在世界法学史上的地位如何?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上述古代法典体现的法律精神与现代法律精神有何区别?
三、同步中考
1.《查士丁尼法典》包括了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新法典》是查士丁尼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而成的。以上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 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 B. 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
C. 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 D. 罗马法只是皇帝敕令的汇编
2.查士丁尼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必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说明查士丁尼制定法典的目的在于( )
A. 宣扬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 强调法律在和平时期的作用
C. 消除战争带来的社会隐患 D. 利用法律维护统治
3.查士丁尼法典的核心在于强调君权神授,突出帝王的权力,鼓吹“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的本源”,规定人民必须无条件服从和安分守命,法典体现了( )
A. 法治社会 B. 自由平等 C. 专制主义 D. 资本主义
4.下列对《封建时代的欧洲》相关内容的表述,连线正确的是( )
A.中世纪城市——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B.庄园法庭——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C.大学的兴起——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查士丁尼法典》——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5.“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延续时间达一千多年之久,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为文艺复兴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的大帝国是( )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6.法治发展见证文明进程。下列有关世界古代法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B.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C. 中世纪欧洲大学拥有独立的司法特权,教会无权干涉
D. 《查士丁尼法典》收录了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所有法令
7.在古代罗马遗留给后世的诸多遗产中,罗马法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其影响逾千年而不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称为《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材上册
材料二 人民起义为查士丁尼敲响警钟。他不得不实行一些改革以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为总结古罗马的统治经验,特成立罗马法编纂委员会,由法学家特里波尼安领导。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三 528年,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529年,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后来,又陆续编订了3部法典。这3部法典连同《查士丁尼法典》被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材上册
材料四 由于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因此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纂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该法继续承认奴隶制,但是,规定教、俗各届释放奴隶,改善奴隶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
——陈志强《拜占庭帝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十二铜表法》有何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罗马民法大全》包括哪几部法典?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明《罗马民法大全》的进步性。
(5)有人说:“罗马可谓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结合四则材料简要说明理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