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阿拉伯帝国【2022-2023统编版九上历史精品备课(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2022-2023统编版九上历史精品备课(分层作业)】(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0 08:31:5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分层作业(解析版)
一、夯基达标
1.独尊安拉,服从先知的人被称为“Moslem”,他们信仰的是( )
A.道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
【答案】C
【解析】此题题干“独尊安拉,服从先知”,默罕默德在创立伊斯兰教时在各地宣传的唯一真神是安拉,成为伊斯兰教的教义的中心,可以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是C。道教的教义是天地之元,天人合一,与题无关;基督教教义是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天,与题无关,佛教的教义是众生平等忍耐顺从,也与题无关。故本题选C。
本题体现在客观分析历史事物,做出合理的解释和评价;考查“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
2.于世界三大宗教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都与罗马帝国的扩张有关
B. 都产生在西亚
C. 都对本地区统一起到了推动作用
D. 都得到了广泛传播
【答案】D
【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三大宗教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A.都与罗马帝国的扩张有关,很明显不符合题意;B项,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伊斯兰教主要传播西亚、北非、中亚、南亚,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C项,只有伊斯兰教的创立对本地区的统一起到了推动作用,故选D。
本题体现在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历史做出全面、客观的认识,考查“唯物史观”的学科核心素养。
8 世纪中期,版图横跨亚、非、欧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查理曼帝国 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伊斯兰教强大的号召力使阿拉伯人空前团结,士气高昂,如潮水般涌出半岛,穆斯林军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兵锋直抵中国唐朝边境;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在西线,他们攻克埃及,横扫北非;在西南欧洲的战场上,阿拉伯人长驭直人,占领了西班牙,接着越过比利牛斯山,为法兰克王国军队所阻,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它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本题将相同领域历史事实并列,要求在棘突时空条件下考查历史,还要求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历史做出全面、客观的认识,考查“时空观念”“唯物史观”的学科核心素养。
4.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以下有关阿拉伯帝国的史实,说法错误的是(   )
A. 穆罕默德在位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B. 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
C. 阿拉伯帝国在扩张时并未与当时的中国有过正面交锋
D. 阿拉伯帝国在扩张过程中直接占领过西班牙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非、欧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阿拉伯帝国在扩张时,直抵中国唐朝边境,751年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在西南战场上,阿拉伯人长驱直入,占领西班牙。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本题体现在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历史做出全面、客观的认识,考查“唯物史观”的学科核心素养。
5.古印度创造的“计数法”、中国发明的指南针都由“他”传到了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他”指(    )
A.希腊人     B.阿拉伯人     C.罗马人      D.苏美尔人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人在古代文明交流中的作用。在古代的海上陆地商路上奔波着各国商人,其中有不少是阿拉伯人,他们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更重要的是他们改造和传播了“阿拉伯数字”。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故选B。
本题体现在客观分析历史事物,做出合理的解释和评价,考查“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6.关于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的重大贡献,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阿拉伯数字”和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
B. 给中国带来了第一个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
C. 将大量的希腊、波斯的典籍译为阿拉伯文
D. 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发明的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完整的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选项BCD叙述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选项A叙述不正确,因为“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故选A。
本题体现在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历史做出全面、客观的认识,考查“唯物史观”的学科核心素养。
7.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这些后来又成为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重要条件,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也是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B. 西方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同根同源
C. 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
D. 阿拉伯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开辟之后,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故正确答案为A。BCD均与题意不符,故选A。
本题体现在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历史做出全面、客观的认识,考查“唯物史观”的学科核心素养。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穆罕默德
材料二 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文化,并发扬光大。
——《世界史·古代史》
材料三 《一千零一夜》以第六世纪波斯文的《一千故事集》为蓝本,吸收印度、阿拉伯、埃及、希腊等地童话、传说、传奇等,以插叙手段连缀成书。
——《世界史 古代史》
请回答:
(1)从材料可看出,阿拉伯人有什么特点?
(2)穆罕默德通过创立宗教来统一阿拉伯半岛,建立阿拉伯国家,他最早率领少数信徒在_______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630年,他又征服了       ,加速了阿拉伯半岛地区的统一。请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3)举例说明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作出了什么贡献?
【答案】
(1)善于学习和创造
(2)麦地那、麦加
(3)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就是其中之一。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材料一的“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和材料二的“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文化,并发扬光大。”反映出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和创造。
(2)六 七世纪之交,阿拉伯社会内外矛盾交织在一起,十分尖锐。阿拉伯贵族为了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对外抵御外族的侵扰,保护商路,发展商业经济,并进一步掠夺新 的土地,迫切要求统一各部落,建立起强大的阿拉伯国家,在这种情况下,穆罕默德创立了一种新的一神教──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率信徒离开麦加,在 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在此之前,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
阿拉伯人的具体贡献包括:把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传播到欧洲;将中国发明的指南针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中国发明的火药经 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震动。阿拉伯人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作出了重大贡献,“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就是其中之一。
本题体现在客观分析历史事物,做出合理的解释和评价,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历史做出全面、客观的认识,考查“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培优促能
1.穆罕默德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他阐述的宗教思想是( )
A.独尊安拉 B.救世主 C.众生平等 D.炼丹升仙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大多处于游牧时代,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在伊斯兰教诞生前,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麦加等地信奉安拉,但并不排斥其他神灵。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了伊斯兰教。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6世纪末7世纪初,当时阿拉伯半岛居民大多过着游牧生活,各部落之间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相互仇杀,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麦加等地信奉安拉,……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七世纪创立了……。材料所述,和哪个宗教有关( )
A. 佛教 B. 道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方主要信仰基督教,阿拉伯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东亚、东南亚居民大都信仰佛教。西亚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阿拉伯半岛的居民主要为阿拉伯人,阿拉伯人普遍信仰伊斯兰教,通用阿拉伯语。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了伊斯兰教。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城传教,宣扬安拉是独一真神,凡信奉安拉者死后可升入天堂,否则堕入地狱。由于遭到传统势力的反对,他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故D项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西亚一个国家的国旗上用阿拉伯文写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表明在这个国家具有特殊地位的宗教是( )
基督教 B.佛教 C.犹太教 D.伊斯兰教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伊斯兰教的概况。从题目中的“穆罕默德”一词可以看出,这种宗教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其创始人为穆罕默德,信仰“真主”安拉,主张顺从,与佛教和基督教不同的是,创始人穆罕默德完成的是创立宗教与建立国家的双重任务。故选C项。
5.阿拉伯帝国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这些后来又成为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重要条件,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也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阿拉伯人担当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B. 西方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同根同源
C. 阿拉伯文化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D. 阿拉伯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中“中国的四大发明也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可知:阿拉伯人担当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故A符合题意。西方文化的渊源是雅典文明,阿拉伯文化是伊斯兰文明,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是说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阿拉伯数字来潮于印度,故D错误。故选A。
6.阅读下表内容判断:
以下结论是从上表中信息得出的,请在括号内标注“A”;违背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标注“B”;是以上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标注“C”。
(1)佛教是最有影响力的世界性宗教之一。 ( )
(2)三大宗教都创建于亚洲。 ( )
(3)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教义上有共同之处。 ( )
(4)基督教是创建时间最早的宗教。 ( )
(5)伊斯兰教尊释迦牟尼为先知,把《圣经》作为经典。 ( )
【答案】(1)C (2)A (3)A (4)B (5)B
【解析】(1)表格材料中有关于佛教的介绍,但没有说明佛教是最有影响力的世界性宗教之一.
(2)题目给出的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创建地点分别为古印度、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岛,都属于亚洲;三大宗教都创建于亚洲这个观点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
(3)题目给出的表格中有基督教教义是“崇拜上帝,忍受苦难,相信天堂地狱”;伊斯兰教教义是“崇拜安拉,遵循其善意行事的人能升入天堂,反之坠入地狱”都有提到地狱,故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教义上有共同之处这个观点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
(4)题目给出的表格中佛教创立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故基督教是创建时间最早的宗教这个观点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意思的.
(5)题目给出的表格中说明佛教创立者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故伊斯兰教尊释迦牟尼为先知,把《圣经》作为经典这个观点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意思的.
故答案为:(1)C (2)A (3)A (4)B (5)B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阿拉伯人有句著名的格言:“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阿巴斯王朝时期,哈里发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称为智慧之宫。
材料二 阿拉伯学者翻译了许多古希腊著作,把古代文化的光辉重新展现在西欧人眼前。阿拉伯人还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即《天方夜谭》)是由阿拉伯人根据各民族的民间故事汇集整理而成的。阿拉伯的建筑也十分著名,他们制造了比较精密的测天仪,在很多大城市中设立天文台,专门观测天象。
材料三 阿拉伯商人奔波于亚、非、欧三大洲之间。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和火器,以及数学、化学、医学等知识,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他们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也带来了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请你概括中古时代的阿拉伯人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文化成就。
(3)根据材料三,请你说说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
(1)阿拉伯文化在当时具有领先的地位和融合的精神。
(2)翻译了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典籍;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医学集成》和《医典》两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也为世界留下了许多壮观的建筑;等等。
(3)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阿巴斯王朝时期,哈里发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称为智慧之宫。”结合所学知识阿拉伯文化在当时具有领先的地位和融合的精神。
(2)根据材料二的“阿拉伯学者翻译了许多古希腊著作,把古代文化的光辉重新展现在西欧人眼前。阿拉伯人还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即《天方夜谭》)是由阿拉伯人根据各民族的民间故事汇集整理而成的。阿拉伯的建筑也十分著名,他们制造了比较精密的测天仪,在很多大城市中设立天文台,专门观测天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归纳出中古时代的阿拉伯人取得的重要的文化成就有:翻译了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典籍;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阿拉伯数字”;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医学集成》和《医典》两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也为世界留下了许多壮观的建筑;制造了比较精密的测天仪等。
(3)根据材料三的“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和火器,以及数学、化学、医学等知识,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他们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也带来了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可以看出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三、同步中考
1.美国科学家迈克尔·哈特著有《人类史上最有影响的百位人物排名》一书,穆罕默德排名居百位人物之首。你认为他能位居榜首的主要原因是( )
A.他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
B.他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
C.他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
D.他完成了创立宗教和建立统一国家的双重历史使命
【答案】D
【解析】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之后,利用宗教信仰的力量,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推动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伊斯兰教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故选D;AB不全面,排除;穆罕默德7世纪已经去世,而阿拉伯帝国8世纪建立,排除C。
2.中世纪时,“重大的宗教改革是一种新宗教的产生。该宗教产生后不久,便冲出阿拉伯半岛,影响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的广大地区”。这一“新宗教”是指(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强大的号召力使阿拉伯人空前团结,士气高昂,如潮水舨涌出半岛。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广泛传播。选项D符合题意;佛教诞生于印度;基督教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道教是中国的宗教;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伊斯兰教世界”是奉行伊斯兰教的国家和民族的统称,是当今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下列与“伊斯兰教世界”的形成有着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 )
A.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B. 罗马帝国的扩张 C.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D. 亚历山大东征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它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广泛传播。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伊斯兰教世界”形成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
4.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建立起统一的国家,后经过征服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它就是( )
A. 亚历山大帝国 B. 罗马帝国 C. 阿拉伯帝国 D. 拜占庭帝国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建立起统一的国家,后经过征服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就是阿拉伯帝国.因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明的使者,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选项C符合题意;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没有创立;拜占庭帝国与题干内容不符;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这部著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相传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少女,自愿嫁给生性残暴的国王山鲁亚尔。她每天晚上讲一个故事,每每讲到最精彩的地方刚好天亮。国王想听完故事,不忍惩罚她。就这样过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头偕老。因此它又名《一千零一夜》。据此判断,这部著作是( )
《格林童话》 B. 《天方夜谭》 C. 《源氏物语》 D. 《哈姆雷特》
【答案】B
【解析】《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书中所讲的辛巴达航海、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神灯等故事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真实反映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了阿拉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部著作是《天方夜谭》,选项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B。
6.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如果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天方夜谭》,主要可以了解( )
A. 古埃及文化 B. 阿拉伯文化 C. 古印度文化 D. 古希腊文化
【答案】 B
【解析】A.古埃及文化,不符合题意;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因此通过它,我们主要可以了解阿拉伯文化,故选项B符合题意;C.古印度文化,不符合题意;D.古希腊文化,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7.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下列关于阿拉伯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
②创造了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
③《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④《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故①符合题意。从0到9的计数法是古印度人创造的。阿拉伯人是加以改造,故②不符合题意。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故③符合题意。。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故④符合题意。故选B. ①③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阿拉伯帝国 分层作业(原卷版)
一、夯基达标
1.独尊安拉,服从先知的人被称为“Moslem”,他们信仰的是 ( )
A.道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佛教
2.于世界三大宗教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都与罗马帝国的扩张有关 B. 都产生在西亚
C. 都对本地区统一起到了推动作用 D. 都得到了广泛传播
8 世纪中期,版图横跨亚、非、欧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查理曼帝国 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4.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以下有关阿拉伯帝国的史实,说法错误的是 (   )
A. 穆罕默德在位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B. 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
C. 阿拉伯帝国在扩张时并未与当时的中国有过正面交锋
D. 阿拉伯帝国在扩张过程中直接占领过西班牙
5.古印度创造的“计数法”、中国发明的指南针都由“他”传到了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被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他”指 (    )
A.希腊人     B.阿拉伯人     C.罗马人      D.苏美尔人
6.关于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的重大贡献,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阿拉伯数字”和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
B. 给中国带来了第一个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
C. 将大量的希腊、波斯的典籍译为阿拉伯文
D. 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
7.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这些后来又成为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重要条件,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也是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B. 西方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同根同源
C. 阿拉伯文化领先世界 D. 阿拉伯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穆罕默德
材料二 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文化,并发扬光大。
——《世界史·古代史》
材料三 《一千零一夜》以第六世纪波斯文的《一千故事集》为蓝本,吸收印度、阿拉伯、埃及、希腊等地童话、传说、传奇等,以插叙手段连缀成书。
——《世界史 古代史》
请回答:
(1)从材料可看出,阿拉伯人有什么特点?
(2)穆罕默德通过创立宗教来统一阿拉伯半岛,建立阿拉伯国家,他最早率领少数信徒在_______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630年,他又征服了       ,加速了阿拉伯半岛地区的统一。请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3)举例说明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作出了什么贡献?
二、培优促能
1.穆罕默德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他阐述的宗教思想是 ( )
A.独尊安拉 B.救世主 C.众生平等 D.炼丹升仙
2.6世纪末7世纪初,当时阿拉伯半岛居民大多过着游牧生活,各部落之间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相互仇杀,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麦加等地信奉安拉,……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七世纪创立了……。材料所述,和哪个宗教有关 ( )
A. 佛教 B. 道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西亚一个国家的国旗上用阿拉伯文写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表明在这个国家具有特殊地位的宗教是 ( )
基督教 B.佛教 C.犹太教 D.伊斯兰教   
5.阿拉伯帝国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大量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这些后来又成为欧洲中世纪大学兴起的重要条件,同时中国的四大发明也经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 阿拉伯人担当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B. 西方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同根同源
C. 阿拉伯文化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D. 阿拉伯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6.阅读下表内容判断:
以下结论是从上表中信息得出的,请在括号内标注“A”;违背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标注“B”;是以上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标注“C”。
(1)佛教是最有影响力的世界性宗教之一。 ( )
(2)三大宗教都创建于亚洲。 ( )
(3)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教义上有共同之处。 ( )
(4)基督教是创建时间最早的宗教。 ( )
(5)伊斯兰教尊释迦牟尼为先知,把《圣经》作为经典。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阿拉伯人有句著名的格言:“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阿巴斯王朝时期,哈里发在巴格达建立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翻译和研究机构,称为智慧之宫。
材料二 阿拉伯学者翻译了许多古希腊著作,把古代文化的光辉重新展现在西欧人眼前。阿拉伯人还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即《天方夜谭》)是由阿拉伯人根据各民族的民间故事汇集整理而成的。阿拉伯的建筑也十分著名,他们制造了比较精密的测天仪,在很多大城市中设立天文台,专门观测天象。
材料三 阿拉伯商人奔波于亚、非、欧三大洲之间。中国的罗盘针、造纸术、火药和火器,以及数学、化学、医学等知识,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他们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也带来了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文化有什么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请你概括中古时代的阿拉伯人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文化成就。
(3)根据材料三,请你说说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什么作用。
三、同步中考
1.美国科学家迈克尔·哈特著有《人类史上最有影响的百位人物排名》一书,穆罕默德排名居百位人物之首。你认为他能位居榜首的主要原因是 ( )
A.他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 B.他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
C.他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
D.他完成了创立宗教和建立统一国家的双重历史使命
2.中世纪时,“重大的宗教改革是一种新宗教的产生。该宗教产生后不久,便冲出阿拉伯半岛,影响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的广大地区”。这一“新宗教”是指 (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3.“伊斯兰教世界”是奉行伊斯兰教的国家和民族的统称,是当今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下列与“伊斯兰教世界”的形成有着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 )
A.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B. 罗马帝国的扩张 C.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D. 亚历山大东征
4.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建立起统一的国家,后经过征服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它就是 ( )
A. 亚历山大帝国 B. 罗马帝国 C. 阿拉伯帝国 D. 拜占庭帝国
5.这部著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相传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少女,自愿嫁给生性残暴的国王山鲁亚尔。她每天晚上讲一个故事,每每讲到最精彩的地方刚好天亮。国王想听完故事,不忍惩罚她。就这样过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头偕老。因此它又名《一千零一夜》。据此判断,这部著作是 ( )
《格林童话》 B. 《天方夜谭》 C. 《源氏物语》 D. 《哈姆雷特》
6.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如果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天方夜谭》,主要可以了解( )
A. 古埃及文化 B. 阿拉伯文化 C. 古印度文化 D. 古希腊文化
7.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下列关于阿拉伯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
②创造了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
③《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④《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