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学派 代表 人物 主要思想 主张 要求 反对 批判 提出 认为 提倡 明确
墨
说出百家争鸣时期的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温故知新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墨子
“兼爱”
“非攻”
攻伐兼并、
残害生命
人们互
爱互利
奢侈
生活
选贤能者
治理国家
节 俭
孟子
荀子
实行
仁政
统治者不要过
分盘剥人民
民贵君轻
非正义
战争
得民心才
能得天下
尊卑
等级
实行
“礼治”
庄子
顺应自然
和民心
人生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韩非
以法治国,建
立中央集权
吴起孙膑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1、了解秦朝统一
2、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认识秦统一中国和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秦巩固统一的措施都是统一王朝必走之路。
2、时空观念:通过“秦灭六国图更直观地把秦始皇的先弱后强,先近后远、远交近攻的战略战术展示给学生;通过秦朝形势图让学生更直观的掌握秦朝疆域。
3、史料实证:七国货币、秦铜权、铜量的照片,认识各项统一措施的意义;通过秦俑、兵马俑认识秦国力;通过秦的陆路照片,让学生了解2000多年秦的交通实况。
4、历史解释:通过秦统一中国的叙述让学生再现秦灭六国的精彩画面,通过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叙述,认识封建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的过程,通过秦北击匈奴,统一岭南的学习,认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通过秦统一的意义和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统一的意义认识,感受国家统一,各种措施的正确施行都利于社会的发展。
5、家国情怀: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统一的重大意义。通过秦始皇统一中国,创造各种制度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勇于创新的精神。
问题思考P44
想一想:国家统一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么好处?
在统一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与
措施,减少阻隔,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畅所欲言
答:
渤海
黄海
燕
赵
齐
魏
韩
秦
楚
一、秦灭六国
1、左图中,秦哪一年发动灭六国的战争?请说出灭六国的顺序?哪一年完成了统一大业?
秦灭六国形势图
魏
前225年灭魏
赵
前228年灭赵
前222年灭燕
前223年灭楚
前221年灭齐
前230年灭韩
答:
① 公元前230年。
韩、赵、魏、楚、燕、齐
② 灭六国的顺序:
③ 完成统一的时间:
公元前221年
2、左图中,秦完成统一后建立了什么朝代?请说出建立时间和都城、建立者?
秦
咸阳
答:
①秦朝
②建立时间:
③都城:
公元前221年
咸阳
④建立者:
秦王赢政
一、秦灭六国
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赢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5、从左边资料中,概括秦统一中国的原因?
答:原因:
原因一:
民心所向,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人民希望结束战乱;
②:
原因二
:具备统一条件: 商鞅变法使秦的实力超过六国。
原因三:
赢政有雄才大略,为灭六国做了准备
原因四 :
招募
人才
统一
大计
李斯
尉缭,战国兵家人物。魏国大梁
人。秦王嬴政十年入秦游说,被任
为国尉。为秦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
劳,主张“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
。
李斯,战国末楚国人 。 秦朝著
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战国
末年入秦,被任命为郎。在秦并六
时,为秦谋划,建议先攻取韩国,
再逐一消灭各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后 任秦丞相。最后被赵高诬为谋反,具五刑,被腰斩。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中国古代
思想家、哲学家,法家学派代表人
物。他的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
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其
作品收集于《韩非子》。
重用人才
一、秦灭六国
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赢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5、从左边资料中,概括秦统一中国的原因?
答:原因:
①民心所向:长期战争,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灾难,人民希望结束战乱。
原因:
①、民心所向:长期战争,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灾难,人民希望结束战乱;
②:
② 具备统一条件: 商鞅变法使秦的实力超过六国。
②具备统一条件:商鞅变法使秦的实力超过六国。
③赢政有雄才大略,为灭六国做了准备。
④秦王重用人才,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李斯
慰缭
韩非
远交近攻,
先弱后强,
由近及远,
逐一攻破
招募
人才
统一
大计
原因三:
赢政有雄才大略,为灭六国做了准备
原因四 :
重用人才,
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一、秦灭六国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6、阅读课本P44最后一段,说出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答:
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读资料,说出秦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
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2、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特点?
答:
⑴国家 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⑵皇帝之下设设有中央政权机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目的:
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⑴
⑵
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目的:
中央集权制度:
①
②
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这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⑶地方上:
①建立郡县制,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⑶
②县以下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
3、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作用?
①便于皇帝和朝廷控制全国的权力。
2、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特点?
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①
利
于
②利于朝廷
各种
②利于朝廷把各种制度推向全国
4、郡县制的影响是什么?
影响:
影响: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相关史事P46
秦始皇为表示皇帝的独尊地位,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这些规定被历代王朝沿用。
为表示皇帝的独尊地位,秦始皇自称
什么?还做了哪些规定?
答:⑴自称:
始皇帝
⑵规定:
①皇帝自称“朕”
②命令称“制”“诏”
③印章称“玺”
课堂练习
根据所学知识作出秦朝政治建制图
最高统
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皇帝
太
尉
丞
相
御史
大夫
郡(守)
县(令或长)
特权:
分管:
分管:
分管:
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军事
行政
监察
河
水
水
水
江
淮
镐京
洛邑
周
晋
宋
吴
鲁
齐
燕
海 渤
海 黄
海 东
四、西周的分封制
2、阅读P23第二段,说出受封者(诸候)的义务和权利各是什么?
答:
3、P23问题思考
西周分封制的作用是什么?
咸阳
汉中郡
巴郡
蜀郡
象郡
桂林郡
南海郡
海 渤
海 东
海 南
庐江郡
长沙郡
黔中郡
南郡
临淄郡
辽东郡
渔阳郡
代郡
邯郸郡
陈郡
颖川郡
上郡
北地郡
陇西郡
闽中郡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请在图中填上我国历史上的两制度,并说出影响最深远的是哪 一制度?
答:影响最深远的是:
郡县制
秦
燕
齐
赵
魏
韩
楚
秦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
齐
魏
赵
楚
韩
燕
秦
度
量
衡
统
一
货
币
统一度量衡
秦为了国家统一的需要,进行了哪些改革?
统一车轨
文化上,统一文字。
答:
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交通上,统一车轨
文字的统一,便于全国顺利推行政令,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
①改革背景:
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
写各异。
②改革目的:
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
③改革后的文字:
小篆
④作用:
1、文化上,统一文字
为工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秦朝统一文字的背景、目的各是什么?改革后全国用什么文字?有什么作用?
答:
小篆,
指笔画
较简单
的篆书,
由李斯等
取大篆整理简化而成。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⑴ 统一货币。
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废除六国货币以后,秦朝使用的是什么货币?在图中指出秦朝货币?统一货币有什么意义?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 半 两
答:①货币:
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钱。
③意义:
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赵国
魏国
韩国
楚国
齐国
燕国
秦朝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⑵统一度量衡
为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统一度量衡的目的是什么?以什么为基础来度量衡制度的?有什么意义?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答:①目的:
为改变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
② 基础:
秦制
③ 意义:
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3、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统一车轨)
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索始皇下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统一车轨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车轨
② 意义:
答:①目的:
为加强交通往来
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东 越
南 越
夜
郎
西
滇
羌
匈 奴
东 胡
秦
咸阳
灵渠
渤 海
东
海
南 海
公元前214年
公元前215年
渤 海
东
海
南 海
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在
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上
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军事上
又做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看左图回答:
答:4、军事上,
⑴开凿灵渠,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
统一后,
秦始皇
派兵开
凿灵渠,统一
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他又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①灵渠勾通湘江和漓江,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②地位: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③功能:
至今仍具有运输和灌溉功能
开凿灵渠
灵渠在今广
西桂林兴安
境内,全长
30余千米,
是世界上现
存最古老的
运河之一,
至今仍具有
运输和灌溉
功能。
相关史事
越族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东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等数郡,迁徙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长 江
珠 江
湘
江
漓
江
湘江
漓江
长江
珠江
东 越
南 越
夜
郎
西
滇
羌
匈 奴
东 胡
秦
咸阳
灵渠
公元前214年
渤 海
东
海
南 海
公元前214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15年
渤 海
东
海
南 海
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在
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上
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军事上
又做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看左图回答:
答:4、军事上,
⑴开凿灵渠,
⑶ 北击匈奴
秦朝拓展疆域形势图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
统一后,
秦始皇
派兵开
凿灵渠,统一
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他又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
⑵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羌
匈 奴
秦
咸阳
灵渠
渤 海
东
海
南 海
渤 海
东
海
南 海
咸阳
临洮
长 城
长 城
九原郡
辽东
南海郡(广州)
象郡
桂林郡
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在
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上
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军事上
又做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看左图回答: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答:4、军事上,
⑴开凿灵渠,
⑵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⑶ 北击匈奴
⑷ 修筑长城
修筑长城
秦长城西起
临洮,东到辽
东,这就是举
世闻名的“万
里长城”。
。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临洮
辽东
四、秦朝的疆域
羌
匈 奴
秦
咸阳
灵渠
渤 海
东
海
南 海
渤 海
东
海
南 海
说出秦朝的疆域、
地位?
答:疆域:
北至长城,
咸阳
陇西郡(临洮)
长 城
长 城
九原郡
辽东郡(辽阳)
南海郡(广州)
象郡
桂林郡
地位: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南达南海,
东至东海,
西到陇西
材料研读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
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想一想: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措施:
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文字;
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重要意义:
意思:
统一度量衡
意思: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意思:
统一文字
意义: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意义:
有利于全国各地交通的顺畅。
意义:
便于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发展。
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在陕西西安临
潼东边的骊山北麓,有
一座巨大的陵冢,这就
是秦始皇陵。据史书记
载,骊山陵墓里面修建
了恢宏的地下宫殿,藏
有无数奇珍异宝。1974
年,考古工作者在陵墓
东侧1500米处发现了巨
大的陪葬坑,里面有众
多的兵马俑。在三座大型
兵马俑葬坑里,埋葬着约8000件陶制武士俑,还有上万件兵器,100余辆木制战车。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考古成就之一。
兵马俑一号坑中气势宏大的军阵
秦俑
秦始皇陵的陵冢
阅读知识拓展“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说出秦始皇陵的位置和兵马俑发展时间和价值。
知识拓展
温故知新
请列举秦始皇的功绩有哪些?
答:秦始皇的功绩有:
1、统一六国;
2、创立影响中国2000多年皇帝制和封建专治的中央集权制;
3、创立了影响深远的郡县制;
4、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
5、发展交通;
6、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7、北击匈奴,使秦朝的疆域成为当时世界上大国之一;
8、修筑万里长城。
课后活动P49
1.试比较周和秦朝的有关制度,填写下表的空白处。
课堂练习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王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
统治地方的方式 建立郡县制
皇帝
总揽全国一
切军政大权
分封制
课后活动49
2.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那么,文字上的统一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练习
答:看法:
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区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1.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China,是从罗马语Chin(秦)演变过来的,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秦帝国的影响力。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原因有( )
①符合劳动人民渴望统一的心愿
②结束分裂,完成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商鞅变法,功不可没
④秦王本人的雄才大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课堂练习
A
2.“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开始于( )
A.齐桓公 B.秦始皇
C.周武王 D.夏禹
课堂练习
B
课堂练习
3.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强调,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设立的负责监察百官的官职是( )
A.御史大夫 B.丞相
C.太尉 D.郡守
A
4.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课堂练习
C
5.虽然两千多年的历史风雨将秦长城剥蚀成了断垣残基,但其仍以苍苍莽莽的气势,威武雄浑的壮阔,浓缩成了一种厚实的文化积淀,以永恒的苍凉和悲壮,永远留在华夏文明的史册里。秦长城在当时的主要功能是( )
A.扩大秦朝疆域 B.炫耀国威
C.划定国界 D.军事防御
课堂练习
D
10.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从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首尾10年,陆续兼并了六国,在占领的区域设置郡县,直属于最高统治者,从此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代,进入了君主专制的帝国时代。
(1)秦国最后灭掉的是哪一诸侯国 秦统一六国后,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课堂练习
答:
① 齐国
② 郡县制
(2)据材料二,归纳秦王兼并六国后,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及意义。
答:① 措施: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统一文字、统一货币。
② 意义: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
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3)“中央集权制度”是谁首创的 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
① 秦始皇。
② 意义:
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课后
练习
1、把下图第9课秦统一中国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2、背第9课知识点
3、预习第10课
秦
统
一
中
国
秦灭六国
原因
统一
意义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目的
创立皇帝制度
创立中央政权机构
地方创立郡县制
巩固统一的措施
经济上
文化上
交通上
军事上
谢谢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