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北师版八年级上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计36分)
1.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
A.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
B.用自来水加以冲刷
C.用酒精灯烘烤
D.用医用酒精擦抹
2.(山东德州)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下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 )
3.(辽宁丹东)下列物态变化的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
B.夏天,湿衣服晾干
C.深秋,清晨草叶上有霜
D.冬天,自来水管冻裂
4.(北京)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用地膜覆盖农田
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因熔化而变细
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是放热过程
C.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吸热过程
D.冬天,教室窗户的玻璃外表面经常会“出汗”
6.下列物理现象发生的过程,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①高山上的冰雪融化
②清晨的大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③用铁水铸造成机器零件
④寒冷的夜晚露地上产生霜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7.(湖南岳阳)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如图是某同学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对照图示分析,污水被净化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液化 B.液化 汽化
C.熔化 液化 D.汽化 液化
8.一锅沸腾的油,魔术师把手伸进去,一分钟、两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这是不可能的,是一种伪科学
B.这是不可能的,油在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
C.这是可能的,一定是这种油的沸点很低
D.这是可能的,一定是手上沾有水,水从油中吸收了热
9.如图是某固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由图可以判断( )
A.这种物质的熔点是190 ℃
B.这种物质在CD段已变成气体
C.这种物质熔化过程用了12 min
D.这种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10.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
B.把5 ℃的水放入0 ℃的房间,水将会结冰
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D.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
11.如图所示,甲试管装水,乙试管装酒精,同时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对大烧杯加热使里面的水沸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沸腾
B.甲试管内的水和乙试管内的酒精都不沸腾
C.甲试管内的水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不沸腾
D.甲试管内的水不沸腾,乙试管内的酒精沸腾
12.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有( )
A.水烧开后水壶嘴喷出“白气”的过程
B.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
C.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
D.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2分,计30分)
13.(山东滨州)如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__℃。
14.如图是水沸腾时观察到的实验情景,本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已知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则此实验环境的大气压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不断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5.(湖南株洲)下图是某物质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该图像是______(填“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
16.戴眼镜的李强同学冬天从室外进入温暖的教室,发现眼镜的镜片上“呵气”,过一会儿,“呵气”逐渐从中间消失,“呵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形成的,“呵气”消失是由于发生了________现象。
17.夏季,农户家常用一种没有烧制过的粘土做的茶壶,观察发现,装水后,壶的外壁总是潮湿的,请分析:这种茶壶能使里面的热茶凉得快的原因是______。你认为茶壶放在______地方变凉效果更好些。
18.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的,可以采取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水。如图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先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这个过程需要______热量;然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这个过程______热量。
三、简答题(计10分)
19.寒假的某一天,小洁随爸爸一起外出,突然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小洁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请你应用物理知识解释雾气的产生及消除过程。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8分,计24分)
20.(1)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7 ℃、93 ℃、102 ℃;有的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种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星要自制一支能测水的沸点的温度计,现有表中所列的两种物质,他应该选用表中的______作测温物质,原因是________。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将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所示,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________。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 357 ℃
21.图中是“探究海波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除了需要图中所示的实验器材以外,还需要______。
(2)将温度计A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放置上有什么要求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要不停地用搅拌器B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发现冰熔化太快,没有找到冰的熔点。若要延长冰熔化的时间,请你写出两条可行的办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华所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水的沸点,取了200 g的水加热,下表是他们记录的有关数据。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水温/℃ 92 94 96 97 98 99 99
(1)下图中,表示水沸腾的图是__________。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华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分析水的沸点不是100 ℃的可能原因(写出一种即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点拨: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如果放在沸水中煮或用酒精灯烘烤都会致使体温计胀裂,用自来水冲刷起不到消毒的作用。
2.答案:B 点拨: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冰雕变小属于升华现象,B选项正确。
3.答案:A 点拨:冰雪消融是冰化成水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湿衣服晾干,是湿衣服上的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自来水管冻裂是水结成冰,冰的体积变大引起的,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选A。
4.答案:C 点拨:加快蒸发可以增大液体的蒸发面积,增大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和提高液体的温度,A、B、D选项都减小蒸发的速度,C选项的做法可以加快蒸发。
5.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白炽灯灯丝变细是因为灯丝发生了升华,故A错误;冰块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是个吸热过程,故B错误;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蒸发现象,蒸发需要吸热,故C错误;冬天玻璃较冷,室内温暖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会液化,故水滴出现在室内,D错误。
6.答案:B 点拨:①是熔化,②是汽化,③是凝固,④是凝华,因为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过程,凝固、液化及凝华是放热过程,所以吸热的有①②,选B。
7.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水的物态变化现象。河水蒸发(汽化)形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小水滴最后汇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
8.答案:C 点拨:不同物质的沸点不同,如果这种油沸腾时的温度是人的皮肤所能承受的,这种现象是可以发生的。
9. 答案:D 点拨:由题图可知这是晶体熔化的过程,该物质从第4 min开始到第10 min结束是吸热且温度不变的时间段,熔点为210 ℃,此时间段内为固液共存态。
10.答案:D 点拨:给冰加热时如果冰正处在熔化状态,那么冰吸收的热量则用来熔化,温度不会升高,故选项A错误;把5 ℃的水放入0 ℃的房间后,水放热降温,当水降到0 ℃时不能再继续放热,所以不会结冰;选项C中的“白气”是冰棒周围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冰棒周围遇冷液化成的水珠,所以选项C错误。
11.答案:D 点拨:酒精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液体沸腾时需要继续吸热才能进行,大烧杯中水的沸点与试管中水的沸点相同,所以试管中的水温度达到沸点后由于不能继续吸热,故不能沸腾,而酒精达到沸点后可以继续从烧杯的水中继续吸热,酒精就能够沸腾了。
12.答案:B 点拨:“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樟脑球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钢水变成钢锭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
13.答案:B 48
点拨: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面相平,故B读数方法正确;由于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为1 ℃,因此此时读数为48 ℃。
14.答案:98 ℃(不写单位扣1分) 小于 吸收
15.答案:凝固 80
点拨:从图像可以看出,物质随时间的增加,温度在降低,中间有一段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的凝固图像。同一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所以此物质的熔点是80 ℃。
16.答案:液化 汽化
点拨:冬天教室内的温度很高,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戴眼镜同学温度较低的镜片上,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所以镜片上出现“呵气”;经过一段时间,镜片上的小水珠会吸热又变成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镜片上的雾消失,这是发生了汽化现象。
17.答案:壶外壁水蒸发吸热 阴凉通风
点拨:这种茶壶里的茶水会从壶壁里渗出来,因而外壁总是潮湿的,渗出来的水很快蒸发,蒸发要从壶壁吸热,因而能使里面的水凉得更快。如果把茶壶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加快它表面的空气流动,会加快水的蒸发,变凉的效果会更好。
18.答案:汽化 吸收 液化 放出
点拨:在制取蒸馏水时,先将烧瓶里的水加热至沸腾,产生的水蒸气在经过支管流向接收器的途中要经过冷凝管。冷凝管外是流动的冷水,使冷凝管温度较低。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当小水珠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流入接收器。
19.答案:前窗玻璃的雾气是由于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放出热量液化形成小水滴,对着车窗玻璃吹暖风,可使小水滴吸热加速蒸发成水蒸气,车窗玻璃就变清晰了。
20.答案:(1)将三组同学所用的三支温度计一起放进同一杯沸腾的水中(继续加热),观察三支温度计的读数是否一致 (2)水银 水银的沸点高 1 mm 25 ℃
21.答案:(1)秒表 (2)玻璃泡要完全浸入海波中,不能碰到试管底、试管壁 (3)为了使海波均匀受热 (4)冰的数量要多一些 撤掉酒精灯,直接用温水对试管内的冰进行加热
22.答案:(1)D (2)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提高水的初温;或减少水的质量;或在烧杯上加盖等 (4)温度计不准确;或当地气压低,水的沸点达不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