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检测题参考答案
1.C 点拨: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2.C 点拨:大化改新开始于7世纪中期,而不是6世纪中期。
3.A 点拨:提取关键信息“日本”“7世纪”,分析各选项可知B、C、D三项发生在中国,故排除。
4.D 点拨:本题考查历史分析能力。九品中正制是中国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任人唯亲和贵族世袭不符合改革的要求,大化改新时的选官原则是“以才选官”。
5.C 点拨: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所以答案选C项。
6.C 点拨: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
7.B 点拨:伊斯兰教的创立始人是穆罕默德。
8.A 点拨: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是对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历史状况的考查。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因此A项符合题意要求。
9.C 点拨:在中国的元朝形成了行省制度;在日本形成了天皇制度;在古代印度形成了种姓制度。查理 马特实行采邑制,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10.D 点拨: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
11.D 点拨:本题考查西欧城市发展的历史。西欧城市复兴主要是因为生产力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使城市成为经济中心。
12.B 点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基督教会不断扩大势力和影响,法兰克等国君主接受了基督教,并向教会大量赐赠地产,教皇和教会成为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13.C 点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而国王是世俗的君主,要服从教皇和教会。
14.D 点拨:拜占廷帝国曾经繁荣一时。君士坦丁堡有许多雄伟辉煌的建筑,著名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所以答案为D项。
15.D 点拨:A、B、C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干要求。D项时间表述有误:西罗马帝国在476年被日耳曼人灭亡。东罗马帝国在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灭亡。所以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1)错误:梭伦 改正:伯利克里 (2)错误:仿效西方 改正:仿效中国 (3)错误:罗马帝国 改正:法兰克王国 (4)错误:中央集权 改正:封君封臣
17.错误:明治维新 改正:大化改新
点拨:7世纪中期,日本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故明治维新应改为大化改新。
18.(1)欧洲封建等级制度。法兰克王国。(2)通过查理 马特改革形成的。(3)罗马教廷。
19.(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影响: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经济、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重视纳谏等。(3)唐朝文化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对中日文化的比较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唐朝的强盛,日本的善学;中日友好往来的历史也告诫后人,只有和平友好往来,双方民族才会共同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日本大化改新的认识以及古代中国对日本发展的影响,对今天发展中日关系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0.(1)日耳曼民族。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2)封建等级制度。查理 马特。封地逐渐变成世袭领地。9世纪后期。(3)农民。向封主效忠,为封主服兵役。“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4)基督教。政治上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思想上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导致了西欧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非常缓慢。
(5)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完善社会法律体系,加强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关注民生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很全面,(1)(2)(3)三问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4)问考查中古欧洲社会。(5)问是拓展性的问题。
21.(1)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2)拜占廷帝国为了恢复过去罗马帝国的疆域,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国家无力维持庞大的军事力量来统治广袤的地区,国土不断被外族蚕食鲸吞。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检测题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小题,45分)
1.大和统一日本是在( )
A.1世纪 B.2世纪 C.5世纪 D.7世纪
2.日本被称为“日出之处的国家”。下列关于日本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B.5世纪时,大和统一了日本
C.6世纪中期,大化改新开始
D.大化改新时的日本天皇是孝德天皇
3.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民族。公元7世纪,日本在学习中国隋唐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是( )
A.大化改新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商鞅变法 D.戊戌变法
4.官员是国家的管理者,大化改新时,其选官原则是( )
A.九品中正制 B.任人唯亲
C.贵族世袭 D.以才选官
5.大化改新使日本开始向什么社会过渡( )
A.奴隶社会 B.贵族世袭制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6.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 )
A.古代印度 B.巴勒斯坦地区
C.阿拉伯半岛 D.古代埃及
7.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 )
A.汉谟拉比 B.穆罕默德 C.老子 D.屋大维
8.下列对6世纪末7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已统一 B.部落间相互仇杀
C.商业衰落,生产停滞 D.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
9.查理 马特改革在欧洲封建贵族内部形成的制度是( )
A.行省制度 B.天皇制度 C.严格的等级制度 D.种姓制度
10.西欧城市产生的地点是( )
A.港口 B.海湾地区
C.堡垒周围 D.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
11.以下对西欧城市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城市衰落了
B.西欧城市是在教会或世俗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
C.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级形成了
D.西欧城市多为政治中心,规模很大
12.关于中古亚欧文明,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B.国王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C.基督教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D.查理 马特实行采邑制
13.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是( )
A.商人 B.国王
C.教会和教皇 D.贵族
14.右面这座大教堂作为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古迹,冷眼旁观过政权更迭、宗教斗争与历史的沧桑,它的美丽庄严,依然震撼着每一个参观者的心,它见证了下列哪一个国家的兴衰( )
A.西罗马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廷帝国
15.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3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国家在西亚兴起
B.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廷,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
C.15世纪中期,拜占廷帝国最终灭亡在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中
D.西罗马帝国灭亡后500年,东罗马帝国也灭亡了
二、非选择题(16题8分,17题2分,18题10分,19题10分,20题20分,21题5分,共55分)
16.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在学习完世界古代史的部分内容后,小明对所学的改革进行了总结。下面是他总结的笔记,其中有四处不符合史实,请你判断出来并加以改正。
改革带来了民主,梭伦执政时,进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改革带来了富强,日本仿效西方进行了大化改新,使日本建立了一套当时颇为先进的管理体制,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改革也产生了西欧的封建制度,罗马帝国的查理 马特,实行了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制度。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中央集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封建贵族的等级制度。
(1)错误: ;改正: 。(2分)
(2)错误: ;改正: 。(2分)
(3)错误: ;改正: 。(2分)
(4)错误: ;改正: 。(2分)
17.改错题。本题有一处错误。请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7世纪中期开始的明治维新。(2分)
18.阅读下列图片:
图1 图2 教皇为皇帝加冕
请回答:
(1)图1反映了西欧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最先形成于哪个国家?(4分)
(2)这种制度是怎样形成的?(2分)
(3)图2反映出中世纪欧洲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的是谁?(4分)
19.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7世纪,中国处于繁荣昌盛的隋唐时期。而同一时期的日本在中国的影响下也进行了大化改新,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第一组:
孝德天皇 中臣镰足
第二组:
唐太宗李世民 名相房玄龄
第三组:
唐长安城太极殿 日本奈良著名建筑
中国唐装 日本和服
请回答:
第一组:天皇连重臣——大化改新
(1)你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改革给这个国家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
第二组:明君携名相——贞观之治
(2)“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治世,“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第三组:日本善学习——中国影响深
(3)结合第三组图片,联系所学知识,谈谈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及对后人的启示。
(3分)
20.阅读下列材料:
【游览历史长河】
(1)5世纪末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它的废墟上诞生了许多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你知道法兰克王国是由哪一个民族建立的吗?在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现在欧洲的三个主要国家,它们分别是哪几个国家?(4分)
【品味文化大餐】
将没收的叛乱贵族和教会的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贵族。采邑的领受者必须为赐予者服兵役,并向其宣誓效忠。采邑的赐予者都有义务保护领受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伤害。采邑分封,只限终身,不得世袭。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欧封建制度是在这一时期由法兰克人发展起来的,“采邑”制更是起到了根本的决定意义。
(2)我们可以看出,“采邑”制实际上就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什么制度?它的创立者是谁?改革中封地“不得世袭”,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发生在何时 (4分)
(3)在这种制度下,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是什么人?图中受封的骑士应该怎样侍奉他的主人?这一制度形成一个奇怪现象,请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一现象。(4分)
(4)在中世纪的欧洲哪一个宗教占据统治地位?当时该宗教在社会上的政治、经济以及思想地位如何?该宗教对欧洲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5分)
【思考历史启迪】
在西欧的封建社会中,处于最底层的人受到了残酷的剥削和压榨,社会极端的不平等。今天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建立“和谐社会”,有人说“和谐社会”平等是基础、尊重是条件。
(5)作为中学生的你,就此谈谈在当今新时期如何构建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就如何建立“和谐社会”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3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帝国政治非常腐败,贪污、贿赂成风。上自达官显贵,下到各行省的大小官员,无不滥用职权,对人民进行敲诈勒索。各地驻军对群众也百般欺凌,抢劫财物,形同强盗。查士丁尼又大兴土木,在首都君士坦丁堡兴建了宏伟的宫殿和辉煌的圣索非亚大教堂。长期的侵略扩张,战费消耗极大,到查士丁尼统治末期,国库空虚,民尽财穷,军队濒于瓦解,削弱了抵御外族入侵的力量。从6世纪后期起,出现强敌压境的局面。拜占廷丧失了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北非的大片领土。后来南部意大利和西西里岛也落入阿拉伯人之手。帝国版图大大缩小,拜占廷作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已经走向崩溃。”
请回答:
(1)拜占廷帝国是何时灭亡的?(2分)
(2)结合教材内容,说说拜占廷帝国为什么会走向衰落。(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