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二课《学画写意花卉》教学设计
课题:学画写意花卉
课时:1课时
课型:造型表现课
单元综述:
本单元是学习中国画中的花鸟画。共分为三课:第一课《抒情怡神的花鸟画》是美术作品欣赏,通过对经典中国花鸟画作品的欣赏,了解花鸟画的主要种类及其艺术特点。第二课《学画写意花卉》,先在重温笔墨情能的基础上,以临摹方式体验花卉的基本画法,尝试按步骤完成一幅写意花卉作品。第三课《学画动物疏果》,学习各种小动物以及蔬果的画法,在分别进行这些形象临摹的基础上,尝试完成一幅完整的花鸟画的创作。
单元目标:
1、 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基础知识,学习写意花鸟画的基本技法。
2、 通过图文资料搜集、作品欣赏评述、小组讨论分析等方法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知识,学习花鸟画临摹的方法、学会形象组合以有简易创作。
3、 学生在欣赏感受中国画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体会中国花鸟画的“缘物寄情”的审美意蕴,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和自豪感。
教材分析:
《学画写意花卉》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鸟语花香缘物寄情》中的第二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是学习花鸟画基本技法的国画课。本课学习常见的花卉的画法,重温小学阶段学过的笔法、墨法,熟悉宣纸的性能,学习花卉的枝、叶、花等局部的表现方法,教材以步骤图的方式提供了梅花、菊花两种花卉的写意画的基本画法过程,学生在体验临摹时,应注意提示学生观察发现笔墨规律、造型特点,最终达到写意花卉小品创作的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特点,体验中国画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为以后学习、欣赏中国画打下基础。学情分析:对于大多数七年级学生来说,中国画中的写意画,虽然不是非常熟悉,但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国画的基本知识,已经简单了解国画技法,简单了解如何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方法,对国画并不陌生。教师可以通过国画作品的欣赏和示范教学来吸引学生对写意花鸟画的兴趣,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有所培养,增强学生对中国画艺术的欣赏水平。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自主练习等学习方式,熟悉写意画的笔法、墨法,学习用点厾法和勾填法,画各种花卉的方法,进行观察花卉的特点,学会根据步骤图临摹练习,能进行简单的作品创作。
2、通过笔墨体验、作品分析、完整形象临摹等方式学习写意花卉的构图特点。
3、体验中国花鸟画的审美特征和笔墨情趣,领会写意花鸟画所蕴含的情感和精神品质,陶冶性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观察花卉的造型特点,写意花卉的局部临摹和完整临摹。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点厾法和勾填法,采用合理的构图形式,进行花卉临摹方法,并尝试进行写意花卉的创作。
教具准备:
师:表现自然界美好景色图片、课件、学生示范作品、作画工具(笔、墨、纸、毛毡)等。
生:笔、墨、纸、毛毡、水桶、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视频。
提出问题:你认识哪些花?看到这些花,你心情怎样?一年四季,大自然中这么多美丽的花,给我们带来视觉享受,愉悦我们的心情,我们会情不自禁的拿出手机拍照,留下这些美好的画面。画家们拿起画笔,描绘自己最喜爱的花。(出示画家笔下的花卉)观察画面,这些美术作品采用哪种绘画形式?(中国画中的写意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画写意花卉,体验水墨写意的乐趣。板书课题:《学画写意花卉》
二、感受新知:
(一)、感受写意画的特点:
关于写意画,你知道哪些知识?生交流。
写意画又称水墨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五代时期,徐熙开创了徐家野逸的写意画法。宋代,崔白“放笔墨以出胸意”的风格,将徐派画法发扬光大。元代,水墨花鸟画盛行。明代,陈淳,徐渭,将写意花鸟带入成熟时期。清代的大八山人,在笔墨、章法上别出心裁。民国时期,任伯年,吴昌硕的写意画色彩明快,雅俗共赏。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写意花卉与自然中的花比较,在造型和色彩上有特点?(造型上简练概括,不追求形似。色彩既有写实,也有写意。)画家们自然界的花鸟为题材,画家表达怎样的情感?
生交流:对花中四君子蕴含的精神品质的赞美等。师总结:古往今来,菊花,坚贞不屈,高雅孤傲;竹正直清高,谦虚有节;兰,淡泊名利,幽雅高洁;梅花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被文人墨客们争相赞美。画家们描绘这些植物的自然之美,将自然的美好定格于画面,更是对这些植物所蕴含精神的赞美,对高尚品格的神往。所以,写意花卉,具有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由这些植物的精神,你想到了我们身边哪些人也具有这些精神?这个春天,无数的医护人员、大白、志愿者奔赴抗疫一线,他们无畏艰险,勇往直前。我们也可以梅花、菊花等来借物抒情,赞扬他们的这种不惧艰险、无私奉献精神。
(二)观察梅花的造型
说起梅花,自古以来就得到文人们的喜爱,大家欣赏它那百折不挠的精神。观察图片中的梅花,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1、梅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梅花由:花瓣,有花蕊,花萼组成。再看一看你面前摆的梅花有几个花瓣?梅花有单瓣和重瓣之分。枝干有什么特点?(比较粗糙)
2、梅花的形态有哪些?梅花的形态有全开的,半开的,花骨朵。
3、梅花的不同角度我们从某一个角度观察枝上的梅花,这些花有正面,侧面,背面,仰视、俯视等变化。
4、花的疏密及变化梅花在枝干上分布也是有疏有密,有远有近。师演示梅花的画法:中锋用笔,调点大红,笔尖调曙红色或胭脂,点出花瓣。用浓墨勾出花丝,点出花药。师演示不同形态的花。继续演示,花的正面、侧面、背面、俯仰、浓淡、遮挡、疏密变化。
5、观察与体验观察小组内的梅花,结合自己的观察,尝试画出不同角度的梅花。师巡视指导。
6、点厾法:我们刚才是怎样画出不同形态的花朵?(用中锋或铡锋,点出花瓣的形状)象这种,笔上蘸好色,用中锋或侧锋或中侧结合,点出物象的方法叫点厾法。
点厾法,清代朱象贤在《闻见偶录.没骨画》中提到:吴中画花卉者,旧有两种,一曰点厾,一曰勾染。点厾者,随笔点抺,以成其花叶,甚不经意,自有生趣。点厾法是写意画中常用的方法。出示图片。我国南宋画家法常,元代的王冕,明代画家林良,随笔点墨,用笔简练。你能从中找到点厾法运用在哪里?明代的青藤白阳两位写意画大师,也常用点厾法,将写意花鸟画带入巅峰。总结:除了花,植物的叶子、羽毛、树、山石等都可以用点厾法来进行表现。
(三)写意画的构图:写意画在创作的过程中落笔成形,不可修改,所以要先考虑好构图,做到意在笔先。构图在中国画中称为章法、布局。常见的构图形式有哪些?(圆构图,三角、水平、垂直、黄金分割,S形构图)。这几幅作品中采用了哪种构图形式?你能连一连吗?
1、 S型构图
2、三角形构图
3、对角线构图
4、C型构图中国画的构图
除了以上几种构图形式,还讲究:起、承、转、合。起,就是最初的位置。承,是承接、过渡。转,就是转折变化。合,就是章法的结束,与起呼应。当枝干比较复杂,我们怎样去处理呢?这时,枝干可以分为主、次、破的关系。主,就是主要的;次,就是次要的枝干,破,打破原来的走势,使枝干富有变化。出示图片,同桌交流:这幅作品中是怎样做到起、承、转、合的?作品中又是怎样安排枝干的主次破的关系?你手中的作品是怎样的构图形式呢?同桌交流。
(四)放梅花的绘画过程视频。
一幅写意画是怎样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
(1)用手指规划画面。
(2)用浓墨画主枝。画枝干时,笔上水份要少,用笔要有提按顿挫,中侧锋结合,线条遒劲有力,画出枝干的质感。
(3)用淡墨画侧枝,枝条有长短、粗细、穿插变化。有时枝要断开,留出花的位置。
(4)笔调大红,笔尖挑曙红或胭脂,点画梅花。
(5)注意梅花的不同形态。处理好前后、疏密、聚散的关系。
(6)用焦墨点花萼、花蕊。
(五)勾填法
观察菊花的花瓣,有什么特点?花瓣细、长、多。用点厾法画菊花适合吗?点厾法适合画什么样的花?对,花瓣较小一点的花。当花瓣较大时,我们如何去画呢?出示勾填法的作品。观察这些作品,是怎样表现的呢?生交流。同学们理解的是非常正确的。这就是勾填法。也称勾染法。勾填法是中国画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先用线勾出花瓣的外形,再填色。勾线的时候我们怎样用笔?中锋用笔,线条要富有变化。填色的时候是颜色平涂吗?要注意浓淡干湿的变化。
(六)视频展示菊花的绘画过程。师讲解:
1、用手规划画面的位置。
2、用墨或色加墨勾出花的形状,线条中锋用笔。
3、画叶子时,侧锋用笔,大笔挥洒,画出叶子的造型。产生一种酣畅淋漓、气势豪放的感觉,控制笔上的水份,水份不宜过多。画叶子的时候,近大远小,近浓远淡,用浓淡变化的墨色来表现叶子的远近虚实。
第一遍墨色七分干之时,再以浓、淡墨色画出叶脉,形成浓中有淡,淡中有浓的墨色变化。
①、 用色填画花瓣。②、 勾画植物的茎。
三、创作体验:
同学们以点厾法或勾填法,临摹或写生创作一幅写意花鸟画作品,致敬我们当代最可爱的医护人员和大白和志愿者。
四、展评作业:
自评,他评,师评。
五、 小结与
拓展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点厾法和勾填法,运用这两种画法,画出了自己喜爱的花卉,体验了写意画的笔墨韵味,并借物抒情,表达同学们对无私奉献的时代英雄们的赞美之情。同学们,你们人生的春天已经来临,老师希望你们像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兰一样幽雅空灵、竹一样谦虚有节、菊一样高雅纯洁,以这些植物蕴含的精神品质激励自己,成为生活中真正的谦谦君子。
六、板书设计:
学画写意花卉
一、 特点:写实写意缘物寄情
二、 点厾法
三、 勾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