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
通过对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经历用数轴和绝对值处理有理数加法运算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同号有理数相加和异号有理数相加所得结果的观察和猜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
难点: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习目标 环节一 创设情境 【学习目标】 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 通过对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经历用数轴和绝对值处理有理数加法运算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同号有理数相加和异号有理数相加所得结果的观察和猜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熟悉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目标让学生熟悉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
【思考】 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规定向左运动为负,向右运动为正: 若物体向右运动10m,则记为_____m; 若物体向左运动20m,则记为_____m; 思考问题 回顾旧识,增强记忆
环节二 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若物体连续运动两次,且每次运动方向不固定,则共有__种运动方式,你能举例说明吗? 4种 1. 第一次:向右运动,第二次:向右运动; 例:右5m, 右3m; 【追问1】你能求出两次运动后最后结果是多少吗?为什么呢? 向右走了8m,记做:+8m 【追问2】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它吗? (+5)+(+3)=8 第一次:向左运动,第二次:向左运动; 例:左5m,左3m; (-5)+(-3)=-8 (同理上面) 【观察猜想】 观察上述两个式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第一次:向左运动,第二次:向右运动; 例:左5m, 右3m; 【追问1】你能求出两次运动后最后结果是多少吗? 【追问2】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它吗? 第一次:向右运动,第二次:向左运动; 例:右5m,左3m; (同理上面) 【观察猜想】 观察上述两个式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思考并回答 猜想并回答 猜想并回答 猜想并归纳 猜想并回答 猜想并归纳 锻炼学生分类讨论的能力 借助实际生活的情境,利用数轴和绝对值解释有理数的加法,验证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渗透归纳总结的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条理性
【思考】 若物体第一次向左运动5m.第二次向右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后的结果如何?用算式该如何表示? 【追问】这个算式说明了什么呢? 思考并回答,猜想与归纳 对物体运动的特殊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思考】 若物体第1 s向右(或左)运动5 m,第2 s原地不动,很显然,2 s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左)运动了5 m.如何用算式表示呢? 【追问】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分组讨论,通过各种方法
归纳总结 综上所述: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归纳总结,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积极回答问题 将学生之前总结归纳的结论,进行整合,加深理解。
环节三 应用新知 【典型例题】 例1 计算: (1)(-3)+(-9); (2)(-4.7)+3.9; 解: (1)(-3)+(-9)=-(3+9)=-12; (2)(-4.7)+3.9=-(4.7-3.9)=-0.8 例2 用算式表示下面的结果: (1)温度由–4℃上升7℃ (2)收入7元,又支出5元. 解:(1)(-4)+7=3℃ (2)7+5=12(元) 将学习的知识用到练习中,积极回答 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加深学生对有理数法则的理解
环节四 巩固新知 1.口算: (1)(– 4)+(– 6); (2)4+(– 6); (3)(– 4)+6; (4)(– 4)+4; (5)(– 4)+14; (6)(– 14)+4; (7)6+(– 6); (8) 0+(– 6). -10;-2;2;0;10;-10;0;-6 2.计算: (1)15+(– 22); (2) (– 13)+(– 6); (3)(– 0.9)+1.5; (4)(-24)+14; (5)0.7+(-6.1) (6) -7;-19;0.6;-10;-5.4;- . 3.请你用生活实例解释5+(-3)=2, (-5)+(-3)=-8的意义. 5+(-3)=2可解释为:今天上学奶奶给了我5元钱,我买了一瓶饮料花了3元,最后剩2元. (-5)+(-3)=-8可解释为:今天的天气由-5℃下降了3℃. 自主完成练习 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新知,加深学生对有理数法则的理解.
环节五 课堂小结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所讲解的内容. 回顾本节课所讲的内容 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环节六 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24页习题 1.3第1题 . 课后完成练习 通过课后作业,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