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兴起
一、6世纪前的日本
发展
1-2世纪,有100多个小国
5世纪,大和政权实现统一
1.背景
大和兴起的地方
相关史事和文物相互印证了什么史实?
公元1—2世纪的日本与中国有“通使”关系,并定期向中国进贡。
“汉倭奴国王”
相关史事
《汉书·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 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一、6世纪前的日本
2.大和政权组织
部民地位近似奴隶
性质:奴隶制国家
“田 部”
“海 部”
材料一:“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不断剥削奴隶和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皇室,政局十分混乱,地方上势力最大的是苏我氏。”
材料二:公元627—650年,中国正值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材料三: 6世纪下半叶,大和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574-622)制定了一系列法令来提高天皇的权威,并且派遣众多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这次改革在历史上被称为“推古改革”,它为之后的“大化改新”准备了条件。
阅读上面的材料以及教材内容,说出大化改新的背景都有哪些?
二、大化改新
1.背景
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
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影响着日本 (外部因素)。
③日本派遣遣唐使,全面学习中国,进行“改革”,为大化改新准备了条件。
二、大化改新
开始
领导
内容
政治
经济
646年
孝德天皇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奴隶社会
公元 646年
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影响: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
二、“唐化”——大化改新
主要内容
改革内容 日本大化改新 中国隋唐制度
政治 中央
地方
经济 土地制度
赋税制度
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
均田制
租庸调制
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设国、郡、里三级
部民土地收归国有,班田收授法
统一赋税
二、“唐化”——大化改新
日本的二官八省制
太政官
宫
内
省
神祇官
天皇
太藏省
刑部省
兵部省
民部省
治部省
式部省
中务省
二官八省制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奈良时代元明女帝出行图
唐代周昉《簪花仕女图》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善于模仿的民族
二、“唐化”——大化改新
问题探究
从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日本国一词意即“日出之国”,传说日本是太阳神所创造,天皇是太阳神的儿子,太阳旗来源于此。
一个国家的发展要勇于改革,善于吸收别国先进的文化,任何民族都必须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长处,否则难以进步和强大。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背景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社会经济制度又一次发生重大变化,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班田制逐渐被庄园制取代。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2.武士的形成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2.武士的形成
目 的
组成成员
性 质
特 点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
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
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小的武士集团追随、服从一个更强大的首领,组成大的武士集团。武士集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3.幕府统治
时间:12世纪晚期
建立者:源赖朝
源氏首领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特点: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
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1)镰仓幕府的建立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2)幕府统治的特点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当生与死逼迫你选择时,唯干脆利落地选择死。”“我讨厌考虑那些所谓的是非、正邪。不顾一切的尽心侍奉,无论什么事情都首先考虑主君就可以了。”
——山本常朝《叶隐》
(3)武士道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三、幕府统治
知识拓展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武士道"一词在江户时代才出现,是基于一些美德如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的精神信仰。只有通过履行这些美德,一个武士才能够保持其荣誉,丧失了荣誉的武士不得不进行切腹自杀。
——360百科
盛甲武士
课堂小结
古代日本
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
6世纪前的日本
大化改新
时间、改革者
幕府统治
形成
特征
主要内容
影响
646年,孝德天皇
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影响
源赖朝设幕府于镰仓,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
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将军把持着国家大权
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
知识小结
在日本历史上有过三次重大变革,一是“大化改新”,谓之“唐化”;二是“明治维新”,谓之“欧化”;三是“战后民主改革”,可以称之为“民主化”。“唐化”是对中国唐朝文化的吸收,“欧化”是与西方文化冲突、融合,而“民主化”无疑是“欧化”的深入,是日本的现代化。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李冬君教授
牛刀小试
1.观察右图政治体制示意图,它体现了( )
A.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B.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C.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 D.古罗马的行政架构
C
绳文陶器
2.日本文字在创制过程中借用了汉字的草书和楷书,形成了“平假名”和
“片假名”。据此可以推知,日文形成于( )
A.大化改新时期 B.幕府统治时期
C.倒幕运动时期 D.明治维新时期
A
3.古代日本“幕府”一词指将领的军帐。12 世纪晚期,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
获得“征夷大将军”称 号,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此事件的影
响是( )
A.大庄园出现 B.武士集团形成 C.幕府统治开始 D.天皇权力加强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