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让我们走近地理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评价等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气候影响的是( )
A.日常生活 B.交通出行 C.工业生产 D.农业生产
2.阿拉伯男子身着白色长袍,头戴白色头巾,这种打扮的原因是( )
A.遮挡风沙烈日 B.为了防寒保暖 C.穿着美观大方 D.出于宗教信仰
3.亚洲北部的东西伯利亚地区,人们身着毛皮大衣,用雪橇作为交通工具,原因是
A.地形因素 B.气候因素 C.经济因素 D.文化因素
4.教室里贴有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是( )
①世界地图②中国地图③重庆地图④梁平地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5.下面图例中表示“河湖”的是( )
A. B. C. D.
下面四幅图的图幅大小相同,但比例尺不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四幅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在①图上确定方向,采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八个基本方位定向 B.指向标定向 C.经纬网定向 D.太阳光照定向
8.四幅图中,实际面积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学校校园平面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9.学校的足球场位于篮球场的( )
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北方向
10.假如升旗台到校门口的图上距离为6厘米,则两者间的实地距离为( )
A.40米 B.240米 C.100米 D.150米
11.该地图的比例尺是( )
A.文字式 B.数字式 C.语言式 D.线段式
12.人们到外地出差或者旅游,会经常提前通过网络查阅地图,通过输入“起点”和“终点”,可以查询行走路线和距离,还可以通过操作鼠标“放大”和“缩小”地图,查询到更多信息这类地图为()
A.交通图 B.导游图 C.遥感地图 D.电子地图
13.2021年8月15日,塔利班宣布占领阿富汗总统府,国际焦点再次聚集到了中东地区……玲玲想了解这些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的国家位置,她最好查阅( )
A.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B.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
C.世界地形分布图 D.世界河湖水系分布图
14.在室外看地图时,要使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应手持地图()
A.面向着太阳站立 B.面朝北,背朝南
C.面朝南,背朝北 D.随便朝向任何方向
15.在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不同的两幅地图中,同一个城市可分别用点状和面状两种符号表示。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大
B.甲图反映的区域范围比乙图大
C.甲图中的S市城区面积比乙图大
D.甲、乙两图中的铁路长度相等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解答题
16.阅读材料及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深秋的周末,东北风带来了阵阵凉意,家住滨海市的婷婷、媛媛和欣欣相约去湖滨公园游玩。
材料二滨海市区略图
(1)图中铁路的走向(延伸方向)大致是____(填“东西”或“南北”)方向。若图中铁路线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图中铁路的实际距离为____米。
(2)媛媛和小伙伴们相约在火车站东北方向的运动场附近会合,这个运动场指的是____(填图中的字母代号a或b)运动场。
(3)图中的A、B、C三处,噪声污染最小的是____。
(4)地图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
17.中轴奇迹,古韵新颜,北京某中学的师生,进行了“行走 城市中轴线”主题活动。他们徒步穿越,分组打卡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故宫西北角楼、地安门、钟鼓楼等地。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中照片判断拍照时间是当天________(单项选择)。
A.早晨 B.上午 C.中午 D.下午
(2)已知从钟楼至永定门的直线距离约为8千米,则图的比例尺约为________(单项选择)。
A.1:80000 B.1:8000000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D.
(3)当同学们使用手机地图,查找从天安门前往故宫西北角楼的路线时,所需地图与图相比________(单项选择)。
A.比例尺较小,范围扩大 B.比例尺较大,范围缩小
C.比例尺缩小,内容详细 D.比例尺较大,内容简略
18.某学校八年级学生利用暑假组织了一次“红色之旅”和“自然生态之旅”实践活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出发前同学们认真研究地图发现,该地的村庄分布很有规律,请描述其特征___________。
(2)从学校出发,朝___________方向很快到达丙村。如果学校到丙村的图上距离约是1 cm,那么它们的实地距离约是___________m。
(3)到达目的地,同学们实地测量并绘制了当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右上图),发现实践基地正好位于____(地形部位)边缘,为提醒游客注意安全,请设计一句警示语:___________。
(4)返校后,同学们分为两组,结合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探究学习。
第一组:甲、乙、丙、丁四村需要合村并点,最佳的位置是___________村,理由是:___________。(回答两点即可)
第二组:考察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据此推测当时的地理环境___________。
(
2
)
(
1
)
参考答案:
1.D2.A3.B4.D5.D6.D 7.C 8.A9.C 10.B
11.D12.D13.B14.B15.A
16. 南北方向 250米 b C 方向 比例尺 图例与注记。
17. D A B
18.(1)村庄沿河分布
(2)东南;500
(3)陡崖;前有陡崖,注意安全
(4)乙;地形平坦;靠近水源;这里曾是海洋
(
1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