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猫
郑 振 铎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
创作背景:
《猫》最初发表在1925年。在此之前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了文学创作团体——文学研究会。他们的创作大都以现实人生问题为题材。郑振铎主要探究的是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他在小说中毫不讳饰地表达了自己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强权,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和心情。
检查预习(注音)
忧郁 污涩 怅然 蜷伏 惩戒 凝望 诅骂 怂恿 叮嘱
yōu yù sè chàng
quán chéng níng
zǔ sǒng yǒng dīng zhǔ
文中一共写了几只猫 你们分别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猫 你从文章中哪看出来的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可爱 活泼
更活泼、更有趣
可怜的猫
再读课文,从三只猫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和我的情感变化几个方面,完成下表。
来历 外形 性情 家中 地位 结局 感情
变化
第一只猫 1-2段
第二只猫 3-14段
第三只猫 15-34段
从隔壁要来
舅舅家送的
张婶捡来的
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浑身 黄 色
毛色花白,不好看。很瘦,毛烧脱后,更难看。
很活泼
更有趣更活泼
忧郁懒惰
小侣宠物
宠物
若有若无
病
死
丢
失
屈死
一丝
酸辛
怅然
愤恨
诅骂
难过
良心
受伤
精读探究
1、分析这三只猫的结局,你能发现本文有个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吗?
2、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1、分析这三只猫的结局,你能发现本文有个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吗?
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
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面对三次猫的亡失,“我”的心情如何?(从文中找出语句。)
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2、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芙蓉鸟事件”
芙蓉鸟被害案
案发现场情况:
1、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2、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很久
犯罪嫌疑人:
丑猫
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2、案发后的表现: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一时怒气冲天,拿起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愤愤地,以为惩罚得还不够快意。
以上证据是否确凿?在这种情况下,“我”是怎样想、怎么做的?
不确凿。“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愤愤地,以为惩罚得还不够快意。”
芙蓉鸟被吃的真相是什么?
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
第三只猫
来得可怜
活得可怜
死得可怜
可怜的猫
案件定性:冤 案
“更难过得多”:原因是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小结
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 不加注意,仍不活泼, 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一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同学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养第二
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色芙
蓉鸟,鸟也被吃了,“我” 会怎么想、
怎么做?
思维拓展
板书
情感揣摩
第二只猫丢失后,:“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自此, 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
主 题 理 解:
1、把“我”看作描写的侧重点,本文的主题是:
“做人的道理”: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2、把猫的不幸遭遇看作描写的侧重点,本文的主题是:
不断进 行自我完善
你想得到幸福吗 唯一的方法就是努力。
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想一想,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呢?说给同学们听听,并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小误解?
让我们都心怀愧疚,心怀自责,反思自己吧!
让我们都满怀宽容,满怀平等对待一切生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