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地貌的观察课时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2地貌的观察课时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0 11:1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必备知识基础练 进阶训练第一层
 
下图为某观察者观察某地地貌时绘制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A、B、C、D四点中,最适合观察图中地貌的是(  )
A.A B.B
C.C D.D
2.关于地貌观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貌观察的顺序是从微观到宏观,从点到面
B.观察者描述地貌时,按照从小到大,从低级地貌到高级地貌
C.某地的绝对高度一定大于相对高度
D.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较陡
[2022·广西钦州期末]观察地貌时,应选择最佳的观察地点,按照一定次序观察地貌。下图为“延安宝塔山及其附近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最佳的观察地点是(  )
A.大桥 B.延安宝塔
C.右侧楼房 D.河堤
4.在最佳观察地点向四周望去,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  )
A.河流地貌 B.风沙地貌
C.黄土地貌 D.冰川地貌
[2022·山东菏泽期末]《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5~6题。
5.这段游记中关于地貌景观特点的描述角度有(  )
①地貌形态 ②植被状况 ③地貌颜色 ④地貌成因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图中四幅景观照片中最能反映徐霞客游记所记载的地貌类型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2·广东华南师范大学附中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7~9题。
7.图示区域(  )
A.丘陵地形为主 B.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C.平原地形为主 D.地势呈三级阶梯
8.图中河流流向是(  )
A.东北流向西南 B.自东向西
C.西北流向东南 D.自南向北
9.图中①地可见的居民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2022·江苏无锡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注入东海,全长约6 300千米,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千米。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长江流域的三种地貌景观图。
(1)材料二中甲、乙、丙三处地貌分别为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填图中的相应序号)。
(2)下图是某学习小组成员在长江流域某处观察地貌的示意图,一般地貌观察的内容有高度、坡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关键能力综合练 进阶训练第二层
 
[2022·福建漳州期末]石牛山(下图)位于福建省德化县,因山上一石似牛而得名,由火山喷发形成。据此完成1~2题。
1.目测图中A处(  )
A.坡度接近60°,形态陡峻
B.坡度接近40°,形态平缓
C.坡度接近30°,岩石破碎
D.坡度接近10°,层理清晰
2.该火山口喷出的大量岩浆可能来源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2022·黑龙江佳木斯期末]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共同向世界宣布,珠峰最新高程为8 848.86米。下左图为考察人员的合影照。下右图为冰川地貌素描图。读图,完成3~4题。
3.左图考察人员合影地的地貌类型是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4.有关图中地貌的描述,最贴切的是(  )
A.③地貌属于分布在山岳冰川的沉积地貌
B.②地貌主要出现在两极地区的大陆冰川
C.①地貌的形态特点是高耸尖锐
D.该地貌遗迹大量分布在非洲和南美大陆
[2022·河南新乡期末]黄河乾坤湾景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境内,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下图为乾坤湾景观图。据此完成5~6题。
5.若要完整地观察乾坤湾地貌,最适宜的方式是(  )
A.站在河岸边眺望对岸
B.站在河岸高地观察水面
C.自上游向下漂流
D.坐飞机在空中俯视该处
6.图示河流中低缓的河滩成因是(  )
A.自高地向水面流水下切侵蚀
B.自该处向河流上游溯源侵蚀
C.上游挟带泥沙在凸岸沉积
D.下游顶托的泥沙在凹岸沉积
[2022·福建莆田期末]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图。据此完成7~8题。
7.观察图中地貌时(  )
A.陡崖处可看到区域全貌
B.应选择②地进行观察
C.应先观察海岸和陡崖
D.可确定丙、丁两地为山谷
8.与乙地相比,甲地(  )
①海拔高 ②坡度大 ③海拔低 ④坡度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白水河的流向为________________。
(2)描述甲、乙两村分布的共同特点。
(3)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4)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B、C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地设在A点。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必备知识基础练
1~2.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观察地貌时,最适宜选在高处且视野广阔的地方。图中B处最高且视野辽阔。第2题,观察地貌的顺序是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A项错误。观察地貌得按照从大到小,从高级地貌到低级地貌的顺序,B项错误。绝对高度不一定大于相对高度,比如相对于海平面以下的地方,相对高度更大,C项错误。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较陡,D项正确。
3~4.答案:3.B 4.C
解析:第3题,由所学知识可知,观察地貌时最佳观察地点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处,且四周没有遮挡物。读图可知,延安宝塔位于山顶,地势高,视野开阔,便于观察。第4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延安位于黄土高原上,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以黄土地貌为主。
5~6.答案:5.A 6.B
解析:第5题,这段游记含义是“此处的山小而峻峭,或孤峰耸立,或两三座山相连相接,如同串起来的珠子和并立生长的竹笋,座座山上岩石尖峭嶙峋,草木摇曳飘舞,在山间曲折地朝上走或往下行,如同置身在纷乱的云层和重叠的波浪中,令人茫然,辨不出方向”。可知描述的是地貌形态和植被状况。第6题,游记中描述的景观是喀斯特地貌,故②符合,选B。①是西北的雅丹地貌,③是沙丘,④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
7~9.答案:7.A 8.A 9.C
解析:第7题,读图中的等高线可知,本地区的海拔大多数在200~500米,所以该地的地形以丘陵为主,A正确,C错误。由等高线的高度判断,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坡度较均匀,没有三级阶梯状分布,B、D错误。第8题,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由此可以判断河流是自东北流向西南。第9题,从①看向甲,视线会被海拔在450米以上的山峰阻挡,A错误;乙在陡崖下面,无法看到,B错误;丙在①山下面的山谷中,可以看到,C正确;从①看向丁,等高线先稀疏后密集,山坡为凸坡,视线会被阻挡,D错误。
10.答案:(1)② ① ③
(2)坡向 地貌的形状 地貌的面积 地貌的空间分布状况/地面起伏状况/地面破碎程度
解析:(1)甲为河流发源地,海拔高,冰川侵蚀显著,为冰川地貌,对应②。乙为云贵高原,为喀斯特地貌,对应①。丙位于长江口,其地貌为三角洲,对应③。(2)地貌观察的内容除了高度、坡度外,还应观察坡向、地貌形状、面积、地形的空间分布、地面的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等。
关键能力综合练
1~2.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目测出A处的坡度陡,接近60°较合适。第2题,火山口喷的岩浆发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
3~4.答案:3.C 4.C
解析:第3题,根据景观图可判断,考察人员合影地背后为高山的山麓地带的山谷,因此应位于③位置冰川槽谷中。第4题,图中③地貌为U形谷,属于冰川侵蚀地貌,A错误;②地貌为冰斗,是山岳冰川地貌,B错误;①地貌为角峰,特点是高耸尖锐,C正确;冰川地貌遗迹大量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北美大陆和欧洲大陆,纬度较低的非洲和南美大陆分布少,D错误。
5~6.答案:5.D 6.C
解析:第5题,由于该地沟壑纵横,因此在河岸边眺望对岸或者站在河岸高地观察水面,都不能完整地观察乾坤湾地貌,A、B错误。据图可知,该河段河道弯曲,自上游向下漂流也难以完整地观察乾坤湾地貌,C错误。坐飞机在空中俯视该处,可完整地观察乾坤湾地貌,D正确。第6题,根据所学可知,河流中低缓的河滩属于凸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C正确。
7~8.答案:7.D 8.B
解析:第7题,由所学知识可知,从陡崖处,看不到区域的西侧,A错误。在②地进行观察,看不到陡崖,B错误。观察图中地貌时,应先观察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及其弯曲方向以确定地貌类型,C错误。丙、丁两虚线处等高线都向高处弯曲,都为山谷,D正确。第8题,由图示信息可知,甲地海拔300 m,等高线稀疏,坡度小;乙地海拔200 m,等高线密集,坡度大。
9.答案:(1)自东向西
(2)位于河流沿岸(河谷);位于山麓冲积扇;位于海拔400米以下地区。
(3)地形以山地为主;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中部为谷地,地势较低。
(4)合理。理由:两条线路的水平距离相近或实际距离相近,攀登的相对高度相同或两山海拔相近。
或不合理。理由:C线路等高线比B线路等高线密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根据指向标判断,河流由东向西流。(2)图中两村落应从河流、海拔等方面描述。读图可知,甲、乙两村位于河流沿岸,海拔400米以下地区;地形以冲积平原为主。(3)由所学知识可知,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与分布,地势特征和起伏大小来分析。读图可知,图中海拔在400~1 000米之间,说明地形以山地为主;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变化可知,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中部河流所在地为谷地,地势较低。(4)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果出发地设在A点合理。理由:读图及比例尺可知,两条线路的水平距离相近或实际距离相近,攀登的相对高度相同或两山海拔相近。如果出发地设在A点不合理。理由:C线路经过地区的等高线比B线路经过的等高线密集,说明C线路的坡度较陡,地势起伏大,攀登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