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25张PPT 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件(25张PPT 内嵌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0 10:5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趣味导入
观看视频短片,了解“春秋战国那些事儿”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春秋时期: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
大发展(经济、政治、思想)
大动荡(诸侯争霸,战争繁多)
大融合(民族间的融合)
1.通过对铁器、牛耕等出土文物图片及相关文献记载的认知,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分析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
2.通过春秋时期与西周相关制度的对比,理解社会制度的变化和周王室衰微的原因与后果。
3.知道春秋时期主要霸主,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与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经济篇
——经济发展,铁器时代到来

一、经济篇——经济发展,铁器时代到来
1.春秋战国分期
周武王
建立西周
犬戎灭西周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战国开始
东周
西周
春秋
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1046年 前771年
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
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战争而得名
战国
周平王东迁
2.农业发展
一、经济篇——经济发展,铁器时代到来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和耒耜
青铜器
铁器
①石器,骨器硬度不够,不耐用;青铜虽然硬,但比较脆,容易断;铁器质地坚硬,很锋利,适合制造农具。
②春秋时期冶铁业发达,能够大量生产铁器
(1)铁制农具
一、经济篇——经济发展,铁器时代到来
2.农业发展
(2)牛耕
这一时期,出现了牛耕,且得到大力推广。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的重要作用(意义)
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3.手工业
一、经济篇——经济发展,铁器时代到来
湖北荆州“丝绸宝库”马山一号楚墓
先进的冶铁业
精美的漆器
青铜剑
手工业
规模不断扩大,冶铁业、青铜业、纺织业、漆器业以及煮盐业都有所发展。
4.商业
一、经济篇——经济发展,铁器时代到来
钱币分布图
城市交易市场
商业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5.经济发展——影响
一、经济篇——经济发展,铁器时代到来
铁农具和牛耕
私田产生
精耕细作
公田荒废
诸侯势力壮大
周王室衰微
分封制逐步瓦解
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春秋时期社会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政治篇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二、政治篇——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1.分封制的瓦解
西周—实行分封制
东周—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天子
有权
有地
有臣
有钱
没权
没地
没臣
没钱
授民授疆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诸侯定期纳贡
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
侵占王畿土地,使周天子直接管辖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使周王室财政陷入困境,甚至依赖诸侯国经济支持
周王室统治力大减
春秋
诸侯
二、政治篇——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2.诸侯崛起,竞相争霸
材料:平王之时(平王统治时期),周室衰微(周天子势力衰弱),诸侯强并弱(诸侯变强,兼并弱小国家),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政权在诸侯手中)。 ——《史记·周本纪》
诸侯各自为政,相互征战、国家分裂
周天子:你们能不能别打了……
诸侯们:再废话连你一起打
结果
诸侯崛起、相互争霸
军事篇
——诸侯争霸

三、军事篇——诸侯争霸
阅读教材,从中找出诸侯争霸的相关信息
背景
霸主
影响
①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②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①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
②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在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周王室虽衰微,但仍具有天下共主的名分,打着“尊王”旗号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三、军事篇——诸侯争霸
相关史事 任用管仲为相,执掌国政。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齐桓公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齐桓公——春秋时期第一霸主
山东临淄春秋殉马坑
全部殉马600多匹,目前实际出土334匹,反映出当时齐国的强盛国力。
提出“尊王攘夷”口号,获得政治上的优势
三、军事篇——诸侯争霸
晋文公称霸
城濮之战形势图
城濮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详细记载的战例,也是诱敌深入战术的典范。
前632年,四月初四,楚军和晋军在城濮交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
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三、军事篇——诸侯争霸
楚庄王“问鼎中原”
楚子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
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遂罢之。”
——《左传》
问鼎中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三、军事篇——诸侯争霸
秦穆公称霸西戎
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秦穆公向西发展,任用由余为谋士,逐渐灭掉戎人国家,受到周天子赏赐金鼓,继续攻打蜀国和关西(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里,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称霸西戎。
三、军事篇——诸侯争霸
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吴王阖闾
齐桓公
越王勾践
三、军事篇——诸侯争霸
春秋后期的诸侯国
材料一: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等十几个大国、强国。 ——《文物春秋战国史》
根据材料分析归纳春秋诸侯争霸的影响。
1、促进了局部地区的统一,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三、军事篇——诸侯争霸
根据材料分析归纳春秋诸侯争霸的影响。
材料三: 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野以战,杀人盈野。 ——《孟子》
  故民之所费也,十年之田而不偿也。 ——《战国策》
材料二:七国本身都是地区性的多民族国家。……七国疆域内的各少数民族与华夏族趋向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交往十分密切,大多逐渐与华夏族融合起来。
  ——张岂之《中国历史》
2、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
3、给人民带来巨大的了灾难。
课堂小结
动荡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农业: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
手工业:手工业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及漆器制作都有相当发展。
商业:商业活动十分活跃,金属货币越来越广泛流通。
春秋时期处于动荡状态,西周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
主要霸主: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影响: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随堂训练
1.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很傲慢
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地位衰落
2.春秋时期的政治局面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的出现与西周哪项政治制度有关
A.分封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九品中正制
D
A
随堂训练
3.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