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十四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右图所示壁画反映的是()
A.佛教的传入 B.张骞出使西域
C.西汉诸侯把封地分给其子弟 D.丝绸之路上跋涉的商除
2.“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中国的冶铁技术传到西方 B.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
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D.西域的葡萄传入中国
3.(2014·盐城)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关于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初开通于唐朝 B.起点在洛阳
C.中转站是大秦 D.张骞是功臣
4.(2015·荆门)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 C.伊犁将军 D.驻藏大臣
5.西域各国与西汉王朝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C.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D.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6.在拍电视剧《张骞》时,其中有一场戏是“张骞拜别汉武帝”,该场面中最不适合摆放的道具是( )
A.铁剑 B.丝绸 C.瓷器 D.葡萄
7.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共同点是( )
A.都与匈奴有关
B.都是为了联络大月氏
C.都是为了加强与西域的友好交往
D.都从此加强了内地与匈奴的联系
8.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生命更完整一些,让灵魂更高尚一些,使自己的经历更丰富一些,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一趟丝路,让心灵得到升华与净化。如果我们沿着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重走丝路,我们应该从哪一座城市出发( )
A.西安 B.兰州 C.北京 D.洛阳
9.(2018七上·江都期末)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文景之治 B.昭君出塞
C.张骞出使西域 D.江南地区的开发
1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上古诗中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 )
A.关西 B.新疆 C.西域 D.西藏
11.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 )
A.公元前139年 B.公元前119年 C.公元139年 D.公元 119年
12.(2016七上·红桥期末)《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引进果树品种 B.推动经济交流
C.加强友好交往 D.寻求军事联盟
二、材料分析题
13.问答题
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 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二: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凿井、冶铁等技术相继传到西方;西方的葡萄、芝麻、胡萝卜以及杂技、印度的佛教等纷纷传人中国。
请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观察“丝绸之路图”,写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
(3)你认为行走在这条道路上的商人会遇到哪些困难?
(4)根据材料二分析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5)丝绸之路经过的新疆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西汉时加强对新疆管辖的史实?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这幅图片说的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掌握重要的历史信息包含图片,史料等。因此选B。
【点评】首先认识这幅图片,才能更好的掌握此题,学习历史必须掌握一些重要的图片史料等。
2.【答案】B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与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的史实无关,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
3.【答案】D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丝绸之路是在西汉时期开通的,起点是在当时汉朝的都城长安,而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答案是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4.【答案】A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与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随着交往越来越密切,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到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自此,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选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域都护。
5.【答案】C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率领使团走访了西域许多国家,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西域各国与西汉王朝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C项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域各国与西汉王朝联系日益密切开始的事件。
6.【答案】D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应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葡萄、石榴、核桃等植物以及乐器和歌舞,开始传入中原;张骞拜别汉武帝是张骞通西域的开始,葡萄等尚未传入,D项不正确。
7.【答案】A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西汉王朝的统治者在同匈奴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特别是汉武帝即位后,从匈奴降人的口中得知西迁的大月氏有报匈奴世仇之意,但苦于无人相助后,便决定沟通与西域的联系,想联合大月氏,以夹攻匈奴“断匈右臂”。作用:张骞这次远征,未能达到同大月氏建立联盟,以夹攻匈奴的目的,但产生的实际影响和所起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成功。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一是招与匈奴有矛盾的乌孙东归故地,以断匈奴右臂;二是宣扬国威,劝说西域诸国与汉联合,使之成为汉王朝之外臣。作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此后,汉朝和西域各国经常互派使者,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发展,形成了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景象。所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共同点是都与匈奴有关,故选A。
8.【答案】A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甘肃走廊)、新疆,到中亚、西亚和欧洲,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故选A项。
【点评】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9.【答案】C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派张骞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故C符合题意;
A项文景之治是西汉时期出现的封建治世;
B项昭君出塞加强了汉与匈奴之间的友好关系;
D项江南地区的开发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以南地区发展的情况;
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掌握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形成的关系和意义。
10.【答案】C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C项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域。
11.【答案】B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故选B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熟练记忆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需要把公元前和公元后区分开来,还需要把第一次和第二次区分开来。本题主要考查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2.【答案】D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为联络西域的大月氏人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张骞通西域的知识点,应把握张骞通西域的目的。解答本题要熟记张骞通西域的有关内容。
13.【答案】(1)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
(2)起点:长安;终点:大秦。
(3)路途遥远;环境险恶;语言障碍等。
(4)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5)设置了西域都护。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故本图所示为张骞出使西域;第二幅图为丝绸之路的开通。
(2)仔细观察“丝绸之路”图,可以看出当时贯穿东西的交通线,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图中大秦即为古代罗马。故起点为长安,终点为大秦。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时学生要充分的思考拓展。丝绸之路从长安道欧洲,路途遥远,经过众多国家,其中困难众多,如路途遥远,环境险恶,语言障碍等等。
(4)依据材料二中,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故其意义为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5)自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到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点评】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 / 1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十四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右图所示壁画反映的是()
A.佛教的传入 B.张骞出使西域
C.西汉诸侯把封地分给其子弟 D.丝绸之路上跋涉的商除
【答案】B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这幅图片说的是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掌握重要的历史信息包含图片,史料等。因此选B。
【点评】首先认识这幅图片,才能更好的掌握此题,学习历史必须掌握一些重要的图片史料等。
2.“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中国的冶铁技术传到西方 B.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
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D.西域的葡萄传入中国
【答案】B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与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的史实无关,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
3.(2014·盐城)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关于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初开通于唐朝 B.起点在洛阳
C.中转站是大秦 D.张骞是功臣
【答案】D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丝绸之路是在西汉时期开通的,起点是在当时汉朝的都城长安,而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答案是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4.(2015·荆门)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 C.伊犁将军 D.驻藏大臣
【答案】A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与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随着交往越来越密切,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到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自此,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选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域都护。
5.西域各国与西汉王朝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B.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C.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D.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答案】C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率领使团走访了西域许多国家,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西域各国与西汉王朝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C项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域各国与西汉王朝联系日益密切开始的事件。
6.在拍电视剧《张骞》时,其中有一场戏是“张骞拜别汉武帝”,该场面中最不适合摆放的道具是( )
A.铁剑 B.丝绸 C.瓷器 D.葡萄
【答案】D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应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葡萄、石榴、核桃等植物以及乐器和歌舞,开始传入中原;张骞拜别汉武帝是张骞通西域的开始,葡萄等尚未传入,D项不正确。
7.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共同点是( )
A.都与匈奴有关
B.都是为了联络大月氏
C.都是为了加强与西域的友好交往
D.都从此加强了内地与匈奴的联系
【答案】A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西汉王朝的统治者在同匈奴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特别是汉武帝即位后,从匈奴降人的口中得知西迁的大月氏有报匈奴世仇之意,但苦于无人相助后,便决定沟通与西域的联系,想联合大月氏,以夹攻匈奴“断匈右臂”。作用:张骞这次远征,未能达到同大月氏建立联盟,以夹攻匈奴的目的,但产生的实际影响和所起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成功。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一是招与匈奴有矛盾的乌孙东归故地,以断匈奴右臂;二是宣扬国威,劝说西域诸国与汉联合,使之成为汉王朝之外臣。作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此后,汉朝和西域各国经常互派使者,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发展,形成了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的景象。所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共同点是都与匈奴有关,故选A。
8.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生命更完整一些,让灵魂更高尚一些,使自己的经历更丰富一些,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一趟丝路,让心灵得到升华与净化。如果我们沿着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重走丝路,我们应该从哪一座城市出发( )
A.西安 B.兰州 C.北京 D.洛阳
【答案】A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甘肃走廊)、新疆,到中亚、西亚和欧洲,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故选A项。
【点评】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9.(2018七上·江都期末)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文景之治 B.昭君出塞
C.张骞出使西域 D.江南地区的开发
【答案】C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派张骞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故C符合题意;
A项文景之治是西汉时期出现的封建治世;
B项昭君出塞加强了汉与匈奴之间的友好关系;
D项江南地区的开发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以南地区发展的情况;
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掌握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形成的关系和意义。
1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以上古诗中的“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区在汉代被称为( )
A.关西 B.新疆 C.西域 D.西藏
【答案】C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C项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域。
11.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 )
A.公元前139年 B.公元前119年 C.公元139年 D.公元 119年
【答案】B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故选B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熟练记忆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需要把公元前和公元后区分开来,还需要把第一次和第二次区分开来。本题主要考查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2.(2016七上·红桥期末)《博物志》记载:“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引进果树品种 B.推动经济交流
C.加强友好交往 D.寻求军事联盟
【答案】D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为联络西域的大月氏人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张骞通西域的知识点,应把握张骞通西域的目的。解答本题要熟记张骞通西域的有关内容。
二、材料分析题
13.问答题
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 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二: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凿井、冶铁等技术相继传到西方;西方的葡萄、芝麻、胡萝卜以及杂技、印度的佛教等纷纷传人中国。
请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观察“丝绸之路图”,写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
(3)你认为行走在这条道路上的商人会遇到哪些困难?
(4)根据材料二分析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5)丝绸之路经过的新疆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西汉时加强对新疆管辖的史实?
【答案】(1)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
(2)起点:长安;终点:大秦。
(3)路途遥远;环境险恶;语言障碍等。
(4)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5)设置了西域都护。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故本图所示为张骞出使西域;第二幅图为丝绸之路的开通。
(2)仔细观察“丝绸之路”图,可以看出当时贯穿东西的交通线,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图中大秦即为古代罗马。故起点为长安,终点为大秦。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时学生要充分的思考拓展。丝绸之路从长安道欧洲,路途遥远,经过众多国家,其中困难众多,如路途遥远,环境险恶,语言障碍等等。
(4)依据材料二中,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故其意义为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5)自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到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点评】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