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越大,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就越多
B.电流越大,自由电子在金属导体中定向移动速率越大
C.电流是矢量,其方向就是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D.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其单位安培是一个基本单位
2.如图所示,一根横截面积为S的均匀长直橡胶棒上均匀分布着负电荷,每单位长度上电荷量为q,当此棒沿轴线方向做速度为v的匀速直线运动时,由于棒运动而形成的等效电流大小为( )
A. B. C. D.
3.安培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根据这一假说,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可等效为一环形电流。设电荷量为e的电子以速率v绕原子核沿顺时针方向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关于该环形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大小为,电流方向为顺时针
B.电流大小为,电流方向为顺时针
C.电流大小为,电流方向为运时针
D.电流大小为,电流方向为逆时针
4.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电阻为R,若将此导线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时,电阻变为( )
A. B.R C. D.
5.如图所示是长、宽、高分别为1 m、2 m、3 m的长方形电阻,已知其电阻率为ρ(单位是),根据电阻大小的决定因素知当电流从侧面A流入时电阻为,分别从侧面B和C流入时,电阻分别为( )
A. B. C. D.电阻与电流强弱有关
6.某金属丝的电阻为R,现将它均匀拉长为原来的3倍。那么这金属丝的电阻变为( )
A. B. C. D.
7.长度和横截面积均相同、材料不同的两根金属丝,它们的图线分别如图中所示。根据图像可知( )
A.a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a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b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b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8.某电流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如图所示,此电流在0~4 s内的平均值是( )
A.1.75 A B.1.5 A C.1.25 A D.1.0 A
9.如图所示,两个带绝缘柄的金属球带负电,B不带电,用导体棒连接的瞬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有瞬时电流形成,方向由A到B B.两端的电势不相等
C.导体棒内的电场强度不等于0 D.导体棒内的自由电荷受静电力作用定向移动
10.某电解池中,若在2 s内各有个二价正离子和个一价负离子通过某横截面,那么通过这个横截面的电流是( )
A.0 B.0.8 A C.1.6 A D.3.2 A
11.某种材料的导体,其图像如图所示,图像上A点和原点的连线与横轴成α角,A点的切线与横轴成β角。关于该导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线的斜率是导体在A点对应电阻的倒数
B.A点的切线的斜率是导体在A点对应电阻的倒数
C.导体在A点对应电阻为
D.导体在A点对应电阻为
12.如图所示是电阻R的图像,图中,由此得出( )
A.欧姆定律适用于该元件
B.电阻
C.因图像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故
D.在R两端加上6.0 V的电压时,每秒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是2.0 C
二、实验题(共24分)
13.(10分)选择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阻丝的阻值。要求方法简捷,得到多组数据,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实验室中的器材有:待测电阻(阻值约)、电流表(0~,内阻约)、电流表(0~0.6 A,内阻约)、电压表(0~3 V,内阻约)、电压表(0~15 V,内阻约)、滑动变阻器R(总阻值约)、电源E(电动势3 V,内阻不计)、开关S、导线若干
(1)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
(2)完成图中实物间的连线,并使闭合开关的瞬间,电压表或电流表不至于被烧坏。
(3)若查得该电阻丝的电阻率为ρ,若最终测出电阻丝的阻值为R,电阻丝的直径为d,则电阻丝接入电路中的长度可以根据公式_________求出(用表示)。
14.(14分)为了精确测量某待测电阻的阻值(大约),有以下器材可供选择:
电流表:(量程0~50 mA,内阻约)
电流表:(量程0~3 A,内阻约)
电压表:(量程0~3 V,内阻约)
电压表:(量程0~15 V,内阻很大)
滑动变阻器:(0~,允许最大电流2.0 A)
滑动变阻器:(0~,允许最大电流0.5 A)
电源:E(电压约为3 V,内阻不计)
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
(1)电流表应选__________,电压表应选_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_。(均填器材代号)
(2)请在虚线框中画出测量电阻的实验电路图。(要求电表读数的范围尽可能大一些)
(3)通过分析,在本实验中的测量值_______真实值(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三、计算题(共16分)
15.在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S、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为n的金属导体两端加上电压,导体中就会产生匀强电场。导体内电荷量为e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先做加速运动,然后与做热运动的阳离子碰撞而减速,如此往复……所以,我们通常将自由电子的这种运动简化成速率为v(不随时间变化)的定向运动,已知阻碍电子运动的阻力大小与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v成正比,即(k是常量),求:
(1)导体中的电流I(写出推导过程);
(2)该导体的电阻R。
1.答案:D
解析:由电流定义式,可知电流越大,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故A错误;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根据电流的微观表达式可知,任意一量增大(其他量不变)电流就会变大,故B错误;电流有方向,但电流的运算使用代数方法,不使用平行四边形定则,电流是标量,故C错误;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其单位安培是一个基本单位,故D正确。
2.答案:A
解析:t时间内棒通过的长度,总电荷量,则,故选A。
3.答案:C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可求得电流大小为,其方向与电子运动方向相反,即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故选C。
4.答案:A
解析:根据知,材料和体积一定时,电阻的阻值与长度的二次方成正比,所以将此导线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时,电阻变为,故选A。
5.答案:B
解析:分别从B和C流入时,电阻分别为,,故选B。
6.答案:B
解析:设电阻率为ρ,拉长之前的长度为l,横截面积为S,根据,将它均匀拉长为原来的3倍,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有,B正确。
7.答案:A
解析:根据图像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则a金属丝的电阻随电压升高逐渐增大,a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错误,A正确;根据图线B是倾斜直线,知b金属丝是定值电阻,电阻不随电压变化而变化,则b的电阻率不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C、D错误。
8.答案:C
解析:由电流的定义式可得,可知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电荷量,由图像可知电流的周期为对应10个周期,则0~4 s内电流的平均值与内电流的平均值相等;流过导体的电荷量为,电流在0~4 s内的平均值是,C正确。
9.答案:A
解析:两个金属球,由于A带负电,在A金属球周围存在指向A的电场,故B球所在处的电势应高于A球所在处的电势。连接后的瞬间导体棒内的电场强度不等于0,棒中的自由电荷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由于导体棒中的自由电荷为电子,故移动方向为由A指向B,电流方向应由B指向A。故A错误。
10.答案:D
解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但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时,通过某横截面的电荷量应是两者绝对值的和。故由题意可知,电流由正、负离子定向运动形成,则在2 s内通过某横截面的总电荷量应为,由电流的定义式知:,D正确。
11.答案:A
解析:因为,所以在图线上任意一点的横坐标U除以该点的纵坐标I,即可得该点对应的电阻,即该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等于电阻的倒数,A正确;切线斜率表示的是该点电流I随电压U变化的变化率,切线斜率越大,表示电流随电压的变化越快,只有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时,切线斜率才等于该点的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比值。故B错误;在物理图像上不能用夹角的正切值求斜率,夹角的大小与坐标标度的选取有关,所以C、D错误。
12.答案:A
解析:根据数学知识可知,通过电阻的电流与两端电压成正比,欧姆定律适用,A正确;根据电阻的定义式可知,图像斜率的倒数表示电阻R,则,B错误;由于图像中横、纵坐标的标度不同,故不能直接用求电阻,C错误;由题图知,当时,,则每秒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D错误。
13.答案:(1)
(2)
(3)
解析:(1)电源电压为3 V,所以待测电阻两端电压的最大值约为3 V,为了使电压表指针能有合适的摆动幅度从而减少读数误差,电压表应选择;通过待测电阻的最大电流约为,所以电流表选择。
(2)本实验要求得到多组数据,从而获得丰富的数据,故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由于待测电阻的阻值满足(或),即电流表的分压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为减小系统误差,电流表应采用内接法。另外根据题意要求,需要使闭合开关时分压电路的电压为零,即导线应连在滑动变阻器上方左接线柱上。
(3),解得。
14.答案:(1)
(2)如图所示
(3)小于
解析:(1)因电源电压约为3V,故电压表应选,电阻的阻值大约为,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的最大值约为50 mA,因此电流表选;为方便实验操作,滑动变阻器应选量程较小的,即选。
(2)因待测电阻的阻值(约为),有,所以采用电流表外接法;又要求电表读数的范围尽可能大一些,所以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
(3)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流经电流表的电流要大于流经的电流,电压表测量值准确,由欧姆定律可知,在本实验中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15.答案:(1)
(2)
解析:(1)导体的体积①
导体内总的自由电子个数为②
导体内总的电荷量为③
设这些电子通过某一横截面的时间为t
则有④
电流定义式,⑤
由①~⑤式可得:⑥
(2)导体中的电场强度为:⑦
电子受到的电场力为:⑧
电子受到的阻力为:⑨
当电场力和阻力平衡时有:⑩
由欧姆定律可知:
由⑥~ 式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