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 (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 (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0 15:5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我还记得战败的消息传到我的家乡时,我和哥哥痛哭不止。这真是前所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
吴玉章提到的“战争”和“条约”分别指的是什么?
第六课
戊戌变法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
民族危机的加剧
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895-1898)
1.了解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影响及维新派创办的政治团体和主要刊物;
2.掌握戊戌变法的时间、内容、主要代表人物及戊戌政变;
3.理解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
一、戊戌变法的序幕
戊戌变法
二、变法思想的宣传
三、戊戌变法的高潮
四、戊戌变法的失败
维新变法运动
背景
一、戊戌变法的序幕
(一)背景: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
仅仅依靠新式枪炮舰船和洋务企业,并不能使中国富强!
君主立宪制度是最好的政治制度!必须进行政治改革!
中国人学习西方进入了制度层次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
王韬
郑观应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公车上书即举子上书,汉朝时,政府用公车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故称为“公车上书”。
康有为
(1858-1927)
梁启超
(1873-1929)
人物扫描
广东南海人
熟读经史
两次游历
研习西学
宣传维新变法
创办万木草堂
广东新会人
11岁中秀才,
16岁中举人
师从康有为
18岁入万木草堂
《时务报》主笔
资产阶级维新派
政治上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经济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二)公车上书——拉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时间:1895年春
地点:北京
起因:《马关条约》的签订
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各省1300多名考试的举人
目的: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失败(没有上达光绪帝)
影响:拉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公车上书”虽没有成功,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却将它印发全国,引发了各阶层人士的广泛关注,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思想由书生议政,舆论宣传发展成为社会请愿、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并由此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公车上书这件事反映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什么样的精神?
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分布
学堂
万木草堂
时务学堂
学会
强学会
上海强学会
南学会
农学会
兴儒会
励学斋
蜀学会
……
……
通览维新思潮
国闻报
直报
时务报
湘学报
知新报
报刊
二、变法思想的宣传
(一)措施
阅读教材,说说为了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维新人士进行了哪些活动?
名称 地点
强学会 北京
上海强学会 上海
南学会 长沙
农学会 广州
兴儒会 瑞安
励学斋 西安
蜀学会 成都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主要报纸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1895年11月,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演讲。强学会成为清末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入会者众多。强学会的声势,吸引了一部分官僚,他们纷纷表示赞助,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不久,康有为又组织上海强学会,与北京强学会相呼应。强学会之后,各地也纷纷组织会社。
强学会
组织学会
维新政治团体----强学会
强学会遗址
《时务报》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1896年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1898年8月8日停刊。
创办报刊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梁启超
法制,是规范天下人行为的公用的制度;变革,是社会发展、前进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和规律。
只有变法才能救中国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严复发表政论文章,号召救亡图存。其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 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具有影响的报纸。同时致力于翻译事业,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变法图存
严复
(1854—1921)
了解国内外时政,也就是提倡民主政治与传播西方文化。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主要宣传变法图强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二)组织学会和创办报刊的目的与作用
三、戊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
(一)背景:
1897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不做亡国之君!
你们老是变法,变法呀,你可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
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
论战问题
(要与不要)
维新变法
兴民权
提倡西学
顽固派
维新派
祖宗之法不可变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反对君主立宪
实行君主立宪
科举取士,反对西学
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
(二)开始标志:
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施变法。
戊戌变法
1898年是农历的戊戌年,所以历史上称这场变法为“戊戌变法”。
名字由来:
注:“国是”是指国家的重大政策,“国是”并不是一般的国事,而是治国的大政大策。
光绪为什么支持变法?
①巩固封建统治,希望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
②通过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
③也有爱国、保国、抵制外国列强的思想。
光绪帝,1875年-1908年在位。 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
(三)内容:
(根据课本内容,完成表格 )
戊戌变法内容及其影响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裁撤冗官冗员,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议政
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促进思想的解放和人才培养
增加军事实力
变法触动哪些人的利益?
地主阶级顽固派
资本主义色彩
京师大学
堂门额
京师大学堂
北京大学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
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
四、戊戌变法的失败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搜捕了维新派人士,废除变法诏令,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变法前后仅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
戊戌六君子
四、戊戌变法的失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近代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第一人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②袁世凯的出卖
③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④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软弱性和妥协性)
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认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地位: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的历史地位、意义?
意义:①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②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背景: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
序幕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创办报刊组织学会
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思维导图
1.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 )
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 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B
随堂演练
3.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裁撤冗官冗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
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4.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袁世凯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