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各地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各地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0 16:0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18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2022·陕西宝鸡·八年级期末)下列是日本发动的侵华事变,其中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事件是( )
A.八一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一二八事变
2.(2022·陕西咸阳·八年级期末)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它们共同的主题是( )
A.歌唱祖国 B.追求理想 C.抗日救亡 D.抨击时弊
3.(2022·陕西渭南·八年级期末)“他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危急情况下,孤身一人与敌人周旋数日,于1940年在长白山壮烈牺牲。”“他”是( )
A.杨靖宇 B.赵登禹 C.左权 D.张自忠
4.(2022·陕西汉中·八年级期末)它是国民党内部实力派人物张学良、杨虎城因不满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不愿再剿共,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情况下发生的。上述材料中的“它”是
A.天京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皖南事变”
5.(2022·陕西咸阳·八年级期末)“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
A.增强国力 B.地方自治 C.拥蒋反共 D.逼蒋抗日
6.(2022·陕西汉中·八年级期末)下图是一本关于“西安事变”始末的史学研究专著的封面,书名为《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对“拐弯”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C.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 D.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7.(2022·陕西咸阳·八年级期末)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张学良的部队冲人委员长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政治从此改观”可以解读为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C.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D.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8.(2022·陕西汉中·八年级期末)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聂耳作曲,田汉作词创作的《________》,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9.(2022·陕西省汉阴县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1936年12月12日________和________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0.(2022·陕西咸阳·八年级期末)写出“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及“兵谏”蒋介石的关键人物。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何深远影响?
11.(2022·陕西延安·八年级期末)西安事变发生于何时?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如何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12.(2022·陕西西安·八年级期末)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果?第二次国共合作源于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是什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1.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事件。因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兴起抗日救亡运动,东北人民首先开始了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
2.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30年代中期,面对日军侵华的严峻形势,中国正爆发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割弃有一个共同主题就是抗日救亡,C项正确;歌唱祖国、追求理想、抨击时弊不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的共同主题,排除ABD项。故选C项。
3.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杨靖宇是中共抗联领导人,他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危急情况下,孤身一人与敌人周旋数日,于1940年在长白山壮烈牺牲,A项正确;赵登禹、 张自忠均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左权八路军将领,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4.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发动“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B项正确;天京事变是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排除A项;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排除C项;“皖南事变”是国民党反动派1941年在皖南有预谋地围袭新四军的事件,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选项ABC明显错误,分析题文材料,可以看出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逼蒋抗日,为了民族大义。所以正确答案是D。
6.C
【解析】据题干信息“1936、西安事变”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到来,十年内战基本结束,C项正确;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A项;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是在1924年,排除B项;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是在1937年,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解析】根据材料“张学良的部队冲人委员长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可得出,材料反映的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项正确;国民政府统一全国,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是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1937年9月《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和蒋介石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讲话的发表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8. 狂人日记 义勇军进行曲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聂耳作曲,田汉作词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9. 张学良 杨虎城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936年12月12日,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的是东北军和西北军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他们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或“双十二事变”。
10.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进行“兵谏”。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1.1936年12月12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意义:根据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或北伐胜利进军);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解析】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1926年,国民政府发动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声震了全国,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