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6.21 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
1.(2022·陕西咸阳·八年级期末)1937年1月22日纽约《生活》杂志写道:“中国人民在上海抵御日本军队的侵略,在三个月 的战斗中,几十万中国军队书写了史书上的新篇章。”这一“战斗”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2.(2022·陕西宝鸡·八年级期末)小明同学绘制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重大事件时间轴,对于时间轴上相关史实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②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③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④武汉会战;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3.(2022·陕西宝鸡·八年级期末)七七事变后,骄横的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一系列战役。其中“武汉会战”的作用是( )
A.历时4个多月,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B.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C.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
D.提高了八路军和共产党的威望
4.(2022·陕西安康·八年级期末)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的多次会战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D.掌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权
5.(2022·陕西宝鸡·八年级期末)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卢沟桥事变 D.百团大战
6.(2022·陕西安康·八年级期末)电影《血战台儿庄》,反映的是中国军队歼敌1万多人,取得抗战开始后重大胜利的一次战役。此战役的指挥者是
A.林彪 B.傅作义 C.李宗仁 D.张学良
7.(2022·陕西西安·八年级期末)如图内容是陈赓大将在某次伏击战后写下的日记。日记中所写的“伏击战”指的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8.(2022·陕西·渭南市华州区华州街道办城关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国民政府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写道:“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这场“合适的仗”是指(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转战陕北 D.挺进大别山
9.(2022·陕西宝鸡·八年级期末)1940年8月20日,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对日寇开始了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这次战役是
A.血战卢沟桥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0.(2022·陕西延安·八年级期末)“破公路呀割电线,控铁路呀打据点,炮火连天震山川,打得那鬼子心胆寒,消灭那鬼子千千万,胜利的捷报到处传。”民歌反映了( )
A.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B.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中国的计划
C.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利
D.百团大战粉碎日军“囚笼政策”封锁的喜悦
11.(2022·陕西宝鸡·八年级期末)它极大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交通线,打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它是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华北战场中国军队主动寻机歼敌的第一个大胜仗,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人心。以上战斗的领导人是
A.李宗仁 B.彭德怀 C.朱德 D.赵登禹
12.(2022·陕西渭南·八年级期末)下表是1940年的一次战役成果统计表,对这一成果解读正确的是( )
八路军作战 毙、伤日伪军 桥梁和隧道 破坏铁路 破坏公路 收复县城
1800余次 2.5万多人 260多个 470多公里 1500多公里 四五十座
A.推动了抗日根据地各项建设 B.抗口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D.抗日战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13.(2022·陕西汉中·八年级期末)百团大战毙伤日军20000余人、伪军5000余人,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有战略性的进攻战役。百团大战的总指挥是
A.林彪 B.李宗仁 C.彭德怀 D.朱德
14.(2022·陕西汉中·八年级期末)1945年日军《华北方面军综合战果》中写道:“在本年交战一万五千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二百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队。”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
B.中国共产党军队在人数上超过国民党军队
C.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协作推动抗战胜利
D.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15.(2022·陕西汉中·八年级期末)1937年的______(战役)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1938年的______(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能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16.(2022·陕西宝鸡·八年级期末)_______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_______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17.(2022·陕西宝鸡·八年级期末)______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______是中国军队(共产党)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18.(2022·陕西西安·八年级期末)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________当选为中央局书记;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________指挥下,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19.(2022·陕西宝鸡·八年级期末)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先后有过两次合作。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有哪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分别列举一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战役?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0.(2022·陕西宝鸡·八年级期末)观察下图《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中
①处是_________(地名);②处是_________(地名)。
21.(2022·陕西咸阳·八年级期末)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杰出的历史人物”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内忧外患有觉悟】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
[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s://img./dksih/QBM/2022/3/18/2938865682407424/2939817361784832/STEM/5fcfb812e9c84084892c54c7c972f641.png]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孙中山先生在檀香山成立的以“振兴中华”为宗旨的革命团体是什么?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
【生死攸关有胆略】
材料二:
遵义会议会址 毛泽东出席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重要发言,批判“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严重错误,阐明红军在长期作战中形成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得到与会大多数同志的支持。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决定意义的转变。——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遵义会议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决定意义的转变”?
【临危受命有卓识】
材料三:
西安事变谈判旧址 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明令讨伐张学良。12月17日,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会见张学良,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他指出:“如果能说服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会使中国免于被日寇灭亡,争取一个好的前途。”——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殊死搏斗有意志】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战役名称 主要地点 战役指挥官 历史地位(意义)
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 ① ______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平型关大捷 ② ______ 林彪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③ ______ 正太铁路 彭德怀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杰出人物对历史进程的作用。
22.(2022·陕西宝鸡·八年级期末)百年风雨,百年辉煌,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创造了非凡业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
(1)材料一中“这个特别的日子”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此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二 这一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论证了红色政权在中国农村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从理论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理论贡献。
材料三
2021年1月18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仪式举行,这场活动拉开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的序幕。启动仪式上,国家博物馆作为主会场,在上海、嘉兴、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共设6个分会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角度,说明选择遵义、延安作为分会场的主要理由。
材料四 过去的一年,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极不平凡,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摘自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4)如今,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历史。这一百年来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取得了很多辉煌成就,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回顾百年党史,你有什么感悟?
参考答案:
1.A
【解析】根据材料“1937年1月22日纽约《生活》杂志写道:'中国人民在上海抵御日本军队的侵略,在三个月 的战斗中,几十万中国军队书写了史书上的新篇章。'”可得出,1937年为保卫上海进行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国人的斗志,A项正确;1938年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排除B项;1938年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是抗日战争的转折点,排除C项;1940年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解析】根据材料并分析“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重大事件时间轴可知,1938年6月至10月,抗日战争进入武汉会战阶段,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半月,毙伤日军近四万人,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会战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D项史实叙述不正确,D项符合题意;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爆发了九一八事变,因此①是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A项不符合题意;1936年12月12日爆发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因此②是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项不符合题意;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日,因此③是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3.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全国抗战初期,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等一系列战役。其中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A项正确;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排除B项;台儿庄战役是是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利,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排除C项;百团大战提高了八路军和共产党的威望,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会战,尽管不能有效的抵制日军的进攻,但是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使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5.A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在李宗仁将军的指挥下奋起抵抗,最终迫使日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仓皇撤退。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A项正确;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9月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在115师师长林彪的指挥下,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是八路军出师以来在敌后战场打的第一个大胜仗,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春,国民党将领李宗仁领导实现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正面战场自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C项正确;林彪是共产党将领,台儿庄战役属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中的战役。排除A项;傅作义、张学良都不是台儿庄战役领导人。排除BD项。故选C项。
7.B
【解析】1937年9月,一支骄横的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东侧伏击,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据题干关键信息“这是八路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并结合所学,这次伏击战是平型关大捷,B项正确;淞沪会战发生于1937年8月——11月,打破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A项;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排除C项;台儿庄战役发生于1938年,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解析】题干关键信息是“民国二十九年”。民国二十九年=1912+29﹣1=1940年;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粉碎敌人的“囚笼”,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史称“百团大战”。B符合题意。而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均在1947年,排除。故选B。
9.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冬以来,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敌斗志。故D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1937年7月,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和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B项发生在1937年9月,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C项发生在1938年春,是全面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百团大战,依据题干中的信息“1940年”“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判断此战役是百团大战。
10.D
【解析】根据材料“破公路呀割电线,控铁路呀打据点,炮火连天震山川,打得那鬼子心胆寒,消灭那鬼子千千万,胜利的捷报到处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首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百团大战。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路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百团大战的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故选项D符合题意;平型关大捷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狙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8月至11月,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台儿庄战役是在1938年由李宗仁领导的,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1.B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地区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B项正确;李宗仁领导台儿庄战役,排除A项;朱德不是材料反映的百团大战的领导人,排除C项;赵登禹在百团大战爆发前已经牺牲,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2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河北山西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百团大战,没有说明抗日根据地各项建设情况,排除A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B项;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抗日战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40年8月,在抗战相持阶段,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我军参加兵力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果最丰富的一次战役。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遏制了妥协投降的逆流,C项正确;AB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C项。
14.D
【解析】根据材料“在本年交战一万五千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队”可知,中国共产党抗击了大量日军,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总方针,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军队在人数上没有超过国民党军队,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协作,排除C项。故选D项。
15. 淞沪会战 台儿庄战役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为了占领中国的经济中心,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大举进攻上海,为保卫上海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山东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歼灭日军1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故答案为: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
16. 平型关 台儿庄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一支骄横的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史称“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因此,①处填写“平型关”。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因此,②处填写“台儿庄”。
17.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38年3月,日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路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故答案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18. 陈独秀 彭德怀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条画舫上继续举行,大会通过了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2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河北山西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因此填写陈独秀;彭德怀。
19.创建黄埔军校问国民革命培养了大力军事政治人才;国共合作后领导国民革命,发动北伐战争,基本消灭北洋军阀统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启示: 国共合作有利于中华民族,分裂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知识,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有建黄埔军校问国民革命培养了大力军事政治人才;国共合作后领导国民革命,发动北伐战争,基本消灭北洋军阀统治。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奔赴西安积极协调,最终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正面战场抗战如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百团大战。1938年3月,李宗仁在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国军队约29万人,歼灭日军1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证明战场的重大胜利。1940年8月,为了粉碎敌人“囚笼”政策,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敌后战场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通过分析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我们得到启示,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共合作有利于中华民族,分裂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
20. 延安 南京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抗日战争时期,①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②正面战场南京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抗日战争初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以此为指挥中心,指挥抗日战争。故答案是①延安;②南京。
21.(1)兴中会;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全民族的利益;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 李宗仁 平型关 百团大战
(5)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
【解析】(1)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宗旨:“振兴中华”,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次革命史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后,中央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周恩来、毛泽东等负责军事。随后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经过中共和各方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1938年3月,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了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林彪的指挥下,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2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河北山西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
22.(1)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3)遵义,红军长征途中在此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延安,抗日战争时期是陕甘宁边区的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4)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等等。
【解析】(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可知,“这个特别的日子”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重大意义: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理论贡献:根据材料二“这一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论证了红色政权在中国农村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从理论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理论贡献是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3)主要理由: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遵义,红军长征途中在此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延安,抗日战争时期是陕甘宁边区的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4)感悟:根据材料四“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等方面谈回顾百年党史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