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各地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各地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0 16: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7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2022·陕西省汉阴县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进取。下列红军长征路线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
B.中央革命根据地——金沙江——遵义——赤水河——吴起镇
C.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
D.中央革命根据地——赤水河——遵义——金沙江——吴起镇
2.(2022·陕西渭南·八年级期末)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时,指出“中国革命能成功的奥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在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才能不断取得奇迹般的胜利。”可见,长征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是
A.热爱祖国,奋勇前行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D.坚定信念,不怕困难
3.(2022·陕西咸阳·八年级期末)它是在外有几十万国民党大军围追堵截,内有各种错误路线的影响干扰下进行的。前后历经整整两年,“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上述材料叙述的是
A.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 B.八路军挺进敌后战场
C.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D.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
4.(2022·陕西宝鸡·八年级期末)“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撒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标志着“行军”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
A.突破湘江 B.四渡赤水 C.吴起镇会师 D.会宁会师
5.(2022·陕西宝鸡·八年级期末)“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诗歌突出体现的精神是
A.红船精神 B.长征精神 C.抗日精神 D.五四精神
6.(2022·陕西宝鸡·八年级期末)如图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的部分课题目录,其内容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第13课五四运动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16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期
7.(2022·陕西汉中·八年级期末)“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A.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C.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D.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8.(2022·陕西汉中·八年级期末)某中学举行“重走长征路”活动课竞赛。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翻越大雪山 C.四渡赤水河 D.飞夺泸定桥
9.(2022·陕西咸阳·八年级期末)学校要组织一次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旅游”,下列设计的路线正确的是( )
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 B.赤水河、瑞金、遵义、泸定桥
C.遵义、瑞金、赤水河、泸定桥 D.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
10.(2022·陕西·扶风县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歌词“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所述历史现象发生的背景是
A.南昌起义爆发
B.井冈山会师
C.遵义会议召开
D.会宁会师
11.(2022·陕西宝鸡·八年级期末)“有这么多军事领导人出席会议,这本身就极大地支持了毛泽东对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战略进行批判。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中共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次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五大
12.(2022·陕西咸阳·八年级期末)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这次“会议”召开于
A.汉口 B.延安 C.遵义 D.瑞金
13.(2022·陕西咸阳·八年级期末)下面是小明制作的读书卡片,该“读书摘要”中的要点涉及的会议是
读书摘要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14.(2022·陕西·渭南市华州区华州街道办城关初级中学八年级期末)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材料中的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15.(2022·陕西咸阳·八年级期末)下面是《长征组歌》中的几个片段,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片段一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片段二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片段三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片段四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片段五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长征的起止标志事件和过程中最重大的事件。
(2)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在长征途中的几次重要战役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你能从上述材料中找到一个例子吗?并说说毛泽东采用了怎样的策略。
(3)长征是一个壮举,它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吗?
(4)红军战士在长征过程中所体现的精神,被人们称为什么精神?在和平建设时期,学习这种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16.(2022·陕西渭南·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 “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程,走了整整28年。其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
——新华社特稿《在历史的节点上》
材料二:1927年是党史、国史、军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是中国革命的分水岭。这一年风云变幻,从年初到年尾,从南方到北方,发生了许多影响中国未来的大事件。
——《学习时报》
材料三:中国国家博物馆“信念精神传承”
任弼时过草地时吃过的皮带,他风趣地称之为“吃煮牛肉”。至今皮带上面仍保留着被切割过的痕迹。 长征途中红军公告。上书“自动打土豪分田地”、“收缴一切反动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 “踊跃报名当红军等”。 这是1935年5月红军强夺泸定桥时桥上的铁索链。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馆藏文物展(部分)材料四:长征途中,我们党通过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成功把解决生存危机同拯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把长征的大方向同建立抗日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的“28年”指的是哪一历史阶段?分别列举与“日出东方”、“力挽狂澜”相关的一例史实。
(2)根据材料二,运用相关史实说明1927年“是中国革命的分水岭”。
(3)材料三中这些文物能入选展览的理由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简述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
17.(2022·陕西西安·八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导致的。
(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之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信与哪次战争有关?指出这次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依据材料,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何在?
(2)材料二图1中南昌起义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指出从图1到图2反映出中国革命的中心发生的变化。图3事件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简述长征的胜利对中国革命发展起到的作用。
(3)面对侵略,我们要有怎样的态度,才能战胜侵略者?中国近代史上从南昌到井冈山的革命历程对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C
【解析】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上“左”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经过:中央革命根据地→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
2.D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革命能成功的奥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在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才能不断取得奇迹般的胜利。”分析可知,长征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是坚定信念,不怕困难,D项正确;ABC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故选D项。
3.C
【解析】根据材料“外有几十万国民党大军围追堵截,内有各种错误路线的影响干扰”“前后历经整整两年”“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同红一方面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C项正确;“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八路军挺进敌后战场”与“外有几十万国民党大军围追堵截”不符,排除AB项;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与“前后历经整整两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宣告长征胜利结束,D项正确;突破湘江,四渡赤水,吴起镇会师都是长征过程,不是长征胜利结束事件,排除ABC项。故选D项。
5.B
【解析】据“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长征。诗歌突出体现的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长征精神,B项正确;红船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相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方面的信息,排除C项;五四精神与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相关,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
6.B
【解析】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北伐战争、井区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长征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7.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宣告长征胜利结束,B项正确;ACD项不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排除。故选B项。
8.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在解放战争中,与长征无关,A项符合题意,故选A项;翻越大雪山、四渡赤水和飞夺泸定桥都发生在长征途中,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9.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从瑞金出发,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随后四渡赤水河,渡过金沙江后,飞夺泸定桥,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红军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损失过半,随后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所以“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所述历史现象发生的背景是遵义会议召开,C项符合题意;A项是1927年,B项是1928年,D项是1936年。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1.C
【解析】根据“这本身就极大地支持了毛泽东对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战略进行批判”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这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项正确;八七会议、古田会议和中共五大上没有批判博古、李德的错误的军事战略,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C
【解析】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C项正确;汉口、延安、瑞金不是题干会议的召开地点,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D
【解析】根据题干“1935年1月……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项正确;中农一大召开于1921年,拍粗A项;中共二大召开于1922年,排除B项;八七会议召开于1927年,排除C项。故选D项。
14.错误
【解析】据所学知,1935年,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故本题说法错误。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开始:1934年10月,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余人突围西进;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最重大的事件:遵义会议的召开。
(2)如:四渡赤水,声东击西;巧渡金沙江,调虎离山……。找出例子得,说出策略得。
(3)原因: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二是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三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答出两条即可得
(4)长征精神。现实意义:学习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等,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期间最重大的事件是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因为此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片段三中的四渡赤水和片段四中的巧渡金沙江都是长征中的著名战役;其策略分别是通过四渡赤水,声东击西,打乱敌人的追缴计划;巧渡金沙江,调虎离山,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3)根据材料可知,“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说明长征胜利是在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兄弟民族夹道迎”说明长征胜利是与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说明是长征胜利与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分不开的。
(4)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长征中这样精神被称为长征精神。第二小问,我们在当今要学习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等,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16.(1)1921年—1949年“日出东方”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焕然一新;“力挽狂澜”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1927年,国民党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国民大革命失败,国共关系第一次合作破裂,中国革命从国民革命进入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到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3)它们是见证长征艰难险阻的重要实物史料;体现了红军战士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等长征精神;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政策等。
(4)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保留了生力军和主要干部;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解析】(1)
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程,走了整整2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28年”指的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这一历史阶段。与“日出东方”相关的史实是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焕然一新。与“力挽狂澜”相关的史实是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国民党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国民大革命失败,国共关系第一次合作破裂,中国革命从国民革命进入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到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所以说1927年“是中国革命的分水岭”。
(3)
观察材料三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这些文物能入选展览的理由是:它们是见证长征艰难险阻的重要实物史料;体现了红军战士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体现了红军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等长征精神;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政策等。
(4)
根据材料四“长征途中,我们党通过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成功把解决生存危机同拯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把长征的大方向同建立抗日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可知,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铸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保留了生力军和主要干部;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7.(1)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清政府墨守陈规不知变通。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由城市转入农村;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英勇顽强的抗争态度;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不能照搬别国的经验。
【解析】(1)
根据“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可得出是甲午中日战争;结合所学,战后签订了《马关条约》;根据“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导致的。”可得出清政府墨守陈规不知变通。
(2)
根据所学,1927年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图一是以城市为中心,图二是走向农村,因此由城市转入农村;根据长征的意义可概括得出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
综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我们要有英勇顽强的抗争态度;结合所学可得出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不能照搬别国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