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惠特曼
自己之歌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惠特曼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学习诗歌中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 鉴赏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 感受诗歌中涌动的旺盛的生命力和诗歌中凸显出的宏大的自我,树立自我意识,重视对个体价值的审视与思考。
教学重点 诗歌意象选择的特点和寄托的感情。
学习目标
郭沫若曾盛赞忠特曼是一位犹如“太平洋一样”(《晨安》)广间的诗人。忠特受的诗歌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有一种质补而明朗的力量,本课选的这一节《自己之歌》,就充分展现了这一特点。朗读这首诗,感受其中涌动的旺盛的生命之力和诗中凸显出的那个宏大的自我。诗中列举的许多自然事物,在传统的诗歌中很少出现,患特曼则赋予这些事物以诗意。
学习提示
作者简介
惠特曼(1819-1892)是美国19世纪杰出的民主诗人。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当过木工、排字工、教师、报纸编辑、职员等。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他的诗体现了美国的民主理想,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的重大史实。他的诗集《草叶集》,以“草叶”命名,其用意就在“民主”二字。为了避免传统的诗艺常规,即押韵、格律等,惠特曼创造了一种空前自由的诗体,借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由”是《草叶集》的一大特点。他的创作对欧美诗歌的发展影响极大,有“美国‘诗歌之父’惠特曼”之称。主要著作有《给一个遇到挫折的欧洲革命者》《我听见美国在歌唱》等。
惠特曼
美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民主诗人,其《草叶集》代表着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他的诗体现了美国的民主理想,反映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的重大史实。
惠特曼创作《自己之歌》的时候,美国刚刚摆脱了英国的禁锢,获得了独立,美国开始独立发展经济,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依赖着英国,比如在文化方面还是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特色文化。惠特曼生活在美国,感受着美国的独立、完善和发展。与此同时,一批文化工作者为建立美国的文化而努力着,惠特曼就是其中的一员,那个时代赋予了他特殊的任务——在美国人民心中唱响“自己之歌”。在这样的背景下,《自己之歌》应时代的号召,引领着美国人找到“自我”。
背 景
“自己之歌”即写给自己的歌,惠特曼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共52节,这里节选的是第31节。
全诗题目简明扼要,点明主旨。赞颂自我意识的觉醒,重视个体的价值;节选部分的主旨也与全诗主旨相关。
解读文题
《自己之歌(节选)》列举了许多自然事物,赋予其诗意,渲染了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抒发了对个体价值的赞美,凸显出宏大的自我,体现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个体价值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开放、独立的个性的追求。
主 旨
从这首诗的第一节来看,作者是如何感知大自然的?
作者对自然界的土地、山川、草木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和宇宙都蕴涵着上帝的存在,因此,在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巨大还是纤小,都折射出无限的神圣性。作者笔触细腻,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从看似细小的景物里抒发伟大的情感。
鉴赏第一节
主要要点:
“我”和片麻石、煤、藓苔等平凡事物“混合在一起”,说明“我”是平凡的;“装饰着飞鸟和走兽”,说明“我”是追求自由的。“有很好的理由”远离,但“需要的时候”“可以将任何的东西召来”,体现了作者为了自由不顾一切的精神。
中心意思:“我”出身平凡,但能量巨大。
鉴赏第二节
主要要点:
“……是突徒然的”,这节诗运用意象组合的方式,让九个“徒然的”一气呵成,情感炽热,气势恢宏。作者大声歌唱,尽情狂欢,张扬个性,重塑自我,表达出对自我的肯定和对未来的憧憬。诗歌的节拍来自于生活,充满活力,富于幻想,表现出生活的情调和生活的真理。作者选取了火成岩、爬虫、打的怪物、鹰雕、蝮蛇、麋鹿、海燕等意象,这些意象包括天上的、地上的、海里的,是世间万物的代表。
作者选取这些意象是为了说明世间万物都不能阻挡“我”。
鉴赏第三节
课文探究
1.请简析《自己之歌》中“我”的形象。
究竟怎样理解诗中的“我”,这是个关键问题,对此也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见解。首先必须承认,这个“我”具有双重乃至多重意义。第一重意义是作为诗歌的叙述者诗人自己,即惠特曼本人,他在诗中有种种自白,谈到自己的情况和经历。第二重意义是作为一个一般的人的“我”,他可以代替美国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发言、感受、行动,等等。也可以视为“自由、平等、民主”的新兴资产阶级思想的象征,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像草叶一样,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就在哪里生长。第三重意义是在某些情况下是宇宙万物乃至宇宙本身的“我”,它是一种泛生命观的体现。
2.诗歌第一段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惠特曼的泛生命观使他对自然界的土地、山川、草木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和宇宙都蕴含着上帝的存在。因此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巨大还是纤小,都折射出无限的神性。诗人笔触细腻,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写起,通过看似细小的景物抒发伟大的情感,诗人赞美万物的神圣性,诗人笔下的自然界的生物都是充满了灵性的完整、鲜活的生命。诗人认为上帝创造了自然,那么也就无所谓高尚或卑劣。万物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自然界的任何存在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惠特曼带着对自然炽烈的热爱之情,把自然看作了与神同等的存在。
3.怎样理解本文第三段中“逃跑或畏怯是徒然的”这句话
这句话要结合三段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在这三段的表述中,诗人笔下的“我”不仅是讲述者,更是宇宙万物乃至宇宙本身。第一段中的“我”可化身为世间万物,第二段中,世间万物又可汇集而为“我”。在这种万物即“我”、“我”即万物的关系中,“我”既是物,又是资产阶级“平等、自由、民主”思想的象征。在诗人看来,这种思想同时又是凌驾于具体的“物”之上的规则,是万物的共性。世间万物都要遵循这种规则,所以具体的“物”以其各种方式“反对”“退缩”“远离”“变形”等,都是“徒然”的。
4.请结合你对惠特曼诗歌的理解,谈谈你对惠特曼式的自由诗体的理解。
惠特曼全面否定了以音节、重音和韵脚为基本要素的诗歌格律,代之以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即所谓的惠特曼式的自由诗体。
①他的诗行参差不齐,但长句居多,同时每一行自成独立的陈述,极少有转行的现象。
②他的诗歌没有韵脚,不讲格律,只有一种凭自己对词语和短语的巧妙安排,形成的没有固定形式但读者可以不同程度地感觉到的韵律。这种韵律因其从内部自然形成,文艺理论家们称之为“思想韵律”或“有机韵律”。
③这种自由诗体没有任何形式上的约束,虽然很难不流于分散,但却更能适应现代的重大主题。
5、《自己之歌(节选)》在意象的选取上有什么特点 选取的意象有什么作用?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意象选取:诗人笔触细腻,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写起,选取自然界中的草叶、蚂蚁、鹪鹩的卵、雨蛙、黑莓、母牛、小鼠、鹰雕、蝮蛇、麋鹿、海燕等生物作为诗歌的意象,这些鲜活的生命充满了灵性和神圣的色彩。
意象选取特点:一是比较独特,如鹪鹩的卵、雨蛙、黑莓、片麻石等,这些陌生而独特的意象,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了诗歌神奇的色彩。二是范围广泛,几乎无所不包,包含天上的、地上的、海里的,这些意象构成了诗歌开阔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博大的气魄。诗人对这些自然界中的事物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之情。在他的眼里,自然界中的任何一分子,无论巨大和纤小,都折射出无限的神圣性,从看似细小的景物里抒发伟大的情感,从而赞美万物的神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