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1.4地球的演化(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1.4地球的演化(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0 14:0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地理 湘教版(2019)必修一
宇宙中
的地球



























天体
系统
天体
地月系
太阳系
可观测宇宙
银河系
太阳辐射
太阳活动
演化
历程
地层
外部
圈层
内部
圈层
已知唯一存
在高级智慧
生命的星球
同向性、
近圆性、
共面性。
地球
八大
行星
地幔
地壳
太阳黑子、耀斑、
日珥、太阳风等
提供光、热、能量等
地核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前寒武纪
大洋薄,大陆厚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上部存在软流层
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
单的生物的化石
重要的成矿时期
末期发生最大的物种灭绝
末期发生物种大灭绝
第四纪出现人类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整体知识网络结构
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整体知识网络结构
地球的
演化


地壳上部呈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地层
地层
前寒武纪:
显生宙
作用
概念
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含义
作用
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
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古生物活动的遗迹




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
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
破碎的贝壳指示滨海环境
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还原环境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地层和化石
地球的演化史
教学目标和要求
1. 了解地层的特点。
2. 通过对化石的学习,了解认识地球历史的途径。
3. 了解地质年代的划分,能够运用地质年代表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
4. 通过地球演化历程的学习,了解地球发展的历史。
一、地层和化石 :
1. 地层——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1) 概念 :
地壳上部呈带状展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
长时期石化
化石的形成
生物死亡
遗体掩埋
地质作用
暴露于地表
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
(2) 特征::
保存有不同时代的生物遗体或遗迹,遗留下环境变化的物质凭证。
(3) 作用 :
2. 化石——记录地球历史的“文字”:
多数是古生物遗体,少数是古生物活动遗迹。
(1) 含义 :
恐龙蛋化石
贝壳化石
(2) 特点::
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的化石。
(3) 作用 :
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
三叶虫化石,为古生代地层
恐龙化石,为中生代地层
说得对!在正常情况下,地层是按顺序排列的,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但是,自然界的地层往往错综复杂,有的地层层序颠倒,有的地层缺失。那么,怎样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呢?
哦,原来地层是地球演化历史的物质记录!恢复地球的历史,主要是靠“阅读”这些不是文字却胜似文字的记录。
说得对!在正常情况下,地层是按顺序排列的,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但是,自然界的地层往往错综复杂,有的地层层序颠倒,有的地层缺失。那么,怎样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呢?


先沉积的地层在下(老)
后沉积的地层在上(新)
思考:
1.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
2.将同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接起来,猜想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
岩层出现缺失,原因可能有:
1、缺失岩层所代表的年代,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
止了沉积过程;
2、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
3、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沉积物来源。
化石多数是古生物遗体,如贝壳、骨骼等。
少数是古生物活动遗迹,如足印、粪便等。
生物是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进化。
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
同时代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近似化石。
大羽羊齿化石
三叶虫化石
古生代地层
恐龙化石
中生代地层
人类利用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通过分析来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
3. 研究意义 :
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破碎的贝壳指示滨海环境
珊瑚化石
破碎的贝壳
黑色页岩
红色岩层
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
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
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还原环境
二、地球的演化史 :
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在宙之下,又分出代;代之下,再分出纪。
1 . 地球历史的划分 :
1(1)根据 :
地壳中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具体行程时间和顺序。
2.(2)划分:
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等。
2.(3)地质年代: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 生 宙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科学家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等,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宙之下,又分出代;代之下,再分出纪。
地球的演化历程
前寒武纪
(地球诞生-
-距今5.41亿年前)
古生代
(距今5.41亿年-
-2.52亿年)
中生代
(距今2.52亿年-
-6600万年)
新生代
(距今6600万年-
-至今)
指古生代寒武纪以前的时期,大约经历了40亿年。按时间早晚顺序,前寒武纪依次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
2. 前寒武纪 :
(1)时间:
46亿年前
5.41亿年前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新近纪、古近纪
第四纪
新生代
中生代
古生代
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地壳运动剧烈,出现了若干大片陆地。
(2)演化特点 :
① 海陆演化 :
② 生物演化 :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标志着地球进入了一个生命大发展的阶段。

(1)古生代:
3. 显生宙 :
寒武纪以来的时期,按照早晚顺序,显生宙依次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地壳运动剧烈 ,陆地面积增加,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雏形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抬升成陆地。
① 海陆演化 :
② 生物演化:
古生代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复原图
古生代中期鱼类复原图
动物:
((2)中生代:
① 海陆演化 :
陆地面积空前扩大。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高大山系。
② 生物演化:
植物:
爬行动物盛行,其中一支向鸟类发展;恐龙繁盛,后期灭绝
裸子植物迅速发展
动物:
(3)新生代:
① 海陆演化 :
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
② 生物演化:
植物:
哺乳动物大发展,出现灵长
类,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被子植物大发展
动物演化:
古生代原始鱼类
中生代恐龙
新生代哺乳动物猿猴
古生代蕨类植物化石
植物演化:
裸子植物
新生代世界上最早的草本被子植物化石
生命演化
从简单到复杂
从水生到陆生
从低级到高级
练习
1. 下刻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震源越深,震级越大 B. 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C. 震中距越远,烈度越大 D. 震源越浅,烈度越
2. 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 . 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
C .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显减少
D .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D
B
3. 火山喷发出的岩浆一般认为发源于(  )
A. 外地核 B. 内地核 C. 上地幔上部 D. 下地幔下部
4. 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岩石圈(  )
A. 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 属于地幔的一部分
C. 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 上部是软流层

C
C
读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完成下列小问题。
5.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④通过固体、液体传播,③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
B.④传到②,波速突然下降
C.④和③在①中波速明显减小
D.①②均为液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6. ①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
A.地幔和地壳 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幔和地核 D.岩石圈和地幔
B
A
地球是一个具有圈层结构的天体,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地壳、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六个圈层。读下图“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7.地球内部圈层包括( )
A.地核、地幔、地壳 B.大气圈、水圈、地壳
C.生物圈、地幔、水圈 D.地壳、大气圈、生物圈
8.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
A.地核 B.下地幔 C.地壳 D.软流层
A
D
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9. 关于图中圈层的正确叙述是 ( )
A. 丙为大气圈 B. 甲为水圈
C. 戊、己合为岩石圈 D. 乙为生物圈
10. 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圈层有( )
A. 图中甲、乙、丙、丁层
B. 图中丙、丁、戊、己、戍层
C. 丁、戊、己、戍层
D. 大气圈、水圈、地壳、软流层
D
A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