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说课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说课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0 15:2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步骤:
1.教材
2.教法学法
3.教学过程
4.教学估时
5.板书设计
一.教材
(一)教材地位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体味不同的人生,学会思考人生,珍视生命。《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贴近学生生活,深入浅出的体现了这个目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童年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故事从生活中的一段插曲引申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学习这篇自读课文,可以运用之前学过的默读和品味人物描写的方法进行自主阅读。
(二)教学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要了解学生的能力情况,也就是学情。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可见学情之重要。
(二)教学目标
学情
第一,学生在第三单元已经练习了默读,但由于学生朗读积累的基础不同,默读的质量不是很高,不能完全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所以要继续训练默读能力,同时加入圈点勾画能力的训练。
第二,在学习过了之前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基本具备了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来了解人物形象的能力,但是未能深入地理解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本课则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品味人物的心理描写,从而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知识: 1、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能力: 1、提高默读的速度,学习圈点勾划。
2、通过分析人物描写特别是心理描写来 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情感:1、感悟故事蕴含 的人生哲理。
2、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人物描写特别是心理描写来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教学难点:感悟故事蕴含的人生哲理
二、教法学法
设计意图: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说明中指出:“要多层次构建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阅读教学不仅注重字词句段篇的积累和理解,还非常重视学生朗读能力和阅读品位的培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这些时间会得到百倍的补偿。”
二、教法学法
1.教法
创设情境法,指导学生自学法、抓住重点词句朗读品析法
2.学法
默读法、圈点勾划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三、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检查预习
整体感知
品读心路
感悟主旨
生活在世界上,每个人都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在困难面前,有的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终于到达胜利的彼岸。这样,世界也就有了弱者与强者之分。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身体瘦弱、胆小怯懦的孩子,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战胜困难、由弱者成为强者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学完这篇课文之后相信一定会给我们深刻的启发。
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导入通过讲述普遍的人生际遇,使学生产生共鸣,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简单的描述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而顺势带着学生走进课文。
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7-9年级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右”“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检查预习
zhuó


huǎnghū
检查预习
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哄堂大笑:
惊慌失措:
参差不齐:
hōng
cuò
cēncī
pēng
xuàn
líng

怦 怦 晕眩 凌乱 抽噎
灼人 突兀 附和 恍 惚
作者是 莫顿·亨特, 美 国作家 。二战时期做过空军飞行员。
默读任务:
1、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2、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整体感知
默读
温馨提示:
默读时,边读边圈点勾画,画出标志时间变化和空间转换的字句。
设计意图:
第一,练习默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第二,在默读中重新去思考预习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和不理解的句子。
第三,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从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阅读过程是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学会阅读、促进语言表达的过程”“在教学中应根据语言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点拨。”
本课是自读课文,应由学法过渡到用法,因此,本课重点是品析人物描写尤其是品析心理描写。此外,用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情的方法也很突出,可结合实例进行赏析。
品读心路
速读课文,结合我的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
的语句,具体分析我爬悬崖
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品读心路
温馨提示:
你可以运用这种方式:
这是 描写,表现了我的 心理。
总结:我在爬悬崖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犹豫不决
-----害怕紧张
------恐惧绝望
-------毫无信心
------信心萌发
------- 信心大增
-------骄傲和成就感
品读心路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感悟主旨
一、理解
1、作者的启发是什么?从原文中找出来。
2、请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这个启发的理解。
3、莫顿·亨特正是借助这个启发,在克服了人生中一次又一次的困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他的一次传奇经历。
感悟主旨
二、感悟
莫顿·亨特的经历告诉我们克服困难的方法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即化整为零,化难为易。
而迈出第一步往往需要很大的勇气。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还需要足够的信心,最后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获得成功。
哲理:
在遇到困难时,只要我们拥有信心和勇气,掌握方法,迈出第一小步,走一步,再走一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就能达成自己的目标。
感悟主旨
《走一步,再走一步》 这篇课文通过讲“我”小时候在悬崖,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战胜困难脱险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遇到困难时,只要我们拥有信心和勇气,掌握方法,迈出第一小步,走一步,再走一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就能达成自己的目标。
课堂小结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把经历写成小练笔,重点表现心路历程,要求运用人物描写。字数要求不少于100字。
设计意图:为了把阅读知识与写作知识相互渗透,逐渐培养写作能力。
作业
四、教学估时
情境导入(2′)
检查预习(5′)
整体感知(8′)
品读心路(17′)
感悟主旨(10′)
课堂小结(2′)
作业布置(1′)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初一学生形象性思维强,为此我以动画的形式设计了能够表现“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个主题的卡通脚印,同时每一个脚印的旁边都有从课文中提取出来的人物心理描写,再概括成表示信心变化的词语,来表现人物的心路历程,最终想通过这个板书设计传达出遇到困难,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道理。
五、板书设计
我做不到!
看起来我能做到。
我做到了。
我有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心路历程
信心萌发
毫无信心
信心大增
信心建立
走一步,再走一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