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县夏镇一中西校八年级上学期十月历史测评试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所给出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每题1分,共18分
1.把“虎门销烟”和“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两个要素综合在一起,我们想到的历史人物只能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魏源 D.康有为
2.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渎到的历史是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洋务运动的破产 D.《马关条约》的签订
3.有人认为,“把37年之后‘九·一八’的炮声看作是黄海海战炮声的历史回响并不为过。”其中在“黄海海面炮声”中涌现的英勇事迹是
A.戚继光抗击倭寇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邓世昌等官兵英勇战斗
4.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上联:”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其他帝国主义分子听后连声叫绝,并发出阵阵狂笑。一个中方官员站起来,义正辞严,对了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请问该条约是:
A.《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5.被康有为称赞为“中国西学第一”的人是
6.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辛亥革命
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推翻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
8.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的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二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肯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9.“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这是严复对下列哪个事件的评价
A.设立京师大学堂B.颁布《奏定学堂章程》C废除科举制D.《申报》的创办
10.学生小明的爷爷今年(2010年)恰好满八十大寿,即1930年出生,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寿宴上,一位历史老师问小明: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多少年?小明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
A.十八年 B.十九年 C.二十八年 D.二十九年
1l.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B.阻止了外国工业品倾销
C.形成了近代企业管理模式 D.引进了近代的生产技术
12.“公车上书”里提出要“变法”,这里的“变法”是要建立资产阶级
A.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制度 c.民主共和政体 D.三权分立制度
13.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说明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4.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变迁,但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人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并不包括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15.如果把“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
A.走进近代社会 B.揭开殖民帷幕 C.开启民主进程 D.构建文化殿堂
16.《中国简史》中有这样一段话,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这段话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四者都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17.右图为杨清馨在1920年创作的一幅漫画《靠不住的人》,画面中的女人孤独无依地靠着刻有“三从四德”的石柱,在风起云涌的世界进步潮流下,石柱正摇摇欲坠,这反映了封建正统思想已经动摇。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启蒙运动的影响 B.辛亥革命的影响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8.他提倡白话文,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他是 ( )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非选择题(共32分)
19.在儿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进步。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先进的中国人对民主政治制度的追求经历了漫长的艰难的历史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追溯屈辱岁月】
材料一:① ;②赔款2100万元;③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请将材料一中的内容补充完整。写出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4分)
(2)材料一中的条约,被清朝一些官员称为《万年和约》,幻想这个和约可保万年和平。但历史无情地击碎了这一梦想。请列举两个史实加以说明。(2分)
【追求民族独立】
材料二: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
(3)与材料二中提到的“第二期”相关的历史事件有哪两件?如何评价这两个历史事件。(4分)
(4)从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失败可以得出什么结论?(1分)
20.阅读下列表格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期 拍卖行 拍卖品描述
1862.6 佳士得 来自圆明园的3件珐琅制品,“一件大香炉……曾是皇帝书房里的炉子”。
1864.7 佳士得 36件表明来自圆明园的物品。
材料二:至恭亲王奕诉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 —一《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册
材料三:毛泽东同志谈到中国工业发展时说过,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
(1)材料一中的拍卖品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哪些国家劫掠的?与材料二是什么关系?(2分)
(2)材料二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个事件有关?请写出这一事件在不同阶段的口号,并各举一例进行说明。(5分)
(3)毛泽东为什么说“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2分)
21、近代化主要是指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确立的过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起步。
(1)中国主要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变革?(4分)
(2)这些变革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4分)
(3)这些思想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