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3.3 大气热力环流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3.3 大气热力环流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0 14:5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3 热力环流
回归教材
大气运动分为垂直运动运动和_____运动,垂直运动表现为_______和________,风是大气的_____运动;
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热力环流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力环流的应用:
海陆风:白天_____风,晚上____风;
山谷风:白天_____风,晚上____风;
城市风:风向从______吹向________;
风的形成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近地面受____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_______;高空受____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_______;
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定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压线越密集,风速________;
二、探究问题
探究一:热力环流
在图中划出热力环流的箭头,标出高低压;
近地面,气压与气温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
气温、气压与海拔的关系:海拔越高,气压越_____,气温越_____;近地面和高空气压_________;
A、 C、D、E气压从高到低排序____________;
A、 C、D、E气温从高到低排序____________;
气压与等压线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
并在图中划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线;
探究二:热力环流的应用
1、画出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风向;
分析三种风的形成过程及影响;
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巴山夜雨多的原因;
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横断山区干热河谷的成因;
探究三:风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
2.风的受力分析:
(1)水平气压梯度力: ;影响 。
地转偏向力: ;影响 。
摩擦力: ;影响 。
(2)近地面的风受3种力影响: ;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
(3)高空的风受2种力影响: ;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
风向的表示方法:
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探究四:等压线图
在图中找出低压中心、高压中心、低压槽、高压脊;
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定方法:
风力的判读
三、随堂练习
下图为“某滨海地区某日某时等压面垂直剖面图(相邻两个等压面气压差相等)”。读图回答下题。
1、关于图中气温和气压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①比②气温高 B.②比③气温高
C.③比④气压低 D.④比①气压相同
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下题。
2、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读图完成下题。
3、N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4、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参考答案
回归教材
水平 空气上升 空气下沉 水平
地面冷热不均
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
海 陆 谷 山 郊区 城市
水平气压梯度力
3 成一夹角 2 平行
第一步 划出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部 北右南左偏30°-45°(高空偏90°)即为风向
越大
探究问题
探究一:
图略 方向顺时针 A E低压 C D高压
热低压 冷高压
低 低 相反 C A D E A C D E
高凸低凹
探究二:
1、
海陆风影响: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山谷风影响: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城市风的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3、“巴山夜雨涨秋池”是指四川盆地夜晚气温较盆周山地的山上气温高,盆周山地的气流沿盆周山地下滑,致使盆地内部气流上升并冷却成云致雨。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垂直高差大,山谷风发育典型;白天吹谷风,峡谷底部上空的气流下沉,增温减湿作用明显;夜晚吹山风,气流沿山坡下沉到谷底,增温减湿作用明显,增强谷底的干热程度。
探究三:
水平气压梯度力
2、(1)垂直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 风向和风速; 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影响风向; 方向与风向相反 影响风速;
(2)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成一夹角;
(3)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平行
4、气压:等压线的疏密;气温:温差;地形:狭管效应(风向与地形走向一致);位置:离风源地的距离(如中国距离冬季风远近);下垫面:摩擦力(水面、高原、植被、地形)
探究四:
1、略 2、第一步 划出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部 北右南左偏30°-45°(高空偏90°)即为风向3、等压线密集,风速大;
三、随堂练习
1、解析 图中②海拔低于①,②比①气温高;根据等压面弯曲方向知,近地面同高度③处气压高于②处,说明③处气流下沉,②处气流上升,②处气温高于③处;③处海拔低于④处,气压高;据等压面分布知④处气压高于①处。
答案 B
2、解析 由图可知,甲地上方高空等压面向低海拔倾斜,则可判断甲高空的气压低于38°N高空的气压,而高空的气压与近地面的气压是相反的,由此得出甲地近地面气压高于38°N的近地面气压,风由甲吹向38°N,再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判断风向为西南风。
答案 B
3解析 由题意可知,P地气压低于N地,则N地的气压梯度力垂直于N处的等压线,由北指向南;根据纬度确定该地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右偏,因而N地风向为东北风。选A。
4四地中,Q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强,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