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语文(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大卫·科波菲尔
忧来无方,
窗外下雨,坐沙发,吃巧克力,读狄更斯,
心情又会好起来,和世界妥协。
——托尔斯泰
木心先生建议,如果谁落在忧悒中,
不妨试试:沙发、巧克力、狄更斯。
对于身心惨遭摧残、濒于死去的人来说,朋友的真诚相助,将是一种再生之恩。
——狄更斯
我所收获的,是我种下的。
——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创作的一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作品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
摩德斯通骗娶大卫的母亲是觊觎她的财产;爱弥丽的私奔是经受不起金钱的诱惑;威克菲尔一家的痛苦,海姆的绝望,无一不是金钱造成的恶果。而卑鄙小人希普也是在金钱诱惑下一步步堕落的,最后落得个终身监禁的可耻下场。狄更斯正是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从而揭开“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显现出隐藏其后的社会真相。
【了解作品】
狄更斯出身于社会底层,祖父、祖母都长期在克鲁勋爵府当佣人。父亲约翰是海军军需处职员,在狄更斯十二岁那年,因负债无力偿还,带着全家住进了马夏尔西债务人监狱。当时狄更斯在泰晤士河畔的华伦黑鞋油作坊当童工,比他大两岁的姐姐范妮在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全家人中只有他俩没有在狱中居住。1848年,范妮因患肺结核早逝,她的死使狄更斯非常悲伤,因为在众多兄弟姐妹中,只有他俩在才能、志趣上十分接近。范妮死后,狄更斯写下一篇七千字的回忆文章,记录他俩一
【写作背景】
起度过的充满艰辛的童年。狄更斯去世后,他的好友福斯特在《狄更斯传》中首次向公众披露了狄更斯的早年生活;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不少地方就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但又并非生活实录)。
本文节选的是第十一章。小说前面的情节是:大卫·科波菲尔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大卫从小和母亲克莱拉、善良的女仆佩格蒂相依为命。天真无知、不知人世险恶的克莱拉被冷酷阴险的谋得斯通先生哄骗,改嫁给他。大卫遭到谋得斯通的虐待,被送进寄宿学校,他在学校里结识了斯蒂福斯、特雷德尔等人。母亲去世后,谋得斯通霸占了科波菲尔家的财产,把大卫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前情回顾
小说节选部分,讲述的是大卫在十岁那年,进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并在此期间结识米考伯一家的故事。节选部分成功塑造了米考伯先生这一经典的文学形象。
【阅读小说,理清情节结构】
“我”遇到了哪些人?
昆宁先生(账房先生)
米克·沃克(童工)
粉白·土豆(童工)
米考伯先生(房东)
米考伯太太(房东)
霍普金斯船长(米考伯的牢友)
梳理内容,概括情节
“我”经历了哪些事?
(以我为叙述角度)
“我”到破败货行做童工
“我”到米考伯家做房客
“我”到狱中探望米考伯
梳理内容,概括情节
独特的视角: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
①小说是作者带有自传性的作品,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其中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叙述更有说服力。
②小说是以“我”的口吻,以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使小说主观色彩更为浓厚。便于更直观地抒发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之情,有利于作者表达对社会诸多现象的认识;③“我”是小说的线索,以“我”的见闻串起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作者并不拘泥于描摹现实中实际发生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去揣摩、想象,丰富了小说情节,交代出必要的内容。④便于揭示主人公的深层心理。拉近了小说主人公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走进小说主人公的世界,产生强烈共鸣。
谁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他的哪些性格特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分析人物,感悟成长
要求:
1、读出经典语段
2、概括性格特征
3、点明描写手法
赏析艺术手法
为什么米考伯夫妇的形象令人过目难忘?请你结合课文具体描写,赏析狄更斯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装文雅、慕虚荣:第6段、第8段、第10段、第14段、第21段
赏析艺术手法
人物 性格特点 外部特征(外貌、语言、行动)夸张化、漫画化描写 反复强化
米考伯先生 爱慕虚荣 第 段:
第 段:
米考伯式“乐观” 第 段:
第 段:
米考伯太太 第 段:
第 段:
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米考伯
(第6段)……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
衣着打扮
批注分享:“衣服破旧”,分明经济拮据,可“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这又分明是想装得很气派、很讲究,一副英国上流社会绅士的派头。装门面、装体面、装文雅、装气派,真是特别能装!但破旧的衣服、褪色的大穗子又透着打肿脸充胖子,装得很是力不从心。总之,这样的衣着打扮反映了人物爱慕虚荣的心理。
米考伯
(第21段)于是,他便戴上帽子,腋下夹着手杖,腰杆儿笔挺地走出来。离开账房后,他还哼起了一支曲子。
行为举止
批注分享:一个有着英国绅士派头、神气十足、曲不离口的乐天派,立时浮现在眼前。这哪里像一个债台高筑、一贫如洗的人呢?
米考伯
(第16段)“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够广,要想穿过这座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前往城市路,似乎还有困难——简而言之,”说到这儿,米考伯又突然露出亲密的样子,“你也许会迷路——为此,今天晚上我将乐于前来,以便让你知道一条最为便捷的路径。”
语言(话风)
米考伯
(第24段)到达温泽里他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他把我介绍给他的太太。……她正坐在小客厅里(楼上的房间里全都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邻居的耳目),……
住宅
米考伯太太
(第26段)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
(第28段)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夫唱妇随
米考伯
(第32段)……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
批注分享:心也忒大了,真是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不可救药地乐观啊!不到半个小时,就能迅速开心、瞬间自愈,阴晴、悲喜转换迅速,接着继续装文雅,真是得乐且乐,看得很开,心态极好啊!
米考伯
(第34段)……米考伯先生就泣不成声,可是到了快结束时,他竟又唱起“杰克爱的是他可爱的南”来。…… 泪如泉涌,口口声声说,现在除了进监狱,再也没有别的路了;可是到了上床睡觉时,他又计算起来,有朝一日,时来运转(这是他的一句口头禅),给房子装上凸肚窗得花多少钱。米考伯太太跟他丈夫完全一样。
批注分享:绝境中总能眺望希望,困厄里总想好运不请自来,米考伯的这份乐观可有点儿盲目。光盼着“有朝一日,时来运转”,时机不来、运势不转怎么办?等、靠、要?还是自己去努力争取?口头禅属习惯性语言,最能暴露人的心曲。借口头禅刻画人物,是作家的常用技巧。别里科夫的口头禅“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就在小说里出现了多次,凸显了他胆小怕事,恐惧变革的特点。米考伯的这句也显示了他耽于幻想的特点。
米考伯太太
(第32段)……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
(第47段)……我们大哭了一场。我记得,他郑重地劝告我,要拿他的这种结局引以为戒。他要我千万记住,一个人要是每年收入二十磅,花掉十九磅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磅一先令,那他就惨了。在这以后,他向我借了一先令买黑啤酒喝,还写了一张要米考伯太太归还的单据给我,随后他就收起手帕,变得高兴起来了。
米考伯夫妇
爱慕虚荣
喜欢享受
缺乏责任心
真挚善良
乐观向上
代表着当时底层人民的道德品质和纯真人性。
小结: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刻画米考伯先生的 突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①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刻画了米考伯先生的衣着打扮,写出了他的经济拮据以及他爱慕虚荣(爱面子)、虚伪、故作文雅的性格特点;②语言描写,写米考伯先生为大卫带路,并为他找到一条最便捷的路,说明他是一个热心善良的人;③动作描写,写出债主来临时和离开后米考伯先生的一系列动作,说明他生活艰难,没有责任感,是一个乐天派; 米考伯先生是一个经济窘迫、热心善良、乐观但爱慕虚荣、讲究排场、不切实际、挥霍无度、没有责任感的底层负债者形象。
米考伯这种“债多不愁,乐知天命”成了文学中的典型。这种性格被称为“米考伯主义”,“米考伯”被收进了英语词典,意为“没有远虑,幻想走运的乐天派”。
茨威格在《三大师传》中评论说:
狄更斯总是强调他的人物的特征,
他从物镜里把特征转变成增强的特征、漫画的特征。
“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对于狄更斯塑造人物的艺术夸张,评论家褒贬不一。英国诗人艾略特认为,狄更斯塑造的人物“比人们本身更为深刻”;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却认为,狄更斯的人物几乎全是扁平的,“扁平人物在自身成就上是无法与圆形人物匹敌的”。你觉得作家塑造的“扁平人物”是真实的吗?塑造“扁平人物”有意义吗?你是如何看待“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分类与价值的?请结合具体的人物形象谈谈你的看法。
“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英国现代小说家、批评家福斯特将小说中的人物分为两类:“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
扁平人物——是“基于某一种单一的观念或品质塑造而成的”,性格简单、静止;
圆形人物——更类似于现实中的人,性格复杂且变化发展。
“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你会想到谁?
别里科夫、奥楚蔑洛夫、葛朗台……
扁平人物:真实?类型化?只有一种性格?简单?有深度?有价值?逊色于圆形人物?扁平、圆形划分合理?……
作者对米考伯夫妇的态度是什么?
作者一方面同情他们悲惨的遭遇,但又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温和的讽刺,用喜剧的方式巧妙地避免了他们的悲剧色彩。
拓展阅读
想知道总盼着时来运转的乐天派米考伯最终有没有时来运转吗?可以将本章之后有关米考伯的章节找来读读,你会对这个人物有更完整的认识,相信你也会获得不少更有趣的体验。
善恶有报
米考伯先生最终是坚守住了自己的良知和底线,维克菲律师的合伙人希普,是一个阴险小人,他不但企图占有维克菲律师的产业,并且还想占有他的女儿。大卫姨婆的破产也是他捣的鬼。米考伯毅然将其揭发。米考伯一家随后也移民海外,并且在那里大有作为。米考伯夫妇是绝大多数普通人的写照,满怀着崇高的目标,想要实现飞黄腾达的愿望,但是自身很平庸,不想脚踏实地的去干,运气又不太好,所以只能过贫穷琐碎的日子。但只要守住自己的良心和底线,最终还是会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的。
自传体小说
自传体小说是传记体小说的一种,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角度写成的一种传记体小说。这种小说是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写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加工而成。它一方面不同于一般的自传和回忆录,另一方面又必须以作者或自述主人公为原型。比如,卢梭的《忏悔录》、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自传是传记的一种,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为主。
最宠爱的孩子
请大家阅读《译者序》前三段,说说狄更斯为什么将《大卫·科波菲尔》视为自己“最宠爱的孩子”。
自传性小说
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这是一部自传性小说?
狄更斯经历 课文中叙写 相似点
1
2
3
…
自传性小说
狄更斯经历 课文中叙写 相似点
1 父亲是英国海军军需处一名小职员 米考伯一度在海军里做过事 职业
2 父亲常入不敷出,在狄更斯11岁时,因无力偿还债务,进了负债人监狱 米考伯欠债破产,被关进塞德克高等法院监狱 负债入狱经历
3 12岁被迫辍学独自谋生,在一家鞋油作坊当学徒工,给鞋油瓶封口和贴标签 10岁的大卫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小童工,给酒瓶封口和贴标签 童工经历
…
自传性小说
(第1段)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
自传性小说
(第54段)现在,每当回忆起少年时代那一点点挨过来的痛苦岁月,我也不知道,我替这些人编造出来的故事中,有多少是被我想象的迷雾笼罩着的记得十分真切的事实!可是我毫不怀疑,当我重返旧地时,我好像看到一个在我面前走着,让我同情的天真而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他凭着那些奇特的经历和悲惨的事件,创造出了自己的想象世界。
成长路上遇到的人:继父谋得斯通
“……教育是很费钱的。而且即使不费钱,我能供得起,我也认为,继续上学对你毫无益处。你的前途是,自己到社会上去奋斗,而且越早开始越好。”
——《第十章·遭受遗弃》
大卫遭遇成长困境
(第1段)……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于是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了。
大卫遭遇成长困境
请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大卫遭遇了怎样的成长困境。这样的困境对大卫产生了哪些影响?
身处困境 心处困境
文中展现 1. 2. 3. …… 1.
2.
3.
……
成长困境(第3段)
……于是有一些大人和小孩就着亮光检查这些瓶子,扔掉破裂的,把完好的洗刷干净。摆弄完空瓶子,就往装满酒的瓶子上贴标签,塞上合适的软木塞,或者是在软木塞上封上火漆,盖上印,然后还得把完工的瓶子装箱。这全是我的活儿,我就是雇来干这些活儿的孩子中的一个。
——繁重、单调、艰辛的劳作
成长困境(第2段)
狭窄的街道
又破又旧的房子
东奔西窜、吱吱乱叫的成群的灰色大老鼠
腐烂的地板和楼梯
——污浊、恶劣的劳作环境
到处的污垢和腐臭
成长困境(第4段)
米克·沃克——破围裙、纸帽子
粉白·土豆——面色灰白
——社会底层、贫困的童工伙伴
内心感受(第5段)
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想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的希望,已在我胸中破灭了。当时我感到绝望极了,对自己所处的地位深深地感到羞辱。我年轻的心里痛苦地认定,我过去所学的、所想的、所喜爱的,以及激发我想象力和上进心的一切,都将一天天地渐渐离我而去,永远不再回来了,……
内心感受(第52段)
在这段时间里,我依旧一直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干着普通的活儿,跟那几个普通人做伙伴,心里仍和开始时一样,感到不应该这样落魄,受这样的屈辱。我每天去货行,从货行回家,以及中饭时在街上溜达,都会看到许多孩子,可我从来没有结识过其中的任何一个人,也没有跟其中的任何一个人交谈,当然对我来说,幸亏如此。……
思考
与米考伯夫妇的交往会给深陷人生寒冬的大卫带来哪些影响?
1.乐观?
2.善与爱?
3.理财观?
4.婚恋观?
……
虽然米考伯夫妇装文雅、爱虚荣、无远虑、总幻想着走运,可是在课文第51段,大卫却说“我跟米考伯一家患难与共,彼此已经很熟,舍不得分开了”, 这是为什么?
这世界已经够冷,
让我们以彼此的体温取暖!
善与爱
本文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眼睛写出了十九世纪英国底层的社会生活,写出了周围的人和事对他成长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宽厚、善良、仁爱等美德的赞美,小说还触及了社会上很多重大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比如腐朽落后的教育制度和司法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下万能而又万恶的金钱、财产所引起的婚姻问题,妇女问题,失业问题……
狄更斯的笔在揭开社会不堪的伤疤的同时也点亮了人性的希望灯火。他让我们在惨淡无奈的社会现实之下依然保存人性的美好。小说中人性的真善美恰如暖阳一样照耀着黑暗的大地。
【阅读探究】如何把握作品的主题:
【精神的升华】
大卫·科波菲尔无疑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论是他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在顺境中加倍努力,在逆境中满怀信心,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
我当时只要能听到一句温和的话语,我也许会塑造成另外一种人,我这一辈子也许会活得好一些。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学习启示】
我们要学习大卫这种坚持、奋发向上、刻苦努力的精神,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要拥有乐观的心态,不逃避,勇敢坚强的去面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那逆风飞翔的蝶,其实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坚持追求,总能将他捉住,今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一定要以大卫为榜样,做一株看似柔弱,但历经风雨永不弯曲的青竹。
无论做什么事,请记住:千万不要小气,千万不要虚假,千万不要残酷!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创作手法】——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特指十九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代表作家有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托尔斯泰等;代表作品有《红与黑》、《人间喜剧》、《艰难时世》、《复活》等。
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资产阶级文学史上灿烂的一页,也是世界文艺宝库中一份十分重要的遗产。批判现实主义是属于资产阶级范畴的文学,它的思想武器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人道主义,它的社会政治主张主要是改良主义,它的创作理论的哲学依据基本上是唯物论的反映论。
大卫的成长
他是个遗腹子,
继父是个凶残、贪婪的商人,
大卫受尽虐待,
母亲被折磨死后,
继父把他送去当童工。
大卫历尽千辛万苦……
终于成为一位有成就的作家。
童工岁月
我的整个身心所忍受的悲痛和屈辱是如此巨大,即使到了现在,我已经出了名,受到别人的爱抚,生活愉快,在睡梦中我还常常忘掉自己有着爱妻和孩子,甚至忘掉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好像又孤苦伶仃地回到那一段岁月里去了。
——约翰·福特《查尔斯·狄更斯传》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小说中还有谁需要成长,为什么?
社会也需要成长
思考
成长
一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社会良知
一个人道主义者的揭恶扬善
成长
即使身陷沟渠,也要仰望星空
决不可卑鄙自私,
决不可弄虚作假,
决不可残酷无情。
向善而生,终遇美好!
课后学习任务
1.推荐阅读整本书《大卫·科波菲尔》。可绘制“人物关系图”助读,亦可绘制“大卫成长历程图”(标注出对大卫的成长有重要影响的人和事)助读。
2.请以《观成长,议成长,亦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对“成长”的认识。
3. 请在学习完本单元所有课文后,以《成长》为题写一篇小小说。
将苦难被熬成一剂解忧良方
苦难的生活谁也不愿意遭遇,但是在你靠别人之手和依赖别人智慧生活的时候,你是没有选择的。 “我整个身心所忍受的悲痛和屈辱史如此巨大,即便到了现在,我已出了名,受到别人敬爱,生活愉快,在睡梦中我仍然忘掉我有爱妻和娇女, 甚至忘掉自己已成人 ,好像又孤苦伶仃地回到那段岁月中了。”
你可能被苦难摧毁,梦想毁灭;也可能从苦难生活中攫取营养,使其成为筑造他日辉煌的一种独特源泉。
狄更斯少年时代遭遇的苦难生活,在他的心中灼下了一辈子的伤痛,但也给他带来文学上的创造力。想想他作品中塑造过多少儿童人物,他那仁慈的心灵、柔和的感情,对于家庭幸福生活的描绘,这些都跟他的过往生活不无关系。比如我和米考伯夫妇家的交往,反映了底层人的悲惨遭遇,以及彼此间的患难与共、亲密温情。
【素材引用】
适用主题:人的主观能动性、环境对人格的影响、教育的重要性等,如2014年四川卷《人只有站起后世界才属于他》。
示例:
马克思有句话颇有意思,说的是人创造环境,环境同样也创造人。先不论个人如何影响一个社会,人从呱呱落地之初就已经开始经受外界对自己的各种试探与磨砺了。只是,一个相似的环境也有可能塑造出不同的人生。这或许是因为有人忌惮生活的巨力,而有人却能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或许是因为有人不幸地失去有心人的引导,而有的人却意外地捕捉到了人生灯塔的指引。总而言之,你是否能活出像狄更斯笔下大卫·科波菲尔那样的美好结局,不在运气,在你自己。
示例:
还记得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书背有这么一句话:“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这句话给人的质感,正如语句中的内涵一样,像温暖的太阳,照亮了每个人心中那片大小不一的灰暗地带。无论是过往还是当下,我们的社会和个人生活都或多或少存在让人无奈唏嘘的阴暗不堪。只是,在暗夜里依旧能怀抱希望,或许正是人类的珍贵品质。如此,我们才能像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所表达的那样,看到何为光明驱散黑暗,何为以积极之心传递暖心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