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补充知识:地球和地图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通过阅读附加材料,能识记地图的三要素;
3.通过对比例尺的学习,能识记比例尺计算及应用;
4.能利用所学知识,识记图例中距离和方向判定。
一、预习检测
1.背会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背诵方向的判断方法、比例尺的分类、计算和比较方法;
二、导入
地球仪在中国
世界现存最早的地球仪是由德国航海家、地理学家贝海姆于1492年发明制作的,它至今保存在纽伦堡博物馆里。而中国地球仪的制作始于元代,由西域天文学家扎马鲁丁为元朝廷督造,球面上反映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属于原始的绘制方法。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后,为向中国传授古希腊的地圆说,亲自制作地球仪,并著有《坤舆万国全图》。受其影响,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学者李之藻制成一架地球仪。约在崇祯三年(1630年),朝廷也制作了一架地球仪。这些地球仪上绘制了经纬网,扩充了我国此前的地球仪上只有27处观测点的纬度,包括了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整个地球纬度,也弥补了我国此前不知经度的空白,并标注了五洲说,使当朝人能以了解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新知识。继明之后,喜爱科学的康熙皇帝不仅引进、制作,还熟练使用许多来自西方的科学仪器,使他的天文、地理、数学知识都超出了其他历代的统治者。
【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地球的大小:地球的极半径R极=6357千米,赤道半径R赤=6378千米,两者相差21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的形状: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所以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
三、新授内容
2.地球仪
(1)概念: 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2)类型:
按用途分类:经纬网格地球仪、政区地球仪、地形地球仪、示意性地球仪、教学地球仪、工艺礼品地球仪、大型展示地球仪。
按产品材料与功能分类:纸质地球仪、塑料地球仪、树脂地球仪、石质地球仪、金属地球仪、实木地球仪、磁悬浮地球仪、古典工艺地球仪、电子点读语音地球仪、语音地球仪、视频地球仪等。
其他:点读语音地球仪、视频地球仪。
(3)作用:
①地球:理解昼夜交替现象和四季变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②经纬线分布特点:形状方向长度;知道经纬网的作用。
③世界海陆: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关系及所处的纬度带;认识六大板块位置;认识主要地形区和主要大洲地形特点;找出日界线的位置。
(4)实用功能:
①演示地球自转偏向力;②演示昼夜更替;③测定地方时和区时;④测定地球上两点之间的相对方位。
【典例1】【考点:地球常识-地球仪】某班同学在学习“地球的自转”时,运用地球仪做了一个演示实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演示实验】在暗室里,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边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运动,观察地球仪上的受光区域及其变化。
(1)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运动,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转一周的时间约是 天。
(2)当地球自转到图中乙位置时,乙地处于 (填写:白昼或黑夜),从示意图看,此刻全部处于黑夜的大洲是 洲和 洲。
(3)这一演示实验说明地球自转产生了 现象。
答案:
(1)自西向东(逆时针),1天;
(2)白昼、非、欧;
(3)昼夜更替;
解析:(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2)通过观察可知,图中虚线左侧为夜半球,右侧为昼半球;此刻全部处于白昼的是非洲和欧洲.
(3)由上可知,这一实验可以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属于基础题.
【知识点二】地图及地图三要素
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如符号、文字、颜色等),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1)方向
①一般指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经纬网指向法: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③指向标指向法:箭头指向北方。
2.地图三要素
(2)比例尺
①定义: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比例尺用公式表示为:
a.已知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求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b.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c.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在比例尺计算中要注意单位间的换算:1公里=1千米=1×1000米=1×100000厘米)
学法指导:单位换算时,图上用厘米,实地用千米,厘米换千米,去五个零;千米换厘米,在千的基础上再加两个零。
③比例尺的表示方式:三种,分别是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④比例尺的大小及大小比较:
大小: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大小比较:
a.比例尺形式统一时,直接比较大小;
b.形式不统一时,先转化成统一形式再比较大小。
c.对于数字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d.对于线段式和文字式,1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越大,比例尺越小;
e.1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越小,则比例尺越大。
⑤图幅大小相同时: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比例尺越大,精确度越低。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精确度越高。
⑥地图比例尺的判读:
a.地图上标出了比例尺,直接在地图上判读。
b.地图上无比例尺,但有经纬网,则依据“经纬线长度”计算。
c.地图上无比例尺,但图中所绘区域的地理事物具有一定的数字特征,暗示了比例尺。
⑦.比例尺的缩放计算:(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非是面积的缩放。)
a.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 × n;
b.将原比例尺放大(了)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 × (n+1);
c. 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倍,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 × 1/n;
d.将原比例尺缩小(了)1/n倍,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 (1-1/n)。
(3)图例和注记
①图例:是地图上各种各样的符号。
②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等。
3.地图的种类
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图、等深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
(1)基本概念
a.海拔高度也即绝对高对: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b.相对高度:两个任意地点的绝对高度之差,是一个相对概念。
c.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等高线除陡崖外都不能交叉。
d.等高距:地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同一幅地图中,等高距都相同。
(2)地形类型及其等高线
平原: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的地形;
丘陵: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山地: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
高原: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盆地: 中间低、四周高的地形。
(3)等高线与坡度之间的关系
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4)常见地形等高线的形状特征
a.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b.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注意: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指示斜坡降低的方向。示坡线通常绘在沿山脊及山谷线的方向上,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通过识坡线区别山地和盆地。
c.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
d.山谷和山脊:等高线弯曲时,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e. 陡崖: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相交在一起的地方。
陡崖相对高度计算方法:(n-1)d≤ΔH<(n+1)d
(n表示相交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5)地形剖面图
由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①地形剖面图的画法步骤简介
b.根据题目条件和图像形态或区域位置信息,判断经纬度位置;
c.与相关的分布图、特征示意图的知识进行联系,分析作答。
②地形剖面图判读方法:
a.识别地形剖面图的水平、垂直比例大小;
b.根据题目条件和图像形态或区域位置信息,判断经纬度位置;
c.与相关的分布图、特征示意图的知识进行联系,分析作答。
4.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水电站建设
大坝:选址在峡谷处。水库:选址在盆地处。
关键点:大坝建设后,应和有关等高线形成闭合的区域作为库区范围。
a .下图中干流的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
b .河流上流段四大支流画法错误的是: ; 理由是 。
c .该地拟建一水库请选出大坝的坝址;AB两个村庄需要搬迁的是 。
答案:a.从东南向西北
b .④⑤;等高线凸向低处,地形为山脊(分水岭)
c .画图“略”;A
(2)交通干线的建设
一般要求与等高线平行(好处:坡度缓,工程难度小,而且安全)
(3)与河流的关系: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地形处,山脊一般是河流的分水岭
(4)通视情况:人的视线为一直线,要求在视线以上无地形障碍。
方法:将两点连成直线作为剖面线,先作地势高低起伏的简单判断,再以地形剖面图示意,可作精确判断。
例如: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___。
答案:G 从剖面图上可以看出G地到H点之间没有障碍,可以清晰地观察。
【典例2】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公路走向的变化是先西北—东南,再向 东 。
(2)图中河流流向的总趋势是从东北流向西南。
(3)村庄B在村庄A的正东方;村庄C在村庄A的东南方。
四、训练检测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其中①②③图均表示同一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3/4。读图,完成6~7题。
6.若②图比例尺为1∶N,则①图、③图的比例尺依次为( )
A.2∶N 1∶2N B.1∶2N 2∶N
C.2∶N 4∶N D.1∶2N 1∶4N
7.若甲、乙之间的图上距离为1.84 cm,则①图的比例尺约为( )
A.1∶3 000 000 B.1∶30 000 000
C.1∶300 000 D.1∶30 000
答案:6.A 解析:①②③图均表示同一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3/4,即表示实际范围相同,图幅是原来4倍,比例尺是原来的2倍。图幅减小到原来的1/4,比例尺减小到原来的1/2。若②图比例尺为1∶N,则①图、③图的比例尺依次为2∶N或1∶2N ,A对,B、C、D错。故选A。
答案:7.D 解析:若甲、乙之间的图上距离为1.84 cm,跨纬度5°,实际距离约555千米,甲乙所在图的比例尺是1∶30 000 000,比例尺可以用分数表示,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③图的比例尺减小到甲乙所在图的1/4,约为1∶120 000 000,D对,A、B、C错。故选D。
10. 电子地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地图家族的最新宠儿,它具有许多神奇的功能,例如可任意缩放,可定位搜索,可导航…读北京电子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如何才能获取电子地图吗?
(2)城市的街区、道路是城市成长的印记,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文化烙印.请读图概括北京道路的分布特征.
(3)学霸们大多对北京的大学充满向往.请向同学们描述清华大学的具体位置.
答案:(1)手机下载电子地图;进入百度搜索地图(在互联网上搜索地图);
(2) 以天安门为中心呈环形分布;
(3)清华大学位于天安门西北方向,(位于海淀区)位于北四环西段北侧;位干地铁4号线北段东侧;位于国家体育馆(鸟巢)西部约5km;位于颐和园正东部约4km;位于圆明园东南约2km。
【解析】试题分析:
(1)可以通过手机下载电子地图;或是进入百度搜索地图(在互联网上搜索地图)。
(2)由图可以看出,北京道路的分布特征是以天安门为中心呈环形分布。
(3)由图可以看出,清华大学位于天安门西北方向,(位于海淀区)位于北四环西段北侧;位干地铁4号线北段东侧;位于国家体育馆(鸟巢)西部约5km;位于颐和园正东部约4km;位于圆明园东南约2km。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众多学子向往的最高学府。
考点:本题考查北京地图的有关知识。
五、反思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