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学习目标】
1.能背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能背出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3.能识记黄赤交角及其产生的影响。
【学习重点】
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
黄赤交角及其产生的影响。
【易错易混点】
地球的周期;公转的周期与速度;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要点导学】
【知识点一】地球自转基本特征
方向
①侧视:自西向东(甲图)
②北极俯视:逆时针旋转(乙图)
③南极俯视:顺时针旋转(丙图)
甲图 乙图 丙图
周期
①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自转360°59’,用时24小时;
②恒星日: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360°,用时23小时56分4秒。
3.速度
①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大约是15°/时。
②线速度:由于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典例1】【考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材料一 送瘟神
毛泽东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材料二 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示意图
(1)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何处?60°N纬线圈上的线速度是多少?二者有什么关系?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到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
【学法指导】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总结 :
(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情况下)。
(3)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4)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15°/h,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的对应点的线速度。
(5)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因素 影响 关系
纬度 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负相关
海拔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正相关
太阳日、恒星日的区别
【知识点二】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轨道:地球绕太阳运行叫公转,其路径叫公转轨道。
2.特点
(1)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2)方向:自西向东,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3)周期:
①恒星年:为1年,约为365日6时9分10秒。
②回归年: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
(4)速度:
位置 公转位置 时间 公转速度
A点 近日点 1月初 较快
B点 远日点 7月初 较慢
【典例2】【考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图中添绘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地球运行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上,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_(节气)。
(3)地球位于图中________位置时最接近远日点,此时是________(日期)前后,太阳直射在________上。
(4)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若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为参照,叫做一个________,它的时间为_________
【学法指导】恒星年和回归年的区别
①参照物不同:恒星年是以某一颗遥远的恒星作为参照物,地球公转的角度为360度,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用时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是以春分点作为参照物,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的。一个回归年即是从(均以北半球为例)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开始,经过夏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直射赤道)、冬至(直射南回归线),再回到下一次春分,这期间所用的时间,这里太阳公转了359度多一点,所以所用时间也要少一点,用时365日5时48分46秒。
②时间不同:原因是地轴的微弱变动,地轴并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在做极缓慢的周期运动,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反,周期是25800年,我们把这一运动称为地轴进动。这一进动使得春分点每年都要西移约50分29秒(角度),我们称这一现象为交点退移,这使得回归年没有转够360度,所以时间就短一些了。
【知识点三】黄赤交角及其产生的影响
1.定义: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
2.角度关系:
(1)地轴总是与赤道面垂直,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约为66.5°,与黄赤交角二者互余。
(2)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度数。
3.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并且有如下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一周需要的时间为365日5时48分46秒,称为1回归年。
【典例3】【考点:黄赤交角及其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 黄赤交角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黄赤交角示意图(甲)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乙)
材料二 英国古文明研究作家葛瑞姆·汉卡克在《上帝的指纹》中写道:“黄赤交角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个周期是41 000年,交角改变在22.1°到24.5°之间,准确性和可预测性不亚于瑞士钟表。”
这个周期变化早在1911年巴黎国际天文历大会上就已经公布了。
1.黄赤交角反映了地球哪两种运动之间的关系?
2.黄赤交角的大小是恒定不变的吗?其目前是多大?
3.太阳直射的范围与黄赤交角有何关系?若黄赤交角变为24.5°,太阳直射范围将会如何变化?
【学法指导】1.黄赤交角的特点
黄赤交角是地球的自转轨道平面和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其本质是一个面面角,其在静止和绕日的运动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具体如下:
(1)静态特征:一轴、两面、三角度
特点 含义
一轴 地轴(自转轴,与赤道面垂直)
两面 黄道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面
赤道面 地球自转的平面,与地轴垂直
三角度 黄赤交角 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23.5°
地轴与黄道面夹角 与黄赤交角互余,为66.5°
地轴与赤道面夹角 90°
(2)动态特征:两个变、三个基本不变:
特点 含义 体现区域
两个变 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线 地球的公转过程中
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
三个基 本不变 地轴的空间指向,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保持23.5°
地球的运动方向
2.黄赤交角的影响
(1)决定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下图所示:
(2)决定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
①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纬度;②极圈的纬度=90°-黄赤交角的度数。
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当黄赤交角变化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就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引起直射点移动范围和五带范围的变化。其变化规律如表所示:
黄赤交角 扩大 缩小
五带范围 热带 扩大 缩小
温带 缩小 扩大
寒带 扩大 缩小
【训练检测】
下图为济南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野外宿营时,用相机长时间曝光,拍摄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的照片。据图回答1-3题。
1.图像最能反映( )
A.恒星运动 B.流星运动 C.地球自转 D.地球公转
2.某一遥远的恒星A在该日22时位于图中的位置,那么,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 )
A.次日22时 B.次日21时56分4秒 C.次日22时3分56秒 D.次日22时56分4秒
3.若摄影者用同样的技术在杭州拍摄,得到的星迹图与上图相比( )
A.看到的星迹更多B.星迹旋转中心位置更低 C.看到的星空相同 D.星迹视运动角速度变小
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据此完成4-5题。
4.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证据的是( )
A.日月升落 B.月朗星稀 C.月相变化 D.星光闪烁
5.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
A.23小时56分4秒 B.24小时4分 C.24小时56分 D.24小时
读下图,完成6-7题。
6.关于图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从极点N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B.②地所在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①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向 D.④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
7.与②地相比,④地自转的(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大 B.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小
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小 D.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大
读图“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8-9题。
8.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9.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仅从地形因素分析,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10.读“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回答:
⑴ 同一颗恒星、地面一点P、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E1 到下一次“三点共线” E2 ,地球自转了_______度,时间间隔为 ____________,图中用 _______字母表表示,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2005年2月18日20时,张英将一天文望远镜固定并对准牛郎星进行观测,第二天,他再次观测的时间应为______________。若他还在20时观察,该颗恒星在天顶的 (东或西) 侧约 的角度。
⑵地球从E1公转到E3,地球自转了_______度______分,时间间隔为______小时。
⑶恒星日与太阳日时间不等的主要原因是:
⑷若其他条件不变,地球公转方向相反,则( )
A.恒星日的时间不变 B.太阳日的时间不变 C.恒星日的时间缩短 D.太阳日的时间缩短
⑸关于太阳日叙述错误的是( )
A.某地相邻两次日中天的时间间隔 B.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
C.昼夜交替周期 D.地球自转的周期
11.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问题。
(1)平面④代表___________,平面⑤代表___________;角度③代表___________,其大小目前为________。
(2)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_________。
(3)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其周期为________年;而地球公转一周的真正周期是______年。
【预习检测】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高一地理 第 1页 (共6页) 高一地理 第 2页 (共6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学习目标】
1.能背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能背出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3.能识记黄赤交角及其产生的影响。
【学习重点】
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
黄赤交角及其产生的影响。
【易错易混点】
地球的周期;公转的周期与速度;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要点导学】
【知识点一】地球自转基本特征
方向
①侧视:自西向东(甲图)
②北极俯视:逆时针旋转(乙图)
③南极俯视:顺时针旋转(丙图)
甲图 乙图 丙图
周期
①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物,自转360°59’,用时24小时;
②恒星日: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360°,用时23小时56分4秒。
3.速度
①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大约是15°/时。
②线速度:由于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典例1】【考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材料一 送瘟神
毛泽东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材料二 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示意图
(1)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何处?60°N纬线圈上的线速度是多少?二者有什么关系?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到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
答案:1.赤道。赤道上地点的线速度大致为1 670千米/小时,一天大约4万公里。60°N上地点的线速度大约为赤道的一半,即837千米/小时。 2.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两极点既无自转角速度也无自转线速度。
【学法指导】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总结 :
(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情况下)。
(3)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4)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15°/h,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的对应点的线速度。
(5)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因素 影响 关系
纬度 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负相关
海拔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正相关
太阳日、恒星日的区别
【知识点二】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轨道:地球绕太阳运行叫公转,其路径叫公转轨道。
2.特点
(1)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2)方向:自西向东,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3)周期:
①恒星年:为1年,约为365日6时9分10秒。
②回归年: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
(4)速度:
位置 公转位置 时间 公转速度
A点 近日点 1月初 较快
B点 远日点 7月初 较慢
【典例2】【考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图中添绘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地球运行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上,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_(节气)。
(3)地球位于图中________位置时最接近远日点,此时是________(日期)前后,太阳直射在________上。
(4)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若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为参照,叫做一个________,它的时间为_________
答案:(1)逆时针(2)赤道;春分(3)B 6月22日 北回归线(4)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学法指导】恒星年和回归年的区别
①参照物不同:恒星年是以某一颗遥远的恒星作为参照物,地球公转的角度为360度,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用时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是以春分点作为参照物,太阳直射点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的。一个回归年即是从(均以北半球为例)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开始,经过夏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直射赤道)、冬至(直射南回归线),再回到下一次春分,这期间所用的时间,这里太阳公转了359度多一点,所以所用时间也要少一点,用时365日5时48分46秒。
②时间不同:原因是地轴的微弱变动,地轴并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在做极缓慢的周期运动,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反,周期是25800年,我们把这一运动称为地轴进动。这一进动使得春分点每年都要西移约50分29秒(角度),我们称这一现象为交点退移,这使得回归年没有转够360度,所以时间就短一些了。
【知识点三】黄赤交角及其产生的影响
1.定义: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
2.角度关系:
(1)地轴总是与赤道面垂直,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约为66.5°,与黄赤交角二者互余。
(2)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度数。
3.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并且有如下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一周需要的时间为365日5时48分46秒,称为1回归年。
【典例3】【考点:黄赤交角及其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 黄赤交角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黄赤交角示意图(甲)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乙)
材料二 英国古文明研究作家葛瑞姆·汉卡克在《上帝的指纹》中写道:“黄赤交角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个周期是41 000年,交角改变在22.1°到24.5°之间,准确性和可预测性不亚于瑞士钟表。”
这个周期变化早在1911年巴黎国际天文历大会上就已经公布了。
1.黄赤交角反映了地球哪两种运动之间的关系?
2.黄赤交角的大小是恒定不变的吗?其目前是多大?
3.太阳直射的范围与黄赤交角有何关系?若黄赤交角变为24.5°,太阳直射范围将会如何变化?
答案:1.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
2.不是,黄赤交角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个周期是41 000年,交角改变在22.1°到24.5°之间。目前是23.5°。
3.太阳直射的范围相当于黄赤交角的二倍,在24.5°N~24.5°S之间移动。太阳直射范围将变大。
【学法指导】1.黄赤交角的特点
黄赤交角是地球的自转轨道平面和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其本质是一个面面角,其在静止和绕日的运动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具体如下:
(1)静态特征:一轴、两面、三角度
特点 含义
一轴 地轴(自转轴,与赤道面垂直)
两面 黄道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面
赤道面 地球自转的平面,与地轴垂直
三角度 黄赤交角 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23.5°
地轴与黄道面夹角 与黄赤交角互余,为66.5°
地轴与赤道面夹角 90°
(2)动态特征:两个变、三个基本不变:
特点 含义 体现区域
两个变 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线 地球的公转过程中
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
三个基 本不变 地轴的空间指向,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保持23.5°
地球的运动方向
2.黄赤交角的影响
(1)决定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下图所示:
(2)决定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
①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纬度;②极圈的纬度=90°-黄赤交角的度数。
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当黄赤交角变化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就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引起直射点移动范围和五带范围的变化。其变化规律如表所示:
黄赤交角 扩大 缩小
五带范围 热带 扩大 缩小
温带 缩小 扩大
寒带 扩大 缩小
【训练检测】
下图为济南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野外宿营时,用相机长时间曝光,拍摄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的照片。据图回答1-3题。
1.图像最能反映( )
A.恒星运动 B.流星运动 C.地球自转 D.地球公转
2.某一遥远的恒星A在该日22时位于图中的位置,那么,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 )
A.次日22时 B.次日21时56分4秒 C.次日22时3分56秒 D.次日22时56分4秒
3.若摄影者用同样的技术在杭州拍摄,得到的星迹图与上图相比( )
A.看到的星迹更多B.星迹旋转中心位置更低 C.看到的星空相同 D.星迹视运动角速度变小
答案:1.C; 2.B; 3.B 解析:1.恒星距离地球太过遥远,肉眼无法直接观测到运动,故称“恒星”,无法反映恒星运动,A错误;该现象与地球公转、流星运动无关B、D错误;北极星及周围星辰为恒星,视为固定不动,相机随地球的自转而运动,所以出现同形的星辰轨迹,所以此图最能反映地球的自转,C正确;故选C。 2.恒星两次出现的相同位置的时间间隔为恒星日,时间长度为23小时56分4秒,所以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21时56分4秒,B正确。排除ACD,故选B。
3.以北极星为旋转中心的星迹数量不变化,A错误;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纬度越高,北极星的仰角越大,星迹图以北极星为旋转中心,旋转中心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所以纬度越低,旋转中心的仰角越小,旋转中心的位置越低。因杭州比济南的纬度低,所以杭州拍摄到的星迹图的旋转中心比济南拍摄到的星迹旋转中心位置更低,B正确;不同纬度看到的天球范围不同,则看到的星空不同,C错误;星迹视运动的角速度即地球自转的角度角速度不变,D错误。故选B。
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据此完成4-5题。
4.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证据的是( )
A.日月升落 B.月朗星稀 C.月相变化 D.星光闪烁
5.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
A.23小时56分4秒 B.24小时4分 C.24小时56分 D.24小时
答案:4.A; 5.A 解析:4.日月升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正确;月朗星稀、月相变化、星光闪烁与地球自转无关,B、C、D错误。故选A。 5.地球自转一周所花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以离地球很远的恒星为参照点测得的自转周期,称为一个恒星日,A正确;而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为24小时,称为一个太阳日。故选A。
读下图,完成6-7题。
6.关于图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从极点N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B.②地所在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①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向 D.④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
7.与②地相比,④地自转的(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大 B.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小
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小 D.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大
答案:6.D; 7.B 解析:6.A.从北极点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A错; B.读图可知,②地所在经线为东经135°,不是东西半球分界线,B错; C.①地位于⑥地的西北方向,C错;D.⑤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D对。 7.读图可知,②地位于赤道上,⑤地位于南纬30°上,地球自转角速度除极点外都相等,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选:B。
读图“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8-9题。
8.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9.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仅从地形因素分析,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答案:8.C; 9.D 解析:8.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相关知识。地球自转时,地表面上任意一点的速度,叫“线速度”,即该点在单位时间内所转动的弧线长,单位用米秒表示。这个弧线长度变化方向和地球纬线长度的变化的方向是一致的。线速度的大小,和各地的地理纬度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在赤道上线速度最大,两极最小。。v是线速度,T是自转周期,R是赤道半径,h是海拔高度,θ为地理纬度。此式说明线速度的大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随地理纬度增加而减小(θ的余弦为减函数)。赤道是1670km/小时;南北纬30度是1447km/小时;南北纬60度是837km/小时。据此可判断,图示地区纬度在30°~60°,且自转线速度向北递减,应为北半球中纬地区。
9.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公式为v是线速度,T是自转周期,R是赤道半径,h是海拔高度,θ为地理纬度。此式说明线速度的大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随地理纬度增加而减小(θ的余弦为减函数)。a地线速度等值线向低值凸出。b地向高值凸出,根据“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原理,说明a地线速度比同纬度地区高,b地线速度比同纬度地区低。由于线速度受所在地海拔影响,故可推断a地海拔较高,b地海拔较低。
10.读“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回答:
⑴ 同一颗恒星、地面一点P、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E1 到下一次“三点共线” E2 ,地球自转了_______度,时间间隔为 ____________,图中用 _______字母表表示,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2005年2月18日20时,张英将一天文望远镜固定并对准牛郎星进行观测,第二天,他再次观测的时间应为______________。若他还在20时观察,该颗恒星在天顶的 (东或西) 侧约 的角度。
⑵地球从E1公转到E3,地球自转了_______度______分,时间间隔为______小时。
⑶恒星日与太阳日时间不等的主要原因是:
⑷若其他条件不变,地球公转方向相反,则( )
A.恒星日的时间不变 B.太阳日的时间不变
C.恒星日的时间缩短 D.太阳日的时间缩短
⑸关于太阳日叙述错误的是( )
A.某地相邻两次日中天的时间间隔 B.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
C.昼夜交替周期 D.地球自转的周期
10.答案: ⑴ 360° 23时56分4秒 a 2005年2月19日19时56分4秒 西 59
⑵360°59 24 ⑶地球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 ⑷ AD ⑸D
解析: 看图理解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由于恒星距地球非常遥远,可看作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同一颗恒星、地面一点P、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E1 到下一次“三点共线” E2 ,地球自转了一周360度,为1恒星日。而地球除了自转以外,还绕日公转,相邻两次日中天时,地球自转了360度59分,为一太阳日,长24小时。
11.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问题。
(1)平面④代表___________,平面⑤代表___________;角度③代表___________,其大小目前为__________。
(2)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_________。
(3)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其周期为________年;而地球公转一周的真正周期是______年。
11.答案:(1)黄道平面; 赤道平面; 黄赤交角; 23°26′;
(2)变小; (3)回归年; 恒星年
解析:(1)平面④是地球绕日公转轨道面,即是黄道面;平面⑤是地球自转的轨道面,即是赤道面;黄道面与赤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夹角,其大小目前为23°26′。
(2)黄赤交角的角度=太阳直射点最大的角度,即黄赤交角的度数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变小。黄赤交角变大时,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变小;黄赤交角变小时,热带、寒带范围变小,温带变大。
(3)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是地球相对于太阳运动,其周期为回归年;而地球公转一周的真正周期是恒星年,是相对于某一恒星的运动。
【预习检测】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高一地理 第 1页 (共6页) 高一地理 第 2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