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课件(共28页)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课件(共28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0 17:0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学习目标
1.能背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能背出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3.能识记黄赤交角及其产生的影响。
一、预习检测
1.能背出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2.能背出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
二、导入
地球的自转
N
S
顺时针方向
逆时针方向
1.方向:自西向东
三、新授内容
【知识点一】地球的基本规律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自西向东
北极星
地轴
赤道
北逆南顺
地球自转角度 长 度 应 用 价 值
太阳日
恒星日
360°59′
360°
24小时
23小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的周期,
影响人类起居作息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1日
恒星日: 时 分 秒
太阳日: 时
23
24
56
4
相差 分 秒
3
56
2.周期:
同一颗恒星
地球自转
P


P


P



地球自转
地球

太阳
P
公转轨道
恒星日
太阳日
恒星日和太阳日
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在公转。
(1)线速度:
由赤道向两极 ,60°S、N约减小为赤道的 ,两极为 。
(2)角速度:
两极为 ,其他各地点都 ,约 /小时。
0
相等
15°
递减
一半
0
3.速度
【典例1】【考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材料一 送瘟神
毛泽东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材料二 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示意图
(1)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何处?60°N纬线圈上的线速度是多少?二者有什么关系?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到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是多少?
答案:1.赤道。赤道上地点的线速度大致为1 670千米/小时,一天大约4万公里。60°N上地点的线速度大约为赤道的一半,即837千米/小时。
2.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两极点既无自转角速度也无自转线速度。
二、地球公转的基本规律
1.方向:
自西向东
自北极上空看: ;
自南极上空看: 。
顺时针
逆时针
2.周期
一年(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3.速度
(1)平均角速度:约 /日
(2)平均线速度:约 Km/秒

30
(3) 较快,
较慢。
近日点(1月初)
远日点(7月初)
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
中心
太阳
远日点
近日点
7月初
1月初

速度较快
速度较慢
逐渐变慢
逐渐变快
逐渐变慢
逐渐变快
自 转 公 转
定义 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轨道面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地轴的空间位置 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方向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旋转 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旋转
周期 一天 恒星日:真正周期 23h56m4s 一年 恒星年:地球公转真正周期
太阳日:昼夜交替周期 24h 回归年:太阳回归运动周期
速度 角速度 15°/小时,两极点为0 平均1°/天,近日点大于远日点
线速度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为0 平均30千米/秒,近日点大于远日点
方法技巧:自转公转的区别
【典例2】【考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图中添绘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地球运行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上,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_(节气)。
(3)地球位于图中________位置时最接近远日点,此时是________(日期)前后,太阳直射在________上。
(4)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若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为参照,叫做一个________,它的时间为_________
答案:(1)逆时针(2)赤道;春分(3)B 6月22日 北回归线(4)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知识点三】黄赤交角及其产生的影响
1.定义: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
2.角度关系:
(1)地轴总是与赤道面垂直,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约为66.5°,与黄赤交角二者互余。
(2)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度数。
黄赤交角: 23.5° 。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 66.5° 。
地轴北极总指向: 北极星附近 。
3.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并且有如下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一周需要的时间为365日5时48分46秒,称为1回归年。
4.黄赤交角的特点
黄赤交角是地球的自转轨道平面和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其本质是一个面面角,其在静止和绕日的运动中具有不同的特点,具体如下:
(1)静态特征:一轴、两面、三角度
特点 含义
一轴 地轴(自转轴,与赤道面垂直)
两面 黄道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面
赤道面 地球自转的平面,与地轴垂直
三角度 黄赤交角 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为23.5°
地轴与黄道面夹角 与黄赤交角互余,为66.5°
地轴与赤道面夹角 90°
(2)动态特征:两个变、三个基本不变:
特点 含义 体现区域
两个变 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线 地球的公转过程中
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
三个基本不变 地轴的空间指向,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保持23.5°
地球的运动方向
5.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当黄赤交角变化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就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引起直射点移动范围和五带范围的变化。其变化规律如表所示:
黄赤交角 扩大 缩小
五带范围 热带 扩大 缩小
温带 缩小 扩大
寒带 扩大 缩小
【典例3】【考点:黄赤交角及其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 黄赤交角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
黄赤交角示意图(甲)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乙)
材料二 英国古文明研究作家葛瑞姆·汉卡克在《上帝的指纹》中写道:“黄赤交角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个周期是41 000年,交角改变在22.1°到24.5°之间,准确性和可预测性不亚于瑞士钟表。”
这个周期变化早在1911年巴黎国际天文历大会上就已经公布了。
1.黄赤交角反映了地球哪两种运动之间的关系?
2.黄赤交角的大小是恒定不变的吗?其目前是多大?
3.太阳直射的范围与黄赤交角有何关系?若黄赤交角变为24.5°,太阳直射范围将会如何变化?
答案:1.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
2.不是,黄赤交角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个周期是41 000年,交角改变在22.1°到24.5°之间。目前是23.5°。
3.太阳直射的范围相当于黄赤交角的二倍,在24.5°N~24.5°S之间移动。太阳直射范围将变大。
四、训练检测
10.读“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回答:
⑴ 同一颗恒星、地面一点P、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E1 到下一次“三点共线” E2 ,地球自转了______度,时间间隔为 ____,图中用 _____字母表表示,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2005年2月18日20时,张英将一天文望远镜固定并对准牛郎星进行观测,第二天,他再次观测的时间应为_________。若他还在20时观察,该颗恒星在天顶的 (东或西) 侧约 的角度。
⑵地球从E1公转到E3,地球自转了_______度______分,时间间隔为______小时。
⑶恒星日与太阳日时间不等的主要原因是:
⑷若其他条件不变,地球公转方向相反,则( )
A.恒星日的时间不变 B.太阳日的时间不变
C.恒星日的时间缩短 D.太阳日的时间缩短
⑸关于太阳日叙述错误的是( )
A.某地相邻两次日中天的时间间隔 B.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
C.昼夜交替周期 D.地球自转的周期
10.答案:
⑴ 360° 23时56分4秒 a 2005年2月19日19时56分4秒 西 59
⑵360°59 24
⑶地球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 ⑷ AD ⑸D
解析: 看图理解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由于恒星距地球非常遥远,可看作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同一颗恒星、地面一点P、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E1 到下一次“三点共线” E2 ,地球自转了一周360度,为1恒星日。而地球除了自转以外,还绕日公转,相邻两次日中天时,地球自转了360度59分,为一太阳日,长24小时。
11.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问题。
(1)平面④代表___________,平面⑤代表___________;角度③代表___________,其大小目前为__________。(2)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_________。(3)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其周期为________年;而地球公转一周的真正周期是______年。
11.答案:
(1)黄道平面; 赤道平面; 黄赤交角; 23°26′;
(2)变小;
(3)回归年; 恒星年
解析:(1)平面④是地球绕日公转轨道面,即是黄道面;平面⑤是地球自转的轨道面,即是赤道面;黄道面与赤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夹角,其大小目前为23°26′。(2)黄赤交角的角度=太阳直射点最大的角度,即黄赤交角的度数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若黄赤交角变小,则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变小。黄赤交角变大时,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变小;黄赤交角变小时,热带、寒带范围变小,温带变大。(3)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是地球相对于太阳运动,其周期为回归年;而地球公转一周的真正周期是恒星年,是相对于某一恒星的运动。
五、反思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