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地球自转的意义
学习目标:
1.识记晨昏线的概念、构成、特点、判定及应用;
2.识记地方时、区时的形成原理、计算原理及步骤;
3.识记日界线的概念、分类及判读;
4.识记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和应用。
一、预习检测
1.能说出晨昏线的概念、构成、特点、判定及应用;
2.能说出地方时、区时的形成原理;
3.能说出日界线的概念及判读方法;
4.能说出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和应用。
二、导入
三、新授内容
【知识点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晨昏线
1.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的区别
①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不同昼夜现象与地球自转没有直接关系,比如说地球停留在了公转轨道的某一点,既不自转也不公转,那么它面向太阳的一面就是白昼,另一面就是黑夜,昼夜现象依然在发生。而昼夜交替现象与与地球的自转有着直接关系,因为我们生活的地球就是以半个球面向着太阳,造成一半是黑夜一半是白天,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转,那么就造成了地球的每一个地方都有白天和黑夜,也就是昼夜交替的现象。
②现象出现的原因
不同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再加上太阳光照所形成的。昼夜交替现象则是因为地球的自转所形成的。
③气温不同、空气的质量不同。
昼夜交替现象有半个球面是有阳光,而另外的半个球面没有阳光。由于地球的公转,使得同一个地方不同的时间所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从而导致气温、空气质量不同。
地球的自转导致昼夜交替的产生,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2.昼夜交替的地理意义
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
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不长,使地球
表面温度变化不致过分剧烈,保证了地
球上的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3.晨昏线
①晨昏线的概念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
界线(圈)。
晨线:晨线是指地球上某些地方结束
黑夜进入白昼状态的界线。
昏线:昏线是指地球上某些地方结束
白昼进入黑夜状态的界线。
②构成:
晨线:自西向东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晨线上正值日出
昏线:自西向东由唇半球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昏线上正值日落
③特点:
①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②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③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④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⑤晨昏线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
⑥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h),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④三方法判定晨、昏线
方法 依据 图示
晨线(图中AB) 昏线(图中BC)
自转法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的分界线
时间法 经过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那条昼夜分界线 经过赤道上地方时为18时的那条昼夜分界线
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或昼半球西侧的分界线 夜半球西侧或昼半球东侧的分界线
④晨昏线的判读
昼
半
球
夜
半
球
图
中
的
红
线
是
晨
线
还
是
昏
线
?
④晨昏线的判读
昼
半
球
夜
半
球
图
中
的
红
线
是
晨
线
还
是
昏
线
?
昏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
经过的晨昏线部份为晨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
经过的晨昏线部份为昏线。
【方法技巧】晨线、昏线的判别应以地球自转方向为依据。
【方法技巧】晨线、昏线的判别应以地球自转方向为依据。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
经过的晨昏线部份为晨线。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
经过的晨昏线部份为昏线。
晨线
晨线
昏线
晨线
晨线
昏线
晨线
昏线
⑤晨昏线的画法
⑤晨昏线的画法
⑥晨昏线的应用
判定季节(节气)
先确定南、北极,再找与特殊纬线的关系。
判定地方时及太阳直射点坐标
a.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分别是6时和18时;
b.与极昼圈的切点地方时为0时或24时,与极夜圈的切点地方时为12时;
c.太阳直射点坐标为:(太阳直射点所处纬度,正午12时所在经度)。
判定日出日落时刻与昼夜长短
同纬线上两点,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昼夜长短也相同。
⑦晨昏线的类型图
【典例1】【考点:晨昏线】
材料一 清·钱游《履园丛话·艺能·铜匠》:测十二时者,古来惟有漏壶,而后世又作日晷、月晷,日晷用于日中,月晷用于夜中,然是日有风雨,则不可用矣。
材料二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如下图所示。
1.古人用日晷、月晷测时是根据什么原理?有什么缺点?
2.晨昏线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如何?晨昏线所组成的平面与太阳光线有何关系?赤道与晨昏圈有什么关系,说明什么问题?
答案:1.根据昼夜交替的现象,一个太阳日24个小时。阴雨天没有太阳、月亮,形不成影子,无法测时。
2.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地表的晨昏线不断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为自东向西。 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赤道永远都被晨昏线平分,因此,赤道地区昼夜永远等长。
【知识点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方时、区时
一、地方时
1.定义: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
2.特点:①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②地理位置越靠东边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
3.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大东小西;同为西经,大西小东;一东一西,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1°=4分钟)
(2)计算依据
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
(3)地方时计算公式: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东加西减)带入计算。
(4)计算步骤
①定时: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光照图中,特殊经线的地方时的确定,以图为例:
a.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b.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
c.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d.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
②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③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度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④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12:00+45°/15°=15:00,F点地方时为24:00-45°/15°=21:00。
二、区时
(1)划分: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个经度。
(2)区时:把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又称标准时。
(3)计算原理:东加西减
(4)计算公式: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时差(东加西减) 说明:(东区的时间永远比西区的时间早)
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得商+余数。余数大于7.5,则商加1;小于7.5,则保留商即可。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5)区时换算:
①同一时区,区时相同; ②不同时区,采用各自时区;
③相邻时区的时间相差1个小时; ④同一日期内,东早西晚。
(6)时区的确定与区时的计算
①时区确定:若已知某地经度,确定该地所处的时区,方法是:(已知经度+7.5°)÷15°,所得商即为时区数。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7.5°W~7.5°E为零时区;172.5°E~172.5°W为十二时区)。
②求时区差: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③求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数×15°,如西三区中央经线为15°×3=45°W。
④区时计算:
a.已知某地地方时,求该地区时:即求该地所在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可利用地方时计算公式求出。
b.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利用公式: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区时差。
(注意“±”符合“东加西减”原则;两地区时差=两地时区差)
⑤时区计算原理图及区时分布图:
【典例2】【考点:地方时、区时】
1.读右侧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点的经度为(0°,0°),则E的时间为 ;F的时间为 ;C的时间为 。
(2)若A点的坐标为(0°,10°E),则E的时间
为 ;F的时间为 ;C的时间为 。
(3)若A点的坐标为(0°,10°E),则北京的时间
为 ;北京时间为 。
【知识点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日界线
1.定义:即日期变更线。
1.国际日期变更线
(1)定义:一条大体沿180°经线穿行的折线。
(2)作用:
①为了消除因地球是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
②为了保持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
2.自然日界线
(1)定义:即0时所在的经线。就如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从昨天起,只要过了夜晚的0/24时(子时)就是今天。
(2)作用:
①是日期变更的重要依据;
②零时线是动态日界线,以每小时15°的角速度向西移动,判定昨天到今天的依据(顺地球自转)。
3.日期变更与日期范围的判断
由于地球自转,一般情况下,地球上都有两个日期,日期变更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国际日界线,一条是自然变更的地方时为0时经线。
(1)两种日界线的区别
(2)日期变更的判读
①经线展开图示
②极地投影图示
(3)日期范围的判断
①顺着地球的自转,从0时到180°是“今天”(即从地方时0时向东到国际日界线(大致沿180°经线)是新的一天);
②顺着地球的自转,从180°到0时是“昨天”(即从地方时0时向西到国际日界线(大致沿180°经线)是旧的一天);
③若180°经线的时刻是t时,则新的一天的范围占全球t/24,旧的一天的范围占全球1-t/24。
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
【典例3】【考点:日界线】
有位年轻的孕妇乘坐海轮时于区时2018年12月31日23时30分,首先生下一个女孩,然后过了1个小时,又生下了一个男孩。按照实际日期计算,后生的男孩反而是哥哥,先生的女孩却是妹妹。
1.针对材料中的状况,你知道为什么吗?
2.你能计算出男孩的出生时间吗?
3.一艘航行于太平洋上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的航行,越过了180°经
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不可能是 ( )
A.12月29日12时5分 B.12月30日11时55分
C.12月30日12时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
答案:1.孕妇生下女孩后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再生下男孩时,因日期要减去一天从而导致
了这种情况的出现。
2.2018年12月31日0时30分。
地球自转偏向力
(1)产生的条件:
地球在自转;地球上的物体
在水平方向上有运动速度
(2)规律:
面向物体的原运动方向,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3)影响:
①河流 ②大气环流 ③洋流
【知识点四】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原因 受运动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特点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表现 河岸不对称、大气中的气流运动方向改变、大洋中洋流运动方向改变
原理应用
(1)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侵蚀右岸,在左岸淤积,南半球则相反。故北半球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宜选在左岸,具体示意如下: (2)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的空投方位确定。(3)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4)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火车运行,铁轨的受磨损程度
◆港口码头选址
◆河岸边建房,最佳位置
◆发射导弹
◆河流沙中淘金
找出北半球的水平气流的运动轨迹
气流的原方向
实际运动轨迹
A
C
B
D
找出北半球的水平气流的运动轨迹
气流的原方向
实际运动轨迹
A
C
B
D
√
√
【典例4】【考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铁全线开通运营。设计时速250千米,全长658千米,西安至成都缩短为3个多小时,“蜀道难”不再难。
(1)从西安向成都运营的高铁哪一侧的路轨磨损较为严重?
(2)假如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该如何变化?若地球自转速度加快或变慢呢?
答案:(1)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移,因而西安向成都运营的高铁西侧的路轨磨损较严重。
(2)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在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将向左偏,南半球将向右偏。若地球自转的速度
加快,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将更加明显。若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偏向将不太明显。
1、已知某地经度求时区方法:某地时
区=某地经度/15。若结果为整数,则为时
区数;若所得结果为小数,则四舍五入。
2、求区时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
3、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时刻早。求
东边的时刻加时差,求西边的时刻减时差。
方法技巧:
4、计算时采用全天24小时制,如果计
算结果大于24小时,要减去24时,日期加
一天,即为所求时刻。若运算结果数值是
负数,要加24小时,日期减一天,即为所
求时刻。
5、在移动的情况下(如乘海轮或飞机)
计算时间和日期,按公式计算后,要加上
行程时间。
6、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
月、平年、闰年,即大小平润要搞清。
(月份大小:7月前单大,8月后双大;平
年2月份28天,闰年2月份29天;平年是不
能被4整除和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
的年份)
6、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
月、平年、闰年,即大小平润要搞清。
(月份大小:7月前单大,8月后双大;平
年2月份28天,闰年2月份29天;平年是不
能被4整除和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
的年份)
7、区分区时计算中的“东西”和方向
上的“东西”。区时计算中的“东西”是:
东经在东,西经在西;东经大者为东,小
者为西;西经大者为西,小者为东。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规律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黄赤交角
3.昼夜交替—晨昏线
4.地转偏向
5.地方时
①地方时
②时区和区时
③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
五、反思归纳(2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