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地球公转的意义作业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地球公转的意义作业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0 17:02:3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地球公转的意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40题,共60分。)
1.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有可能正确的是哪两幅(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1.C
解析:①地球在公转上为夏至日,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两者矛盾,故错误;
②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为冬至日,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故正确;
③地球在公转上为夏至日,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故正确;
④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为冬至日,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故错误。
故选:C。
2.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的更替 B.水平运动产生有规律的偏向
C.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D.地球的赤道半径略长于极半径
答案:2.C
解析:地球公转而产生是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昼夜的更替、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偏向是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球是一个旋转体,受惯性离心力的作用所以地球的赤道半径略长于极半径。
3.地球上全年都昼夜平分的地方是( )
A.北极点 B.南极点 C.北纬30°线上 D.赤道上
答案:3.D
解析:地球上全年都昼夜平分的地方在赤道上,赤道上终年6时日出,18时日落,昼夜等长。
4.当地球公转到了远日点附近时,澳大利亚悉尼的季节应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4.D
解析: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也就是7月初左右,此时是南半球冬季,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5.冬季,民间有“数九”的说法,从冬至日算起,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做“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九九歌》也广为流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据此完成下题。
“数九”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 )
A.昼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B.昼变短,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C.昼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减小 D.昼变短,正午太阳高度减小
答案:5.A
解析: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选择A项。
6.下列日期中长沙各地白昼最长的一天是( )
A. 5月1日 B. 6月1日 C. 7月1日 D. 8月1日
答案:6.C
解析:当太阳直射北回归时,兴和县白昼最长,所以距6月22日越近,昼越长,题中四个日期中,7月1日距6月22日最近,所以最长。故选C。
7.下图示意10月1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阴影部分表示夜长)。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
A. 甲>丁>丙>乙 B. 乙>丙>甲>丁 C. 甲>丙>丁>乙 D. 丁>甲>丙>乙
答案:7.C
解析:10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北半球昼夜不等长,且纬度越高,昼夜差值越大。读图可知四地纬度由低到高依次为甲、丙、丁、乙。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故C正确。
8.夏至日时,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
A.北京 B.哈尔滨 C.南昌 D.广州
答案:8.B
解析:夏至日时,昼长由南向北增长,我国各地纬度越高,白昼越长,白昼最长的是哈尔滨,B对。其它三地纬度较低,白昼时间较短,A、C、D错。
9.45°N在五带中属于( )
A.热带 B.寒带 C.北温带 D.南温带
答案:9.C
解析:25°N位于23°26′N-66°34′N的范围内,属于北温带。故选:C。
下图示意某日①~④四地昼弧长短状况,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四地,纬度数相同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时,③地(  )
A.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D.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答案:10.A 11.B
10.依据同一纬度值的南北半球两地,昼长相加等于24小时,则两地昼弧长度相加为360°,结合图中信息可判断①③两地纬度值相等。
11.图中显示②地该日昼长达18小时,一定位于回归线与极点之间,则正午太阳高度在当地夏至日达到最大值;图中③地该日昼长大于12小时,说明②、③两地位于同一半球;同一半球的两地昼长最大值都是当地夏至日。
阅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有关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B.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正圆
C.地球公转速度在B处最慢 D.地球公转速度在A处最慢
13.当地球运行至A处时,北半球节气接近(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答案:12.D; 13.B
解析:12.A、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不符合题意。B、地球公转轨道是类似于正圆的椭圆,不符合题意。C、B处为近日点,所以地球公转速度在B处最快,不符合题意。D、A处为远日点,所以地球公转速度在A处最慢,故正确。故选D。
13.由上题知,地球在A处时位于远日点,7月初,所以最接近北半球的夏至。故选B。
某年7月1日12时30分52秒,广州市花地大道时间园里的九根铁柱瞬间失去黑影,出现“立杆无影”的奇观,引得现场的数百名广州市民啧啧称奇。据此完成14-15题。
14.此景象发生时( )
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B.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C.此时公转速度由慢变快 D.此时公转速度达到最快
15.此景象在一年内会出现两次,另一次可能发生在( )
A.4月18日前后 B.6月11日前后 C.8月11日前后 D.10月6日前后
答案:14.A 15.B
解析:14.“立杆无影”反映的是太阳直射现象。根据材料可知,此刻时间为7月1日,7月初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1月初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因此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15.广州市位于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7月1日出现“立杆无影”现象,表示该日太阳直射广州市。此次太阳直射广州市的日期大约为北半球夏至日后的第9天,所以另一次太阳直射广州市的日期大概为夏至日前的第9天,即6月11日前后,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武汉某建筑采用大玻璃幕墙的设计方案。为达到最佳遮阳和采光效果,设计师把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建筑物玻璃幕墙高度和屋檐外延长度巧妙结合起来,如下图所示。这种设计既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性,也可以极大地减少玻璃幕墙的日射负荷,显出很好的节能性。读图完成16-17题。
16.一年内,正午室内太阳直接照射面积由最小到最大的变化过程中,该地( )
A.昼长逐渐增加 B.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
C.月均温不断降低 D.月均降水量不断减少
17.为达到最佳遮阳效果,随纬度的变化需调节玻璃幕墙高度和屋檐外延长度。若玻璃幕墙高度不变,在我国北方地区,随着纬度升高,屋檐外延长度应( )
A.变长 B.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答案:16.B; 17.A
解析:16.一年内,正午室内太阳直接照射面积由最小到最大的变化过程,即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由最大变到最小的过程。武汉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由最大变为最小,即时间由夏至日经秋分日到冬至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武汉昼长逐渐减小,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小,月均温先升高后降低,月均降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
17.纬度越高,其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要使屋檐外延能挡住进入房间的光线,应加长屋檐外延长度。
18.下图能表示分宜夏季日出的是(阴影表示夜半球)( )
A. B. C. D.
答案:18.C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白昼变为黑夜的界线是昏线,从黑夜变为白昼的界线是晨线。A、C表示晨线;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C图中越往北昼弧越长,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表为某年两个不同日期我国甲、乙两城市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数据,完成19-20题。
日期 项目 城市 10月22日 M
昼长 正午太阳高度 昼长 正午太阳高度
甲 11小时13分 47°14′ 13小时55分 78°28′
乙 11小时30分 56°16′ 13小时20分 87°30′
19.甲城与乙城的纬度差约为( )
A.7° B.8° C.9° D.10°
20.M日期最可能为( )
A.1月22日 B.2月22日 C.4月22日 D.5月22日
答案:19.C; 20.D
解析:19.据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等于两地纬度之差,可计算出甲城与乙城的纬度差。
20.乙地10月22日昼长11时30分—则4月22日其白昼为12时30分,(与二分日相差半个小时),再过一个月约13时20分。
下图为同一日期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状况图。据此完成21-22题。
21.四地中,纬度最低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若图中甲地与丙地昼长相同时,下列关于太阳直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北移动 B.向南移动 C.位于赤道 D.位于23°26'N
答案:21.C; 22.C
解析:21.读图可知,甲地的昼长时间是18小时,丁地的昼长时间是6小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相同,故两地的纬度数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丙的昼长为12时,地处赤道,纬度最低,C正确。故选C。
22.由上题分析可知,丙地位于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甲地不位于赤道,一年中只有春秋分时昼夜平分。若图中甲地与丙地昼长相同时,则为春秋分时,此时太阳直射点直射赤道,C正确。故选C。
下表为北半球夏至日四地夜长统计表。据此完成23-24题。
甲 乙 丙 丁
8小时 15小时 10小时 17小时
23.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4.从北到南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 D.丁、丙、甲、乙
答案:23.D; 24.B
解析:23.本题考查自转的相关知识。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该日北半球夜长少于12小时,则甲和丙位于北半球,乙和丁位于南半球。又知赤道上昼长/夜长为12小时,且夜长从赤道向南/北极圈呈现递增/递减的趋势,所以可以知道当地夜长与赤道夜长差距越大,纬度越高,对比四个选项可知丁地纬度最高,自转线速度最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4.本题考查公转的相关知识。据所学可知,夏季北半球纬度越高,昼长越长,夜长越短,所以由北到南排序是甲丙乙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某中学的张鹏善于观察,一年中,他在不同时期观察并记录了当地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如图所示)。读图,完成25-26题。
25.四幅图中有一幅是冬至日的记录图,该图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26.图示光照现象( )
①是由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 ②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
③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 ④与太阳的东升西落有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25.D; 26.C
解析:25.我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图中D图表示的太阳光照射时的角度最小,是冬至日时的太阳光照图。故选D。
26.图示光照现象体现的是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是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的结果,与地球自转关系不大,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C。
我国住宅小区的阳台上多安装上下伸缩式晾衣架,通过调节绳索长度让晾衣架上的衣物得到充足的太阳照射(如图所示)。据此完成27-28题。
27.北半球夏季,下列城市中晾衣架绳索下放长度最大的是( )
A.沈阳 B.北京 C.上海 D.南京
28.北京时间13时,晾衣架上衣服的影子朝向正北,该城市可能是( )
A.兰州 B.乌鲁木齐 C.天津 D.北京
答案:27.C; 28.A
解析:27.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光线照射到阳台的地面面积越小,照射阳台地面向上的高度也就越小,晾衣架需要下放的绳索长度越大。选项中的城市,上海的纬度最低,夏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绳索下放长度也应最大。故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28.北京时间13时,晾衣架上衣服的影子朝向正北,说明此时该城市地方时为12时,利用该城市地方时与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相差1小时,可算出该城市经度为105°E。选项中各城市,只有兰州的经度最接近105°E。乌鲁木齐的经度约为88°E,天津的经度约为117°E,北京的经度约为116°E。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下图示意北半球夏至日某地正午太阳位置(北京时间18时)。据此回答29-30题。
29.该地的经纬度为( )
A.30°E 68.5°N B.30°E 68.5°S C.150°W 21.5°N D.150°W 21.5°S
30.此日后10天内,该地的昼夜长短情况及变化为( )
A.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B.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C.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D.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答案:29.A; 30.D
解析:29.读图,某地夏至日某地北京时间18时,当地时间是正午12点,经度每15°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比西边的早,该地的经度为30°E。
30.此日后10天内,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但仍在北半球。该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如图示意某日某时刻某纬线圈至极点的昼夜分布状况,阴影为黑夜。读图完成31-32题。
31.该纬线圈的纬度可能是( )
A.0° B.23°26′S C.30°S D.30°N
32.该日P地夜长为( )
A.10小时 B.11小时 C.12小时 D.13小时
答案:31.D; 32.B
解析:31.由图中的经度数可推断出该纬线圈所在半球是北半球,从该纬线圈的昼夜状况(昼长夜短)可得知该纬线圈不是赤道,据此结合选项,只有30°N符合要求,故选D。
32.由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太阳直射北半球,P地昼长夜短,其夜长小于12时,故排除C、D;夜孤为22.5°W向东到142.5°E,跨经度165°,故夜长为165°/15°=11小时,选B。
下图为某地一天中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当北京时间6点时,太阳运动至③点,测得当时太阳高度角θ为40°。据此完成33-34题。
33.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
A.(70°S,30°E) B.(70°N,150°W) C.(70°S,150°W) D.(70°N,30°E)
31.该日前后( )
A.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B.今夜月圆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C.元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答案:33.B; 34.C
解析:(1)当北京时间为6时时,该地地方时为12时,表明该地比北京晚18小时。即(24+6)-12﹦18(小时),经度相差270°。假设该地经度为X,则120°+X=270°,可知X为150°W。由此算出该地的经度为150°W,此日该地恰好发生极昼且正午太阳位于正南,高度为40°,可知该地位于北极圈内,假设该地地理纬度为X,太阳直射点纬度为Y,则有X+Y=90°,40°=90°-(X-Y)。借这个方程组可知X=70°N,Y=20°N,太阳直射点位于20°N。结合四个选项可知B为正确选项。
(2)此日该地恰好发生极昼且正午太阳位于正南,高度为40°,可知该地位于北极圈内,假设该地地理纬度为X,太阳直射点纬度为Y,则有X+Y=90°,40°=90°-(X-Y)。借这个方程组可知X=70°N,Y=20°N,太阳直射点位于20°N,应为北半球的夏季。“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表明春季的清明时节,“今夜月圆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表示中秋月圆思乡情,“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为农历九月初九(深秋)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思乡怀念之情。“元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农历五月正值北半球的夏季。故C为正确选项。
10月19日下午,香港“旺角悬日”在日落时分的亚皆老街上空上演,车水马龙的旺角亚皆老街与蛋黄似的落日构成一幅独特的景象。读“旺角悬日”图,完成下题。
35.该街道日落时出现同样“悬日”现象的另一日期最可能是( )
A.2月24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8月19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答案: 35.A
解析:35.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该日是10月19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特点可知,出现同样“悬日”现象的另一日期应与冬至日的对称、太阳方位情况与该日相同,10月19日至12月22日前后约有64天,12月22日再过64天约为2月24日,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故选A。
武汉市某建筑采用大玻璃幕墙的设计方案。为达到最佳遮阳和采光效果,设计师把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建筑物玻璃幕墙高度和屋檐外延长度巧妙结合起来,如下图所示。这种设计既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性,也可以极大地减少玻璃幕墙的日射负荷,具有很好的节能性。读图,完成36-37题。
36.一年内,正午室内太阳直接照射而积由最小到最大的变化过程中,该地( )
A.昼长逐渐增加 B.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 C.月均温不断降低 D.月均降水量不断减少
37.为达到从最佳遮阳效果,随建筑物所在地纬度的变化需调节玻璃幕墙高度和屋檐外延长度。若玻璃幕墙高度不变,在我国北方地区,随着纬度升高,屋檐外延长度应( )
A.变长 B.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答案:36.B; 37.A
解析:36.—年内,正午室内太阳直接照射面积由最小到最大的变化过程即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由最大变到最小的过程。武汉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该地正午太阳高度由最大变为最小,为夏至日经秋分日到冬至日。在这个过程中,武汉昼长逐渐减小,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月均温先升高后降低,月均降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
37.纬度越高,其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要使屋檐外檐能挡住进入房间的光线,应加长屋檐外延长度。
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38.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 )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 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
C.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 D.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
答案:38.C
解析:高纬度地区全年正午太阳高度都较小,因此冬季漫长、夏季短促,季节更替不明显;低纬度地区全年正午太阳高度都较大,因此夏季漫长而无冬季不明显,季节更替不明显;只有中纬度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大,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也大,故四季更替最为明显。故选C。
某地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高相等,据此完成下题。
39.该地的纬度是( )
①23°26′N ②21°34′N ③25°26′S ④68°26′S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39.D
解析:39.冬至日该地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由此可知该日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根据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 H=90°-│α(+/-)β│α 为表当地地理纬度、 β 为太阳直射点地理纬度。所求地与太阳直射点处于同半球时,取“-”、不同半球时,取“+”)可计算,该处地理纬度=90°-45°+23°26分=68°26′S(假设该地位于南半球),或该处地理纬度=90°-45°-23°26′=21°34′N(假设该地位于北半球),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广东省肇庆市(112°27′E,23°03′N)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长达1000多米的天然石山酷似一尊卧佛(卧佛头北脚南)。每年都有几天在太阳下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左图)。右图为纽约(74°W,40°43′N)曼哈顿主街道可看到的夕阳位于街道正中间的景象。两图分别显示的是某年3月12日仙女湖畔“卧佛含丹”、5月28日曼哈顿日落“悬日”景象,据此完成下题。
40.观测“卧佛含丹”的奇观,应在“佛头”的什么方位,及曼哈顿“悬日”街道的走向( )
A.东南;东一西向 B.东南;西北一东南向
C.东北;南一北向 D.东北;西北一东南向
答案:40.D
解析:40.“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出现在3月12日前后太阳下山时(日落时),3月12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除出现极昼的区域(特殊的日出日落)和极夜区(无日出日落现象)外其他地区均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若要见到太阳从卧佛口中落下需从相反的方向观即东北方向观测。如下图所示。曼哈顿出现日落“悬日”景象时,日落的太阳光应与街道方向平行(如图)。5月28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日落西北。所以街道走向为西北-东南。D正确。故选D。
二、综合读图题。(两题,共20分。)
41.图a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b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地球俯视图,阴影表示夜半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b所示的日期是______前后,对应图a中①②③④的______位置,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______(近/远)日点附近。
(2)2021年寒假期间(1月31日到2月28日),地球公转位于图a中的______(甲、乙、丙、丁)段,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______(快/慢),成都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
(3)图b中A地位于___(晨/昏)线上,昼长为___小时。
(4)图b所示时间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A、B、C、D四地按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序是_________。
41.答案:(1)12月22日; ③; 近;
(2)丙; 慢; 昼短夜长,昼逐渐变长或夜渐短;
(3)晨; 18;
(4)(23°26′S,135°W); C>D>A>B;
解析:(1)图b所示为南半球,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为12月22日冬至日前后,图a中①为夏至日,②为春分,③为冬至日,④为秋分,所以对应图a的③位置,此时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2)根据上题解析可知,1月31日到2月28日位于图a的丙段,公转速度逐渐变慢,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所以成都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3)图b中根据地球自转方向,A点即将进入白天,所以位于晨线上,此时A点地方时为3时,昼长=(12-3)×2=18时。
(4)根据第一题解析可知,太阳直射纬线为南回归线,根据图b可知,太阳直射经线为135°W。距离南回归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所以A、B、C、D四地按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序是C>D>A>B。
4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甲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约为15天),乙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中所示日期是_______,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
(2)乙图此日,长春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日出方位是________。
(3)乙图此日A地昼长为_____小时,此时太阳高度是_________。
(4)乙图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
(5)据甲图,长春市的昼长与清明节气最接近的是哪个节气_________。
(6)据甲图,从立秋到立冬,长春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________。
42.答案:(1)6月22日; 夏至;
(2)昼(最)长夜(最)短; 东北;
(3)8; 0°;
(4)(23°26'N,110°W); 3点20;
(5)白露;
(6)逐渐变小
解析:(1)乙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的现象,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所示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
(2)乙图此日是夏至日,北半球的白昼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长春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最长夜最短;全球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之外,全球都是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3)图中,相邻的经线相差30°、2小时。乙图此日,A地昼弧60°*2,昼长=4*2=为8小时,此时刚好位于晨线,太阳高度是0°。
(4)乙图此时,160°E所在经线是晨线跟赤道的交点,地方时6:00,则12:00的经线是110°W,此时是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N,110°W)。160°E地方时是6:00,北京时间120°少40°、慢2小时40分,是3点20分。
(5)据甲图,春分到秋分,长春市都是昼长夜短,清明节距离春分是一个节气,白露距离秋分也是一个节气,昼长最接近。
(6)据甲图,从立秋到立冬,太阳直射点不断南移,长春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逐渐变小。
高一地理 第 1页 高一地理 第 2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地球公转的意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40题,共60分。)
1.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有可能正确的是哪两幅(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由于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的更替 B.水平运动产生有规律的偏向
C.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D.地球的赤道半径略长于极半径
3.地球上全年都昼夜平分的地方是( )
A.北极点 B.南极点 C.北纬30°线上 D.赤道上
4.当地球公转到了远日点附近时,澳大利亚悉尼的季节应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冬季,民间有“数九”的说法,从冬至日算起,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做“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九九歌》也广为流传“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据此完成下题。
“数九”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 )
A.昼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B.昼变短,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C.昼变长,正午太阳高度减小 D.昼变短,正午太阳高度减小
6.下列日期中长沙各地白昼最长的一天是( )
A. 5月1日 B. 6月1日 C. 7月1日 D. 8月1日
7.下图示意10月1日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昼夜长短比例(阴影部分表示夜长)。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甲、乙、丙、丁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
A. 甲>丁>丙>乙 B. 乙>丙>甲>丁 C. 甲>丙>丁>乙 D. 丁>甲>丙>乙
8.夏至日时,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 )
A.北京 B.哈尔滨 C.南昌 D.广州
9.45°N在五带中属于( )
A.热带 B.寒带 C.北温带 D.南温带
下图示意某日①~④四地昼弧长短状况,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四地,纬度数相同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时,③地(  )
A.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D.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阅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有关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B.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正圆
C.地球公转速度在B处最慢 D.地球公转速度在A处最慢
13.当地球运行至A处时,北半球节气接近(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某年7月1日12时30分52秒,广州市花地大道时间园里的九根铁柱瞬间失去黑影,出现“立杆无影”的奇观,引得现场的数百名广州市民啧啧称奇。据此完成14-15题。
14.此景象发生时( )
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B.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C.此时公转速度由慢变快 D.此时公转速度达到最快
15.此景象在一年内会出现两次,另一次可能发生在( )
A.4月18日前后 B.6月11日前后 C.8月11日前后 D.10月6日前后
武汉某建筑采用大玻璃幕墙的设计方案。为达到最佳遮阳和采光效果,设计师把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建筑物玻璃幕墙高度和屋檐外延长度巧妙结合起来,如下图所示。这种设计既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性,也可以极大地减少玻璃幕墙的日射负荷,显出很好的节能性。读图完成16-17题。
16.一年内,正午室内太阳直接照射面积由最小到最大的变化过程中,该地( )
A.昼长逐渐增加 B.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
C.月均温不断降低 D.月均降水量不断减少
17.为达到最佳遮阳效果,随纬度的变化需调节玻璃幕墙高度和屋檐外延长度。若玻璃幕墙高度不变,在我国北方地区,随着纬度升高,屋檐外延长度应( )
A.变长 B.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18.下图能表示分宜夏季日出的是(阴影表示夜半球)( )
A. B. C. D.
下表为某年两个不同日期我国甲、乙两城市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数据,完成19-20题。
日期 项目 城市 10月22日 M
昼长 正午太阳高度 昼长 正午太阳高度
甲 11小时13分 47°14′ 13小时55分 78°28′
乙 11小时30分 56°16′ 13小时20分 87°30′
19.甲城与乙城的纬度差约为( )
A.7° B.8° C.9° D.10°
20.M日期最可能为( )
A.1月22日 B.2月22日 C.4月22日 D.5月22日
下图为同一日期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状况图。据此完成21-22题。
21.四地中,纬度最低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若图中甲地与丙地昼长相同时,下列关于太阳直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北移动 B.向南移动 C.位于赤道 D.位于23°26'N
下表为北半球夏至日四地夜长统计表。据此完成23-24题。
甲 乙 丙 丁
8小时 15小时 10小时 17小时
23.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4.从北到南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 D.丁、丙、甲、乙
某中学的张鹏善于观察,一年中,他在不同时期观察并记录了当地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如图所示)。读图,完成25-26题。
25.四幅图中有一幅是冬至日的记录图,该图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26.图示光照现象( )
①是由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 ②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
③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 ④与太阳的东升西落有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我国住宅小区的阳台上多安装上下伸缩式晾衣架,通过调节绳索长度让晾衣架上的衣物得到充足的太阳照射(如图所示)。据此完成27-28题。
27.北半球夏季,下列城市中晾衣架绳索下放长度最大的是( )
A.沈阳 B.北京 C.上海 D.南京
28.北京时间13时,晾衣架上衣服的影子朝向正北,该城市可能是( )
A.兰州 B.乌鲁木齐 C.天津 D.北京
下图示意北半球夏至日某地正午太阳位置(北京时间18时)。据此回答29-30题。
29.该地的经纬度为( )
A.30°E 68.5°N B.30°E 68.5°S C.150°W 21.5°N D.150°W 21.5°S
30.此日后10天内,该地的昼夜长短情况及变化为( )
A.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B.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C.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D.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如图示意某日某时刻某纬线圈至极点的昼夜分布状况,阴影为黑夜。读图完成31-32题。
31.该纬线圈的纬度可能是( )
A.0° B.23°26′S C.30°S D.30°N
32.该日P地夜长为( )
A.10小时 B.11小时 C.12小时 D.13小时
下图为某地一天中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当北京时间6点时,太阳运动至③点,测得当时太阳高度角θ为40°。据此完成33-34题。
33.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
A.(70°S,30°E) B.(70°N,150°W) C.(70°S,150°W) D.(70°N,30°E)
34.该日前后( )
A.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B.今夜月圆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C.元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月19日下午,香港“旺角悬日”在日落时分的亚皆老街上空上演,车水马龙的旺角亚皆老街与蛋黄似的落日构成一幅独特的景象。读“旺角悬日”图,完成下题。
35.该街道日落时出现同样“悬日”现象的另一日期最可能是( )
A.2月24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8月19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武汉市某建筑采用大玻璃幕墙的设计方案。为达到最佳遮阳和采光效果,设计师把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建筑物玻璃幕墙高度和屋檐外延长度巧妙结合起来,如下图所示。这种设计既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观性,也可以极大地减少玻璃幕墙的日射负荷,具有很好的节能性。读图,完成36-37题。
36.一年内,正午室内太阳直接照射而积由最小到最大的变化过程中,该地( )
A.昼长逐渐增加 B.正午太阳高度不断降低 C.月均温不断降低 D.月均降水量不断减少
37.为达到从最佳遮阳效果,随建筑物所在地纬度的变化需调节玻璃幕墙高度和屋檐外延长度。若玻璃幕墙高度不变,在我国北方地区,随着纬度升高,屋檐外延长度应( )
A.变长 B.变短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38.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 )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 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
C.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 D.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
某地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高相等,据此完成下题。
39.该地的纬度是( )
①23°26′N ②21°34′N ③25°26′S ④68°26′S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广东省肇庆市(112°27′E,23°03′N)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长达1000多米的天然石山酷似一尊卧佛(卧佛头北脚南)。每年都有几天在太阳下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左图)。右图为纽约(74°W,40°43′N)曼哈顿主街道可看到的夕阳位于街道正中间的景象。两图分别显示的是某年3月12日仙女湖畔“卧佛含丹”、5月28日曼哈顿日落“悬日”景象,据此完成下题。
40.观测“卧佛含丹”的奇观,应在“佛头”的什么方位,及曼哈顿“悬日”街道的走向( )
A.东南;东一西向 B.东南;西北一东南向
C.东北;南一北向 D.东北;西北一东南向
二、综合读图题。(两题,共20分。)
41.图a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b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地球俯视图,阴影表示夜半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b所示的日期是______前后,对应图a中①②③④的______位置,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______(近/远)日点附近。
(2)2021年寒假期间(1月31日到2月28日),地球公转位于图a中的______(甲、乙、丙、丁)段,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______(快/慢),成都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
(3)图b中A地位于___(晨/昏)线上,昼长为___小时。
(4)图b所示时间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A、B、C、D四地按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序是_________。
4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甲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约为15天),乙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中所示日期是_______,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__。
(2)乙图此日,长春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日出方位是________。
(3)乙图此日A地昼长为_____小时,此时太阳高度是_________。
(4)乙图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
(5)据甲图,长春市的昼长与清明节气最接近的是哪个节气_________。
(6)据甲图,从立秋到立冬,长春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________。
高一地理 第 1页 高一地理 第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