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地球公转的意义
学习目标:
1.能识记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2.能识记正午太阳高度的成因及季节变化、纬度变化规律;
3.能说出四季的形成和五带划分。
一、预习检测
1.什么是昼弧,什么是夜弧?
2.昼长、夜长,日出、日落的计算公式?
3.太阳高度角是什么?
昼弧长则昼长,在夜半球部分夜弧长则夜长。
昼弧
昼弧
昼弧
昼弧
夜弧
夜弧
夜弧
夜弧
二、导入
三、新授内容
【知识点一】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1.表现:
①除赤道昼夜等长外,其他地方昼夜长短均在变化;
②当太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③南半球相反。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春秋分
A
昼弧
夜弧
夏至日
A
夜弧
昼弧
冬至日
A
昼弧
夜弧
春秋分
A
昼弧
夜弧
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夏半年
A
夜弧
昼弧
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内有极昼;南半球反之。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北极圈以北是极昼。
冬半年
A
昼弧
夜弧
冬半年——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南极圈内有极昼;北半球反之。
冬至日——南半球昼最长,南极圈以南是极昼。
规律总结
春分 春分到夏至 夏至 夏至到秋分 秋分 秋分到冬至 冬至 冬至到次年春分
①昼渐长,夜渐短;
②昼长大于夜长;
③北极附近出现极昼范
围增大。
昼夜
平分
①昼长
达一年
中最大,
夜长最
短;
②极昼
范围达
最大,
扩展至
北极圈。
①昼渐短,夜渐长;
②昼长大于夜
长;
③极昼范围缩小。
昼夜
平分
①昼渐
短,夜
渐长;
②昼长
小于夜
长;
③北极
附近出
现极夜,
范围增
大。
①昼长
达一年
中最短,
夜长最
长;
②极夜
范围达
最大;
扩展至
北极圈。
①昼渐
长,夜
渐短;
②昼长
小于夜
长;
③极夜
范 围
缩 小。
北 半 球
春分 春分到夏至 夏至 夏至到秋分 秋分 秋分到冬至 冬至 冬至到次年春分
①昼渐短,夜渐长;
②昼长小于夜
长;
③南极附近出
现极
夜,范
围增大。
昼夜
平分
①昼长
达一年
中最短,
夜长最
长;
②极夜
范围达
最大,
扩展至
南极圈。
①昼渐
长,夜
渐短;
②昼长
小于夜
长;
③极夜
范围缩
小。
昼夜
平分
①昼渐
长,夜
渐短;
②昼长
大于夜
长;
③南极
附近出
现极昼,
范围增
大。
①昼长
达一年
中最长,
夜长最
短;
②极昼
范围达
最大;
扩展至
南极圈。
①昼渐
短,夜
渐长;
②昼长
大于夜
长;
③极昼
范 围
缩 小。
南 半 球
规律总结
春分 春分到夏至 夏至 夏至到秋分 秋分 秋分到冬至 冬至 冬至到次年春分
昼夜
平分
昼夜
平分
全 球
规律总结
除极昼、极夜范围以外,昼长由北向南递减。
除极昼、极夜范围以外,昼长由北向南递增。
3.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夜弧求昼长、夜长(昼弧、夜弧的长短反映昼夜长短)
昼长时数=15°(昼弧度数)
夜长时数=15°(夜弧度数)
(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求昼长、夜长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时-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正午12时)×2夜长=24时-昼长
(3)根据相关性计算
①相同纬度地区昼长相同。
②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但纬度数相同的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如40°N的地区昼长是15小时,则40°S的地区夜长为15小时。
【典例1】【考点:昼夜长短的变化】材料 下面表格为某县一中学生作息时间表(节选。)
某县一中学生作息时间表(夏、冬季节选)
夏季 时间 内容 备注 冬季 时间 内容 备注
7∶20—7∶40 起床 7∶40—8∶00 起床
7∶40—8∶00 早操 8∶00—8∶20 早操
1.夏季作息时间为什么比冬季作息时间提前?
2.九月份新学期开学至立冬节气期间,白天和黑夜分别有什么变化?
3.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有什么关系?
答案:1.夏季白昼时间比冬季长,日出早。
2.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
3.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正午太阳高度
1.概念:
太阳高度
正午时太阳光线和地
平面的夹角,为一天
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
【知识点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面
h
白天: h>0
晨昏线上: h=0
晚上: h<0
2.太阳高度角( h )
求某地点正午太阳高度:
H=90°— 纬度差
(太阳直射点纬度与该地的 纬度之差)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5.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逐渐变短(――→)正午最短逐渐变长(――→)日落最长,且日影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4)楼房间距问题
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房为例,为保证一楼全年均有阳光照到,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L与楼高h的关系如上图所示(H为冬至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L应大于h·cotH。
(5)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
【典例二】【考点:正午太阳高度角】
材料一 我国《物权法》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
材料二 济南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
1.材料一中影响建筑物采光和日照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中,①②③分别表示哪一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其中,决定济南楼间
距大小的是哪一个?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答案:
1.正午太阳高度。
2.①表示夏至日,②表示春、秋分日,③表示冬至日。其中,③决定济南楼间距的大小。冬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
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
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同一季节,昼
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
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形成了五带。
(一)四季的划分
(二)五带的划分
【知识点三】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欧美季节
1.四季的划分
我国和欧美四季划分的不同
立夏
立秋
立冬
立春
我国夏季
我国秋季
我国冬季
我国春季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
夏
秋
冬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2.五带的划分
北寒带
南寒带
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无极昼极夜
有极昼极夜
有极昼极夜
有阳光直射
无阳光直射
无阳光直射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典例三】【考点: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
列、万物的荣枯,都是自然的伟力所致,非人为所能改变。西方人只有春夏秋冬,中国人却通
过观天发明了二十四节气,从惊蛰到芒种,从霜降到大雪,24个如诗如画的名字串起了我们与众不同的四季。
1.四季的成因是什么?
2.我国与众不同的四季是如何划分的?
答案:1.四季的形成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有关。
2.我国的四季与欧美四季的划分有明显不同,是以二十四节气为基础划分的。
四、训练检测
13.图a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b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地球俯视图,阴影表示夜半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b所示的日期是______前后,对应图a中①②③④的______位置,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______(近/远)日点附近。
(2)2021年寒假期间(1月31日到2月28日),地球公转位于图a中的______(甲、乙、丙、丁)段,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______(快/慢),成都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
(3)图b中A地位于___(晨/昏)线上,昼长为___小时。
(4)图b所示时间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A、B、C、D四地按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序是_________。
谢谢!
13.答案:(1)12月22日; ③; 近;
(2)丙; 慢; 昼短夜长,昼逐渐变长或夜渐短;
(3)晨; 18;
(4)(23°26′S,135°W); C>D>A>B;
解析:(1)图b所示为南半球,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为12月22日冬至日前后,图a中①为夏至日,②为春分,③为冬至日,④为秋分,所以对应图a的③位置,此时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2)根据上题解析可知,1月31日到2月28日位于图a的丙段,公转速度逐渐变慢,太阳直射点位于
南半球并向北移动,所以成都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3)图b中根据地球自转方向,A点即将进入白天,所以位于晨线上,此时A点地方时为3时,昼长=(12-3)×2=18时。
(4)根据第一题解析可知,太阳直射纬线为南回归线,根据图b可知,太阳直射经线为135°W。距离南回归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所以A、B、C、D四地按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序是C>D>A>B。
五、反思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