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章节小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章节小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0 15:1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一.选择题
新疆南部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着片片绿洲。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州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
1.新疆南部地区的村镇、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地形与土壤 B.地形与水源 C.水源与土壤 D.气候与植被
2.从地形部位看,南疆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经过
A.河谷地带 B.塔克拉玛干沙漠 C.山麓冲积扇 D.吐鲁番盆地
一百多年前,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京张铁路时遇到了很多难题,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修筑从南口到八达岭一带的铁路。
3.京张铁路八达岭段采用“人”字形铁路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较多,河谷深邃 B.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
C.沿线地势陡,坡度大 D.发展沿线旅游业
4.下列有关“人”字形铁路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增加了施工的强度和难度 B.降低了线路的坡度
C.增加了工程建设费用 D.增加了工程量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
5.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A.流水沉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
6.有关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避免被风沙掩埋 背风坡 B.避免被风沙掩埋 迎风坡
C.避免水灾 高地 D.避免水灾 远离河流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线的草方格沙障。
7.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有
①截留水分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削弱风力 ④改变植被类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Q地植被破坏严重,许多沙丘活化,根据图中信息判断Q地沙丘的移动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9.P地是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农业发展中可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土壤侵蚀 C.次生盐渍化 D.森林破坏
丁坝是一种坝基与大堤相连,坝头伸向水流的拦水建筑物,在平面上与岸线构成丁字形。根据丁坝与水流方向的交角分为上挑、下挑和正挑三种丁坝(图1),不同种类的丁坝对水流的影响存在差异。图2为某弯曲河段遥感影像图。
10.丁坝的主要作用是
A.促进凸岸堆积 B.促使河道变宽 C.减缓河道中心流速 D.减轻凹岸侵蚀
11.根据图2中丁坝位置可判断该河段侵蚀最严重的部位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该河段
A.河流自西向东流,丁坝为上挑丁坝
B.河流自西向东流,丁坝为下挑丁坝
C.河流自东向西流,丁坝为正挑丁坝
D.河流自东向西流,丁坝为上挑丁坝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在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河段称为荆江,千里长江,险在荆江。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蜿蜒蛇行,曾经有“十年九灾”的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重点治理了“九曲回肠”荆江,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如今荆江部分河道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河”。图1为荆江治理示意图,图2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
(1)分析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的原因。
(2)弯曲河道自然裁弯取直后,弯曲河道演变为湖泊。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简析荆江裁弯取直后利于航运的原因。
(4)解释荆江部分河道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1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梯田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图1所示的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该区域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了“山顶沙棘戴帽、山间梯田缠腰、地梗牧草锁边、沟台果树围裙、沟底坝库穿靴”的综合开发治理模式,图2为庄浪梯田景观图。现如今,梯田真正成了庄浪县农民的粮囤子和钱袋子。
(1)分析该区域修筑梯田实施“山顶沙棘戴帽”的原因。
(2)简要说明影响梯田宽度的主要因素。
(3)简述加速梯田土壤熟化与提高肥力的措施。
(4)说明庄浪县依托梯田致富的发展经验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参考答案
1-5 BCCBA 6-10 CCACD 11-12 BB
13、(1)【解析】据材料可知,从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河段为荆江河段,该河段地处河流冲积平原,堆积物质以泥沙为主,容易被侵蚀;由于地形平坦,河流侵蚀以侧蚀为主,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河道越来越弯曲;洪水期河道容易决堤,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流改道。所以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
【答案】荆江河道地处冲积平原,堆积物质以泥沙为主,容易被侵蚀;地形平坦,河流侵蚀以侧蚀为主(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道更弯曲;流量季节变化大,洪水(泛滥)期河道易决堤改道等。
(2)【解析】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河道越来越弯曲;洪水期河道决堤,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流改道使新河道成为主河道,弯曲河道被废弃;在弯曲河道入口处,泥沙不断堆积,最终导致弯曲河道与新河道分开,演变为湖泊。
【答案】裁弯取直后,新河道成为主河道,弯曲河道被弃;弯曲河道入口处流速变慢,泥沙不断堆积,最终导致弯曲河道与主河道分开,成为湖泊。
(3)【解析】荆江裁弯取直后,河道变平直,流程变短;河道平直水流通畅,流速加快,泥沙淤积减少,水位加深,提高了通航能力。
【答案】河道变直,长度缩短,缩短航运里程;水流速度变快,泥沙沉积减少,通航能力提高。
(4)【解析】可以从地形、河道以及人为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荆江河段地形平坦,水流缓慢,加之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所以从上游带来的泥沙不断在河床淤积;由于泥沙不断淤积,导致河床提高;河床提高之后,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最终形成“地上河”。
【答案】(荆江河床坡度小,水流速度慢,)河流从上游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河床逐渐提高,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
14、(1)【解析】在山区坡度较大的坡面上,往往需要利用植被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地形、土壤、气候等条件决定了其易发生水土流失和强风沙天气,需要通过增加植被覆盖率来保持水土、防风护田。
【答案】该区域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质疏松;在山顶植树可增加植被覆盖率,既利于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又可防风护田。
(2)【解析】梯田建设的宽度需要结合所在区域的地形坡度、土层厚度、灌溉条件、道路系统等进行综合规划。
【答案】地面坡度大小,土层厚薄,耕作方式等(劳动力多少、经济条件及灌排系统、交通道路统一规划要求等)。
(3)【解析】增强土壤扰动是加快土壤熟化的有效途径,提高肥力的措施包括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保持表层肥沃土壤等。
【答案】宜保留表土,配合翻耕,增施有机肥料,(实施轮作)适当种植绿肥作物等。
(4)【解析】从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加强对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等角度进行说明。
【答案】因地制宜,采取从上到下综合治理的方法,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