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十七中2012-2013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问卷)
总分:100分 时量:60分钟
一 单项选择题(60分)
1 下列关于小农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B、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C、生产是满足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D、小农经济限制了农耕技术的发展
2 我国古代农业主要耕作方式是
A、石器锄耕 B、铁犁牛耕 C、刀耕火种 D、机械化生产
3 中国古代经济的显著特点是
A、商品经济 B、自给自足 C、工业经济 D、资本主义
4 下列属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征的是
A、产品供国内,国外消费的需要 B、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
C、官营手工业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D、冶炼分为冶铜,治铁,炼钢等
5 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是因为
A、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B、 商朝即已出现商业
C、 商朝官府控制商业 D、 商朝人使用多种货币
6 清朝时期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_____一地对外贸易,并由特许的_____洋行进行.
A、广州 十二 B、 广州 十三 C、上海 十二 D、上海 十三
7 “闭关锁国”政策最严重的后果是
A、造成了外贸逆差 B、 阻碍了中国商品出口
C、 阻碍了外国商品进口 D、使中国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
8 开辟经非洲到达印度航线的欧洲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 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9 掌握着17世纪的海上霸权,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是
A、西班牙人 B、 荷兰人 C、英国人 D、法国人
10 “地理大发现”给人类带来的最重大的影响是
A、促进了亚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促进了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进了非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11 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标志是
A、蒸汽机 B、飞梭 C、汽车 D、电子计算机
12 IC卡,就餐卡应用的是物理学上的电磁感应原理。这一技术运用与下列哪项有关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第三次工业革命 D、新知识经济的兴起
13 下列四项发明中最能体现第二次工业革命“新时代”特征的是
A、电灯 B、汽车 C、核电站 D、蒸汽机
14 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到
A、 蒸汽时代 B、信息时代 C、电子时代 D、电气时代
15 下列近代中国企业中不属于洋务企业的是
A、天津机器制造局 B、湖北织布局 C、江南制造总局 D、上海发昌机器厂
16 关于洋务运动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开始 B、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开始
C、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起步 D、是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端
17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于
A、鸦片战争前 B、1840年 C、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8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是
A、 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 军事工业
19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的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其主要原因是
A、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 B、国民政府战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制
C、官僚资本迅速膨胀,压制民族企业的发展 D、美国商品像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
20 “一五”计划的经济重心是优先发展
A、重工业 B、农业 C、手工业 D、商业
21 “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中国的民歌创作的背景最可能是在
A、“一五”计划期间 B、“大跃进”期间 C、“文革”期间 D、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22 1966年到1976年我国国民经济曾遭受过惨重损失,其主要原因是
A、战争的影响 B、自然灾害的影响
C、 改革开放的影响 D、“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2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工作重心是
A、对外开放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改革政治体制 D、改革经济体制
24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5 我国第一批开放的经济特区是
A、 深圳,香港,海南,珠海 B、武汉,汕头,海南,珠海
C、 深圳,厦门,长沙,珠海 D、深圳,厦门,汕头,珠海
26 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 江泽民 D、胡锦涛
27 唐代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之后最先进的工具,它是
A、 直辕犁 B、方辕犁 C、 曲辕犁 D、圆辕犁
28 唐朝中后期后,中国经济重心开始
A、东移 B、北移
C、西移 D、南移
29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中国有“瓷都”之称的城市是
A、朱仙镇 B、景德镇 C、 汉口镇 D、佛山镇
30随着商业的发展,我国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是在
A、 秦汉时期 B、唐朝时期 C、宋朝时期 D、明清时期
二 材料解析题(14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业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二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材料一说的“深该变化”是什么?它是否意味着所有制的变化?它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
三 简答题(16分)
3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的伟大转折,请简述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四 探究题(10分)
33、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影响如何?你对科教兴国的政策有何认识?
益阳市十七中2013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答卷)
总分:100分 时量:60分钟
一、选择题(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14分)
31.
(1)材料一说的“深该变化”是什么?(4分)它是否意味着所有制的变化?(2分)为什么?(4分)
答:“深刻变化”是:
是否变化:
意义:
(2)材料二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2分)为什么?(2分)
基本着眼点是:
原因:
三 简答题(16分)
3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的伟大转折。请简述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四 探究题(10分)
33、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如何?(4分)你对科教兴国的政策有何认识?(6分)
影响:
认识:
益阳市十七中2013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B
A
B
D
B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A
D
D
A
C
B
A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B
C
D
B
C
D
B
D
二、材料解析题(14分)
31.
(1)材料一说的“深该变化”是什么?它是否意味着所有制的变化?为什么?(10分)
答 变化: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所有制没变化。(2分)
意义: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上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和生产极积性;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标志。(6分)
(2)材料二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4分)
着眼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分)
原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要以能否发展生产力为标准。(2分)
三 简答题(16分)
3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的伟大转折。请简述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成为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四 探讨题(10分)
33、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影响如何?(4分)你对科教兴国的政策有何认识?(6分)
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主权独立是发展经济、科技的必要前提;当前国际竞争的重点就是科技的竞争,应把科教提高到战略的高度。(言之有理即可计分)
益阳市十七中2013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B
A
B
D
B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A
D
D
A
C
B
A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B
C
D
B
C
D
B
D
二、材料解析题(14分)
31.
(1)材料一说的“深该变化”是什么?它是否意味着所有制的变化?为什么?(10分)
答 变化: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所有制没变化。(2分)
意义: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上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了农民和生产极积性;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标志。(6分)
(2)材料二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4分)
着眼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分)
原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要以能否发展生产力为标准。(2分)
三 简答题(16分)
3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的伟大转折。请简述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成为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四 探讨题(10分)
33、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影响如何?(4分)你对科教兴国的政策有何认识?(6分)
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主权独立是发展经济、科技的必要前提;当前国际竞争的重点就是科技的竞争,应把科教提高到战略的高度。(言之有理即可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