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13.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13.植树的牧羊人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0 16:36:42

文档简介

13 植树的牧羊人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废墟(xū) 湿润(rùn) 酬劳(chóu)
B.微薄(báo) 鲜嫩(nèn) 蜂箱(xiānɡ)
C.倒塌(tā) 富饶(ráo) 缝隙(xì)
D.干涸(hé) 呼啸(xiào) 敬佩(pèi)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慷概无私 不毛之地 源源不断
B.稀稀拉拉 毫无遮栏 沉默寡言
C.结结实实 刨跟问底 无边无际
D.风吹雨打 东倒西歪 连锁反应
3.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 (涌出 喷射 流出)的神秘泉水。
(2)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 (拍击 击打 拍打)沙滩的声音。
(3)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 (饱满 丰满 丰硕)。
4.指出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 ( )
(2)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 )
(3)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 )
(4)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 ( )
5.(2016·山东东营)综合性学习。
水是生命之本,也是文化之源。学校开展“饮水思源,拯救生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探源溯流
(1)汉字意趣盎然,“水”, 写作,小篆写作。《词源》注:“殳:手持具以取物。”你认为《庄子·列御寇》中“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中“没”的意思是: 。词语中,有源而常流不断的水称“活水”;成语中,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称“ ”;古诗中,描写自然山水风景的诗歌被称作“ ”。
望穿“清”水
材料一 据监测,七大水系中,松花江和淮河,黄河和辽河,海河,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污染,多数河流70%的河段受到污染。我国浅层地下水Ⅳ——Ⅴ类水质占80.1%。污染因素主要有工业排放,城乡污水排放与垃圾腐化,化肥农药及水土流失造成的氮、磷等污染。
材料二 医学研究确定,80%的疾病如各种癌症、内脏炎症、结石、心脑血管疾病都是由饮用水被污染造成的。近十年淮河流域内的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出现多个“癌症村”。
材料三
(2)研读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6.“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这句话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7.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8.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
(二)类文阅读
(2016·黑龙江龙东)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驻守荒原
①西大滩加油站到了。这是离藏区最近的青海加油站,海拔4 150米,周围都是无边无垠的荒原。路过这里的司机,无论多晚,只要叫一声老韩,一个瘦小的男人就颠颠地奔出,披着军大衣,双手习惯性地拢在腰间。到了近前,老韩解开大衣纽扣,原来怀中藏着的是一只热水袋。寒潮一过境,加油站上就刮着吹哨子一般的寒风,气温很快降到零下20摄氏度,加油枪就容易被冻住,得用热水袋把它慢慢暖开。
②加完油,如果天色已经像墨汁一样浓黑,老韩会建议跑长途的货运司机在他家借住一晚,次日早上喝过老韩媳妇做的面片汤再走,这样安全。
③老韩应聘到此加油站工作前,四年中加油站已经换了七拨主人——条件太艰苦,工资待遇低,每到夜晚,荒原上呜咽的风就像一个有冤屈的灵魂在游荡,听得人心里毛毛的;这里的海拔太高,就算是本地人,只要身体动作稍微快一点,太阳穴那里就像有一面小鼓在敲,突突地抽痛。因此,不论是加油站的领导,还是经常光顾的老司机们,都没想到老韩一来,转眼已待足八年。
④因为地处荒凉的高原,老韩一家人的饭食十分简单,长达七个多月的冬季只有洋葱、土豆和白菜这三样蔬菜,连老韩三岁半的孙女也吃这样简陋的饭食。可是万一哪个司机有点高原反应,老韩就赶紧吩咐媳妇给煮酸菜面片汤,把家里人都舍不得吃的鸡脯肉下在汤里。喝完汤,额头上密密麻麻出一层细汗,无休止敲打太阳穴的那面小鼓就停了。
⑤喝汤的人就说:“老韩,你要是不在这里干了,我们还怪不习惯的。”老韩很不能接受这样的赞美,局促地搓手回答:“一时半会儿离不开的,我舍不得儿子……”
⑥老韩的大儿子已经落葬在离加油站只有一里地的戈壁上,那里有方圆十几里地唯一的一棵红柳树,早被高原上的风吹成了贴地盆景的模样。儿子的去世是老韩心里永恒的痛:加油站由旧址搬往新址前,同为加油站员工的老韩的儿子前去看守物资,暖气还没有装好,半夜冻得睡不着,不得不烧炭取暖,就这样再也没有起来。
⑦老韩的媳妇说,老韩以前从不抽烟,但现在,他想儿子想得受不了时,会带上烟,慢慢走到红柳树下面,在那里抽上一根。
⑧每次,老韩走很远的路去抽烟,一向打扮得粉嘟嘟的小孙女就能感应到爷爷心里的难受,会寸步不离地跟着他。一老一小缓缓走去的背影,让在加油站门口闲聊打趣的司机们都安静下来,近乎肃穆地目送着他们。
⑨在远方,那棵孤独的红柳树悄然站立,枝条在寒风中抖动,犹如火焰一般。
(选自《读者》2016年第5期,有删改)
9.通读全文后,你认为老韩为什么要“驻守荒原”?:
10.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富有语言表现力,请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韩这个人物形象。
12.请你谈谈文章结尾有何妙处。
三、写作练笔
13.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荒山变绿洲的巨大变化,突出了植树的牧羊老人崇高的奉献精神。请你也运用对比手法,写一写你的家乡的变化。(200字左右)13 植树的牧羊人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废墟(xū) 湿润(rùn) 酬劳(chóu)
B.微薄(báo) 鲜嫩(nèn) 蜂箱(xiānɡ)
C.倒塌(tā) 富饶(ráo) 缝隙(xì)
D.干涸(hé) 呼啸(xiào) 敬佩(pèi)
参考答案:1.B 解析:“薄”应读bó。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慷概无私 不毛之地 源源不断
B.稀稀拉拉 毫无遮栏 沉默寡言
C.结结实实 刨跟问底 无边无际
D.风吹雨打 东倒西歪 连锁反应
参考答案:2.D 解析:A项,“概”应为“慨”;B项,“栏”应为“拦”;C项,“跟”应为“根”。
3.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 (涌出 喷射 流出)的神秘泉水。
(2)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 (拍击 击打 拍打)沙滩的声音。
(3)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 (饱满 丰满 丰硕)。
参考答案:3.(1)涌出 (2)拍打 (3)饱满
4.指出下列句子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 ( )
(2)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 )
(3)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 )
(4)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 ( )
参考答案:4.(1)动作描写 (2)语言描写 (3)环境描写 (4)神态描写
5.(2016·山东东营)综合性学习。
水是生命之本,也是文化之源。学校开展“饮水思源,拯救生命”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探源溯流
(1)汉字意趣盎然,“水”, 写作,小篆写作。《词源》注:“殳:手持具以取物。”你认为《庄子·列御寇》中“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中“没”的意思是: 。词语中,有源而常流不断的水称“活水”;成语中,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称“ ”;古诗中,描写自然山水风景的诗歌被称作“ ”。
望穿“清”水
材料一 据监测,七大水系中,松花江和淮河,黄河和辽河,海河,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污染,多数河流70%的河段受到污染。我国浅层地下水Ⅳ——Ⅴ类水质占80.1%。污染因素主要有工业排放,城乡污水排放与垃圾腐化,化肥农药及水土流失造成的氮、磷等污染。
材料二 医学研究确定,80%的疾病如各种癌症、内脏炎症、结石、心脑血管疾病都是由饮用水被污染造成的。近十年淮河流域内的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出现多个“癌症村”。
材料三
(2)研读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参考答案:5.(1)甲骨文 潜入水中 水到渠成 山水诗
(2)由于工业排放等因素影响造成了我国主要水系及地下水的严重污染,而水质污染成为导致各种癌症等疾病的罪魁祸首,人类及其他生物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87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6.“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这句话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6.原来这个村子干旱无比,现在却看到了溪水。
7.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7.渲染了这里树木葱茏、流水潺潺的美丽景象,间接地表达了对艾力泽·布菲老人的赞美之情。
8.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
参考答案:8.写出了这里的人们和睦相处,过着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侧面赞美了种树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类文阅读
(2016·黑龙江龙东)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驻守荒原
①西大滩加油站到了。这是离藏区最近的青海加油站,海拔4 150米,周围都是无边无垠的荒原。路过这里的司机,无论多晚,只要叫一声老韩,一个瘦小的男人就颠颠地奔出,披着军大衣,双手习惯性地拢在腰间。到了近前,老韩解开大衣纽扣,原来怀中藏着的是一只热水袋。寒潮一过境,加油站上就刮着吹哨子一般的寒风,气温很快降到零下20摄氏度,加油枪就容易被冻住,得用热水袋把它慢慢暖开。
②加完油,如果天色已经像墨汁一样浓黑,老韩会建议跑长途的货运司机在他家借住一晚,次日早上喝过老韩媳妇做的面片汤再走,这样安全。
③老韩应聘到此加油站工作前,四年中加油站已经换了七拨主人——条件太艰苦,工资待遇低,每到夜晚,荒原上呜咽的风就像一个有冤屈的灵魂在游荡,听得人心里毛毛的;这里的海拔太高,就算是本地人,只要身体动作稍微快一点,太阳穴那里就像有一面小鼓在敲,突突地抽痛。因此,不论是加油站的领导,还是经常光顾的老司机们,都没想到老韩一来,转眼已待足八年。
④因为地处荒凉的高原,老韩一家人的饭食十分简单,长达七个多月的冬季只有洋葱、土豆和白菜这三样蔬菜,连老韩三岁半的孙女也吃这样简陋的饭食。可是万一哪个司机有点高原反应,老韩就赶紧吩咐媳妇给煮酸菜面片汤,把家里人都舍不得吃的鸡脯肉下在汤里。喝完汤,额头上密密麻麻出一层细汗,无休止敲打太阳穴的那面小鼓就停了。
⑤喝汤的人就说:“老韩,你要是不在这里干了,我们还怪不习惯的。”老韩很不能接受这样的赞美,局促地搓手回答:“一时半会儿离不开的,我舍不得儿子……”
⑥老韩的大儿子已经落葬在离加油站只有一里地的戈壁上,那里有方圆十几里地唯一的一棵红柳树,早被高原上的风吹成了贴地盆景的模样。儿子的去世是老韩心里永恒的痛:加油站由旧址搬往新址前,同为加油站员工的老韩的儿子前去看守物资,暖气还没有装好,半夜冻得睡不着,不得不烧炭取暖,就这样再也没有起来。
⑦老韩的媳妇说,老韩以前从不抽烟,但现在,他想儿子想得受不了时,会带上烟,慢慢走到红柳树下面,在那里抽上一根。
⑧每次,老韩走很远的路去抽烟,一向打扮得粉嘟嘟的小孙女就能感应到爷爷心里的难受,会寸步不离地跟着他。一老一小缓缓走去的背影,让在加油站门口闲聊打趣的司机们都安静下来,近乎肃穆地目送着他们。
⑨在远方,那棵孤独的红柳树悄然站立,枝条在寒风中抖动,犹如火焰一般。
(选自《读者》2016年第5期,有删改)
9.通读全文后,你认为老韩为什么要“驻守荒原”?:
参考答案:9.①老韩要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②老韩深爱儿子,舍不得离开埋葬在荒原上的儿子。(意思对即可)
10.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富有语言表现力,请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10.示例: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了老韩憨厚和真诚的性格特点,以及对儿子深沉的爱。(意思对即可)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韩这个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11.老韩是一个真诚、善良、憨厚,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关爱他人,深爱儿子的父亲形象。(意思对即可)
12.请你谈谈文章结尾有何妙处。
参考答案:12.结尾深化了文章的主旨;与前文内容相呼应;借物喻人;将老韩对儿子深沉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使文章意味深长,给人以无限回味的余地;赞美了像老韩一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工作岗位的普通人。(从其他角度分析,意思对即可)
三、写作练笔
13.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荒山变绿洲的巨大变化,突出了植树的牧羊老人崇高的奉献精神。请你也运用对比手法,写一写你的家乡的变化。(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13.示例:
家乡的变化
听外公说我们的家乡在许多年前很落后,房屋都是矮小的旧瓦房,街道都是窄小的沙土路,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脚土,人们缺衣少食,更没有休闲娱乐的场所。  
而现在,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看,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宽广的柏油马路比比皆是,人行道上绿树成荫,花坛里鲜花怒放,超市里吃的、穿的、用的什么都有,任你挑选,有很多小广场小公园,人们可以在那里散步、跳舞、打球。家乡的变化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