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章节小练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章节小练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8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0 15:4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谷北坡植物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分布变化。
1.该河谷北坡降水主要来自
A.西南季风 B.西风 C.周边湖泊湿地 D.东南季风
2.该河谷海拔1 200 m以下,为荒漠草原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人类伐林过度 B.深居内陆,降水少
C.纬度低,蒸发旺盛 D.地处山地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
3.与山地草原区相比,针叶林区
①年均温低,生物代谢慢,易生存 ②光照较弱,紫外线少
③蒸发弱,水分条件好 ④人类活动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下图为祁连山东北坡局部植被分布示意图。
4.据图可知,针叶林带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
A.2 600~3 000米 B.2 800~3 200米 C.3 200~3 400米 D.3 400~3 800米
5.关于祁连山西南坡与东北坡自然带谱差异及其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西南坡丰富——基带海拔高 B.东北坡丰富——基带海拔低
C.西南坡稀少——光照不充足 D.东北坡稀少——水热更欠缺
下图为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
6.下列关于四地自然带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的自然带可能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②地的自然带只分布在北半球
C.③地的自然带可能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④地的自然带分布在大陆内部地区
7.②地自然带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受热量条件影响 B.地处内陆,远离海洋 C.受海拔影响 D.属于地方性分异
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体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的海拔大多在300~4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
8.该地植被分异有别于一般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原因主要是
A.相对高度小,坡度大 B.地形封闭,降水条件差
C.人类活动强度大 D.纬度较高,热量差异小
9.形成“沟谷季雨林”的主要原因是
A.全年降水量丰富 B.土壤水分充足 C.太阳光照强烈 D.海拔低,气温高
温带雨林是在中纬度的高雨量地区生长的针叶或阔叶森林。温带雨林在很多方面与热带雨林相似,如都有高大乔木、众多的附生植物和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层现象。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保存着古老而广阔的温带雨林,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下图为塔斯马尼亚岛等高线(单位:m)示意图。
10.塔斯马尼亚岛温带雨林保护区的核心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的特点是
A.树木年轮现象更显著 B.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
C.土壤的腐殖质层更薄 D.植物的垂直分层更多
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
12、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①距水汽源地远 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
③地势南高北低 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
A.苔原带 B.森林带 C.森林草原带 D.草原带
14、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
A.沼泽分布少 B.太阳辐射强 C.河流向北流 D.远离北冰洋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峡谷地形会影响植物生长的水热因素。一般来说,山坡的土层较薄、受阳光照射时间长,通常是灌丛、稀树草原等低矮的旱生植物生长的环境,反之则有利于高大乔木的生长。从山谷到山顶,依次分布着乔木—灌木—草甸,这是常见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但是在横断山区却出现了植被逆向分布情况,随着海拔降低,地形越来越封闭,反倒是谷底生长着低伏灌丛,山坡、山脊上生长着高大乔木(如图所示)。在横断山区,寒温带暗针叶林带的分布最广、带幅最宽、生物生产量最高,是地区代表性植被。这些地带性类型没能成功霸占横断山的谷底,而是被挤到半山腰,这种现象被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
(1)指出图中横断山区遭受影响而反常的部位,以及该部位植被的坡向差异。
(2)分析在未受影响的部位,东岸和西岸的植被差异,并说明原因。
(3)说明科学家把寒温带暗针叶林带作为此区域地带性基带的依据。
(4)分析东西岸河谷自然带主要为干旱小叶灌丛的可能原因。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岭—大巴山是中国中部的重要山脉,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更是中国南北地理和气候的天然界限。它西起陇南的迭山,东至豫西伏牛山,东西约跨8个经度,因而成为连接青藏高原和中国东部平原的“桥梁”,具有“东西承接,南北过渡”的地理—生态属性,受地带性因素和地方性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复杂多样且具有过渡性质的山地垂直带谱。下图示意秦巴山地四地区山地垂直带谱的变化和差异,图中A、B表示坡向。
(1)指出图中代表南坡的字母代号,并以神农架为例说明判断依据。
(2)写出四地中纬度最高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3)矮曲林是指山地森林上限附近由矮化、扭曲及变形的树木组成的林地或丛林,矮曲林树木甚至匍匐地面,然后再倾斜向上生长。简析伏牛山山顶灌丛矮曲林的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
1-5 BBCBB 6-10 CBABB 11-14 ADAB
15、(1)【解析】依题意可知,正常状态的垂直自然带是由山谷向上依次分布着乔木—灌丛—草甸,而图示3 100 m 以下与此分布相反,则反常部位位于3 100 m以下。图示3 100 m以下东西坡植被基本没有差异。
【答案】寒温带暗针叶林带以下部位(或3 100 m以下部位);东西两坡植被几乎没有差异。
(2)【解析】比较 3 100 m 以上东、西岸植被及其分布,即可看出差异。由材料可知,西岸为阴坡、东岸为阳坡,则两岸最大差异是光照不同,导致土壤中水分差异,从而影响植被。
【答案】西岸同类植被比东岸生长要好。西岸为阴坡,光照弱;未受影响条件下的寒温带暗针叶林带和高寒灌丛草甸带生长的海拔高。
(3)【解析】基带要满足两个特征:首先要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时是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最下部植被带。注意材料中“是地区代表性植被”一词的含义。
【答案】周边区域海拔高,该自然带和周边地区植被地带一样,属于典型基带发育起点;寒温带暗针叶林带以上植被,发育满足垂直自然带谱发育标准,而以下自然带不符合山体垂直自然带谱的发育要求,而是发育了灌丛和草地。
(4)【解析】干旱小叶灌丛体现的是水分少的特征,则可从谷底干旱原因角度分析。
【答案】山体高大,水汽难以到达,东西坡降水量差异小;但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微观区域白天和夜晚的山谷风加剧了谷底的干燥程度。
16、(1)【解析】读图可知,神农架A坡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坡基带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A坡为南坡。
【答案】A为南坡。 依据:神农架A坡山麓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坡山麓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且两自然带分布的最低海拔相近,说明A坡的热量条件优于B坡,因此A坡为南坡(阳坡)。
(2)【解析】神农架和米仓山基带与伏牛山、太白山相比,热量条件好,纬度低。太白山基带分布上限低于伏牛山,说明热量条件差于伏牛山,所以太白山纬度最高。
【答案】太白山。 理由:阳坡山麓自然带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且分布海拔上限低于伏牛山。
(3)【解析】矮曲林树木变形、弯曲、矮化,甚至匍匐地面,应该是受强烈、持续的大风,土壤贫瘠,昼夜温差大等恶劣自然条件的影响。
【答案】山顶海拔高,气温低,热量少;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植物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山顶附近风力强劲,在风力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