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章节小练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1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章节小练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0 15:4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一.选择题
麦盖提县位于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地区,气候极度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为42.3 mm,平均蒸发量为2 349 mm。在麦盖提分布着美丽的沙漠千岛湖——刀郎千岛湖。该沙漠千岛湖即使在流经该地区的叶尔羌河及周边湿地干涸、盐碱化的情况下也同样波光粼粼。湖中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岛屿,土壤黏重,水域面积广阔,水草茂盛。
1.沙漠千岛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河流水 B.山地降水 C.地下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
2.沙漠千岛湖在周边地区干涸时也同样水量丰富的原因是
A.沙漠千岛湖更靠近叶尔羌河,补给较多
B.沙漠千岛湖周边人口稀少,生产生活用水量少
C.沙漠千岛湖地区植被茂密,水源涵养作用强
D.沙漠千岛湖较周边地区地势低
3.沙漠千岛湖地区土壤黏重对水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提供养分,供给植被生长
B.阻隔湖水下渗
C.黏重土壤吸水性强,减少水分蒸发
D.黏重土壤阻滞水体流动,减缓地表径流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对洞庭湖出湖流量和泥沙变化具有明显影响。下图示意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洞庭湖区9~11月多年平均月湖容变化。
4.与夏季相比,9~11月对洞庭湖入江口干流下游附近补给增长率最明显的是
A.雨水补给 B.湖水补给 C.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5.9月初~10月初,三峡水库蓄水后洞庭湖的湖容净变化量大于蓄水前,其主要原因是
A.水库蓄水增多 B.水库补枯增多 C.长江水位上升 D.长江流速增加
6.与蓄水前相比,三峡水库蓄水后洞庭湖9月份入江口处
A.河床不变 B.侵蚀减弱 C.流速减慢 D.搬运增强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仅40~80毫米,理论蒸发量3 000毫米。沙漠东南部腹地有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相对高度多在200~300米)环抱湖泊的景观。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4毫米,全年实际蒸发量1 261毫米。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
7.苏木吉林湖近些年面积比较稳定,若不考虑下渗因素的影响,推断苏木吉林湖每年地下水平均补给量约为
A.1 260毫米 B.160毫米 C.3 000毫米 D.1 100毫米
8.苏木吉林湖
A.冬季湖面面积缩小 B.主要排泄方式是蒸发
C.春季湖面面积较小 D.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
河涌是广东方言中对河流的称谓,在广州地区主要指除珠江干流以外的河道水系。广州的河涌纵横交错,景色优美,曾经是城区居民的生活水源(见下图)。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产生活污水不断排入城区内的河涌,污水易在河涌内迂回往复,消散缓慢,污染严重。1997年广州开始采取“两闸联控”“抽水补水”等措施整治河涌。其中,“两闸联控”指通过河涌两端闸门的调控,提高河涌内水位,实现河涌内水的单向流动,达到“流水不腐”的治理效果。
9.污水易在河涌内迂回往复,主要由于
A.潮汐涨落的影响 B.流域降水集中 C.城区地形起伏小 D.河涌纵横交错
10.适宜采用“两闸联控”措施治理水污染的河涌是
A.乌涌 B.猎德涌 C.海珠涌 D.大冲口涌
图甲示意我国东部地区河流某河段,图乙示意图甲中河流上E、F两水文站多年月平均流量变化。
11.图甲中EF河段的流向是
A.自西南向东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12.E水文站观测的河流流量有两个峰值,这两个峰值出现的原因最可能是
A.地下水补给、梅雨 B.梅雨、台风
C.季节性冰雪融水、季风降水 D.季节性冰雪融水、台风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100多个湖泊,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沙山—湖泊景观。巴丹吉林沙漠与外部并无地表水量交换,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 mm,水面蒸发量高达3 000~4 000 mm。图Ⅰ示意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湖泊群中南湖和北湖湖区剖面,图Ⅱ示意南湖湖水水位和南湖北岸地下水水位动态曲线。
(1)说出南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和判断依据。
(2)多年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试运用水平衡原理分析其原因。
(3)在图中沙丘下适当位置,绘制地下水水位线,并表示出地下水流动方向。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呈东北—西南狭长分布,湖长93 km,平均宽度32 km,湖水面积2 339 km2。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位于呼伦湖东北部,河长25千米,流向受呼伦湖和海拉尔河水位变化的制约,顺逆不定,是呼伦湖的吞吐河流。呼伦湖是一个淡水湖和咸水湖不断转化的湖泊。冬季11月初至翌年4月下旬,呼伦湖水量处于不增不减的平衡状态。4月下旬开始,呼伦湖水位逐渐上升。下图示意呼伦湖位置及其周围水系。
(1)分析呼伦湖在冬季11月初至翌年4月下旬期间水量稳定的主要原因。
(2)分析呼伦湖水位从4月下旬开始逐渐上升的主要原因。
(3)呼伦湖是一个淡水湖和咸水湖不断转化的湖泊,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参考答案:
1-5 CDBBA 6-10 DDBAC 11-12 CB
13、(1)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地下水水位始终高于南湖水位;南湖湖水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水位变化一致;而南湖水位变化与大气降水相关性小,表明湖水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所以南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
【答案】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水位始终高于南湖湖水水位;南湖湖水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水位变化一致;南湖湖水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
(2)【解析】由题干可知,两湖泊位于内流区域。“多年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表明其水量收入与支出大体平衡,但由于蒸发量(3 000~4 000 mm)远大于降水量(100 mm),而由题干可知,两湖接受地下水补给。所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的原因是降水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之和大致等于蒸发量。
【答案】两湖泊位于内流区域,其水量收入与支出大致平衡;由于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两湖接受地下水补给,降水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之和大致等于蒸发量。
(3)【解析】由题可知,该处地下水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所以绘制时,地下水水位(虚线)需要高于湖泊水面,并在两者交界处平滑过渡,表示地下水流动方向的箭头应为沙丘指向湖泊。
【答案】绘图如下:
14、(1)【解析】冬季11月初至翌年4月下旬正值呼伦湖流域低温期,湖泊、河流处于冰封期,地面径流减少或停止,湖水外流很少,加上湖面结冰阻挡蒸发,因此湖水消耗少。此时期降水以积雪保存在地面,未能汇入水系和湖泊,因此湖泊水量稳定。
【答案】在此期间,与呼伦湖连通的河流正值封冻期,地面径流补给减少或停止;降雪和蒸发对湖泊水位基本上没有影响,湖泊水量处于稳定状态。
(2)【解析】4月下旬开始气温逐渐回升,流域内的积雪融化,随河流注入湖内,使湖泊水量增加,此期间湖面冰层处在融化期,湖面蒸发量不大,水量损失较少,因此湖泊水位逐渐上升。
【答案】4月下旬(春季)开始,河流进入解冻期,流域内的积雪融化,注入湖内的径流量增加;此期间湖面冰层处在融化期,湖面蒸发量不大,水量损失较少。
(3)
【解析】由材料可知,作为呼伦湖连接下游额尔古纳河的通道,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流向顺逆不定。因此当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外排湖水时,即呼伦湖水量大、水位高时,盐分外排,湖中含盐量下降,形成淡水湖。当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停止外排时,呼伦湖成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入湖不断增加,形成咸水湖。
【答案】呼伦湖盐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水量的增减和是不是排水湖。当湖水量增加,水位上升时,湖水通过达兰鄂罗木河—新开河外排,成为排水湖(外流湖),盐分外排,湖水含盐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属于淡水湖;当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海拉尔河水位高时,湖水停止外排,海拉尔河水注入,成为内陆湖,盐分无法排出,湖水含盐量升高到一定程度, 形成咸水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