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变色龙》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醋栗(lì) 契诃夫(kē) 逮捕(dài) 伶俐(línɡ)
B.恐怖(bù) 胚子(pī) 畜生(chù) 筛子(shāi)
C.径直(jìn) 没收(mò) 调解(tiáo) 戳鼻子(chuō)
D.揭露(lù) 恐吓(hè) 蔑视(miè) 猪崽子(zǎi)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敞开 乞丐 魁悟 无精打彩
B.赔偿 下贱 洋溢 浑身发抖
C.荒唐 坎肩 惦记 无原无故
D.欺瞒 骄贵 巡警 异想天开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北京电视台的几个文艺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
B.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C.奥楚蔑洛夫看到将军的哥哥就眉开眼笑,在普通百姓面前,耀武扬威。
D.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我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向法国总统及法国人民致电慰问。
B.通过5G全新技术的支撑,让未来数据可视化成为新闻生产的关键性技术。
C.《复仇者联盟4》上映7天17小时就打破了中国影史“最快破30亿”的成绩。
D.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不仅为世界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促进了亚洲各国平等对话。
5.下列划线词语的感彩在句中发生变化的是( )
A.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
B.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C.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D.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
6.下列各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那就用不着白费工夫再上那儿去问了,”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用不着白费工夫说空话了。”
B.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
C.“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里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
D.他老人家是明白人,看得出来到底谁胡说,谁是凭良心说话;要是我说了谎,那就让调解法官审问我好了。
7.划线词语的感彩在句中发生变化的是( )
A.那个敞开了坎肩的人举起右手,把一个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人们看。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
B.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C.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D.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
8.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你会发现,烦恼正渐渐消散,再次启程,你会一身轻松。
②停下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叶的光芒、花的辉煌、草的力量。
③面对他人的质疑,你是否是苦恼过?面对学业的受控,你是否沮丧过?
④那么,何不选择偶尔停下来呢?
A.③④②①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④③①
二、现代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不过也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把他的想法说出来,“它的脸上又没写着……前几天我在将军家院子里看见过这样的一条狗。”
“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可要是每个坏家伙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将军家的厨师来了,问他好了——喂,普洛诃尔!过来吧,老兄,上这儿来!瞧瞧这条狗,是你们家的吗?”
“瞎猜!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
“那就用不着白费工夫再上那儿去问了,”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用不着白费工夫说空话了。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尔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他哥哥是前几天才到这儿来的。我们将军不喜欢这种小猎狗,他哥哥却喜欢。”
“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
“是来住一阵的。”
“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1)奥楚蔑洛夫时而脱大衣,时而又穿上大衣,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奥楚蔑洛夫前五次断案都是以狗是否归属将军为判定依据,若文章就此结束,而不写狗是将军哥哥的这一部分,在表现主题上有什么不同?
(3)文中“哦!”表现了奥楚蔑洛夫的什么心态?
(4)文中反复描写奥楚蔑洛夫对小狗、对赫留金态度的变化,刻画出其怎样的典型性格?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名贵的狗
契诃夫
杜博夫,一个老兵出身、年纪不轻的中尉,和志愿入伍的克纳普斯正坐在一起喝酒。
“好一条公狗!”杜博夫指着他的狗米尔卡对克纳普斯说,“名——贵——的狗哪!您注意它的嘴脸!光凭这嘴脸就值大钱了!遇上喜欢狗的人,冲这张脸就肯甩出二百卢布!您不信?这么说您是外行……”
“我懂,不过……”
“这可是长毛猎狗,英国纯种长毛猎狗!发现野物时它那副姿势别提多漂亮了,还有那鼻子……真灵!天哪,多灵的鼻子!当初米尔卡还是一条小狗崽子,您知道我花了多少钱买下的?一百卢布!好狗啊!米尔卡,你这机灵鬼!米尔卡,你这小坏包!过来,过来,上这儿来……哎呀呀,我的小宝贝,我的小乖乖……”
杜博夫把米尔卡招引过来,还在它的头上亲了一下。他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
“我谁也不给……我的小美人……小淘气。你是爱我的,米尔卡,是不是?……行了,滚一边去!”中尉突然喝道,“脏爪子尽往军服上蹭!说真的,克纳普斯,买这小狗我花了一百五十卢布!可见它很值钱,只可惜我没有时间打猎!这狗简直闲死了,也荒废了它的才能……所以我想把它卖了。您买吧,克纳普斯!您一辈子都会感谢我的!哦,要是您手头紧,我可以半价让给您……出五十就带走!您这是明抢呀!”
“不行,亲爱的……我一个戈比也不出。一来我不需要狗,二来我也没有钱。”
“这话您早说不就好了。米尔卡,从这儿滚出去!”
“行了,不要就不要……见您的鬼去!既不想买,也不想要……哎,您去哪儿?再坐一会儿嘛!”
克纳普斯伸个懒腰,站起来,拿起帽子。“该走了,再见吧……”他打着哈欠说。
“那您等一下,我来送送您。”杜博夫和克纳普斯穿上大衣,来到街上,默默地走了一百来步。
“您看我把这狗送谁好呢?”中尉开口说,“您有没有什么熟人?那条狗您已经看到了,是条好狗,纯种狗,可是……对我真是一点用处也没有!”
“我不知道,亲爱的……再说我在这地方哪儿有什么熟人?”
一直走到克纳普斯的住处,两位朋友再没有说一句话。克纳普斯握过中尉的手,便打开自家的便门,这时候杜博夫咳了一声,有点迟疑地说:
“您可知道本地的那些屠夫收不收狗呢?”
“想必会收的……我也说不准。”
“明天我就让瓦赫拉梅耶夫送了去……去它的!叫人剥了它的皮……这该死的狗!可恶极了!不但弄脏了所有的房间,昨天还把厨房里的肉全偷吃光了,下贱胚子……是纯种狗倒好了,鬼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没准是看家狗和猪的杂种。晚安!”
“再见!”克纳普斯说。
门关上了,中尉一人留在外面。
(有删改)
(1)杜博夫对他的狗米尔卡前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杜博夫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
(3)文章倒数第三段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杜博夫这一人物形象。
(5)在写法上,本文和《变色龙》一文有哪些相同之处?(至少答出三点)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明子出师
曹文轩
夏日将近的一天晚上,三和尚慷慨解囊,请明子和黑罐在一家很不错的酒店吃了一顿饭。回到窝棚后,三和尚点亮了四五支蜡烛,把小窝棚照得很明亮。接着,他从门外搬进来一个很大的木头墩。他把一把锋利的斧头稳稳地放在木头墩上,对明子和黑罐说:“我不想再留你们。各人有各人的前程。但谁能出师,总得有个说法。你们瞧,见了,这是一个木头墩,还有一把斧头。你们每人砍三斧头,谁能三斧头皆砍在一个印迹里,谁就可以离开我。”他看了看明子和黑罐,“听明白了?”
明子和黑罐点了点头。
烛光静静地照着。
三人沉默着,脸上的表情很严肃很认真,仿佛有人要进天堂或要进地狱,仿佛面对着世界上的一个最重要的时刻。
三和尚再一次看了明子和黑罐一眼。
明子和黑罐互相对望了一阵,又把目光挪开去望那把斧头和木头墩。
“谁先来?”三和尚问。
“黑罐先来吧。”明子说。
三和尚说:“明子懂规矩。黑罐大,理应让他先来。”
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
三和尚掉过头去,“噗噗”几口,将所有蜡烛吹灭。他见黑罐半天没有动静,便叫道:“砍呀!”
黑暗里终于响起“咚”的一声,又一声,再一声。
三和尚又重新点亮蜡烛。
烛光下的木头墩上,是三道清晰的斧痕。
黑罐把斧头搁下,垂头丧气地站到一边。
三和尚把木头墩掉了一个头,又把斧头稳稳地放在上面,一切停当之后,他看着明子,但不说话。
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操起斧头。
三和尚又看了明子一眼。
明子稳稳地站着,只是一脸的平静,没有半点其他表情。
三和尚“噗噗”几口又将蜡烛吹灭。
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
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
“砍呀。”三和尚催促道。
明子没有反应。
三和尚又等了一会儿,见仍无动静,便欲大声地喊“砍”,然而这“砍”字刚吐出一半,只听见“咚”“咚”“咚”连着发出三声斧头砍击木头墩的声音。那声音的节奏告诉人,砍者动作极其坚决,毫不犹豫。
三和尚重新将所有蜡烛点亮。
烛光下,光光的木头墩上只有一道有力的斧痕。
明子把斧头靠在木头墩上,退到一旁。
三和尚好半天看着明子,然后说道:“你可以走了。”他坐到床上去,点起一支烟,朝明子说道:“你只砍了一斧头。”
黑罐忽地抬起头来。
明子很镇定地站着。
三和尚说:“还有两声,是你用斧背敲击木头墩发出的。世界上,手艺再绝的木匠,也不能在黑暗里把三斧头砍在同一道印迹里。因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烛光里,明子眼睛最亮。
三和尚对明子和黑罐倾吐了一番肺腑之言,那也是他半辈子的人生经验:“认真想起来,这个世界不太好,可也不太坏。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人就不能太老实了,可又不能太无心肝。“他专门对着明子说,”这个道理,黑罐不懂,你懂。但这个分寸怎么掌握,全靠你自己了。我只把手艺教给了你,但没有把这分寸教给你,这是我做师傅的罪过。”他充满深情和信赖地看了明子一眼说:“天不早了,你们俩睡觉吧。明子明天走时,带上我的那套家伙。就算是你师傅的一点情意吧。”说完,他整了整假发,走出了窝棚。
(选自《山羊不吃天堂草》)
(1)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握情节,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甲:我认为故事就是情节,本文的情节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展开,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就是“① →② →明子斧击→明子出师”。
乙:我认为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才构成情节,我这样梳理情节:因为③ ,所以明子出师了。
(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
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操起斧头。
(从黑罐和明子拿斧头的动作,你读出了他们各自怎样的心理?)
②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
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
(此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作者将三和尚的徒弟分别取名为“明子”和“黑罐”,有什么寓意?
(4)如果由你来评判,明子和黑罐哪一个应该出师 结合小说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三、综合题
12.学习完《变色龙》后,班级开展“走进小说天地,体会别样人生”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某同学写了一副对联的横批和上联用来评价奥楚蔑洛夫,请你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补写出下联。
横批:媚上欺下
上联:面对权贵趋炎附势尽显奴才脸
下联:
(2)请从“杨志、孔乙己、韩麦尔先生、奥楚蔑洛夫”中挑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写一段心得,不超过60字。
示例: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拉着一辆黄包车在烈日和暴雨下四处奔跑,我从中读出了下层百姓生活的辛酸艰苦。
(3)“变色龙”比喻像奥楚蔑洛夫这样“多变”的人。请说出下列称呼分别比喻什么样的人。
①铁公鸡: 。
②笑面虎: 。
③地头蛇: 。
(4)某同学为了解作家契诃夫,搜集了一些资料,整理时产生了一些错误,请你帮助修改。
【甲】90年代是契诃夫创作达到高峰的时期,创作了不少杰作。【乙】除了契诃夫自己主动研究现实外,由于九十年代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和高涨,也给了他不少的影响,使他对现实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他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批判也更加深入。在著名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丙】他编造了一个恐惧一切新事物、顽固地维护旧制度的典型人物别里科夫的形象。契诃夫相信旧制度一定会灭亡,新的生活必然会到来。在剧本《樱桃园》里,他喊出了“新生活万岁!”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成分残缺的语病,应在“ ”前加“ ”。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缺少主语的语病,应将“ ”去掉。
③【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改为“ ”。
13.5月18日,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大会,为新华书店庆祝80岁生日。新华书店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近期,新华书店准备开展一次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读书风尚”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从孔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人)起着重要的作用;二十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恢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
材料三: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1)【历史回顾】请探究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八十年来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2)【读书启智】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
(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3)【爱上阅读】书店将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说一小段话,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A.诃(hē);B.胚(pēi);C.径(jìnɡ)。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答案】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悟(梧),彩(采);C.原(缘);D.骄(娇)。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3.【答案】A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此句中应用“有声有色”。
故答案为:A
【点评】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4.【答案】A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B、成分残缺,删除“通过”或“让”;C、搭配不当,“成绩”改为“记录”D、逻辑错误,“ 为世界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与“ 促进了亚洲各国平等对话。 ”对换位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5.【答案】C
【知识点】贬义词;褒义词
【解析】【分析】ABD中划线词语的感彩没有发生变化。C“坏蛋”是贬词褒用,表示亲热。由于主人尊贵,警官对狗百般逗弄,不惜“屈尊”与狗直接对话,无比亲热,谄媚之态、无耻之形跃然纸上。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词义的能力,题目要求从感彩方面进行辨析,词语的感彩有褒义、贬义和中性。褒义词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表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的词语,贬义词是指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的词语。但有时为了达到一定的表达效果,会出现褒义贬用或贬义褒用的现象,具体要结合内容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A.“奥楚蔑洛夫说”后面的句号应改为逗号;B.感叹号应放到引号里面;C.“你在这儿干什么”和“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后面的逗号都应该改为问号。
故答案为:D
【点评】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作文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和书写位置,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7.【答案】C
【知识点】词义理解;贬义词;褒义词;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变色龙
【解析】【分析】A.“坏蛋”本是贬义词,句中赫留金称狗为坏蛋,表达的也是贬义。
B.“伶俐”是褒义词,句中奥楚蔑洛夫听人说狗是将军家的,就说狗怪伶俐,还要赞扬的意思。
C.“坏蛋”本是贬义词,句中奥楚蔑洛夫称呼狗为坏蛋,其实是带有怜爱的意思,属于贬义褒用。
D.“玩意儿”是贬义词,这里奥楚蔑洛夫一副看穿赫留金的样子,带有贬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辩词词义的能力,题目要求从感彩方面进行辨析,词语的感彩有褒义、贬义和中性。褒义词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表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的词语,贬义词是指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的词语。但有时为了达到一定的表达效果,会出现褒义贬用或贬义褒用的现象,具体要结合内容分析。
8.【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变色龙
【解析】【分析】③提出面对他人的质疑和学业的受控,会产生怎样的心理感受,提出话题。④“那么”一词,紧承③句,提出“选择偶尔停下来”;②句提出怎样“停下来”;①说“停下来”会使烦恼渐渐消散,再次启程,你会一身轻松。做结尾结束文段。所以正确排序为: ③④②①。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排列句子顺序。答题时应注意,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
9.【答案】(1)表明奥楚蔑洛夫极力用行为掩饰自己的内心,既显示出他的虚伪,又增加了小说的喜剧效果;外表的变化同卑鄙的心理相映衬;同时扣题,暗示人物具有变色龙的特色,揭示了人物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典型性格。
(2)没有这一部分就会把警官的作为和将军个人的权威连在一起,有了这一部分就表现出沙皇警察是为整个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
(3)表现了奥楚蔑洛夫惊惧的心理。
(4)见风使舵、趋炎附势。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细节描写
【解析】【分析】(1)结合小说情节分析,作者在文中中四次写了奥楚蔑洛夫的大衣,通过对"脱大衣"与"穿大衣"的细节描写,揭示其诚惶诚恐的心态。他面对将军家的狗,如同面对将军,惟恐照顾不周,殷勤不够;衣服成了他出尔反尔的遮掩之物,是他"变色"的最好工具。面对小百姓时,奥楚蔑洛夫的大衣似乎威风八面、作威作福的象征,穿着这大衣,就有了借助的权力,可以对小百姓凶横霸道;对位高权重者奥楚蔑洛夫的大衣又成了权力的卫道士,极力袒护那些位高权重者。契诃夫通过"大衣"细节购置,出神入画的刻画了奥楚蔑洛夫的内心。据此分析理解意对即可。
(2) 结合小说的主旨分析,契诃夫在该作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当他以为小狗是普通人家的狗时,就扬言要弄死它并惩罚其主人。当他听说狗主人是席加洛夫将军时,一会儿额头冒汗,一会儿又全是哆嗦。通过人物如同变色龙似的不断变化态度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嘲讽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封建卫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脸。小说中的奥楚蔑洛夫善变,当他不知道狗的主人是谁时,就在百姓面前显示他作为警官的威风,要严惩小狗和小狗的主人,而当他听说小狗是有权有势的将军甚至是将军哥哥的狗时,他就对狗和狗的主人大加赞扬,因此如果没有这一部分就会把警官的作为和将军个人的权威连在一起,有了这一部分就表现出沙皇警察是为整个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
(3)结合小说情节分析,之前奥楚蔑洛夫不知道狗的主人是谁时,他表示要严惩狗和狗的主人,但这时他听巡警和人群里有人说狗是将军的哥哥的狗,这时他心理非常害怕,但他又不能再大庭广众之下表现出这种心理,于是用一个常常的“哦”来掩饰自己的内心,以拖延时间来想出解决的办法。
(4)奥楚蔑洛夫在短短的几分钟内,经历了五次变化。如果狗主是普通百姓,那么他严惩小狗,株连狗主,中饱私囊;如果狗主是将军或将军哥哥,那么他奉承拍马,邀赏请功,威吓百姓。他的谄媚权责、欺压百姓的反动本性是永远不变的。据此可知文中反复描写奥楚蔑洛夫对小狗、对赫留金态度的变化,刻画出其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典型性格。
故答案为:⑴ 表明奥楚蔑洛夫极力用行为掩饰自己的内心,既显示出他的虚伪,又增加了小说的喜剧效果;外表的变化同卑鄙的心理相映衬;同时扣题,暗示人物具有变色龙的特色,揭示了人物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典型性格。
⑵ 没有这一部分就会把警官的作为和将军个人的权威连在一起,有了这一部分就表现出沙皇警察是为整个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
⑶ 表现了奥楚蔑洛夫惊惧的心理。
⑷ 见风使舵、趋炎附势。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细节描写作用的能力。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运用细节描写,要为表现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以及直接、间接揭示作品意义或主题思想服务。
⑵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把握小说情节、人物形象、主旨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①这一情节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②这一情节与小说其它情节有什么关系;③这一情节对表现主旨有什么作用。
⑶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语境分析揣摩人物心理的心理的微妙变化。
⑷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②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③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④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10.【答案】(1)一开始极力称赞它是一条名贵的狗,是条好狗、纯种狗;后来骂它是下贱胚子,是该死的狗、杂种狗。
(2)杜博夫假意装出对狗不舍的样子,是为博取克纳普斯的同情,从而把狗卖给他。
(3)不可以。因为这段话交代了杜博夫打算卖狗和送狗的原因,也说明了杜博夫开头极力赞扬狗的话,都是为了把狗卖给克纳普斯而编造出来的假话,从而暴露了他丑陋、表里不一的内心。
(4)杜博夫为了把狗卖给对方,不仅极力称赞狗,而且称赞对方是好小伙子,可见其言不由衷、虚伪、厚颜无耻;见对方不愿意买,又提出送给对方,遭拒绝后又发誓要把狗送给屠夫,大骂狗的不是,可见其自私狠毒、缺乏爱心、表里不一。
(5)①故事都是由“狗”引起的;②都通过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③都揭露了沙皇俄国统治时期国家的腐朽、黑暗;④都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⑤都属于成功运用讽刺艺术的杰作。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文章结构方式
【解析】【分析】(1)从小说相关语段中筛选出杜博夫对他的狗米尔卡态度的语句,从 “好一条公狗……”语段中筛选出“名——贵——的狗哪”,从“ 这可是长毛猎狗,英国纯种长毛猎狗……”段落中筛选出“ 这可是长毛猎狗,英国纯种长毛猎狗!发现野物时它那副姿势别提多漂亮了,还有那鼻子……真灵!天哪,多灵的鼻子 ”,从倒数第三段中筛选出“这该死的狗!可恶极了!不但弄脏了所有的房间,昨天还把厨房里的肉全偷吃光了,下贱胚子……是纯种狗倒好了,鬼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没准是看家狗和猪的杂种”,然后对这些语句进行整合即可。
(2) 结合前面的情节分析, 杜博夫想把自己非常喜爱的名贵的漂亮的狗卖给克纳普斯,想着马上就要与自己的狗分离了,因此杜博夫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但结合下面的情节分析,以上杜博夫的语言和泪水都是假的,他眼睛里“涌出的泪水” 是为博取克纳普斯的同情,从而把狗卖给他。
(3)从这一段的内容来看,这段话中的“这该死的狗!可恶极了!不但弄脏了所有的房间,昨天还把厨房里的肉全偷吃光了,下贱胚子……是纯种狗倒好了,鬼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没准是看家狗和猪的杂种” 交代了杜博夫打算卖狗和送狗的原因。而联系小说杜博夫开头极力赞扬狗的话,可以看出那些话都是为了把狗卖给克纳普斯而编造出来的假话,从而暴露了他丑陋、表里不一的灵魂。
(4) 在梳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再结合小说中杜博夫的语言、神情等进行分析,杜博夫为了把狗卖给克纳普斯 ,不仅极力称赞狗,而且称赞对方是好小伙子,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虚伪、厚颜无耻的人;当他见对方不愿意买,又提出送给对方,遭拒绝后又发誓要把狗送给屠夫,大骂狗的不是,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自私狠毒、缺乏爱心、表里不一的人。
(5)本题要求从写法上对这篇小说和《变色龙》进行比较,可从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对比、夸张、讽刺)等方面进行比较辨析。比如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变色龙》主要是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塑造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而这篇小说则通过语言、动作等塑造杜博夫这个人物形象。从表现手法分析,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的案件中一变再变,他对赫留金、对狗前后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当然小说也运用了极度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而这篇小说中,杜博夫对狗的前后态度也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同时也运用了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小说的主旨。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一开始极力称赞它是一条名贵的狗,是条好狗、纯种狗;后来骂它是下贱胚子,是该死的狗、杂种狗。
⑵ 杜博夫假意装出对狗不舍的样子,是为博取克纳普斯的同情,从而把狗卖给他。
⑶ 不可以。因为这段话交代了杜博夫打算卖狗和送狗的原因,也说明了杜博夫开头极力赞扬狗的话,都是为了把狗卖给克纳普斯而编造出来的假话,从而暴露了他丑陋、表里不一的内心。
⑷ 杜博夫为了把狗卖给对方,不仅极力称赞狗,而且称赞对方是好小伙子,可见其言不由衷、虚伪、厚颜无耻;见对方不愿意买,又提出送给对方,遭拒绝后又发誓要把狗送给屠夫,大骂狗的不是,可见其自私狠毒、缺乏爱心、表里不一。
⑸ ①故事都是由“狗”引起的;②都通过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③都揭露了沙皇俄国统治时期国家的腐朽、黑暗;④都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⑤都属于成功运用讽刺艺术的杰作。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最后再归纳概括。
⑵此题考查分析理解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语句所表达的观点态度。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⑶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某个材料作用的能力。文章材料是为主旨服务的,某部分内容需不需要写,是详写还是略写,这些都要根据文章的写作目的来决定,分析其作用也就是分析其对表现主旨的作用,如果其能表现文章的主旨,就不多余,反之亦然。
⑷此题考查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要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然后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⑸本题考查探小说表现手法及作用的能力。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衬托、伏笔、铺垫讽刺、夸张、对比、先抑后扬、借物喻人等。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使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11.【答案】(1)师傅请客(或“师傅设局”“师傅散徒”等);黑罐斧击(或“黑罐三击”“黑罐砍墩”等);明子三声斧响却只留下了一道斧痕
(2)①黑罐的胆怯不安,明子的镇定自信。②渲染了小窝棚里紧张、严肃的氛围,以环境的凝重来反衬人物内心的波澜,预示着明子将有不俗的表现。
(3)这两个名字对比的意味强烈,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倾向。“明子”有聪明的意思,人情练达,明白事理,自然胜人一筹;“黑罐”有实诚的意思,纯朴自然,雕琢不精,尚在暗中摸索。
(4)示例一:应该是明子出师。明子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得到了师傅的赞许,达到了师傅的预期,在这个过程中,明子不仅有黑罐所没有的镇定与自信,而且表现出了黑罐不具备的胆识与智慧。明子的表现正契合了师傅半辈子的人生经验。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不能太老实,因为太老实容易受气,但是也不能太没心肝,因为太没心肝容易作恶。把握好这个分寸,明是非,知进退,才是做人的智慧。
示例二:应该是黑罐出师。虽然黑罐没有达到师傅的预期,也没有得到师傅的赞许,但是他老老实实地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了,这种诚实做人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相信他今后一定能成功。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感受、分析环境描写;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1)甲:在整体感知小说情节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情节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根据两个情节之间的段落概括出剩余的情节。注意概括时要用四个字。从开头第一段到“明子和黑罐点了点头”写师傅请客(或“师傅设局”“师傅散徒”等);从“烛光静静地照着”到“黑罐把斧头搁下,垂头丧气地站到一边”写黑罐斧击(或“黑罐三击”“黑罐砍墩”等);从“三和尚把木头墩掉了一个头,又把斧头稳稳地放在上面”到“明子把斧头靠在木头墩上,退到一旁”写明子斧击;最后一部分写明子出师。乙从“三和尚把木头墩掉了一个头,又把斧头稳稳地放在上面”到“明子把斧头靠在木头墩上,退到一旁”写明子斧击,因为明子三声斧响却只留下了一道斧痕,他经过了师傅的测试,所以他出师了。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2)① “手微微颤抖”表现黒罐内心的紧张,结合语境分析,因为黒罐认为在黑暗中连砍三斧头,要做到只有一道斧印,是他做不到的,既然做不到,他也就不能出师,因此此时的黒罐非常的紧张胆怯和不安。而明子呢?他非常聪明,他早就想好了如何应对的策略,因此轮到他砍的时候他非常的镇定自信。②这两句话都属于环境描写,结合语境分析,师傅设计这样一个根本不可能做到的题,并不是为了考验他们的技术,而是考验他们的人品和胆识;而两个徒弟能不能完成则关系到他们是否能够出师。因此此黒罐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考试,他并没有通过师傅的测试。但师傅已经明白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此时轮到明子,明子是否能通过测试呢?明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是师傅和黒罐心中的疑问,此时三人都非常的紧张。因此这里的环境描写渲染了小窝棚里紧张、严肃的氛围,以环境的凝重来反衬人物内心的波澜,预示着明子将有不俗的表现。
(3) 结合词义和小说中明子和黒罐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黒罐严格按照师傅要求的去做,他没有想到动一点心机,也不会动一点心机,他非常的实诚,而从黒罐这个词语的意思来看,“黑”就是在暗中摸索,“罐”不像瓷器那样非常的景致,他自然、不事雕琢。因此黒罐这个名字真实名副其实。而明子呢,他运用自己的聪明通过了师傅的测试,他聪明、懂得变通。这和他的名字一样。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4)此题答案是多元的,答哪个应该出师皆可。只要能结合小说中两个徒弟的人物形象及现实生活进行分析评判到,言之有理即可。如:应该是明子出师。明子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得到了师傅的赞许,达到了师傅的预期,在这个过程中,明子不仅有黑罐所没有的镇定与自信,而且表现出了黑罐不具备的胆识与智慧。明子的表现正契合了师傅半辈子的人生经验。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不能太老实,因为太老实容易受气,但是也不能太没心肝,因为太没心肝容易作恶。把握好这个分寸,明是非,知进退,才是做人的智慧。或: 应该是黑罐出师。虽然黑罐没有达到师傅的预期,也没有得到师傅的赞许,但是他老老实实地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了,这种诚实做人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相信他今后一定能成功。
故答案为:⑴师傅请客(或“师傅设局”“师傅散徒”等);黑罐斧击(或“黑罐三击”“黑罐砍墩”等)‘’明子三声斧响却只留下了一道斧痕
⑵ ①黑罐的胆怯不安,明子的镇定自信。②渲染了小窝棚里紧张、严肃的氛围,以环境的凝重来反衬人物内心的波澜,预示着明子将有不俗的表现。
⑶ 这两个名字对比的意味强烈,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倾向。“明子”有聪明的意思,人情练达,明白事理,自然胜人一筹;“黑罐”有实诚的意思,纯朴自然,雕琢不精,尚在暗中摸索。
⑷ 示例一:应该是明子出师。明子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得到了师傅的赞许,达到了师傅的预期,在这个过程中,明子不仅有黑罐所没有的镇定与自信,而且表现出了黑罐不具备的胆识与智慧。明子的表现正契合了师傅半辈子的人生经验。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不能太老实,因为太老实容易受气,但是也不能太没心肝,因为太没心肝容易作恶。把握好这个分寸,明是非,知进退,才是做人的智慧。
示例二:应该是黑罐出师。虽然黑罐没有达到师傅的预期,也没有得到师傅的赞许,但是他老老实实地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了,这种诚实做人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相信他今后一定能成功。
【点评】⑴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情节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根据两个情节之间的段落概括出剩余的情节。
⑵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角度很多,有修辞、词语、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内容、情感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选择赏析角度和分析表达效果。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⑷此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12.【答案】(1)看到百姓专横跋扈露出虎狼相
(2)示例一:杨志,一个梁山泊的英雄,挥着一把宝刀在刀光剑影中搏杀,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豪迈英雄的赤子之心。
示例二:孔乙己,一个旧社会的读书人,摇晃着脑袋在酒馆里数着茴香豆喝酒,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迂腐读书人的自命清高。
示例三:韩麦尔先生,一个教学四十年的老教师,穿上平日轻易不穿的礼服严肃认真地上最后一课,我从中读出了一个知识分子深厚的爱国情感。
示例四:奥楚蔑洛夫,一个沙皇政权下的警官,兴师动众处理街头小事,变化无常,我从中读出了沙皇政府腐朽黑暗的统治。
(3)比喻极度吝啬的人;比喻外貌和善而内心凶狠的人;比喻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
(4)创作了;他;由于;编造;塑造
【知识点】补写对联;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对对联的有关知识要熟悉,尤其是“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要词性相对”“要内容相关”这三点要牢记便不难写出合适的下联了。这副对联是评价奥楚蔑洛夫,这副对联的横批是“媚上欺下”,上联是写奥楚蔑洛夫对统治者的态度,下联应该对奥楚蔑洛夫对百姓的态度,上联“面对权贵”属于动宾短语,“趋炎附势”是四字成语,“尽显奴才脸”是动宾短语,“奴才脸”是偏正短语。因此所对的下联也要符合这合这个特点。如: 看到百姓专横跋扈露出虎狼相。
(2)示例中的心得首先介绍祥子的身份,然后再描写他日常工作的一个场景,最后再写自己对此的感悟,答题时可从这几个人物中任选一个,仿照例句写一段心得即可。如:杨志,一个梁山泊的英雄,挥着一把宝刀在刀光剑影中搏杀,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豪迈英雄的赤子之心。
(3)比喻就是又甲事物联想到乙事物,此题要结合平时对这些动物的印象再结合关键的形容词进行联想,把它与生活中的某一类人建立联系,如公鸡全身都是羽毛,非常的漂亮,但铁公鸡身上的羽毛想拔也拔不掉,由此可以联想到生活中非常吝啬的这一类人。老虎非常的凶猛,而笑面虎就是表面来看比较和善的老虎,由此可以联想到生活中外貌和善而内心凶狠的人。蛇是一种有毒的动物,而地头蛇就是待在地头其他动物都不能通过,无法好好生存的一种蛇,由此可以联想到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
(4)【甲】缺少主语,谁创作了不少杰作呢?这个句子缺少主语,根据语境应该是契诃夫,这里可以用他代替。【乙】“由于九十年代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和高涨,也给了他不少的影响”缺少主语, 应删去“由于”,这样这个句子的主语就是“九十年代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和高涨”。【丙】谓语中心语“编造”和宾语中心语“形象”搭配不当,应把“编造”改为“塑造”。
故答案为:⑴ 看到百姓专横跋扈露出虎狼相
⑵ 示例一:杨志,一个梁山泊的英雄,挥着一把宝刀在刀光剑影中搏杀,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豪迈英雄的赤子之心。
示例二:孔乙己,一个旧社会的读书人,摇晃着脑袋在酒馆里数着茴香豆喝酒,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迂腐读书人的自命清高。
示例三:韩麦尔先生,一个教学四十年的老教师,穿上平日轻易不穿的礼服严肃认真地上最后一课,我从中读出了一个知识分子深厚的爱国情感。
示例四:奥楚蔑洛夫,一个沙皇政权下的警官,兴师动众处理街头小事,变化无常,我从中读出了沙皇政府腐朽黑暗的统治。
⑶比喻极度吝啬的人;比喻外貌和善而内心凶狠的人;比喻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
⑷创作了;他;由于;编造;塑造
【点评】⑴本题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⑵本题考查学生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一样多,结构也要一致。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应该在平时多多注意积累词语的意思,生活处处有语文,平时读书、看报、看电视、看手机等也要注意理解积累。在理解词语的意思时,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的提示去分析,然后即可正确解答词语的意思。
⑷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句子的病因大概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逻辑错误、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成分多余或残缺。修改方法是补法,删法和换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修改即可。
13.【答案】(1)新华书店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尤其对于开阔中学生视野,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发挥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当前新华书店在推动书香社会的建设潮流中依旧作用巨大。
(2)读史·朝代兴衰
引导读者阅读历史类作品,了解古今的朝代兴衰。
(3)如果你久违了书籍,请你用几分钟时间打开一本书,用几分钟时间读几行字,你会有一种久违的感受,有一种别样的体验,请打开一页书吧!
【知识点】活动设计;材料探究;见解表述;变色龙;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概括内容。答题时应注意,通读几则材料,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材料1:新华书店读书者众多;材料2: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作用巨大;材料3:新华书店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据此归纳为:新华书店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尤其对于开阔中学生视野,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发挥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当前新华书店在推动书香社会的建设潮流中依旧作用巨大。
(2)本题考查设计活动主题。答题时应注意,活动主题是某个活动的名字,要求高度概括活动的内容,它要求既能传递综合实践活动某一活动或项目的主要信息,又能吸引读者,指导学生表述好一个活动的主题十分重要。比如:读史·朝代兴衰;引导读者阅读历史类作品,了解古今的朝代兴衰。读情,喜怒哀乐。引导读者阅读文学类作品,感悟人间感情的喜怒哀乐。
(3)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表达看法。要求简明、连贯、得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符合特定的场合,再就是要有分寸感,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比如如果你久违了书籍,请你用几分钟时间打开一本书,用几分钟时间读几行字,你会有一种久违的感受,有一种别样的体验,请打开一页书吧!
故答案为:(1)新华书店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尤其对于开阔中学生视野,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发挥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当前新华书店在推动书香社会的建设潮流中依旧作用巨大。
(2)读史·朝代兴衰;引导读者阅读历史类作品,了解古今的朝代兴衰。
(3)如果你久违了书籍,请你用几分钟时间打开一本书,用几分钟时间读几行字,你会有一种久违的感受,有一种别样的体验,请打开一页书吧!
【点评】(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概括内容。答题时应注意,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的语言、结构、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把握几则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而找出各则材料之间的共性(或者个性)。
(2)本题考查设计活动主题。答题时应注意,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题目要醒目、简洁、具体、准确、清晰、完整、概括性强,要能准确反映活动主题的内容、范围以及研究的深度,切忌模糊。
(3)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表达看法。答题时应注意,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变色龙》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醋栗(lì) 契诃夫(kē) 逮捕(dài) 伶俐(línɡ)
B.恐怖(bù) 胚子(pī) 畜生(chù) 筛子(shāi)
C.径直(jìn) 没收(mò) 调解(tiáo) 戳鼻子(chuō)
D.揭露(lù) 恐吓(hè) 蔑视(miè) 猪崽子(zǎi)
【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
【解析】【分析】A.诃(hē);B.胚(pēi);C.径(jìnɡ)。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敞开 乞丐 魁悟 无精打彩
B.赔偿 下贱 洋溢 浑身发抖
C.荒唐 坎肩 惦记 无原无故
D.欺瞒 骄贵 巡警 异想天开
【答案】B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悟(梧),彩(采);C.原(缘);D.骄(娇)。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错别字的辨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仔细体会形近字之间用法的差别,尤其是形声字的形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留心,以达到正确的书写。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北京电视台的几个文艺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
B.一个人如果目空一切,一意孤行,就很容易停滞不前,甚至迷失方向。
C.奥楚蔑洛夫看到将军的哥哥就眉开眼笑,在普通百姓面前,耀武扬威。
D.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
【答案】A
【知识点】常见易混成语辨析
【解析】【分析】“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此句中应用“有声有色”。
故答案为:A
【点评】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我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向法国总统及法国人民致电慰问。
B.通过5G全新技术的支撑,让未来数据可视化成为新闻生产的关键性技术。
C.《复仇者联盟4》上映7天17小时就打破了中国影史“最快破30亿”的成绩。
D.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不仅为世界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促进了亚洲各国平等对话。
【答案】A
【知识点】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不合逻辑
【解析】【分析】B、成分残缺,删除“通过”或“让”;C、搭配不当,“成绩”改为“记录”D、逻辑错误,“ 为世界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与“ 促进了亚洲各国平等对话。 ”对换位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5.下列划线词语的感彩在句中发生变化的是( )
A.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
B.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C.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D.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
【答案】C
【知识点】贬义词;褒义词
【解析】【分析】ABD中划线词语的感彩没有发生变化。C“坏蛋”是贬词褒用,表示亲热。由于主人尊贵,警官对狗百般逗弄,不惜“屈尊”与狗直接对话,无比亲热,谄媚之态、无耻之形跃然纸上。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词义的能力,题目要求从感彩方面进行辨析,词语的感彩有褒义、贬义和中性。褒义词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表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的词语,贬义词是指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的词语。但有时为了达到一定的表达效果,会出现褒义贬用或贬义褒用的现象,具体要结合内容分析。
6.下列各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那就用不着白费工夫再上那儿去问了,”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用不着白费工夫说空话了。”
B.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
C.“这儿到底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进人群里去,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
D.他老人家是明白人,看得出来到底谁胡说,谁是凭良心说话;要是我说了谎,那就让调解法官审问我好了。
【答案】D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分析】A.“奥楚蔑洛夫说”后面的句号应改为逗号;B.感叹号应放到引号里面;C.“你在这儿干什么”和“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后面的逗号都应该改为问号。
故答案为:D
【点评】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作文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和书写位置,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7.划线词语的感彩在句中发生变化的是( )
A.那个敞开了坎肩的人举起右手,把一个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人们看。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
B.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C.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D.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
【答案】C
【知识点】词义理解;贬义词;褒义词;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变色龙
【解析】【分析】A.“坏蛋”本是贬义词,句中赫留金称狗为坏蛋,表达的也是贬义。
B.“伶俐”是褒义词,句中奥楚蔑洛夫听人说狗是将军家的,就说狗怪伶俐,还要赞扬的意思。
C.“坏蛋”本是贬义词,句中奥楚蔑洛夫称呼狗为坏蛋,其实是带有怜爱的意思,属于贬义褒用。
D.“玩意儿”是贬义词,这里奥楚蔑洛夫一副看穿赫留金的样子,带有贬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辩词词义的能力,题目要求从感彩方面进行辨析,词语的感彩有褒义、贬义和中性。褒义词是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表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的词语,贬义词是指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感情的词语。但有时为了达到一定的表达效果,会出现褒义贬用或贬义褒用的现象,具体要结合内容分析。
8.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你会发现,烦恼正渐渐消散,再次启程,你会一身轻松。
②停下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叶的光芒、花的辉煌、草的力量。
③面对他人的质疑,你是否是苦恼过?面对学业的受控,你是否沮丧过?
④那么,何不选择偶尔停下来呢?
A.③④②①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④③①
【答案】A
【知识点】句子排序;变色龙
【解析】【分析】③提出面对他人的质疑和学业的受控,会产生怎样的心理感受,提出话题。④“那么”一词,紧承③句,提出“选择偶尔停下来”;②句提出怎样“停下来”;①说“停下来”会使烦恼渐渐消散,再次启程,你会一身轻松。做结尾结束文段。所以正确排序为: ③④②①。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排列句子顺序。答题时应注意,排序类试题要求考生在注意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对语句排序试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分析选项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项。
二、现代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不过也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巡警把他的想法说出来,“它的脸上又没写着……前几天我在将军家院子里看见过这样的一条狗。”
“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名贵的狗;可要是每个坏家伙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狗是娇贵的动物……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将军家的厨师来了,问他好了——喂,普洛诃尔!过来吧,老兄,上这儿来!瞧瞧这条狗,是你们家的吗?”
“瞎猜!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
“那就用不着白费工夫再上那儿去问了,”奥楚蔑洛夫说,“这是条野狗!用不着白费工夫说空话了。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尔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他哥哥是前几天才到这儿来的。我们将军不喜欢这种小猎狗,他哥哥却喜欢。”
“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
“是来住一阵的。”
“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1)奥楚蔑洛夫时而脱大衣,时而又穿上大衣,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奥楚蔑洛夫前五次断案都是以狗是否归属将军为判定依据,若文章就此结束,而不写狗是将军哥哥的这一部分,在表现主题上有什么不同?
(3)文中“哦!”表现了奥楚蔑洛夫的什么心态?
(4)文中反复描写奥楚蔑洛夫对小狗、对赫留金态度的变化,刻画出其怎样的典型性格?
【答案】(1)表明奥楚蔑洛夫极力用行为掩饰自己的内心,既显示出他的虚伪,又增加了小说的喜剧效果;外表的变化同卑鄙的心理相映衬;同时扣题,暗示人物具有变色龙的特色,揭示了人物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典型性格。
(2)没有这一部分就会把警官的作为和将军个人的权威连在一起,有了这一部分就表现出沙皇警察是为整个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
(3)表现了奥楚蔑洛夫惊惧的心理。
(4)见风使舵、趋炎附势。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细节描写
【解析】【分析】(1)结合小说情节分析,作者在文中中四次写了奥楚蔑洛夫的大衣,通过对"脱大衣"与"穿大衣"的细节描写,揭示其诚惶诚恐的心态。他面对将军家的狗,如同面对将军,惟恐照顾不周,殷勤不够;衣服成了他出尔反尔的遮掩之物,是他"变色"的最好工具。面对小百姓时,奥楚蔑洛夫的大衣似乎威风八面、作威作福的象征,穿着这大衣,就有了借助的权力,可以对小百姓凶横霸道;对位高权重者奥楚蔑洛夫的大衣又成了权力的卫道士,极力袒护那些位高权重者。契诃夫通过"大衣"细节购置,出神入画的刻画了奥楚蔑洛夫的内心。据此分析理解意对即可。
(2) 结合小说的主旨分析,契诃夫在该作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当他以为小狗是普通人家的狗时,就扬言要弄死它并惩罚其主人。当他听说狗主人是席加洛夫将军时,一会儿额头冒汗,一会儿又全是哆嗦。通过人物如同变色龙似的不断变化态度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嘲讽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封建卫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脸。小说中的奥楚蔑洛夫善变,当他不知道狗的主人是谁时,就在百姓面前显示他作为警官的威风,要严惩小狗和小狗的主人,而当他听说小狗是有权有势的将军甚至是将军哥哥的狗时,他就对狗和狗的主人大加赞扬,因此如果没有这一部分就会把警官的作为和将军个人的权威连在一起,有了这一部分就表现出沙皇警察是为整个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
(3)结合小说情节分析,之前奥楚蔑洛夫不知道狗的主人是谁时,他表示要严惩狗和狗的主人,但这时他听巡警和人群里有人说狗是将军的哥哥的狗,这时他心理非常害怕,但他又不能再大庭广众之下表现出这种心理,于是用一个常常的“哦”来掩饰自己的内心,以拖延时间来想出解决的办法。
(4)奥楚蔑洛夫在短短的几分钟内,经历了五次变化。如果狗主是普通百姓,那么他严惩小狗,株连狗主,中饱私囊;如果狗主是将军或将军哥哥,那么他奉承拍马,邀赏请功,威吓百姓。他的谄媚权责、欺压百姓的反动本性是永远不变的。据此可知文中反复描写奥楚蔑洛夫对小狗、对赫留金态度的变化,刻画出其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典型性格。
故答案为:⑴ 表明奥楚蔑洛夫极力用行为掩饰自己的内心,既显示出他的虚伪,又增加了小说的喜剧效果;外表的变化同卑鄙的心理相映衬;同时扣题,暗示人物具有变色龙的特色,揭示了人物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典型性格。
⑵ 没有这一部分就会把警官的作为和将军个人的权威连在一起,有了这一部分就表现出沙皇警察是为整个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
⑶ 表现了奥楚蔑洛夫惊惧的心理。
⑷ 见风使舵、趋炎附势。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细节描写作用的能力。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运用细节描写,要为表现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以及直接、间接揭示作品意义或主题思想服务。
⑵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把握小说情节、人物形象、主旨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①这一情节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②这一情节与小说其它情节有什么关系;③这一情节对表现主旨有什么作用。
⑶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语境分析揣摩人物心理的心理的微妙变化。
⑷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②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③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④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名贵的狗
契诃夫
杜博夫,一个老兵出身、年纪不轻的中尉,和志愿入伍的克纳普斯正坐在一起喝酒。
“好一条公狗!”杜博夫指着他的狗米尔卡对克纳普斯说,“名——贵——的狗哪!您注意它的嘴脸!光凭这嘴脸就值大钱了!遇上喜欢狗的人,冲这张脸就肯甩出二百卢布!您不信?这么说您是外行……”
“我懂,不过……”
“这可是长毛猎狗,英国纯种长毛猎狗!发现野物时它那副姿势别提多漂亮了,还有那鼻子……真灵!天哪,多灵的鼻子!当初米尔卡还是一条小狗崽子,您知道我花了多少钱买下的?一百卢布!好狗啊!米尔卡,你这机灵鬼!米尔卡,你这小坏包!过来,过来,上这儿来……哎呀呀,我的小宝贝,我的小乖乖……”
杜博夫把米尔卡招引过来,还在它的头上亲了一下。他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
“我谁也不给……我的小美人……小淘气。你是爱我的,米尔卡,是不是?……行了,滚一边去!”中尉突然喝道,“脏爪子尽往军服上蹭!说真的,克纳普斯,买这小狗我花了一百五十卢布!可见它很值钱,只可惜我没有时间打猎!这狗简直闲死了,也荒废了它的才能……所以我想把它卖了。您买吧,克纳普斯!您一辈子都会感谢我的!哦,要是您手头紧,我可以半价让给您……出五十就带走!您这是明抢呀!”
“不行,亲爱的……我一个戈比也不出。一来我不需要狗,二来我也没有钱。”
“这话您早说不就好了。米尔卡,从这儿滚出去!”
“行了,不要就不要……见您的鬼去!既不想买,也不想要……哎,您去哪儿?再坐一会儿嘛!”
克纳普斯伸个懒腰,站起来,拿起帽子。“该走了,再见吧……”他打着哈欠说。
“那您等一下,我来送送您。”杜博夫和克纳普斯穿上大衣,来到街上,默默地走了一百来步。
“您看我把这狗送谁好呢?”中尉开口说,“您有没有什么熟人?那条狗您已经看到了,是条好狗,纯种狗,可是……对我真是一点用处也没有!”
“我不知道,亲爱的……再说我在这地方哪儿有什么熟人?”
一直走到克纳普斯的住处,两位朋友再没有说一句话。克纳普斯握过中尉的手,便打开自家的便门,这时候杜博夫咳了一声,有点迟疑地说:
“您可知道本地的那些屠夫收不收狗呢?”
“想必会收的……我也说不准。”
“明天我就让瓦赫拉梅耶夫送了去……去它的!叫人剥了它的皮……这该死的狗!可恶极了!不但弄脏了所有的房间,昨天还把厨房里的肉全偷吃光了,下贱胚子……是纯种狗倒好了,鬼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没准是看家狗和猪的杂种。晚安!”
“再见!”克纳普斯说。
门关上了,中尉一人留在外面。
(有删改)
(1)杜博夫对他的狗米尔卡前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杜博夫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
(3)文章倒数第三段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杜博夫这一人物形象。
(5)在写法上,本文和《变色龙》一文有哪些相同之处?(至少答出三点)
【答案】(1)一开始极力称赞它是一条名贵的狗,是条好狗、纯种狗;后来骂它是下贱胚子,是该死的狗、杂种狗。
(2)杜博夫假意装出对狗不舍的样子,是为博取克纳普斯的同情,从而把狗卖给他。
(3)不可以。因为这段话交代了杜博夫打算卖狗和送狗的原因,也说明了杜博夫开头极力赞扬狗的话,都是为了把狗卖给克纳普斯而编造出来的假话,从而暴露了他丑陋、表里不一的内心。
(4)杜博夫为了把狗卖给对方,不仅极力称赞狗,而且称赞对方是好小伙子,可见其言不由衷、虚伪、厚颜无耻;见对方不愿意买,又提出送给对方,遭拒绝后又发誓要把狗送给屠夫,大骂狗的不是,可见其自私狠毒、缺乏爱心、表里不一。
(5)①故事都是由“狗”引起的;②都通过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③都揭露了沙皇俄国统治时期国家的腐朽、黑暗;④都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⑤都属于成功运用讽刺艺术的杰作。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文章结构方式
【解析】【分析】(1)从小说相关语段中筛选出杜博夫对他的狗米尔卡态度的语句,从 “好一条公狗……”语段中筛选出“名——贵——的狗哪”,从“ 这可是长毛猎狗,英国纯种长毛猎狗……”段落中筛选出“ 这可是长毛猎狗,英国纯种长毛猎狗!发现野物时它那副姿势别提多漂亮了,还有那鼻子……真灵!天哪,多灵的鼻子 ”,从倒数第三段中筛选出“这该死的狗!可恶极了!不但弄脏了所有的房间,昨天还把厨房里的肉全偷吃光了,下贱胚子……是纯种狗倒好了,鬼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没准是看家狗和猪的杂种”,然后对这些语句进行整合即可。
(2) 结合前面的情节分析, 杜博夫想把自己非常喜爱的名贵的漂亮的狗卖给克纳普斯,想着马上就要与自己的狗分离了,因此杜博夫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但结合下面的情节分析,以上杜博夫的语言和泪水都是假的,他眼睛里“涌出的泪水” 是为博取克纳普斯的同情,从而把狗卖给他。
(3)从这一段的内容来看,这段话中的“这该死的狗!可恶极了!不但弄脏了所有的房间,昨天还把厨房里的肉全偷吃光了,下贱胚子……是纯种狗倒好了,鬼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没准是看家狗和猪的杂种” 交代了杜博夫打算卖狗和送狗的原因。而联系小说杜博夫开头极力赞扬狗的话,可以看出那些话都是为了把狗卖给克纳普斯而编造出来的假话,从而暴露了他丑陋、表里不一的灵魂。
(4) 在梳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再结合小说中杜博夫的语言、神情等进行分析,杜博夫为了把狗卖给克纳普斯 ,不仅极力称赞狗,而且称赞对方是好小伙子,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虚伪、厚颜无耻的人;当他见对方不愿意买,又提出送给对方,遭拒绝后又发誓要把狗送给屠夫,大骂狗的不是,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自私狠毒、缺乏爱心、表里不一的人。
(5)本题要求从写法上对这篇小说和《变色龙》进行比较,可从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对比、夸张、讽刺)等方面进行比较辨析。比如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变色龙》主要是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塑造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而这篇小说则通过语言、动作等塑造杜博夫这个人物形象。从表现手法分析,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的案件中一变再变,他对赫留金、对狗前后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当然小说也运用了极度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而这篇小说中,杜博夫对狗的前后态度也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同时也运用了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小说的主旨。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一开始极力称赞它是一条名贵的狗,是条好狗、纯种狗;后来骂它是下贱胚子,是该死的狗、杂种狗。
⑵ 杜博夫假意装出对狗不舍的样子,是为博取克纳普斯的同情,从而把狗卖给他。
⑶ 不可以。因为这段话交代了杜博夫打算卖狗和送狗的原因,也说明了杜博夫开头极力赞扬狗的话,都是为了把狗卖给克纳普斯而编造出来的假话,从而暴露了他丑陋、表里不一的内心。
⑷ 杜博夫为了把狗卖给对方,不仅极力称赞狗,而且称赞对方是好小伙子,可见其言不由衷、虚伪、厚颜无耻;见对方不愿意买,又提出送给对方,遭拒绝后又发誓要把狗送给屠夫,大骂狗的不是,可见其自私狠毒、缺乏爱心、表里不一。
⑸ ①故事都是由“狗”引起的;②都通过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③都揭露了沙皇俄国统治时期国家的腐朽、黑暗;④都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⑤都属于成功运用讽刺艺术的杰作。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词,最后再归纳概括。
⑵此题考查分析理解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语句所表达的观点态度。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⑶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某个材料作用的能力。文章材料是为主旨服务的,某部分内容需不需要写,是详写还是略写,这些都要根据文章的写作目的来决定,分析其作用也就是分析其对表现主旨的作用,如果其能表现文章的主旨,就不多余,反之亦然。
⑷此题考查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首先要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然后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分析人物形象。
⑸本题考查探小说表现手法及作用的能力。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衬托、伏笔、铺垫讽刺、夸张、对比、先抑后扬、借物喻人等。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使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明子出师
曹文轩
夏日将近的一天晚上,三和尚慷慨解囊,请明子和黑罐在一家很不错的酒店吃了一顿饭。回到窝棚后,三和尚点亮了四五支蜡烛,把小窝棚照得很明亮。接着,他从门外搬进来一个很大的木头墩。他把一把锋利的斧头稳稳地放在木头墩上,对明子和黑罐说:“我不想再留你们。各人有各人的前程。但谁能出师,总得有个说法。你们瞧,见了,这是一个木头墩,还有一把斧头。你们每人砍三斧头,谁能三斧头皆砍在一个印迹里,谁就可以离开我。”他看了看明子和黑罐,“听明白了?”
明子和黑罐点了点头。
烛光静静地照着。
三人沉默着,脸上的表情很严肃很认真,仿佛有人要进天堂或要进地狱,仿佛面对着世界上的一个最重要的时刻。
三和尚再一次看了明子和黑罐一眼。
明子和黑罐互相对望了一阵,又把目光挪开去望那把斧头和木头墩。
“谁先来?”三和尚问。
“黑罐先来吧。”明子说。
三和尚说:“明子懂规矩。黑罐大,理应让他先来。”
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
三和尚掉过头去,“噗噗”几口,将所有蜡烛吹灭。他见黑罐半天没有动静,便叫道:“砍呀!”
黑暗里终于响起“咚”的一声,又一声,再一声。
三和尚又重新点亮蜡烛。
烛光下的木头墩上,是三道清晰的斧痕。
黑罐把斧头搁下,垂头丧气地站到一边。
三和尚把木头墩掉了一个头,又把斧头稳稳地放在上面,一切停当之后,他看着明子,但不说话。
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操起斧头。
三和尚又看了明子一眼。
明子稳稳地站着,只是一脸的平静,没有半点其他表情。
三和尚“噗噗”几口又将蜡烛吹灭。
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
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
“砍呀。”三和尚催促道。
明子没有反应。
三和尚又等了一会儿,见仍无动静,便欲大声地喊“砍”,然而这“砍”字刚吐出一半,只听见“咚”“咚”“咚”连着发出三声斧头砍击木头墩的声音。那声音的节奏告诉人,砍者动作极其坚决,毫不犹豫。
三和尚重新将所有蜡烛点亮。
烛光下,光光的木头墩上只有一道有力的斧痕。
明子把斧头靠在木头墩上,退到一旁。
三和尚好半天看着明子,然后说道:“你可以走了。”他坐到床上去,点起一支烟,朝明子说道:“你只砍了一斧头。”
黑罐忽地抬起头来。
明子很镇定地站着。
三和尚说:“还有两声,是你用斧背敲击木头墩发出的。世界上,手艺再绝的木匠,也不能在黑暗里把三斧头砍在同一道印迹里。因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烛光里,明子眼睛最亮。
三和尚对明子和黑罐倾吐了一番肺腑之言,那也是他半辈子的人生经验:“认真想起来,这个世界不太好,可也不太坏。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人就不能太老实了,可又不能太无心肝。“他专门对着明子说,”这个道理,黑罐不懂,你懂。但这个分寸怎么掌握,全靠你自己了。我只把手艺教给了你,但没有把这分寸教给你,这是我做师傅的罪过。”他充满深情和信赖地看了明子一眼说:“天不早了,你们俩睡觉吧。明子明天走时,带上我的那套家伙。就算是你师傅的一点情意吧。”说完,他整了整假发,走出了窝棚。
(选自《山羊不吃天堂草》)
(1)阅读小说要注意把握情节,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甲:我认为故事就是情节,本文的情节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展开,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就是“① →② →明子斧击→明子出师”。
乙:我认为有因果关系的故事才构成情节,我这样梳理情节:因为③ ,所以明子出师了。
(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
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操起斧头。
(从黑罐和明子拿斧头的动作,你读出了他们各自怎样的心理?)
②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
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
(此处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作者将三和尚的徒弟分别取名为“明子”和“黑罐”,有什么寓意?
(4)如果由你来评判,明子和黑罐哪一个应该出师 结合小说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答案】(1)师傅请客(或“师傅设局”“师傅散徒”等);黑罐斧击(或“黑罐三击”“黑罐砍墩”等);明子三声斧响却只留下了一道斧痕
(2)①黑罐的胆怯不安,明子的镇定自信。②渲染了小窝棚里紧张、严肃的氛围,以环境的凝重来反衬人物内心的波澜,预示着明子将有不俗的表现。
(3)这两个名字对比的意味强烈,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倾向。“明子”有聪明的意思,人情练达,明白事理,自然胜人一筹;“黑罐”有实诚的意思,纯朴自然,雕琢不精,尚在暗中摸索。
(4)示例一:应该是明子出师。明子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得到了师傅的赞许,达到了师傅的预期,在这个过程中,明子不仅有黑罐所没有的镇定与自信,而且表现出了黑罐不具备的胆识与智慧。明子的表现正契合了师傅半辈子的人生经验。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不能太老实,因为太老实容易受气,但是也不能太没心肝,因为太没心肝容易作恶。把握好这个分寸,明是非,知进退,才是做人的智慧。
示例二:应该是黑罐出师。虽然黑罐没有达到师傅的预期,也没有得到师傅的赞许,但是他老老实实地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了,这种诚实做人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相信他今后一定能成功。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感受、分析环境描写;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分析】(1)甲:在整体感知小说情节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情节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根据两个情节之间的段落概括出剩余的情节。注意概括时要用四个字。从开头第一段到“明子和黑罐点了点头”写师傅请客(或“师傅设局”“师傅散徒”等);从“烛光静静地照着”到“黑罐把斧头搁下,垂头丧气地站到一边”写黑罐斧击(或“黑罐三击”“黑罐砍墩”等);从“三和尚把木头墩掉了一个头,又把斧头稳稳地放在上面”到“明子把斧头靠在木头墩上,退到一旁”写明子斧击;最后一部分写明子出师。乙从“三和尚把木头墩掉了一个头,又把斧头稳稳地放在上面”到“明子把斧头靠在木头墩上,退到一旁”写明子斧击,因为明子三声斧响却只留下了一道斧痕,他经过了师傅的测试,所以他出师了。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2)① “手微微颤抖”表现黒罐内心的紧张,结合语境分析,因为黒罐认为在黑暗中连砍三斧头,要做到只有一道斧印,是他做不到的,既然做不到,他也就不能出师,因此此时的黒罐非常的紧张胆怯和不安。而明子呢?他非常聪明,他早就想好了如何应对的策略,因此轮到他砍的时候他非常的镇定自信。②这两句话都属于环境描写,结合语境分析,师傅设计这样一个根本不可能做到的题,并不是为了考验他们的技术,而是考验他们的人品和胆识;而两个徒弟能不能完成则关系到他们是否能够出师。因此此黒罐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考试,他并没有通过师傅的测试。但师傅已经明白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此时轮到明子,明子是否能通过测试呢?明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是师傅和黒罐心中的疑问,此时三人都非常的紧张。因此这里的环境描写渲染了小窝棚里紧张、严肃的氛围,以环境的凝重来反衬人物内心的波澜,预示着明子将有不俗的表现。
(3) 结合词义和小说中明子和黒罐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黒罐严格按照师傅要求的去做,他没有想到动一点心机,也不会动一点心机,他非常的实诚,而从黒罐这个词语的意思来看,“黑”就是在暗中摸索,“罐”不像瓷器那样非常的景致,他自然、不事雕琢。因此黒罐这个名字真实名副其实。而明子呢,他运用自己的聪明通过了师傅的测试,他聪明、懂得变通。这和他的名字一样。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4)此题答案是多元的,答哪个应该出师皆可。只要能结合小说中两个徒弟的人物形象及现实生活进行分析评判到,言之有理即可。如:应该是明子出师。明子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得到了师傅的赞许,达到了师傅的预期,在这个过程中,明子不仅有黑罐所没有的镇定与自信,而且表现出了黑罐不具备的胆识与智慧。明子的表现正契合了师傅半辈子的人生经验。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不能太老实,因为太老实容易受气,但是也不能太没心肝,因为太没心肝容易作恶。把握好这个分寸,明是非,知进退,才是做人的智慧。或: 应该是黑罐出师。虽然黑罐没有达到师傅的预期,也没有得到师傅的赞许,但是他老老实实地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了,这种诚实做人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相信他今后一定能成功。
故答案为:⑴师傅请客(或“师傅设局”“师傅散徒”等);黑罐斧击(或“黑罐三击”“黑罐砍墩”等)‘’明子三声斧响却只留下了一道斧痕
⑵ ①黑罐的胆怯不安,明子的镇定自信。②渲染了小窝棚里紧张、严肃的氛围,以环境的凝重来反衬人物内心的波澜,预示着明子将有不俗的表现。
⑶ 这两个名字对比的意味强烈,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倾向。“明子”有聪明的意思,人情练达,明白事理,自然胜人一筹;“黑罐”有实诚的意思,纯朴自然,雕琢不精,尚在暗中摸索。
⑷ 示例一:应该是明子出师。明子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得到了师傅的赞许,达到了师傅的预期,在这个过程中,明子不仅有黑罐所没有的镇定与自信,而且表现出了黑罐不具备的胆识与智慧。明子的表现正契合了师傅半辈子的人生经验。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就不能太老实,因为太老实容易受气,但是也不能太没心肝,因为太没心肝容易作恶。把握好这个分寸,明是非,知进退,才是做人的智慧。
示例二:应该是黑罐出师。虽然黑罐没有达到师傅的预期,也没有得到师傅的赞许,但是他老老实实地按照师傅的要求去做了,这种诚实做人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相信他今后一定能成功。
【点评】⑴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情节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再根据两个情节之间的段落概括出剩余的情节。
⑵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角度很多,有修辞、词语、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内容、情感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选择赏析角度和分析表达效果。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语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首先必须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然后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不仅要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分析其深层内涵,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层内涵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
⑷此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三、综合题
12.学习完《变色龙》后,班级开展“走进小说天地,体会别样人生”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某同学写了一副对联的横批和上联用来评价奥楚蔑洛夫,请你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补写出下联。
横批:媚上欺下
上联:面对权贵趋炎附势尽显奴才脸
下联:
(2)请从“杨志、孔乙己、韩麦尔先生、奥楚蔑洛夫”中挑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写一段心得,不超过60字。
示例: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拉着一辆黄包车在烈日和暴雨下四处奔跑,我从中读出了下层百姓生活的辛酸艰苦。
(3)“变色龙”比喻像奥楚蔑洛夫这样“多变”的人。请说出下列称呼分别比喻什么样的人。
①铁公鸡: 。
②笑面虎: 。
③地头蛇: 。
(4)某同学为了解作家契诃夫,搜集了一些资料,整理时产生了一些错误,请你帮助修改。
【甲】90年代是契诃夫创作达到高峰的时期,创作了不少杰作。【乙】除了契诃夫自己主动研究现实外,由于九十年代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和高涨,也给了他不少的影响,使他对现实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他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批判也更加深入。在著名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丙】他编造了一个恐惧一切新事物、顽固地维护旧制度的典型人物别里科夫的形象。契诃夫相信旧制度一定会灭亡,新的生活必然会到来。在剧本《樱桃园》里,他喊出了“新生活万岁!”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成分残缺的语病,应在“ ”前加“ ”。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缺少主语的语病,应将“ ”去掉。
③【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改为“ ”。
【答案】(1)看到百姓专横跋扈露出虎狼相
(2)示例一:杨志,一个梁山泊的英雄,挥着一把宝刀在刀光剑影中搏杀,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豪迈英雄的赤子之心。
示例二:孔乙己,一个旧社会的读书人,摇晃着脑袋在酒馆里数着茴香豆喝酒,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迂腐读书人的自命清高。
示例三:韩麦尔先生,一个教学四十年的老教师,穿上平日轻易不穿的礼服严肃认真地上最后一课,我从中读出了一个知识分子深厚的爱国情感。
示例四:奥楚蔑洛夫,一个沙皇政权下的警官,兴师动众处理街头小事,变化无常,我从中读出了沙皇政府腐朽黑暗的统治。
(3)比喻极度吝啬的人;比喻外貌和善而内心凶狠的人;比喻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
(4)创作了;他;由于;编造;塑造
【知识点】补写对联;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对对联的有关知识要熟悉,尤其是“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要词性相对”“要内容相关”这三点要牢记便不难写出合适的下联了。这副对联是评价奥楚蔑洛夫,这副对联的横批是“媚上欺下”,上联是写奥楚蔑洛夫对统治者的态度,下联应该对奥楚蔑洛夫对百姓的态度,上联“面对权贵”属于动宾短语,“趋炎附势”是四字成语,“尽显奴才脸”是动宾短语,“奴才脸”是偏正短语。因此所对的下联也要符合这合这个特点。如: 看到百姓专横跋扈露出虎狼相。
(2)示例中的心得首先介绍祥子的身份,然后再描写他日常工作的一个场景,最后再写自己对此的感悟,答题时可从这几个人物中任选一个,仿照例句写一段心得即可。如:杨志,一个梁山泊的英雄,挥着一把宝刀在刀光剑影中搏杀,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豪迈英雄的赤子之心。
(3)比喻就是又甲事物联想到乙事物,此题要结合平时对这些动物的印象再结合关键的形容词进行联想,把它与生活中的某一类人建立联系,如公鸡全身都是羽毛,非常的漂亮,但铁公鸡身上的羽毛想拔也拔不掉,由此可以联想到生活中非常吝啬的这一类人。老虎非常的凶猛,而笑面虎就是表面来看比较和善的老虎,由此可以联想到生活中外貌和善而内心凶狠的人。蛇是一种有毒的动物,而地头蛇就是待在地头其他动物都不能通过,无法好好生存的一种蛇,由此可以联想到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
(4)【甲】缺少主语,谁创作了不少杰作呢?这个句子缺少主语,根据语境应该是契诃夫,这里可以用他代替。【乙】“由于九十年代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和高涨,也给了他不少的影响”缺少主语, 应删去“由于”,这样这个句子的主语就是“九十年代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和高涨”。【丙】谓语中心语“编造”和宾语中心语“形象”搭配不当,应把“编造”改为“塑造”。
故答案为:⑴ 看到百姓专横跋扈露出虎狼相
⑵ 示例一:杨志,一个梁山泊的英雄,挥着一把宝刀在刀光剑影中搏杀,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豪迈英雄的赤子之心。
示例二:孔乙己,一个旧社会的读书人,摇晃着脑袋在酒馆里数着茴香豆喝酒,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迂腐读书人的自命清高。
示例三:韩麦尔先生,一个教学四十年的老教师,穿上平日轻易不穿的礼服严肃认真地上最后一课,我从中读出了一个知识分子深厚的爱国情感。
示例四:奥楚蔑洛夫,一个沙皇政权下的警官,兴师动众处理街头小事,变化无常,我从中读出了沙皇政府腐朽黑暗的统治。
⑶比喻极度吝啬的人;比喻外貌和善而内心凶狠的人;比喻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
⑷创作了;他;由于;编造;塑造
【点评】⑴本题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⑵本题考查学生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一样多,结构也要一致。
⑶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应该在平时多多注意积累词语的意思,生活处处有语文,平时读书、看报、看电视、看手机等也要注意理解积累。在理解词语的意思时,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的提示去分析,然后即可正确解答词语的意思。
⑷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句子的病因大概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逻辑错误、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成分多余或残缺。修改方法是补法,删法和换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修改即可。
13.5月18日,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大会,为新华书店庆祝80岁生日。新华书店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近期,新华书店准备开展一次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读书风尚”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从孔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人)起着重要的作用;二十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恢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
材料三: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1)【历史回顾】请探究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八十年来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2)【读书启智】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
(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3)【爱上阅读】书店将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说一小段话,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1)新华书店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尤其对于开阔中学生视野,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发挥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当前新华书店在推动书香社会的建设潮流中依旧作用巨大。
(2)读史·朝代兴衰
引导读者阅读历史类作品,了解古今的朝代兴衰。
(3)如果你久违了书籍,请你用几分钟时间打开一本书,用几分钟时间读几行字,你会有一种久违的感受,有一种别样的体验,请打开一页书吧!
【知识点】活动设计;材料探究;见解表述;变色龙;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概括内容。答题时应注意,通读几则材料,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材料1:新华书店读书者众多;材料2: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作用巨大;材料3:新华书店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据此归纳为:新华书店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尤其对于开阔中学生视野,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发挥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当前新华书店在推动书香社会的建设潮流中依旧作用巨大。
(2)本题考查设计活动主题。答题时应注意,活动主题是某个活动的名字,要求高度概括活动的内容,它要求既能传递综合实践活动某一活动或项目的主要信息,又能吸引读者,指导学生表述好一个活动的主题十分重要。比如:读史·朝代兴衰;引导读者阅读历史类作品,了解古今的朝代兴衰。读情,喜怒哀乐。引导读者阅读文学类作品,感悟人间感情的喜怒哀乐。
(3)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表达看法。要求简明、连贯、得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符合特定的场合,再就是要有分寸感,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法。比如如果你久违了书籍,请你用几分钟时间打开一本书,用几分钟时间读几行字,你会有一种久违的感受,有一种别样的体验,请打开一页书吧!
故答案为:(1)新华书店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尤其对于开阔中学生视野,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发挥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当前新华书店在推动书香社会的建设潮流中依旧作用巨大。
(2)读史·朝代兴衰;引导读者阅读历史类作品,了解古今的朝代兴衰。
(3)如果你久违了书籍,请你用几分钟时间打开一本书,用几分钟时间读几行字,你会有一种久违的感受,有一种别样的体验,请打开一页书吧!
【点评】(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概括内容。答题时应注意,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的语言、结构、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把握几则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而找出各则材料之间的共性(或者个性)。
(2)本题考查设计活动主题。答题时应注意,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题目要醒目、简洁、具体、准确、清晰、完整、概括性强,要能准确反映活动主题的内容、范围以及研究的深度,切忌模糊。
(3)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表达看法。答题时应注意,语言表达得体,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所谓“语境”包括说话的对象(称谓、语气),场合(时间、地点、氛围),目的(说什么、怎么说)以及说话人自己的身份。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