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0 16:0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同步练习
一、必备知识基础练
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完成1~2题。
1.图中E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2.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风带风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完成3~4题。
3.若图示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
B. 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
C. a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 Q地位于东南信风带
4.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
B. Q地盛行东北风
C. 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该环流属于高纬环流
下图为某月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为(  )
A.北半球夏季 B.南半球冬季
C. 1月 D. 7月
6.此季节M市(  )
A.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
B.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
C.地表径流量一年中较大
D.蒸发量一年中较小
7.读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气压带C是      ,气压带E是        。
(2)若上图表示北半球的三圈环流,则风带B为       ,D为       。
(3)各气压带中,由动力原因形成的有   、   。(填字母)
(4)若上图表示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则图中D的风向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正南风
(5)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③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 ④地转偏向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能力素养提升练
图1表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2表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读图,完成8~9题。
8.关于图1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南半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
B. ⑦处的盛行风是东南风
C.⑥处的盛行风是西南风
D. 受①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9.图2中甲、乙反映的时间与北半球季节正确的是(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下图为某月沿90°E经线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某月”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1.该月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12.该月(  )
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大
B.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
C.我国东部盛行偏南风
D.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
某年11月,新西兰南岛山脉顶部的积雪冰川呈现黄褐色,一些科学家推测,这些深色沉积物可能与澳大利亚森林大火或沙尘暴有关,并且会加速冰川的融化。结合新西兰图(下图),完成第13题。
13.将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的灰尘挟带到新西兰冰川上的大气环流是(  )
A.东北信风 B.西南季风
C.东南信风 D.盛行西风
14.读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区域等压线图判断,此时北半球为   (填“夏”或“冬”)季,说出你的判断依据并描述我国南方地区此时的气候特征。
(2)分析②地气压中心的形成过程。
(3)说出①②③④四地中,风力最大、最小的地点,并分别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一、必备知识基础练
1.B 2.B
解析:第1题,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可知该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E气压带位于南纬30°附近,故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正确。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D风带位于南纬40°~60°,为中纬西风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风。读图分析可知,②图为西北风,B正确。
3.A 4.C
解析:第3题,若图示为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根据气流运动方向判断,b为赤道低气压带,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结合指向标,图示为南半球的低纬环流;b气压带的成因为热力因素;Q地位于东南信风带。第4题,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b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Q地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结合指向标,图示环流应为中纬环流。
5.C 6.D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为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则欧亚大陆上应为高气压中心(亚洲高压),说明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因此图示为1月的等压线分布图,C正确。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市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此时为冬季,盛行西北风,温和少雨;地表径流量一年中较小;1月气温低,蒸发量一年中较小,D正确。
7. 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2)东北信风带(低纬信风带) 中纬西风带
(3)C E
(4)C
(5)B
解析:第(1)题,图中C位于纬度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位于纬度60°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第(2)题,若示意图表示北半球三圈环流,则A是赤道低气压带,C是副热带高气压带,E是副极地低气压带,G是极地高气压带,B是东北信风带(低纬信风带),D是中纬西风带。第(3)题,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气流的运动形成的,属动力原因。第(4)题,根据图示可知D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气流运动方向是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南半球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偏,因此图中D的风向是西北风。C正确。第(5)题,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故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是③④,B正确。
二、能力素养提升练
8.C 9.D
解析:第8题,读图1可知,图1所示风向向右偏,所以图1为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A错误。⑦处为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盛行东北风,B错误。⑥处为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盛行西南风,C正确。①为赤道低气压带,受①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D错误。第9题,读图2可知,图2中甲对应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北,为北半球的夏季,表示7月份;乙对应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南,为北半球的冬季,表示1月份。D正确。
10.A 11.B 12.B
解析:第10题,根据所学知识,赤道附近的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根据图中的气压状况,图示气压带南移,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该图表示北半球的冬季,“某月”最可能是1月。A正确。第11题,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甲地位于南半球印度洋海域,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左偏为西北风,B正确。第12题,北半球冬季,陆地形成高气压,海洋形成低气压,A错误。1月北半球同纬度大陆气温低于海洋,所以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度(南)凸出;南半球大陆气温高于海洋,所以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度(南)凸出,B正确。冬季我国东部盛行偏北风,C错误。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D错误。
13.D
解析:澳大利亚位于新西兰的西北方,将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的灰尘挟带到新西兰冰川上的大气环流是盛行西风,南半球盛行西风的风向为西北风。D正确。故选D。
14. 答案:(1)冬 亚洲高压势力强。我国南方地区低温少雨。
(2)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是世界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高气压中心。
(3)风力最大的是①地。原因:①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小的是②地。原因:②地位于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水平气流相对较弱。
解析:第(1)题,根据区域等压线图判断,②地出现高气压中心。根据海陆轮廓判断,②地高气压中心为亚洲高压,由此判断,此时北半球为冬季。此时,我国南方地区低温少雨。第(2)题,②地高气压中心为亚洲高压。亚洲高压的形成过程:欧亚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强大的高气压中心,即亚洲高压。第(3)题,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等压线最密集的是①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此风力最大;②地位于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水平气流相对较弱,因此②地风力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