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0 17:2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1—3课)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本卷为闭卷考试卷,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写在题后括号内。)
1.遗址能为已经消逝的文明或者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北京人遗址为我们提供的历史见证是,北京人已经( )
A.定居生活 B.学会用火 C.饲养家畜 D.种植粮食
2.右图不同类型的工具,为距今的70~20万年的北京人所制作。这些工具的制作方法是( )
A.打制
B.磨制
C.烧制
D.炼制 石锤 尖状器 刮削器
3.据考古发现,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在其居住的“上室”地面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这说明他们( )
A.使用粗糙打制石器 B.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C.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D.政治上实行禅让制
4.距今约20万年,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到更高一级的人类,即早期智人。下列哪处遗址能为研究这一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一手史料?(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5.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6.小唐同学在参观西安半坡博物馆时,能感受到( )
A.干栏式建筑的巧妙 B.彩陶纹饰的古朴美
C.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D.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7.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原始社会半坡居民农耕生活的是( )
A.铁制农具 B.司母戊鼎 C.鱼纹彩陶盆 D.刻有文字的甲骨
8.某校举办“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下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据此推测( )
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
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
③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
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9.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三星堆青铜面具
A B C D
10.下列各图中,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11.2019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宣布,“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考古证明其距今5000年前已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的文化信仰。材料表明中国( )
A.早期国家形态已出现 B.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C.五千年文明史获认可 D.旧石器时代生产水平高
12.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发现了我国早期栽培的农作物遗存。这种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
A.粟 B.黍 C.玉米 D.稻
13.考古工作者在半坡遗址除发掘出大量房屋、圈栏、窖穴外,还发现了大量磨制石器以及石制研磨器。人们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远古传说时代 D.金石并用时代
14.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下列选项中能够支撑该论点的论据是( )
①云南元谋发掘的粗糙石器 ②北京周口店发掘的打制石器
③半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栗粒 ④河姆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仓颉和嫘祖 C.尧和舜 D.隶首和大禹
16.传说蚕丛是蜀地首先称王的人,他的眼睛向前突出。右图所示文物与蚕从形象吻合。由此可见( )
A.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
B.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唯一途径
C.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D.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 1986年四川三星堆出土的双目面具
17.相传尧当政的时候,滔天洪水横流天下,民无居处。后来 一心治水,在外13年,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也没有进去看看,最终治水成功。( )
A.黄帝 B.舜 C.鲧 D.禹
18.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禹因治水有功,又被舜推荐为继任者。这种做法称为( )
A.禅让 B.世袭 C.分封 D.专制
19.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下面是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遗址,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①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①②④
20.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二、综合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4分,共50分)
21.(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寻找证物】
初一某班历史课堂:同学A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北京人”一天的生活。请你为他的描述寻找证据。
①北京人长相还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嘴部前伸。他们一般居住在山洞里。
②白天,男人(暂且称为人)拿着木棒、各种石器围捕、砍砸鹿等猎物。
③女人出去采摘,老人和孩子留下来看守火种,他们一般在洞内和洞口各堆设1个火堆,用来照明、取暖和驱赶野兽。晚上,男人女人各自带着成果回来,围着篝火分享食物。
图6
北京人遗址灰烬堆
(1)能为描述①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_________ 、 _________ (填写图号)(2分)
(2)能为描述②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_________ 、 _________ (填写图号)(2分)
(3)能为描述③提供考古依据的是: _________ 、 _________ (填写图号)(2分)
【进行解释】
以下是同学B搜集的反映半坡人、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请你仿照范例,对这位同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
[范例]:“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见证半坡人会制作陶器。
(4)“骨耜”可以见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得出结论】
(6)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 ——郭沫若
(1)材料一中《神农教稼图》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
(2)材料三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2分)说出判断的依据。(2分)“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主要是什么农作物?(2分)
(3)结合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谈谈你的感受。(2分)
23.(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史记 十二本纪》记载“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
(1)从材料一看,我国早期人类遗址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2分)看到祖国境内的这些早期人类遗址,你有哪些感想?(2分)
(2)材料二中的房屋结构是不同的,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农耕居民,其中图一的房屋结构名称是什么?(2分)属于哪个地方农耕居民的房屋结构?(2分)从房屋建筑的不同风格中,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是?(2分)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2分)
24.(14分)历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记录,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请结合下列发现历史的途径,回答问题。
【遗址中的历史】
(1)结合图一回答元谋人在我国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有着怎样的特殊地位?(2分)
(2)参观图二中的周口店遗址中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2分)
【文物中的历史】
(3)图三文物被我国哪一原始居民使用过?图四是哪一原始居民制作的彩陶?(2分)图三和图四反映的原始居民已经进入了农耕时代,请你结合史实加以说明。(2分)
【传说中的历史】
材料一:“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遂禽杀蚩尤。” ——《史记 五帝本纪》
材料二:“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墨子 尚贤》
(4)材料一记述的是哪一场战役?材料二的内容记载了我国原始社会哪一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4分)
【探究中的历史】
(5)通过探究我们可以知道,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请你再举出一例来。(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B A B C D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B B A C D A A D
二、综合题
21.(1)图1,图2。
(2)图4,图5。
(3)图3,图6。
(4)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
(5)河姆渡人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6)考古发现。
22.(1)反映了我国原始农业生产的出现。
(2)半坡原始居民;依据是材料中提到的“彩陶”;粟。
(3)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原始居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丰硕的劳动成果,对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进奠定了基础。(言之有理即可)
23.(1)特点:我国早期人类遗址遍布南北,分布范围广,但主要集中在大江、大河流域,尤其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感想: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
(2)图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半坡居民;人们要科学合理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3)炎帝、黄帝;华夏民族是由各族交错杂居,在求大同去小异,相互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的。
24.(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打制石器。
(3)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都会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建造房屋等。
(4)涿鹿之战;禅让制。
(5)上网查询、阅读书籍、参观博物馆、考古发掘、观看纪录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