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0 19:2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五单元:15—17课)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本卷为闭卷考试卷,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写在题后括号内。)
1.北伐战争中,下图所示的歌曲响彻大江南北。歌曲中的“大联合”指( )
A.革命统一战线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爱国统一战线
2.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度携手共度难关。假如你穿越到1924年,可能看到孙中山、蒋介石和周恩来在商量筹建( )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黄埔军校
3.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去世,在孙中山的灵前,最引人注目的挽联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挽联中的“革命”指的是( )
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国民革命 D.北伐战争
4.历史课上,张老师展示了右边这幅历史地图,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北伐战争
B.井冈山会师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5.“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是国民革命军北伐初期的口号,它表明北伐战争的作战策略是( )
A.消灭吴佩孚就完成北伐任务 B.北伐军的主要敌人是吴佩孚
C.集中兵力,各个歼灭 D.北伐军力量弱小,只能讨伐吴佩孚一派军阀
6.张强同学是惠州人,他自豪地说:我家乡有一位名人,是率领“铁军”独立团屡建战功的北伐名将。请指出他是谁( )
A.叶挺 B.贺龙 C.朱德 D.彭德怀
7.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8.面对国民党反动派要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高举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抵抗。 1927 年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武装抵抗包括( )
①南昌起义 ②秋收起义 ③北伐战争 ④战略大决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右图为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陈列的一支德国造驳壳枪,手枪上 有两行字:“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请你判断这 是朱德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使用的手枪?( )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平型关大捷
10.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北伐战争
11.1927年,毛泽东写到:“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诗赞颂的是( )
A.井冈山会师 B.红军长征 C.武昌起义 D.秋收起义
12.1930年中共中央军委主办的《军事通讯》指出:在瑞金独立政权中,可以见到许多宝贵的、独一无二的经验。这里的“经验”主要指( )
A.中心城市暴动 B.工农武装割据 C.议会和平斗争 D.地主减租减息
1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革命年代,毛泽东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来形容当年革命的大好形势。这里的“星星之火”指的是哪一革命根据地( )
A.井冈山根据地 B.陕甘根据地 C.左右江根据地 D.中央根据地
14.“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长征组歌》”。“红军急切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
A.准备北上抗日 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C.红军的一种战略战术 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15.在中央红军长征途中,有一事件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它是(  )
A.四渡赤水河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飞夺泸定桥
16.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考察调研,调研中前往赣州市于都县,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花篮(右图)。红军长征始于( )
A.1935年10月  
B.1935年1月  
C.1934年10月 
D.1936年10月
17.有人将长征喻为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大棋局,收官之时,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盘赢得胜利的新棋局。“新棋局”中的一步好棋是( )
A.胜利召开遵义会议 B.避敌主力进军贵州 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D.取得了台儿庄大捷
18.“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25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
A.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C.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D.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19.下图以“转”字串起中国革命的某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是指( )B
A.国民大革命 B.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0.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②遵义会议召开 ③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④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A.④①②③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二.综合题(第21题15分,第22题14分,第23题9分,第24题12分,共50分)
2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1)这所学校的名称是什么?(2分)何时创办的?(1分)

材料二: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2)据材料二,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2分)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2分)
(3)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2分)
材料三: 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墙上(右图示)。现在该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
(4)材料二中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2分)
(5)为完成革命的任务国民党采取了哪些行动?取得了什么成果?(4分)
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1)材料一的歌谣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朱毛合”分别指谁?有什么历史意义?(6分)

材料二:红军歌谣: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2)材料二这首歌谣表现了红军的一种什么精神?(2分)
材料三:雄伟壮美的“井冈红旗”(右图)大型雕塑有三层寓意。一是它像一块屹立不倒的巨石,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井冈山奠基;二是它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寓意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燎原;三是它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矗立在四面环山的平畴之上,刺向苍穹,昭示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向胜利。
(3)请用史实说明 “井冈红旗”大型雕塑有哪三层深刻寓意。(6分)
23.(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惟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惟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出师北伐宣言(摘录)
材料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军军歌》
材料三:自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推翻专制,创立共和,于兹十有五年。人民始则抱无穷之希望……不料事与愿违,渐失所望……国民政府对内力求廓清军阀,对外努力推倒帝国主义……此次北伐,深望全国民众,亦与以同等之扶助焉。 ——摘自《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告全国人民书》
(1)据材料一,说说北伐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说出北伐的主要对象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推翻专制,创立共和,于兹十有五年”指的什么?(2分)
(4)北伐战争取得了怎样的成果?(2分)
24.(12分)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精辟的总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
图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七律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1)从图片及相关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6分)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根据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写出长征途中经历的历史事件。(写出两件即可)(4分)
通过图文介绍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A C A C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B A C A B B A
二、综合题:
21.(1)黄埔军校;1924年5月
(2)办学方针: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3)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4)中国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5)行动:与共产党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
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2.(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红军;朱德、毛泽东;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2)艰苦奋斗的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23.(1)中国人民的一切困苦,都是帝国主义侵略以及其工具反动军阀统治的结果;
(2)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辛亥革命的成功;
(4)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4.(1)长征的原因:“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长征起止时间: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会师地点: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2)赣南撤退、转战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陕北会师等。
(3)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