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第三、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三、四单元:第7—12课)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温馨提示:本卷为开卷考试试卷,测试时间70分钟,满分8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写在题后方框内。)
1.如图是公元8世纪发生在西欧某国的加冕典礼,教皇称这位加冕的国王是“罗马人的皇帝”,这位被加冕的国王是( )
A.克洛维 B.查理大帝
C.查士丁尼 D.查理·马特
2.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政治版图发生巨大变化。诸多蛮族王国林立,彼此之间或联合或斗争。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
①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②查理曼帝国的建立
③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 ④查理曼的孙子三分帝国
A.①②④③ B.③①②④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3.生活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把希望寄托于宗教,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基督教应运而生。下列与基督教传教有关的史实有( )
①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②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使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基督教
③查理统治时期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
④教皇利奥三世为矮子丕平加冕,称丕平为“罗马人的皇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若将“基督教的诞生”“封君封臣”“查理曼帝国分裂”等词语纳入同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是( )
A.希腊城邦的兴亡 B.古代亚非文明
C.封建时代的欧洲 D.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冲突
5.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6.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关于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佃户既要耕种“份地”也要耕种“直领地” B.佃户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
C.佃户可以主持法庭 D.佃户无故缺席法庭开庭会被罚款
7.《唐顿庄园》被评为最受观众喜爱的英剧之一,讲述了格兰瑟姆伯爵一家由家产继承问题而引发的种种纠葛,呈现了英国上层贵族与其仆人们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的人间百态。有关中世纪西欧庄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庄园中的农民要向国王缴税 B.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军事单位
C.领主可随意没收农民的土地 D.农民可以通过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
8.中古西欧的城市,是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自然兴起的。城市中手工业和商业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①中古西欧城市交通便利 ②市民阶层是资产阶级的前身
③城市通过斗争拥有了自治权 ④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封建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关于13世纪西欧自由和自治城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由城市市民享有财产权
B.取得自由和自治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中获得特许状
C.取得自治的城市完全摆脱了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D.部分城市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
10.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 )
A.空前加强教会的实力 B.使得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C.形成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条件 D.推动世俗封建主势力增强
11.对“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解读正确的是( )
A.城市不在领主的领地上
B.城市取得“特许状”,完全摆脱国王的控制
C.农奴一旦进入城市就获得市民身份,从此享有自由
D.自由城市的市民享有财产权,工商业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在5至11世纪之间,与拜占庭帝国相比,西方是原始的、无足轻重的,但是,在这几个世纪中,西方正在为一个新文明奠定基础,而拜占庭却在靠其辉煌的、然又令人无法忍受的遗产生存。直到其1453年声誉扫地、不可避免地灭亡为止。作者认为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 )
A.兼收并蓄 B.承前启后 C.守旧保守 D.野蛮落后
13.“法治”是现代社会稳步发展的前提。早在古代社会,各国就制定了法律加强法制建设。有这样一部文件,它承认奴隶制度,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的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被誉为欧洲民法基础,它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A.《法学汇纂》 B.《十二铜表法》 C.《新法典》 D.《查士丁尼法典》
14.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各序号所对应的时期正确是( )
A.①—罗马城邦②—罗马帝国③—罗马共和国④—西罗马帝国⑤—东罗马帝国
B.①—罗马城邦 ②—罗马共和国 ③—罗马帝国 ④—西罗马帝国 ⑤—东罗马帝国
C.①—罗马共和国 ②—罗马城邦 ③—罗马帝国 ④—西罗马帝国 ⑤—东罗马帝国
D.①—罗马城邦 ②—罗马共和国 ③—罗马帝国 ④—东罗马帝国 ⑤—西罗马帝国
15.某同学在整理读书笔记时列出如下知识点,他研究的可能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雅典民主政治
C.西罗马帝国的发展
D.封建时代的欧洲
16.如表是对古代日本发展历史的归纳,其中的空白表格处对应的事件是( )
时间 事件 影响
5世纪 大和政权兴起 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
646年 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12世纪晚期 设幕府于镰仓 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A.派遣遣唐使 B.大化改新 C.建立庄园 D.武士集团兴起
17.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材料表明“大化改新”重点学习唐朝的( )
A.科举制度 B.租庸调制 C.中央集权制 D.均田制
18.“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史实与史论相符合的是:( )
选项 史实 史论
A. 大和政权的建立 日本国号开始出现
B. 大化改新 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 镰仓幕府统治的确立 日本武士阶层开始出现
D. 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王朝 高丽国号开始出现
A.A B.B C.C D.D
19.一条“丝绸之路”,驼铃声声,岁月悠悠,昔日阿拉伯商人留下的足迹,至今依旧令世人向往探寻。下列关于这个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阿拉伯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B.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
C.穆罕默德开创了地跨两大洲的阿拉伯帝国 D.《天方夜谭》是古代欧洲文学瑰宝
20.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重视文化建设,因此文化非常发达。阿拉伯帝国在西班牙的图书馆藏书有4万多册,而同时期作为欧洲文化中心的巴黎图书馆藏书不到千册。下列史实也能映证这一点的是( )
A.哈里发设立智慧宫,广罗人才 B.阿拉伯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
C.阿拉伯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D.哈里发颁布了《罗马民法大全》
二、综合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2分,第23题8分,第24题10分,共40分)
21.(10分)在本质上,封建制国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广大农业劳动者进行剥削和压迫的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任何人……和王国的最高领主发生附庸关系时,他或她必须跪在领主之前说:“大人,我成为你的亲近附庸……拥护您,保卫您,反对一切人……”……依领主的召唤,必须去服军役……必须去勘测土地……必须做在法定地位上应该做的一切其他事务。
材料二:中古欧洲的混乱导致庄园必须自给自足,退回到原始的经济。……庄园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公社合作”,就是农奴必须共同生产。由于经济的困难,各种农具和牲口都由领主提供。所以农奴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因此必须共同耕作。另一特点是,因为土地的贫瘠和耕作技术的落后,庄园经济普遍采行三年轮耕制。把耕地分成三个部分,“春耕地”、“秋耕地”以及“休耕地”。
材料三: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材料四:拜占庭帝国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所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的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其上下级封建主的称谓分别叫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庄园经济的两个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中古西欧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2分)促使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中坚力量是什么?(1分)
(4)材料五中“一个古老的国度”指的是公元前27年建立的哪个帝国?(1分)结合材料四和材料五,你从拜占庭帝国的历史中得出了怎样的启示?(2分)
22.(12分)中世纪的西欧,封建制度形成,乡村庄园建立,城市兴起。
材料一: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种以土地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材料二:西欧中世纪的乡村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庄园,庄园里生活着领主和佃户。庄园里还设有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材料三: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当时有一句形容城市的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级逐渐形成。
(1)材料一中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是谁?(1分)
(2)法兰克王国的土地分封中,赐地人和接受封地的人分别称作什么?(2分)如何看待他们之间的关系?(2分)
(3)庄园法庭惩罚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什么?(1分)庄园法庭的影响有哪些?(2分)
(4)农奴获得城市市民身份的条件是什么?(2分)
(5)城市居民通常采用哪些手段来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2分)
23.(8分)公元7世纪,日本与阿拉伯帝国面对社会危机,选择了独特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30年,日本派遣第一批遣唐使来唐……渴望采纳中国文化和政治模式。649年,日本朝廷发动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将日本重建成一个在法律、军事制度等和唐朝相似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陆威仪《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材料二: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现在,他给它带来了一个宗教和一部天启的经典,带来了一个具有良好的组织和武装、统治了整个半岛的社会和国家。一个世纪内,他的信徒们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并传播了他的教义。如今,这一宗教在世界上拥有5亿信徒。如果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那么,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派遣唐使的主要目的。(2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场政治改革是指什么?(1分)它对日本社会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论证材料三中“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这一观点是否正确。(3分)
24.(10分)六七世纪的亚洲大陆,阿拉伯半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穆罕默德以宗教为纽带的征战,完成了国家的蜕变,阿拉伯翻开了它们历史的新一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矛盾丛生析原因】
材料一: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各部落之间为争夺水源与牧场,相互仇杀。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
(1)依据材料一概括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面临的危机。(2分)
【酝酿新生看过程】
材料二: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
(2)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指出阿拉伯半岛力挽狂澜的人物是谁,(1分)解决危机的途径是什么?(2分)
【独特文化展成就】
材料三:阿拉伯帝国在文学、数学、建筑和医学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主要中心有巴格达、开罗和科尔多瓦。
(3)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列举阿拉伯帝国在文学、数学、医学领域方面的成就。(3分)
(4)通过学习,谈谈你对“阿拉伯翻开了它们历史的新一页”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A C C C D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B B D B C B B A
二、综合题:
21.(1)称谓:封君、封臣。
(2)特点:公社合作;三年轮耕制。
(3)地位:经济中心;中坚力量:市民阶层。
(4)帝国:罗马帝国;启示:开放宽容促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或不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要学习和吸取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实行对外开放等)。
22.(1)克洛维。
(2)封君,封臣 。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
(3)手段:罚金。影响:①维护庄园公共秩序,②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4)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
(5)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23.(1)学习唐朝先进文化,推动国内改革,仿效唐朝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2)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或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3)是正确的。 默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被阿拉伯人接受并不断向外传播,成为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建立政权合一的国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并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
24.(1)部落间相互仇杀;信仰不统一,盛行多神崇拜。
(2)穆罕默德。途径:创立伊斯兰教,建立阿拉伯国家。
(3)文学:《天方夜谭》;数学:阿拉伯数字、完整的代数学;医学:《医学集成》《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4)阿拉伯半岛统一后,不断扩张,建成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并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