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综合测评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1.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是(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经验总结法 D.调查法
2.“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所描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
A.生活需要营养 B.遗传和变异
C.生长和繁殖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蜜蜂采蜜 B.蝌蚪发育成青蛙
C.蜘蛛结网 D.电脑感染病毒
4.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风化锈蚀 B.飞蛾扑火 C.雨后春笋 D.破茧成蝶
5.根据你对生物的初步认识,以下结论成立的是( )
A.生物都是肉眼直接可见的 B.空气中没有生物
C.有生命的物体就是生物体 D.生物只有植物和动物
6.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伟独自一人下到河水中去观察鱼
B.小梅拨开草丛,看到一只蟋蟀便把它记录下来
C.小军发现不认识的植物,将其拔起来带回家研究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觉得恶心便不记录
7.某市某些学校不重视对学生用眼卫生的科学指导,导致在校学生近视率大幅上升。为有效保护学生的眼睛,首先要准确了解学生近视的问题,你认为应选用( )
A.观察法 B.测量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
8.“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这直接说明了( )
A.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9.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 )
①营养物质 ②氧气 ③阳光 ④适宜的温度 ⑤一定的生存空间 ⑥水
A.①③②⑤⑥④ B.⑥①②③④⑤
C.⑥④⑤③①② D.⑥③④⑤②①
10.受低温、多雨、寡照天气影响,导致合江荔枝大幅度减产。这说明影响荔枝生长的环境因素是( )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以上都是
11.(2018通辽)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D.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12.(2018乐山)枯叶蝶形态和颜色与周围落叶非常相似,这属于(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环境制约生物
13.(2018济源)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
位置 鼠妇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边侧 20只 明亮 15 ℃ 适宜
纸盒右边侧 20只 阴暗 30 ℃ 适宜
A.左右两侧鼠妇的数量可以不同 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左右两侧的湿度可以不同
14.关于谚语、俗语所蕴涵的生物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说明植物能涵养水分,保持水土
B.“万物生长靠太阳”蕴含着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蕴涵的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15.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中生长的骆驼刺可以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状可以适应环境
C.麦田里的杂草和小麦之间是竞争关系
D.“春兰秋菊”,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6.图中的动物③与动物②之间的关系是( )
A.捕食 B.竞争 C.合作 D.互不影响
17.(2018连云港)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甲、乙、丙表示三类生物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表示生产者、乙表示消费者
B.丙表示肉食性动物或杂食性动物
C.若甲遭受毁灭性破坏,则该生态系统可能崩溃
D.若甲乙丙表示地球上所有生物,则如图可表示生物圈
18.(2018芜湖)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C.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总和
D.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19.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乙→甲→丁→丙
B.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组成了该生态系统
C.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丙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20.下列对生物圈范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水圈的大部 ②岩石圈的表面 ③大气圈的底部 ④上达海平面以上10千米高度 ⑤下至海平面以下10千米左右深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1.下列有关生物圈、生态系统以及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包括全部的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
B.外界干扰超出了一定范围,生态系统可能被破坏
C.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D.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22.下面哪句诗是描写草原生态系统的(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3.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内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所含有机物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甲、丙、丁的数量均增加
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
C.甲、丁的数量下降,丙的数量增加
D.甲的数量下降,丙、丁的数量增加
24.下表为长江武汉段四种生物的调查统计数据,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此食物链的正确构成是( )
种类 甲 乙 丙 丁
数量 1.56×108 6.42×104 4.1×1010 8.3×102
A.丙→甲→乙→丁 B.甲→乙→丙→丁
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
25.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主要是因为南极( )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C.缺少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
26.(6分)将下列内涵相同的生命现象用线连接起来。
A.母鸡下蛋 a.植物落叶
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b.蜻蜓点水
C.乌贼喷墨 c.子女与父母不完全相同
D.人体排汗 d.猫捉老鼠
E.种瓜得瓜 e.子女与父母相似
F.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f.朵朵葵花向太阳
27.(10分)(1)枯叶蝶静止不动时像一片枯叶,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墨汁,鸟儿胸肌发达,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上述现象都能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 。
(2)水质污染,导致水中的鱼类死亡,这种现象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3)野兔依赖牧草生存,但它们的活动也在改变着草场。野兔的爆炸性繁殖曾一度使澳洲的大片草场沦为荒漠。这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还在 着环境。
(4)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能从土壤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营养,这说明生物能 ;同时蚯蚓的生命活动过程又使土壤空隙增多,土壤肥力提高,这说明生物能 。
28.(2018昆明)(12分)农药残留量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关乎民生。为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农民在农作物上喷洒农药。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不同生物体内农药积累量,发现雀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喜鹊和田鼠。为尝试解释上述现象,某同学绘制了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据图回答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应包括分解者和
部分。
(2)图中较长的一条食物链是:玉米→蝗虫→ →雀鹰。
(3)雀鹰体内农药积累量明显高于喜鹊和田鼠,原因是 。
(4)这些农药还可以随着雨水进入水体,再进入鱼虾体内,通过 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5)在南极的企鹅等动物体内也有可能检测到该农药,理由是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9.(12分)请仔细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据新华社消息,我国自行建立的第一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有人综合密闭实验系统——“月宫一号”完成实验任务,三位实验人员经过105天的科学实验,于2014年5月20日成功出舱。“月宫一号”由1个综合舱和2个植物舱组成,总面积160平方米,总体积500立方米。“月宫一号”是能与地球媲美的“微型生物圈”,可实现航天员在远离地球的太空长期生活的目标。
(1)“月宫一号”之所以可称为“微型生物圈”,是因为它具备了构成生物圈的基本要素,即它包含了 圈、 圈和岩石圈。
(2)“月宫一号”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 部分组成。在生物部分中,绿色植物属于 。
(3)“月宫一号”内实验人员的生存不仅需要营养物质,还必须保障生活环境(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性。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这种调节能力与生态系统成分的复杂程度有关系。“月宫一号”总体积500立方米,实验人员虽然生活了105天,但该生态系统的成分相对 ,自动调节能力较 。同时,“月宫一号”实验还说明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30.(2017通辽)(10分)某些媒体报道“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不利”,也有专家说“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到底是否安全呢 初二某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一)实验器材:普通玉米,转基因玉米,小白鼠若干,两个规格一样且空间足够大的铁笼等。
(二)该同学提出的问题: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是否有影响
(三)请你为该同学作出假设,你的假设是: 。
(四)实验过程:
(1)将两个铁笼分别贴上甲组和乙组标签,选取两只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大小一致、性别相同的小白鼠,分别置于甲、乙铁笼中。
(2)甲组饲喂适量普通玉米,乙组饲喂 (填“等量”或“过量”)转基因玉米。
(3)饲喂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甲、乙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
(4)该同学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
(五)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1)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有明显差异,则说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 (填“有”或“无”)影响。
(2)本实验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处不合理,应如何改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