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1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9-20 16:3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课时 1课时 主备 备课时间
学 科 核 心 素 养 1.综合思维:结合真实复杂的情境,独立运用大气环流的基本原理,对相关大气运动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 2.区域认知:对于给定的具体区域,能够判断分析区域中大气运动的特征,及其对区域其他自然要素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面对复杂的、真实的情境,能够对大气环境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科学分析、评价、决策,认识大气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发展观。 4.地理实践力:能够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能对大气运动现象进行科学观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发生在大气环境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重 点 难 点 了解大气环流的含义及大气环流的基本特性。(重点) 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关系,理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规律。(难点)
教 法 讲授法、讨论法
学 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修改
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顾上节课内容) 新课讲授: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板书) 1.大气环流(板书) 1、大气环流: (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2)意义: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某一地区输送到其他地区,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2.一圈环流(板书) 【学生】活动,P58。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大气运动状况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对于复杂的地理现象,我们可先对它进行简化,认识它的理想模式,然后再逐步增加影响因素,一步一步地接近实际情况,最终就有可能掌握它的运动变化规律。为此,我们提出三个假设条件:①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②地球静止不动;③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1. 在上述三个假设条件下,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结合所学知识,绘制表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学生】回答 【老师】点评 【老师】 议一议,赤道与极地之间的闭合环流能否维持?为什么? 【学生】回答 【老师】点评 【老师】 参考答案:赤道与极地之间的闭合环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不能维持。以北半球为例,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风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达北纬30°附近上空时,风向偏转成了西风。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不能再继续北流。赤道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但又不能继续北进,便在北纬30°附近积聚下沉,赤道与极地之间的闭合环流被破坏而难以维持。在地球表面会呈现出三圈环流状态。 3.三圈环流(板书) (1)低纬度环流: 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 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 (3)高纬环流: 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 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老师】边讲解,边展示图画 【学生】听讲、做笔记 作业巩固:屏幕展示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画图 作业安排:课时作业
板 书 设 计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大气环流 一圈环流 三圈环流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