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共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1 17:1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一)社会经济发展
1.农业
新的农作物品种传入中国
大幅度提高粮食总产量
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农作物品种增加
粮食总产量提高
经营方式多样
作物名称 传入时间 记载
花生 16世纪初从东南海路传入 弘治十六年《常熟县志》
南瓜 16世纪初叶分别从东南海路、西南陆路传入 东南海路:嘉靖十七年(1538) 《福宁州志》;
西南陆路:嘉靖三十五年(1556)《滇南本草图说》
向日葵 16世纪上半叶从东南海路传入 嘉靖四十三年(1564)《临山卫志》
菜豆 17世纪中叶从西南陆路传入 康熙六年(1667)《嘉定州志》
番茄 16世纪末从东南海路传入 万历四十一年(1613)《猗氏县志》
辣椒 16世纪末从东南海路传入 万历十九年1591 《遵生八笺》
木薯 19世纪初叶从东南海路传入 光绪十六年《高州府志》
菠萝 17世纪初叶从东南海路传入 康熙二十六年《台湾纪略》
佛手瓜 19世纪末传入贵州 何文辉报告
番石榴 17世纪末从东南海路传入 乾隆年间《南越笔记》
番木瓜 17世纪上半叶从东南海路传入 康熙年间《岭南杂记》
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甘蔗、烟草、荔枝、龙眼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农产品商品化
2.手工业
①概况:
②特征:
③实质:
④根本原因:
明朝后期 江南地区
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手工工场出现
3.商业
西欧迫切需要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香料、药材、茶叶、瓷器、丝绸等物都深受西欧人的欢迎。由于多年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西欧能向外输出售于东方的货物却非常有限,必须用现金即贵金属白银货币支付。它们只好携带大量银子来中国购买货物贩回国内倾销。
——陈昆《明朝中后期世界白银为何大量流入中国》
3.商业
①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②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商帮
③兴起大批工商业市镇
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布行
青蓝梭布 加长扣布
本客自置布匹
松江大布
杂货老行
烟店
川广药材
兑换钱庄
洋货行
米行
本铺拣选 汉府八丝
妆蟒大缎 茧绸宫绸
《盛世滋生图》中城市风貌
“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陈旭麓《漫长的封建社会》
(二)社会经济局限
1.经济: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特征: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重农抑商
2.政治: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3.思想:思想文化专制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一)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陆九渊、王守仁
2.核心:致良知
陆九渊
王守仁
3.背景:
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明中期程朱理学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逐渐失去以之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明中期以来,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动荡,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王阳明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良知。
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
盗贼也有良知: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发明本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4.评价:
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思想体系,认为精神(意识)决定物质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意识、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外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派生的表现。
(二)李贽
提倡个性自由
蔑视权威和教条
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材料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评价:体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和对传统思想的反叛。
(三)明末清初思想家
1.黄宗羲
民本思想,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盖皆本也。
2.顾炎武
批判高度集权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经世致用”
3.王夫之
批判高度集权
唯物主义
顾炎武
王夫之
三、小说与戏曲
名称 作 者 特 点
小 说 《水浒传》 (元末明初)施耐庵 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三国志通俗演义》 (元末明初)罗贯中
《西游记》 (明)吴承恩 神话小说
《儒林外史》 (清)吴敬梓 讽刺小说
《红楼梦》 (清)曹雪芹 古典现实主义文学
戏 曲 传奇 (明)汤显祖 (清)孔尚任 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
昆曲 发源:江苏昆山一带 在戏曲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京剧 形成:清朝道光年间 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形成了京剧,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汤显祖(1550—1616年),生于抚州府临川县,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明代戏曲家、文学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主要作品有《紫钗记》《南柯记》《牡丹亭》《邯郸记》(合称为“临川四梦”)等。
◎昆曲《桃花扇》剧照
文化作品进一步通俗化和平民化
四、科技
(一)传统科技著作
著作 作者 特色
《本草纲目》 李时珍 中医药学
《农政全书》 徐光启 农学
《天工开物》 宋应星 工艺学
《徐霞客游记》 徐弘祖 地理和地质学
《天工开物》书影
《永乐大典》
中国古代最大类书
《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最大丛书
总结性
西学东渐
(二)西方科技传入
①明朝后期: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来华,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②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先进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精确的全国地图。
利玛窦
李之藻、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领域
手工业领域
商业领域
陆王心学
李贽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小说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朝中期:吴承恩《西游记》、吴敬梓《儒林外史》
清朝中期:曹雪芹《红楼梦》
戏曲创作:汤显祖、孔尚任
舞台演出:昆曲、京剧
传统科技: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
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弘祖《徐霞客游记》
明清大型典籍的编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西学东渐:利玛窦
社会经济的局限
小说与戏曲
思想领域的变化
戏曲
科技
小结: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明清政策阻碍社会进步转型
政治
经济
外交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重农抑商”政策,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闭关锁国”,阻碍海外市场的开拓,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文化
八股取士,文字狱,严重阻碍中国科技进步
1.明清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转型



农 业
手工业
商业
资本主义萌芽
2.明清政策阻碍社会进步转型
经济
基础
上层
建筑
决定
反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