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纲要上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9-21 17:2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春秋时期共294年,打了 1211 次战役,超过 110 个政治体被灭绝;
战国时期共254年,打了 468 次战役,战役的规模和时间显著上升,战役往往可持续数年,参战人数可高达 50万。
——摘编自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
问:天下恶定乎?
对曰:定于一。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公元前230年
秦发动统一战争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秦灭六国
秦朝的统治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
公元前207年
刘邦入咸阳
时空定位——秦的统一和速亡
楚汉之争
秦末农民起义
1、秦朝统一的原因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
——《吕氏春秋》
梁惠王:“天下恶乎定?”孟子:“定于一。” ——《孟子·梁惠王章句》
“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滋生发展。”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
秦的大一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与交往也比以往更为密切,正如《荀子》所说,当时已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状况。各国的变法虽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这种同一性为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础。况且分裂割据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各国各阶层都渴望统一。 ——樊树志《国史概要》
A 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B 各地经济联系加强,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阅读P14教材并结合材料,概括秦统一的原因。
一、秦的统一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贾谊《过秦论》
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萃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战国策·秦策三》
A 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B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为统一奠定物质基础。
秦国地形图
武关
萧关
大散关
函谷关
龙门渡
夏阳渡
潼关
茅津渡
一、秦的统一
1、秦朝统一的原因
当他广泛地招揽人才择贤选能时,当他具有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后,机遇必然地降临到他的身上,让他担负起沉甸甸的历史使命。 ——厚夫《漫步秦直道》
C 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2)统一的进程
①统一的策略: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②统一的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③统一的时间: 公元前221年
前230年灭韩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一、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今陕西咸阳)。
公元前215年,将军蒙恬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直道”,加强北部边防。
南征岭南,修建灵渠(沟通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这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管辖“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开辟“五尺道”,任命官员。这是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东灭六国,建立秦朝
北击匈奴
南征百越
管辖西南
思考:面对这样一个偌大的国家应该如何巩固其统一呢?
东至海暨朝鲜
西至临洮、羌中
南至北向户
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代指极南的地区),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一、秦的统一
北向户:向北开的窗户(相容“南极”),司马迁在这里使用词组“北向户”,形象地说明了秦国的疆域已经向南拓展到了极限。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皇 帝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
……乃更号曰“皇帝” ,命为“制” ,令为“诏” ,自称曰“朕”。——《资治通鉴》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
二、秦的统治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三公
诸卿
军务
(虚设其位)
百官之首 全国政务(位高权重)
副丞相
职掌奏章
下达诏令
监察百官
(位低权重)
思考:三公九卿制有何特点?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以皇权为中心 ;家国同构。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内史
少府
二、秦的统治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拓展:朝议制度 三公九卿 “议”,皇帝最终“决策”。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面对广阔的疆土,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同意上述谁的观点呢?为什么?
二、秦的统治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推行郡县制





郡守(政务)、郡尉(军事)、监御史(监察)
县令、长((政务)、县尉(军事) 、县丞(司法)
里正(或里典),最基层的行政单位
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主司治安
三老(教化)、啬夫(赋税)、游徼(治安)
1)特点: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律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2)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巩固统治,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二、秦的统治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推行郡县制
【合作探究】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项目 分 封 制 郡 县 制
不同点 盛行时代
建立基础
权力传承
性质
与中央的关系
历史影响
相同点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地缘)
世袭,终身
皇帝任免,有任期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诸侯在领地内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地方分权)
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
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
①性质: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②目的: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1)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秦朝;
(2)郡县制的确立是对分封制的彻底否定而不是继承与发展;
(3)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正确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
皇权与相权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管理形式。
中央与地方
是建立在分封制、宗法制和世卿世禄制基础上,把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的政治体系。
贵族政治
建立在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上。官吏的选拔和任命一律由中央和皇帝决定,代表皇帝行使管理权。
官僚政治
2、其他方面
(1)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
(2)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3)法律:颁行法律,以法为教
(4)交通: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
(5)社会: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
整顿社会风俗
东成户人士五夫,
妻大女子为沙,
子小女子泽若,
子小女子伤。
湖南里耶秦简户籍薄
●秦小篆
度(长度)量(容积)衡(重量)
●车子两轮间距离统一为6尺(约今138.6CM)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
《云梦睡虎地秦简》局部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竹简。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法律部分记载了法条六百条,有刑律的律文和解释,有名目繁多的其他律文,还有案例和关于治狱的法律文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二、秦的统治
3. 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①疆域:初步奠定祖国疆域。
②民族:促进了民族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③政治: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根据材料并结合秦统一的业绩,说说秦统一的意义有哪些 ?
二、秦的统治
在此之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上是分裂的,所谓“诸夏”或“中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无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更重要的是,“大一统”观念由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各民族产生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 ——邹纪万:《秦汉史》
阿房、阿房,亡始皇。——南朝任昉《述异记》
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汉书 食货志》
赭(zhě)衣(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像市场),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汉书 刑法志》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儒林列传》
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穷奢极欲,大兴土木
赋役沉重
秦始皇陵,修了30多年。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
秦直道,令大将蒙恬率数十万军工、民工突击修筑一条重要军事要道。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
阿房宫仅前殿就有相当于三分二的故宫总面积!
秦长城,每年征发民工40余万人。
阿房宫
秦长城
始皇陵
秦直道
刑法严苛
三、秦的暴政
周之失在于制,不在政;
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柳宗元《封建论》
阶级矛盾激化
在六国人的眼中,秦本是不得参与中原盟会的西陲小国,一向以“夷翟遇之”。如今秦人凭借武力,霸有天下,要想东方各地人民心悦诚服接纳秦人的统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楚人反抗秦治十分激烈,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就是流行在楚境的谚语。秦末,起兵反秦者亦以楚地为多。
——邢义田:《天下一家:皇帝、官僚与社会》
(1)陈胜、吴广起义
材料1: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2: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史记·项羽本纪》
分析为什么陈胜建立的政权号称“张楚”?说明了什么?
“欲张大楚国”。将士多为楚人,有利于凝聚军心,提高战斗力。
说明了秦统一的政治、文化认同尚不稳固。
四、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2)秦的速亡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强大。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大败秦军主力,刘邦率军挺进关中,秦王子婴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秦朝速亡的原因和教训。
①原因:秦的暴政和秦统一的政治、文化认同尚不稳固。
②教训:要适时调整治国方略,以民为本,实施仁政。
四、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刘邦进关后)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及盗抵罪。 ——荀悦《汉纪》
(项羽引兵入咸阳后)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请结合刘邦、项羽入咸阳后的做法谈谈你的认识。
3、楚汉之争
四、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
刘邦 项羽
进驻咸阳,“约法三章”,废秦苛法。 进入咸阳,放纵部下烧杀抢掠
广纳人才,势力壮大. 刚愎自用,不善用人;分封失当,缺稳固根据地
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最终失败,乌江自刎。
知识框架
①政治: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
中央官制为三公九卿、地方行政为郡县制)
②经济:统一车轨、货币、度量衡等
③思想:统一小篆为官方文字、焚书坑儒
④法律:制定《秦律》
⑤社会:修驰道、直道,编制户籍,迁徙
贵族豪强,整顿社会风俗等
地理疆域奠定
政治制度构建
经济社会发展
民族国家认同
暴政、严刑峻法
秦的统一
① 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② 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
③ 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④ 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
⑤ 商鞅变法,富国强兵
①东方:灭六国
②南方:征南越
③北方:击匈奴
秦统一过程:
秦的统治
农民起义
楚汉之争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
秦朝暴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