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31 不等关系》教案+课件+同步练习题(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31 不等关系》教案+课件+同步练习题(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10-21 20:12:09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7张PPT。 高中数学 必修5情景一:比较自己与同桌的身高、体重、出生时间、家庭成员的个数.说明:自然界有相等关系也有不等关系.问题:仿照上例,就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进行大小、多少、高低、轻重、长短和远近的比较. 例1 某博物馆的门票每位10元,20人以上(含20人)的团体票8折优惠,那么不足20人时,应该选择怎样的购票策略? 例2 某杂志以每本2元的价格发行时,发行量为10万册,经过调查,若价格每提高0.2元,则发行量就减少5000册,要使杂志社的销售收入大于22.4万元,每本杂志的价格应定在怎样的范围内?例3 下表给出了X,Y,Z三种食物的维生素含量及成本:某人欲将这三种食物混合成100kg的食品,要使混合食品中至少含35000单位的维生素A及40000单位的维生素B,设X,Y,这两种食物各取xkg,ykg,那么x,y应满足怎样的关系?课堂巩固练习:课本P66练习1,2,3. 课堂小结:(1)常见的不等关系及其模型.
(2)由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3.1.2 不等式的性质 优化训练
1.已知a>b,c>d,且c、d不为0,那么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A.ad>bc         B.ac>bd
C.a-c>b-d D.a+c>b+d
答案:D
2.已知a<b,那么下列式子中,错误的是(  )
A.4a<4b B.-4a<-4b
C.a+4<b+4 D.a-4<b-4
答案:B
3.若2<x<6,1<y<3,则x+y∈________.
答案:(3,9)
4.已知a>b>0,证明:<.
证明:∵a>b>0,
∴a2>b2>0?a2b2>0?>0?a2·>b2·?>?<.
一、选择题
1.已知a>b,ac<bc,则有(  )
A.c>0 B.c<0
C.c=0 D.以上均有可能
答案:B
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若a2>b2,则a>b B.若>,则a<b
C.若ac>bc,则a>b D.若<, 则a<b
解析:选D.A错,例如(-3)2>22;B错,例如 >;C错,例如当c=-2,a=-3,b=2时,有ac>bc,但a<b.
3.设a,b∈R,若a-|b|>0,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A.b-a>0 B.a3+b3<0
C.b+a<0 D.a2-b2>0
解析:选D.利用赋值法,令a=1,b=0,排除A,B,C.
4.若b<0,a+b>0,则a-b的值(  )
A.大于零 B.大于或等于零
C.小于零 D.小于或等于零
解析:选A.∵b<0,∴-b>0,由a+b>0,得a>-b>0.
5.若x>y,m>n,则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
A.x-m>y-n B.xm>ym
C.> D.m-y>n-x
解析:选D.将x>y变为-y>-x,将其与m>n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即得结论.
6.若x、y、z互不相等且x+y+z=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为(  )
A.必有两数之和为正数
B.必有两数之和为负数
C.必有两数之积为正数
D.必有两数之积为负数
答案:C
二、填空题
7.若a>b>0,则________(n∈N,n≥2).(填“>”或“<”)
答案:<
8.设x>1,-1<y<0,试将x,y,-y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如下:________.
解析:∵-1<y<0,∴0<-y<1,
∴y<-y,又x>1,∴y<-y<x.
答案:y<-y<x
9.已知-≤α<β≤,则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解析:∵-≤α<β≤,
∴-≤<,-<≤.
两式相加,得-<<.
答案:(-,)
三、解答题
10.已知c>a>b>0,求证:>.
证明:∵c>a,∴c-a>0,
又∵a>b,∴>.
11.已知2<m<4,3<n<5,求下列各式的取值范围:
(1)m+2n;(2)m-n;(3)mn;(4).
解:(1)∵3<n<5,∴6<2n<10.
又∵2<m<4,∴8<m+2n<14.
(2)∵3<n<5,∴-5<-n<-3,
又∵2<m<4.∴-3<m-n<1.
(3)∵2<m<4,3<n<5,∴6<mn<20.
(4)∵3<n<5,∴<<,
由2<m<4,可得<<.
12.已知-3<a<b<1.-2<c<-1.
求证:-16<(a-b)c2<0.
证明:∵-3<a<b<1,∴-4<a-b<0,
∴0<-(a-b)<4.又-2<c<-1,
∴1<c2<4.∴0<-(a-b)c2<16.
∴-16<(a-b)c2<0.
3.1 不等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经历由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其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从具体情境中提炼出不等式(组).
教学难点:
  建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比较自己与同桌的身高、体重、年龄、家庭成员.
2.问题:像“身高”、“体重”、“年龄”、“家庭成员”等概念之间反映在数量关系上就是相等与不等两种情况.
二、学生活动
1.仿照所给例子,让学生就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进行大小、多少、高低、轻重、长短和远近的比较.(初步体会数量关系上的相等与不等的两种情况)
2.分析、概括由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其处理方法.
三、建构数学
1.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实际生活中蕴涵的不等关系或不等式.
2.引导学生对问题中包含的数量关系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找出其中的不等关系.
3.用常见数学模型刻画不等关系.
4.引导学生将不等式与等式进行比较,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数学运用
1.例题.
(1)某博物馆的门票每位10元,20人以上(含20人)的团体票8折优惠,
那么不足20人时,应该选择怎样的购票策略?
(2)某杂志以每本2元的价格发行时,发行量为10万册,经过调查,若价
格每提高0.2元,则发行量就减少5000册,要使杂志社的销售收入大于22.4万元,每本杂志的价格应定在怎样的范围内?
(3)下表给出了X,Y,Z三种食物的维生素含量及成本:
维生素A
(单位/kg)
维生素B
(单位/kg)
成本
(元/kg)
X
300
700
5
Y
500
100
4
Z
300
300
3
某人欲将这三种食物混合成100kg的食品,要使混合食品中至少含35000
单位的维生素A及40000单位的维生素B,设X,Y,这两种食物各取kg,kg,那么应满足怎样的关系?
2.练习.课本66页—练习1,2,3.
五、要点归纳与方法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常见的不等关系及其模型.
(2)由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