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现代艺术
年 级:九年级 学 科:美术(浙教版)
主讲人: 学 校:
现代艺术
一、现代艺术流派
西方现代美术是指西方国家从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美术中某些流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等的统称。“现代派”一词是和某种新的,非传统的,区别于过去的艺术思想联系在一起的;现代派美术既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美术,也不包括现代的各种现实主义流派,它与现代的西方美术更不是
同一概念,它在其中只占一席之地。
现代主义的源流可以追溯到法国的印象主义。19世纪80年代,法国的后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画家们提出的“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价值”、“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等观念,是现代主义美术体系的理论基础。今天的现代主义美术则是一个融合了多个美术流派的统称。
文森特·凡·高
凡·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
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
他最初的作品,情调常是低沉的,可是
后来,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
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
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
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
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
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
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
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
多次描绘向日葵。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
兄莫夫,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
花》,并题写诗句说:“只要活人还活着,
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
吃马铃薯的人(被视作梵高最伟大的作品)
巴勃罗·毕加索
毕加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
20世纪正是属于毕加索的世纪。
他在这个多变的世纪之始从西
班牙来到当时的世界艺术之都
巴黎,开始他一生辉煌艺术的
发现之旅。在20世纪,没有一
位艺术家能像毕加索一样,画
风多变而人尽皆知。毕加索的
盛名,不仅因他成名甚早和
《亚威农的少女》、《格尔尼
卡》等传世杰作,更因他丰沛
的创造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
他留下了大量多层面的艺术作
品。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
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
彩与线的运用。
格尔尼卡
(1)野兽主义
野兽主义(Fauvism),野兽主义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红色中的和谐》;
弗拉芒克(Maufice de Vlaminck,1876—1958)《塞纳河畔的采石场》;
德兰(Andre Derain,1880—1954)《威斯敏斯特桥》。
亨利·马蒂斯
马蒂斯是野兽派当之无愧的领袖人物。但"野兽派“主张后者。时期只不过是马蒂斯艺术生崖中的一个短暂时期,马蒂斯的独特风格则主要是他在“野兽派”时期之后渐渐形成的。马蒂斯认为艺术有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照原样摹写,一种是艺术地表现。他他说:"我所追求的,最重要的就是表现….我无法区别我对生活具有的感情和我表现感情的方法。"马蒂斯一生都在做着实验性探索,在色彩上追求一种单纯原始的稚气。他向东方艺术吸取了许多平面表现方法,画面富于装饰感。在学习东方艺术的过程中,他从原来追求动感、表现强烈、无拘无束的观点,渐渐发展成追求一种平衡、纯洁和宁静感。
餐桌
(2)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Exprisseonism),表现主义一词,是德国艺术评论家威廉·沃林格(Willem Worringer)在其发表于1911年8月号《狂飚》杂志的一篇文章中首次采用的;他把这个词,与塞尚、梵高和马蒂斯等人的艺术联系在一起。1912年在狂飚美术馆举行的“青骑士”画展,再次被冠以这个名词。从此,该词便成为德国艺术中诸多偏于情感抒发的倾向的名称。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爱德华·蒙克 (Edvard Munch,1863—1944)《呐喊》;
思索尔(Jams Ensor,1860—1949)《1889年基督进入布鲁塞尔》。
蒙克-- 《呐喊》
(3)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Futurism),未来主义首先是一场文学运动,它最初由意大利诗人马里内蒂(Filippo Tommaso Marinetti,1878—1944)一手炮制。在1909年2月20日的《费加罗日报》上,马里内蒂以浮夸煽情的文辞推出了“未来主义宣言”,号召扫荡一切传统艺术、创建能与机器时代的生活节奏相合拍的全新艺术形式。未来主义自此诞生,并迅速由文学界蔓延渗透至美术、音乐、戏剧、电影、摄影等各个领域。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贾科莫·巴拉(Ciacomo Balla,1871—1958)《被拴住的狗的运态》;
翁贝特·波丘尼(Umberto Boccioni,1882—1916)《城市的兴起》。
(4)波普主义艺术
波普艺术(Popular),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波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间,由伦敦当代艺术研究所一批青年艺术家举行的独立者社团讨论会上首创,批评家L.阿洛维酌定。他们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化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消费社会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正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歌手。
代表人物:劳森伯格
(5)抽象表现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抽象表现主义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二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一种绘画流派。抽象派这个字第一次运用在美国艺术上,是在1946年由艺术评论家罗伯特·寇特兹Robert Coates所提出的。“抽象表现主义”这个词用以定义一群艺术家所做的大胆挥洒的抽象画。他们的作品或热情奔放,或安宁静谧,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表达和激起人的情感。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波洛克 《薰衣草之物 》;
罗伯特·马瑟韦尔 《西班牙共和国挽歌》。
二、后现代艺术的发展
(1)大地艺术
(2)装置艺术
装置艺术(InstallatiOn),是一种由非艺术材料构成。可在室内短暂陈列的立体展品,其中极少部分也会被博物馆收藏,它是一种布置展品的方法而非艺术特色或风格,所以它可以为许多艺术流派服务。最初的装置由弃置传统雕塑材料而来,其主要定义是:(1)它们是装配起来的,而不是画。描、塑或雕出来的;(2)它们的全部或部分组成要素,是预先形成的天然或人造材料、物体或碎片,而不打算用艺术材料。早期装置艺术的代表是德国的达达艺术家施威特(Kllrt schw-Itter),他在1920年代用各种材料将自己的住宅堆满。
(3)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是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由个人或群体行为构成的一门艺术。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态之一。行为艺术必须包含以下4项基本元素,除此之外不受任何其他限制:时间,地点,行为艺术者的身体,以及与观众的交流。该艺术不同于绘画、雕塑等仅由单个事物构成的艺术。
1、通过课上的学习,对于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有了一定的浅显认识,下面我们再通过实践创作,亲自体验、感受它们的特色。
2、参观美术馆,谈谈你对现代艺术的理解。
三、课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