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必备】2022-2023学年上学期浙教版七年级科学试卷(二)第一章 科学入门(4~5节)【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周测必备】2022-2023学年上学期浙教版七年级科学试卷(二)第一章 科学入门(4~5节)【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21 19:2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科学入门(4~5节)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示了更加广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
A. 长度单位 B. 质量单位 C. 时间单位 D. 温度单位
2.某测量结果是5.0厘米,其末尾的“0”( )
A. 无意义 B. 表示准确到1cm C. 与5cm的意义一样 D. 表示准确到0mm
3.在某校运动会铅球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在测量时如果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将会(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变 D. 都有可能
4.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某同学俯视读数,他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毫升,则此液体的真实体积将比35毫升( )
A. 大 B. 小 C. 一样 D. 都有可能
5.下列几种测量方法:①为了测1张纸的厚度,先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1张纸的厚度;②为了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先用量筒测出适量水的体积,再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然后算出小石块的体积;③为了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先用天平称出50枚大头针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和①方法同类的有( )
A. 只有② B. ②和③ C. 只有③ D. 都不是
6.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右面表格中是三种不同温度计能够测量的温度范围,则科考队应当携带的温度计是( )。
温度计类型 测量范围
水银温度计 约- 39℃~ 357℃
酒精温度计 约- 114℃~ 78℃
煤油温度计 约- 30℃~ 150℃
A. 水银温度计 B. 酒精温度计 C. 煤油温度计 D. 以上均可
7.某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是4℃;当冰融化后,水温度升高到某一数值时,发现它的示数恰好与真实温度相等;让水温再升高10℃,而温度计的示数只升高了9摄氏度。那么,当用此温度计去测量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将是( )
A. 92℃ B. 94℃ C. 96℃ D. 98℃
8.“制定计划”阶段的工作不包括( )
A. 列出材料用具 B. 设计对照实验 C. 选出控制变量 D. 记录实验数据
9.有蚂蚁和草莓两种生物,如果蚂蚁会爬到草莓的根上,并据此探究蚂蚁和草莓之间的关系。探究过程的第一步应该是( )
A. 观察蚂蚁在草莓上的行为 B. 作出蚂蚁吃草莓根的假设
C. 提出蚂蚁是否吃草莓的问题 D. 记录蚂蚁是否吃草莓根情况
10.二氧化碳气体既是温室效应的元凶, 又是一种潜在的碳资源。实验室里,科学家已成功利用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 一种简单有机物)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 二氧化碳塑料” 。该新型塑料在投入工业生产前, 以下不是科学家重点考虑的问题是( )
A. 如何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B. 新型塑料是否可降解
C. 新型塑料的化学性质是否稳定 D. 新型塑料生产是否影响碳循环
11.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 )
A. 120米=120米/1000=0.12厘米 B. 25米=25米×100厘米=2500厘米
C. 4000厘米=4000×0.01米=40米 D. 355微米=355/1000米=0.355米
12.利用量筒和水测量体积约为40cm3的实心小金属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少,是指量筒内的水的体积应大于小金属块的体积
B. 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多,是指小金属块浸没在量筒中时,水不会溢出量筒
C. 用这种方法测小金属块的体积,选用量程为50cm3的量筒比较适合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3.某同学在用排水法测量某个物体的体积,在物体放入量筒前后分别读取量筒对应的示数,从而确定物体的体积,以下四种操作方法中会导致测量结果比物体真实体积偏大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4.有 A、B 、C、D四支温度计,内装的都是煤油,A 温度计内径细玻璃泡大,B温度计内径细玻璃泡小,C温度计内径粗玻璃泡大,D温度计内径粗玻璃泡小。用它们测同一种液体的温度,测量准确度是( )
A. A 准确度最高 B. B 准确度最高 C. C准确度最高 D. D 准确度最高
15.小丽想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她得到的是-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处做了一个记号A,然后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沸水中一段时间后,也在对应的液柱上端做好记号B,用刻度尺测得两标记间的距离是40cm。然后她用此温度计来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发现液柱所处的位置距离A点24cm,则这杯水的温度是( )
A. 20℃ B. 30°C C. 40℃ D. 60℃
16.为了研究铝对鱼类的毒性及解毒方法,有人设计了以下5组实验:第①组将鱼放在正常的池水中,其余四组分别将鱼放在含铝的池水中,其中在②③④组中分别加入从不同树叶中提取出的汁液。定时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依据图示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叶的汁液加速了鱼的死亡
B. 三种叶的汁液对鱼都有毒性,且不同的汁液的毒性不同
C. 三种叶的汁液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铝对鱼类的毒害
D. 松的汁液解毒效果最好
17.某同学为了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中维生素 C 含量多少,取 2 只小烧杯,分别加入蓝色淀粉一碘溶液(维生素 C 能使蓝色淀粉一碘溶液褪色),然后用 2 只胶头滴管分别向 2 只小烧杯滴入苹果汁和橘子汁。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实验中必须控制的条件是( )
①榨取的苹果汁和橘子汁的质量必须相等;②2 只小烧杯中蓝色淀粉一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③2 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 1 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④小烧杯的大小必须相等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
18.一支体温计的示数是37.2℃,某粗心护士忘了甩体温计,先后测甲、乙两个人的体温,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6.5℃,38.8℃,经测量温度计的读数为( )
A. 甲的读数是36.5℃,乙的读数是38.8℃
B. 甲的读数是37.2℃,乙的读数是38.8℃
C. 甲的读数是36.5℃,乙的读数是36.6℃
D. 以上读数都不对
19.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块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其中没有必要的实验步骤是( )
A. 只有① B. ①③ C. 只有③ D. ①②
20.某同学用量筒测量不规则铜片体积时,先向20mL的量筒中加入适量水,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线,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8.5mL,后放入铜片(完全浸没于水中),又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5.8mL.这位同学所测铜片的体积是( )
A. 小于7.3cm3 B. 大于7.3 cm3 C. 10cm3 D. 7.3cm3
二、填空题(共26分)
21.(4分)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把这段导线紧密地在一支铅笔上缠绕18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线圈的长度,如图所示,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 mm。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填“大”或“小”)
22.(6分)如图所示,学习了体积的测量知识后,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测量一合金块的体积,其实验步骤如下:
(1)测出水的体积记作V 为________毫升。
(2)测出水和合金块的总体积记作V 为________厘米3。
(3)计算得小石块体积=V -V ,即合金块的体积为________厘米3 。
(4)该兴趣小组的同学非常细心,在实验后交流了实验心得,他们都提出来,量筒中加入的水要适量;量筒一定要静止放在________在量筒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________;记录数据时记得写上数值和________。
23.(4分)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制成的。某同学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发现温度计内的水银柱慢慢升高,对于温度计内的水银柱而言,它的体积在增大。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则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_。
24.(4分)为了验证天气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的必要性,小楠分别把两支温度计放在箱内和箱外观测。得到数据如下表。
时间 10:00 10:10 10:20 10:30 10:40 10:50
箱内温度/℃ 21.2 21.4 21.6 21.8 22.0 22.3
箱外温度/℃ 21.3 21.7 21.6 22.0 22.4 22.8
(1)箱外的平均气温要比箱内________;
(2)百叶箱内外哪个气温变化较大 ________。
25.(6分)小杭同学学习了长度测量做了下列两个实验:
(1).用如图甲方法测得的硬币直径为 厘米。
(2).如图乙所示,是一个医用注射器,注射器上的刻度表示活塞拉到该位置时,针筒内部的容积。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 厘米,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平方厘米(保留2位小数)。
26.(2分)为了验证天气观测中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里的必要性,小楠分别把两支温度计放在箱内和箱外观测。得到数据如下表。
时间 10:00 10:10 10:20 10:30 10:40 10:50
箱内温度/℃ 21.2 21.4 21.6 21.8 22.0 22.3
箱外温度/℃ 21.3 21.7 21.6 22.0 22.4 22.8
(1)箱外的平均气温要比箱内________;
(2)百叶箱内外哪个气温变化较大 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4分)
27.(8分)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 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出取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1
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
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
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
(2)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是 。
(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
A. 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B. 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
C. 墙纸厚度不均匀 D. 读数时小数点点错
28.(10分)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1 , 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 , 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1).如图所示,甲同学所用量筒的最小刻度是 , 若量筒内液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与 , 小石块的体积是 。
(2).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 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 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 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 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3).另有一较大矿石,放不进量筒,因此丙同学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此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29.(8分)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某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克水30倒入一只烧杯中,然后让它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1)如图所示是该同学测量水温时的情况,请指出操作上的两个错误:______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他记录的水温随时间的变化数据如下表。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由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当时室温大约为 ________℃,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________分钟。
30.(8分)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 c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水之间(如图)。
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假设是 。
(2)本实验的变量是 。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一: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甜食。
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 。
(4).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A 2.B 3.B 4.B 5.C 6.B 7.B 8.D 9.C 10.D
11.C 12.D 13.D 14.A 15.D 16.C 17.D 18.B 19.B 20.B
二、填空题(共26分)
21.(4分)13;大
22.(6分)(1)110(2)130(3)20(4)水平桌面;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单位
23.(4分)液体的热胀冷缩;32℃
24.(4分)(1)高(2)百叶箱外
25.(6分)(1)1.85(2)(2.98—3.05)都可;(6.67—6.71)都可
26.(2分)(1)高(2)百叶箱外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4分)
27.(8分)(1)A;BCD或BDC(2)h= (3)A,B,C
28.(10分)(1)10毫升;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20立方厘米(2)B,C(3)偏大
29.(8分)(1)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被测液体;读数时视线未与液柱的液面相平
(2)30;12
30.(8分)(1)蚂蚁可能喜欢甜食(2)是否含有糖(3)蚂蚁喜欢甜食(4)蚂蚁数量太少
【周测必备】科学七年级(上册)测试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