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错题专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错题专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9-21 06:3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错题专练
易错点1 读错字音、写错字形。
【错例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呼风唤雨( ) 获得( ) 依赖( ) 潜入( )
探索( ) 哲学( ) 罗素( ) 百亿( )
【错误答案】huài hòu làn quán sǒ zé shù yi
【错误原因】本题错在没有正确识记多音字或易错字的读音。
【正确答案】huàn huò lài qián suǒ zhé sù yì
【解题指导】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特别要注意呼风唤雨hū fēng huàn yǔ。比喻能够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有褒义。常用来比喻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有意兴风作浪。获得huò dé。 取得;得到(多用于抽象事物)。依赖yī lài。1.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性。不~别人。2.指各个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工业和农业是互相~、互相支援的两大国民经济部门。潜入qián rù。 1.钻进(水中):~海底。2.偷偷地进入:~国境。探索tàn suǒ。 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哲学zhé xué。关于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的学说。是在具体各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抽象性、反思性、普遍性的特点。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唯心主义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两大对立派别。人和世界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当代哲学研究的重大问题。
【错例2】看拼音写汉字。
léi dá wén zi jí shǐ líng qiǎo
shéng zi cāng ying zhèng míng yán jiū
【错误答案】雷达 蚊子 即使 灵巧 绳子 苍蝇 证明 研究
【错误原因】本题错在没有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
【正确答案】雷达 蚊子 即使 灵巧 绳子 苍蝇 证明 研究
【解题指导】这道题目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学生只有读准字音,才能得出相应的词语。在书写词语的时候,注意同音字、形似字、易错字的辨析,要准确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绳”“研”“模”字的正确书写。
夯实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躲避(bì) 喧嚷(rǎng) 轻盈(yíng)
B.炊烟(chuī) 玷污(zhān) 禁得起(jīn)
C.家雀(qiǎo) 着急(zhāo) 斜挂(xié)
D.素洁(sù) 翻转(zhuǎn) 屋檐(yán)
2.看拼音写汉字。
dá wén jí kē héngs hù shéng
jì yíng zhèng yán jiū jià shǐ
易错点2 词语综合运用错误。
【错例1】填写近义词。
模仿——( ) 研究——( ) 启示——( )
灵巧——( ) 揭开——( ) 障碍——( )
显示——( ) 配合——( )
【错误答案】抄袭 究竟 表示 生活 打开 碍眼 表示 合作
【错误原因】本题错在没有正确理解多义词的含义。
【正确答案】效仿 钻研 启发 灵活 掀开 阻碍 显现 协助
【解题指导】本考查了写近义词的能力,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第二种是根据词语的意思去找,想想和所给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模仿:是指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尤其在儿童方面,儿童的动作、语言、技能以及行为习惯、品质等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模仿。可分为无意识模仿和有意识模仿、外部模仿和内部模仿等多种类型。研究:意思是主动寻求根本性原因与更高可靠性依据,从而为提高事业或功利的可靠性和稳健性而做的工作。启示: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灵巧:意思灵活巧妙,在手的使用或身体的其他活动方面显得灵活、熟练或机敏的意思。灵巧是形容词、从感彩上说是褒义词。揭开:意思是使某样东西暴露出来。障碍:阻挡,使其不能顺利通过身体及精神的成长都受到了障碍。显示:明显地表示,例句有显示出他的才能。配合:配合指的是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决定结合的松紧程度。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轴的尺寸所得的代数差为正时称间隙,为负时称过盈,有时也以过盈为负间隙。
【错例2】选词填空。
柔弱 软弱
1.我弟弟从小性格就很( )。
2.它们是那样的( ),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鲜艳 艳丽
3.今天小红穿了一件( )的长裙,真好看!
4.( )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错误答案】柔弱 软弱 鲜艳 艳丽
【错误原因】本题错在没有正确理解词语意思,导致选词填空错误。
【正确答案】软弱 柔弱 艳丽 鲜艳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了选词填空能力。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柔弱:常指体弱,易感疲劳的;易得病的(身体柔弱)。软弱:指身体衰弱无力气;不坚强。1.根据词义,结合句子“我弟弟从小性格就很( )。”语境可知,括号里适合填上“软弱”词语。2.根据词义,结合句子“它们是那样的( ),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语境可知,括号里适合填上“柔弱”词语。鲜艳:指颜色鲜明,亮眼,靓丽,有色彩,而美丽。艳丽:色彩明亮美丽。3.根据词义,结合句子“今天小红穿了一件( )的长裙,真好看!”语境可知,括号里适合填上“艳丽”词语。4.根据词义,结合句子“( )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语境可知,括号里适合填上“鲜艳”词语。
夯实训练
1.请你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雨点密集地喧嚷着,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 )
(2)它们是那样的柔弱,比一片树叶还无力,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
(3)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它们是那么高兴,那么鲜艳。( )
2.选词填空。
改变 改观 改善
(1)20世纪,人类的生活大大( ),其( )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2)由于天气原因,学校( )了开运动会的计划。
(3)在大家的努力下,这里的面貌大有( )。
(4)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 )。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即使……也…… 不是……而是……
因为……所以…… 虽然……但……
(1)蝙蝠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2)(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
(3)( )母亲不同意,( )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好使它不至于被风吹断。
(4)(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易错点3 赏析句子出现错误。
【错例1】写出下列句子的类型。
(1)我们的祖先能想到人会飞上天吗?( )
(2)是谁来呼风唤雨?当然是人类。( )
(3)难道不是科学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吗?( )
【错误答案】反问句 设问句 疑问句
【错误原因】本题错在不会判断设问句、疑问句和反问句。
【正确答案】疑问句 设问句 反问句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问句的类型。问句通常有疑问句、反问句和设问句。疑问句在向对方发问,不知道答案,需要对方来回答;设问句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己提问自己回答;反问句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常和“难道”、“怎么”等反问词联接。由以上三种问句的区别可以辨别出,(1)是疑问句,(2)是设问句,(3)是反问句。
【错例2】“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句中“呼风唤雨”指的是(  )。
A.神仙道士利用法力刮风下雨。
B.人类随心所欲地支配自然。
C.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错误答案】A、B、D
【错误原因】本题错在错误理解句中的重点词语。
【正确答案】C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此句的“呼风唤雨”指是的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故选C。
夯实训练
1.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
(2)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
(3)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
(4)你知道蝙蝠在夜里飞行是怎样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吗?( )
2.判断下列句子,意思对的画“√”,错的画“×”。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这是一个反问句。( )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是一个设问句。( )
(3)“你知道蝙蝠在夜里飞行是怎样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吗?”这是一个疑问句。( )
3.母亲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这样说是为了激发女儿对美好事物的想象,燃起生命的希望。
B.母亲这样说是因为她看到了豌豆苗生命力旺盛,长势喜人,一定会长成一个小花园。
C.母亲这样说也展现出她富有想象力,对美好事物充满热爱,对美好生活十分向往。
D.母亲说“小花园”,是为了骗女儿起床。
易错点4 探究问题出现错误。
【错例】读下面的片段,请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它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模祥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作变态茎。
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荸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鱗片一样,叫作鳞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选自朱江的《它们是茎,还是根?》
(1)请针对文段的内容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联系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答案】示例:(1)马铃薯和和藕哪个好吃?
(2)花生和马铃薯都是变态茎吗?
【错误原因】本题错在没有紧扣文段进行提问。
【正确答案】示例:(1)变态茎可分为哪几种?
(2)我们常吃的萝卜属于根状茎吗?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本语段为一篇简短的说明文,文中运用下定义、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变态茎,变态茎分为哪几种?认真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然后解决问题。(1)考查了学生根据短文内容提问题的能力,本语段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变态茎,变态茎分为哪几种?由此可我们可提出问题:什么是变态茎?变态茎可分为哪几种?(2)考查了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提出问题的能力。结合短文内容,我们明白了各种变态茎的特点,由此结合生活经验可提出:我们常吃的萝卜属于根状茎吗?
夯实训练
1.下面是一个小组问题清单上的问题,它们是从哪些角度来提问的?请填一填。
小组问题清单
①课文的题目是《蝙蝠和雷达》,为什么一开始要写飞机?
②题目中的“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
③蝙蝠如何分辨障碍物和猎物呢?
④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
我发现:问题( )是针对课文题目来提问的,问题( )是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的,问题( )是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问的,问题( )是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的。
2.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但是,一位小朋友非常确定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回家里去哩!”不过它们的家在哪里呢?人们的屋宇里从没有见过有蝴蝶来避雨。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树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园里的花朵是它们的家吗?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就连老树干的底面,也是顺下水来,湿漉漉的。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面呢?这也未可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这里从没见过有蝴蝶落到石头上的呀!那它们会不会是藏在树叶下面?这倒有些说得过去,但我也从没见过蝴蝶在树叶下面避雨呀,而且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被雨冲刷得透湿,也不像是蝴蝶的家呀!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1)读了上面的语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作者都猜想了哪些地方?在正确的选项后面打上“√”,错误的打“×”。
屋宇里( )  麦田里( )  树林里( ) 
蜂巢中( )  园里的花朵下( )  老树干的底面( ) 
桥下面( )  石头上( )  树叶下面( ) 
(3)这个语段主要描写了( )。 
A.天气的恶劣。
B.蝴蝶的弱小。
C.“我”对蝴蝶的家一遍遍设问、猜想、找寻、否定,表现了“我”对蝴蝶命运的担忧和关爱。
(4)作者猜想了那么多地方,又说在那些地方都没有见到蝴蝶,这说明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破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获得(huò) 依赖(nài) 百亿(yì) 炊烟(chuī)
B.潜入(qián) 斑斓(lán) 哲学(zhé) 物质(zhì)
C.兰花(lán) 探索(sǔ) 朴素(sù) 藏身(cáng)
D.家雀(què) 躲避(bì) 震撼(hàn) 喧嚷(xuān)
2.看拼音写词语。
wān dòu àn zhào shū shì hēi àn
kǒng pà jiāng yìng fēng mǎn děng dài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暖——( ) 丰满——( ) 愉快——( )
靠近——( ) 兴奋——( ) 按照——( )
4.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    不仅……还……
不是……而是……    即使……也……
(1)蝙蝠( )能在夜里飞行,( )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2)(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
(3)蝙蝠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嘴和耳朵。
(4)( )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中,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5.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
(2)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 ( )
(3)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 )
6.整理下面的问题清单,给问题分分类,选出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并试着解决。
①“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
②什么是“程控电话”?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意思?20世纪的科学成就为什么可以用这句诗来形容?
④伯特兰 罗素是什么人?
⑤《呼风唤雨的世纪》采用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⑥为什么“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⑦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
(1)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有:_______。
(2)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有:_______。
(3)可以引发深入思考的问题有:_______。
我想回答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精彩阅读。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20世纪,人们将什么“幻想”变成现实?请列举出一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试着提出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夯实训练
易错点1 读错字音、写错字形。
1.C
2.达 蚊 即 科 横 竖 绳 系 蝇 证 研 究 驾 驶
易错点2 词语综合运用错误。
1.稀疏 坚强 暗淡
2.改观 改变 改变 改观 改善
3.(1)不是……而是…… (2)即使……也…… (3)虽然……但…… (4)因为……所以……
易错点3 赏析句子出现错误。
1.设问 比喻 比喻 疑问
2.(1)× (2)× (3)√
3.D
易错点4 探究问题出现错误。
1.② ③ ① ④
2.(1)作者每一次猜想、每一次探寻后的心情怎样?
(2)√ √ √ × √ √ √ × √
(3)C
(4)说明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和对生命爱怜的人。
突破训练
1.B
2.豌豆 按照 舒适 黑暗 恐怕 僵硬 丰满 等待
3.缓和 丰硕 快乐 走近 高兴 依照
4.不仅 还 即使 也 不是 而是 因为 所以
5.设问 比喻 反问
6.(1)② ④
(2)① ② ⑤ ⑥
(3)⑦
③:雪花飘落树枝上,像一夜之 间春风忽然吹来,千万棵梨树上,梨花 竞相开放。写出了一场大雪过后,大地全部变白的美丽景色。用在这里表现了20世纪的科学技术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7.(1)人们曾经幻想把身边美好的时光永久保留,相机帮助人们把这个幻想变成了
现实。
(2)这句话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3)我们的祖先在黑暗无光的世界里是如何生活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