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学入门(综合A)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常见仪器的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
A. 用一支读数为38.7℃的体温计,不作任何处理就去测量一个病人的体温
B. 刻度尺必须要有“0”刻度才能使用
C. 在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前,应看清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D. 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时,应先测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
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 120米=120米×(1/1000)=0.12厘米
B. 250米=250米×100厘米=25000厘米
C. 4000厘米=4000×(1/100)米=40米
D. 355微米=355×(1/1000)米=0.355米
3.体温计水银面指在 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三位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
A. 只有第一、二次确
B. 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一定错误
C. 只有第一、三次正确
D. 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4.王刚同学根据石头在水中下沉的现象想到: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的作用,并设计和进行了实验。在上述过程中,“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的作用”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D. 分析与论证
5.甲、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均为38.0℃,若没有将水银柱往下甩,就去测量两位就诊者的体温,甲体温计测得的示数为38.0℃,乙体温计测得的示数为38.5℃,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支体温计均不能反映就诊者的体温
B. 甲、乙两支体温计均能反映就诊者的体温
C. 甲体温计的示数不一定反映就诊者的体温
D. 乙体温计的示数不一定反映就诊者的体温
6.为了探究某种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条件,小帆同学将不同含水量的该种植物种子置于22 ℃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时保持其他环境条件适宜并相同。记录7天后植物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如下表所示:
据表中的数据所得出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该植物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为22 ℃
B. 在环境温度为22 ℃时,该植物种子含水量约为70%时萌发率最高
C. 在环境温度为22 ℃时,该植物种子含水量越高,萌发率越高
D. 该实验数据表明,该植物种子的萌发率与含水量无关
7.测得某同学身高是1.653m,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用尺子的最小刻度是米 B. 测量结果准确到分米
C. 测量结果准确到厘米 D. 最后两位数字是估计值
8.小明同学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测得四次数据是2.23厘米、2.22厘米、2.83厘米、2.23厘米,则塑料球的直径应是( )
A. 2.38厘米 B. 2.23厘米 C. 2.227厘米 D. 2.2267厘米
9.伽利略在1603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空气温度计,如图所示,一个细长颈的球形瓶倒插在装有红色液体的壶中,细管中液面清晰可见。伽利略设计的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管中液面将( )
A. 下降 B. 上升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10.小明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的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被小敏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
A. 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 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 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该俯视
D. 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11.有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将它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厘米,将它插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4厘米。当将此温度计插在某液体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12厘米,则此液体的温度是( )
A. 60℃ B. 65℃ C. 50℃ D. 40℃
12.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759米,7.59米,7.598分米,759.8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 分米、毫米、厘米、米 B. 厘米、分米、毫米、米
C. 毫米、分米、分米、米 D. 毫米、分米、厘米、米
13.原来在量筒中盛有80毫升的酒精,小明要取出15毫升的酒精,结果另一个同学发现小明倒完后仰视视量筒读数,你认为小明实际倒出的酒精体积( )
A. 大于15毫升 B. 等于15毫升 C. 小于15毫升 D. 无法确定
14.科学探究是解决科学问题的有效手段。其中的假设也需要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小明同学一个人在房间做作业,台灯忽然熄灭了,对其原因小明提出了如下四个假设,你认为不科学、不合理的是( )
A. 可能停电了 B. 可能台灯的插头掉了
C. 可能是台灯灯泡的灯丝烧断了 D. 可能下雨了
15.为测定某漆包线的直径,把它紧密地绕在铅笔上,用刻度尺测得线圈总长度为5厘米,圈数为50圈,则该漆包线的半径为( )
A. 0.2毫米 B. 0.5毫米 C. 0.5厘米 D. 1厘米
16.测量一小石块的体积,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读数,若测量水的体积时仰视,测量水和石块总体积时俯视,这样得到石块的体积为5cm3,则石块的实际体积( )
A. 大于5cm3 B. 等于5cm3 C. 小于5cm3 D. 以上都有可能
17.下列物体中,长度最接近400毫米的是( )
A. 钢笔的长度 B. 热水瓶的高度 C. 铅笔盒的长度 D. 墨水瓶的高度
18.酒精有很强的挥发性,也就是说很容易从液态酒精变成气态酒精。实验发现,酒精在挥发时,要从原来的酒精液体中带走很多热量,而使剩余的酒精温度降低。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 )
A. 一直升高 B. 一直降低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再不变
19.本学期同学们要学习“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世界,这就需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 西湖中哪种鱼脂肪含量最低
B.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C. 杭州太子湾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
D. 自然保护区内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20.小丽去超市买了一杯320 mL的珍珠奶茶,她想知道这杯珍珠奶茶中“珍珠”占了多少体积,于是拿一个500 mL的烧杯,把珍珠奶茶全部倒入烧杯后,再把烧杯里的奶茶倒入三个量筒中,直到液体全部倒完,结果如图所示,则“珍珠”的体积为( )
A. 60 cm3 B. 180 cm3 C. 240 cm3 D. 260 cm3
二、填空题(共26分)
21. (4分)完成以下换算。
25cm=__________um;
16mm=__________dm;
0.88L=__________mL=__________m3
22. (4分)零下35摄氏度写作__________。比 25℃高15℃的温度写作__________。一块冰的温度由 15℃升高到5℃,其温度升高了__________。若冰的温度由0℃降低了10℃,此时冰的温度是__________。
23. (4分)请在下面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枚硬币厚度为2.1__________。 (2)一位同学的身高为160__________。
(3)某位病人体温为39__________。 (4)一个量筒测量范围为100__________。
24. (4分)(1)温度计是人们常用的测量工具,它是根据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2)在“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的主要步骤有:
A.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到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B.估测水的温度,选择一支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C.稍候,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取出温度计;
E.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读取示数。
上述步骤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_(填字母)。
(3)如图甲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冰块的温度”时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冰块的温度是__________。
25. (6分)上图中温度计测量原理为__________。图中甲和乙所示的温度为:甲读作__________;乙读作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4分)
26. (8分)七年级(2)班的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的脉搏与运动有什么关系?”针对这一问题,他们提出两种猜想:
A.脉搏快慢与运动有关; B.脉搏快慢与运动无关。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对4位同学在安静状态、跳绳后、100米跑步后,分别测定他们在1分钟内的脉搏次数,测得数据如表。
(1)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你支持哪一种猜想?________(填“A”或“B”)。
(2)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排序:a.合作与交流;b.制订计划;c.建立猜测和假设;d.提出问题;e.检验与评价;f.获取事实与证据。正确的步骤应该是: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梁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是________(用序号表示)。
27. (6分)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V2 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V1 V2,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你做此实验将选择哪种方法:_______(填“甲”或“乙”)。
(2)如果两同学读数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比较大的是_______(填“甲”或“乙”)。
(3)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上图所示,则这块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cm3。
28. (8分)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 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为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小王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三: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几位同学用三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为了验证猜想一,比较实验序号1和3,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
(2)小敏同学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她让质量相等的铁球和纸团同时从三楼由静止开始下落,她发现两者下落时间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表中的数据,宇航员在 月球上将小铁片和羽毛在同一地点、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它们将( )
A.同时落地B.铁片先落地,羽毛后落地C.羽毛先落地,铁片后落地
29. (6分)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8分)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乙同学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更准确你将选择哪种方法__________。(填“甲”或“乙”)
(2)实验后两同学对讨论了结果,以下操作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
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
(3)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体积,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那么矿石的体积是__________厘米3。
(4)小科同学想测一枚回形针的体积,具体如下: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如图的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将一枚回形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V2与V1的差值就是一枚回形针的体积。你认为她的这种操作可行吗?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C 2.C 3.D 4.B 5.C 6.B 7.C 8.B 9.A 10.D
11.D 12.B 13.C 14.D 15.B 16.C 17.B 18.D 19.C 20.A
二、填空题(共26分)
21. (4分)2.5×10-5;0.16;880;8.8×10-4
22. (4分) 35℃; 10℃;20℃; 10℃
23. (4分)(1)mm (2)cm (3)℃ (4)ml
24. (4分)(1)液体的热胀冷缩 (2)BACED (3)c;-3℃
25. (6分)液体的热胀冷缩;零下二十二摄氏度;三十八摄氏度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4分)
26. (8分)(1)A (2)dcbfea c f
27. (6分)(1)甲 (2)乙 (3)20
28. (8分)(1)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材料无关(2)不相等;纸团所受的空气阻力较大,不能忽略不计(或者答纸团的下落不能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3)A;物体下落的时间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29. (6分)(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2)其他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3)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
30. (8分)(1)乙;(2)ABC;(3)70;(4)不可行,1枚回形针的体积太小,放入该量筒的水中后,液面发生的变化太小
【周测必备】科学七年级(上册)测试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