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老子》四章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第六课
老子其人
孔子: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学习目标
了解老子的生平及思想。
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理解本文表达的对待“有”“无”关系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老子其人
相传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春秋末期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 (生卒年不详)
老子其人
史载,曾任周王室史官,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西行。
留下“若无尹祖遇太上,何来今日《道德经》” 的典故
老子 (生卒年不详)
老子其人
刘向《列仙传》记老子出关
“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过西关。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上下二卷。”
又云:“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这便是“若无尹祖遇太上,何来今日《道德经》” 的典故。
老子生活背景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步衰微,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力。
强大了的诸侯,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他们有的蚕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别的诸侯国。
老子核心思想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为当时社会开出来一剂与儒家截然相反的“药方”——以宇宙本体、万物之源的“道”作为法则,以“天道”驾驭“人道”,以“无为”实现“有为”。
无为而治
老子核心思想
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食粮;
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
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南怀瑾
《道德经》
《道德经》,计五千言,成书于战国后期,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主要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疏通文意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
译文: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车轮中心的车毂中,正是因为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车轮才能转动,车的作用才得以发挥。揉和黏土做成器皿,正是因为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器皿才能发挥装东西的作用。
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的“无”
指车毂的中空处
和泥(制作陶器)
埏,揉和。埴,黏土
以为:把...做成
疏通文意
毂
轮
辐
疏通文意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门/窗
缘故,原因。
连词,所以,因此。
译文:
开凿门窗以建造房屋,正是因为有了门窗内的空虚部分,屋子才能发挥供人居住的作用。所以,“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
文本解读
第十一章
怎样理解两者的关系?
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有”和“无”的关系。
本章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老子用车轮、器皿、房屋等举例来说明,“有”与“无”是辩证统一、互相依存的,二者缺一不可。得出结论:“无”让“有”发挥了作用。
文本解读
第十一章
一般人:只看到“实”和“有”及其作用,忽略另一面“空”和“无”的作用;只会利用“有”,不知“有”的功用是“无”造就而成。
老子:把“无”的作用突显出来,论述“有”“无”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没有“无”就无所谓“有”。
有无相生、对立统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
老子对“有”和“无”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
文本解读
第二章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事物存在着对立面: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彼此相反,又互相依存。
掌握了万物相互依存、相反相成的规律,便能在相反事物中获得力量。
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是老子道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文本解读
举例:学习,读书,交友,该怎样正确对待 “有”和“无” 呢?
补充阅读
任继愈《竹影集:任继愈自选集》
“老子的‘无为’不是一无所为,而是用‘无’的原则去‘为’。所以能做到有若无,实若虚,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以屈为伸,以弱为强,以不争为争,从而丰富了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建立了中国古代辩证法贵柔的体系,与儒家《易传》尚刚健体系并峙。两大流派优势互补,共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不要把‘无’的地位、作用过分夸大。……没有墙壁、梁柱、砖木的‘有’,也就没有供起居的空间,只是一片空旷的开阔地,虽有空间(‘无’),却不能居住。有与无互相依存,相得益彰。”
疏通文意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
译文:
踮起脚跟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不能走远。自我炫耀的人得不到显露,自以为是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自我吹嘘的人不能长久。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行为,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他们,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跨:跃,加大步伐。不行:不能走远。
同“现”
彰显
和“自矜”一个意思,自我夸耀。
长久
代词,代指上面四种行为。
同“形”
物:常人或:常常
为,做
成语余食赘行:意为剩的饭。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文本解读
第二十四章
以上四种行为错误原因是什么?
四种错误行为是“自见”“自是”“自伐”“自矜”。
本章列举了四种错误行为是什么?
企者——用脚尖直立身体,违背人体自然规律。
跨者——迈大步行走,不是行走的最自然状态。
自然状态才最适合
文本解读
企立、跨行
根源
急于求成
内心焦躁
自见、自是
自伐、自矜
本质
追逐显相
看中我“有”
恶果
余食赘行
令人厌恶
有道者不处
文本解读
第二十四章
从反面,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列举并剖析了四种人生态度及其后果。
得出结论:人不能“自见”“自是”“自伐”“自矜”。
本章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